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研究計劃,或我們的設想

自2018年末,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之卓越研究計劃批準當代中國研究中心(29) 設立“社會學理論與中國研究”的重大項目之后,我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將社會學理論的探索與當代中國社會的研究相銜接。為此,一進入2019年,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就在當代中國研究領域推出兩項研究計劃:其一,新中國工業建設口述史研究;其二,新中國人物群像口述史研究。

就后一個主題而言,有鑒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的風雨歷程之中,涌現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社會群體,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和辛勤汗水締造了中華民族今日的輝煌,我們立志用10年的時間,收集他們的口述歷史資料,為他們雕塑值得留存的人物群像。這些群像包括但不限于勞動模范、女兵(戰士)、知青、赤腳醫生、“鐵姑娘”(三八紅旗手)、工作隊員、工農兵大學生、77級人、個體戶、農民工、企業家、知識分子(學者)、海歸、白領(中產)。我們以為,正是他們的個人生活史,建構了我們民族的當代奮斗史。

有鑒于2019年正逢中國社會學重建40周年,而20世紀50年代被取消了的社會學學科與改革開放同步,在過去的40年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我們決意以社會學家為知識分子或學者的縮影,通過他們的口述歷史來反映這一學科的重建艱辛與知識精進——自6月22日首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周敏教授、7月4日接訪美國杜克大學林南教授始,到12月26日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金耀基教授和社會科學院原院長李沛良教授止,我們順利完成了40位社會學家的口述史訪談,《重建中國社會學:40位社會學家口述實錄(1979—2019)》正在整理編撰之中。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啟了知青和女兵兩項口述史研究,包括60年代中國知青的旗幟性人物董加耕、1968年以切·格瓦拉為榜樣加入緬共游擊隊的10余位云南知青(其中還有幾位巾幗英雄),都在我們的研究中留下了他們寶貴的口述史料。

就前一個主題即我們現在討論的新中國工業建設口述史研究而言,幾乎是在踏進2019年的門檻之際,我們就以古都洛陽兩家著名的國有大型企業為研究對象,開啟了這項極富意義的口述史研究。2019年1月3日,新年假期一過,南京大學口述史研究團隊即前往古都洛陽,入住第一拖拉機廠(一拖集團)青年公寓。在接下來的10余天時間里,我們分為兩個工作小組,分別訪問了一拖集團和洛陽礦山機器廠(中信重工集團)兩家企業的130余位不同歷史時期的親歷者。其中最年長的幾位是90多歲的老人,他們自20世紀50年代初起,便從上海、長春等老工業基地及河南各地市動身,挈婦將雛、義無反顧地奔赴洛陽澗西,參加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開啟的第一拖拉機廠和洛陽礦山機器廠的建設。在那些天里,新中國工業建設的第一代親歷者及他們的后代,向我們講述并分享了與國家的宏大歷史經緯編織在一起的個人的生命歷程,或長或短,或波瀾壯闊或平淡自得,其中有自豪、歡樂、驚喜、滿足,也有淚水、委屈、失望甚至痛楚……我們尊重他們的敘事,體認他們的情感,理解他們的選擇,同樣更感激他們的付出。盡管我們知道,無論我們如何努力,能夠記載下的都不及他們豐富人生體驗之萬一,但我們依舊執著于做好每一場訪談。我們希望能夠用他們每一個人豐富多彩的口述敘事,為新中國工業化的宏大畫卷補齊一角。

以第一拖拉機廠和洛陽礦山機器廠作為新中國工業建設口述史研究的開篇,自然與這兩家企業都是“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國家重點建設工程有關,也與2010年9月我擔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期間,帶領社會學專業的四年級本科生去洛陽畢業實習、做社會調查有關。鑒于學生們的社會調查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們帶著去農村(30) ,那次我決意要帶著學生們去企業,尤其是大型的國有企業看看。正巧,學生李雪夢的老家在洛陽,她的母親、總后勤部劉紅敏大校自小在澗西工業區長大,便為我們聯系了時任洛陽市委常委、秘書長的尚朝陽先生。尚朝陽秘書長和時任洛陽市委統戰部部長胡廣坤先生非常熱心,為我們聯系了第一拖拉機廠和洛陽礦山機器廠。于是,便有了那年9月的洛陽之行。

記得當時一起去的還有時任社會學院黨委書記方文暉、南京大學團委書記王靖華,以及陳友華教授等10位教師和45位學生。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即現在的中信重工集團的支持下,我們建立了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教學實習基地——后來我的學生陳勇、周東洋、方莉琳都以此為依托,完成了他們的博士或碩士學位論文;同時在第一拖拉機廠暨一拖集團宣傳部的支持下,和關樹文、盧福來、高世正、梁鐵峰、張成周、張小亮、文海舟等7位老干部、高級工程師、老勞模做了一上午的訪談,算是一個不那么正式的焦點組訪談(focus?group?interview)。雖然因為時間有限,訪談難以在細節上鋪陳,但所有學生都列席參加了,聽老人們談一拖的建設和自己的個人生涯,也因此形成了許多共鳴——現已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李雪夢,還據此完成了自己的碩士學位論文;而于我而言,一定要找個機會將這兩家企業好好研究一番的想法,也因此就牢牢地生下根來。

感謝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的實施為我們實現長期以來的研究愿望提供了可能。2018年底,幾乎在學校將“社會學理論與中國研究”項目納入“卓越研究計劃”之時,我們即確立了“接續傳統,開拓新域,以微明宏,淬煉新知。全面梳理社會學理論的基本脈絡,面對全球化的挑戰,以本土化的眼光嘗試理論創新;深入分析70年來的中國道路,以緊迫的歷史責任感和豐富的社會學想象力,鍛造中國研究的國際化平臺”的學術宗旨。為踐行這一宗旨,我們推出了“新中國工業建設口述史”和“新中國人物群像口述史”兩項研究,并希望在不遠的將來能夠有機會推出“新中國農業建設口述史”研究,并由此形成當代中國研究大系。

2019年寒假,我們完成了第一拖拉機廠和洛陽礦山機器廠兩項口述史研究;緊接著,2019年暑假,我們完成了包括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都勻、凱里6地市在內的貴州省10余家企業的三線建設口述史研究。按我們現在的想法,我們將在自2019年起的10年時間內,完成10家或10種類型的工(商)企業的口述史研究。從縱向的歷時態角度看,如果順利的話,我們將選擇鞍山鋼鐵廠(集團)、第一拖拉機廠(一拖集團)、洛陽礦山機器廠(中信重工)、大慶油田和三線建設企業(貴州011、061和083三大基地的10余家工廠)這5家(類)著名的企業,作為毛澤東時代新中國工業建設的代表;選擇蘇寧集團(江蘇民營企業)、義烏小商品市場(浙江個體企業)、福耀玻璃集團(福建鄉鎮企業)、富士康集團公司(廣東臺資企業)和寶山鋼鐵公司這5家(類)同樣聞名遐邇的企業,作為改革開放后新中國工(商)業建設的代表。

在上述選擇中,我們的基本考慮是:(1)?同毛澤東時代所有制形式單一的國有企業相比,改革開放后的5家企業不但考慮了地域上的分布(尤其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東南沿海),而且考慮了各種有代表性的所有制形式,這不僅是改革開放后經濟制度變革產生的最富象征性的結果,更是中國經濟富有活力的表征所在。(2)?改革開放后的5家(類)企業很難說都屬于嚴格意義上的第二產業范圍內的工業企業,有些企業(比如蘇寧集團或義烏小商品市場)還具有鮮明的商業甚至現代“云商”性質。我們選取它們作為口述史研究對象的原因,不僅在于現實的國民經濟中產業形式常常混合在一起,第二和第三產業未必涇渭分明(比如義烏小商品市場常常采取“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義烏千家萬戶的“后廠”就是輕工業商品的加工基地),更在于包括蘇寧、京東甚至淘寶在內的依靠現代網絡技術異軍突起的各類企業,不但構成了中國經濟的新增長極,而且它們所打開的市場也在相當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3)?如果出于各式各樣的原因,我們的研究未能獲得相關企業的應允和支持,或者簡單說,如果我們的口述史訪談無法“進入”既定的企業并順利完成的話,我們也可能調整研究的計劃,選擇同樣或類似的企業推進我們的研究。

我們的讀者在閱讀這些由親歷者口述而成的著作時,可能會發現,在親歷者有關個人的生命歷程的口頭敘事中,敘事者自身的生命時長及敘事時點不僅影響到其敘事的欲望和動機,還影響到其敘事的風格和飽滿度。盡管沒有人規定口述史的訪談對象只能是年長者,但顯然包括我們在內,從事口述史研究的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即盡管年長的親歷者有時存在語言的障礙、理解的困難、體力甚至認知的缺陷,但他們對待訪談的認真、細節的“較勁”和過程的鋪陳程度卻常常超過年輕者。在中國這個特定的歷史國度,除了有時會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而遲疑外,年長者通常是口述史采集最好的對象。

比如,在我們2019年完成的幾項口述史研究中,年長的親歷者給出的口頭敘事常常比年輕者更具細節和故事性。在“新中國工業建設口述史”的采集中,無論在第一拖拉機廠、洛陽礦山機器廠還是在貴州的十幾個三線企業,幾百位年長的親歷者們一旦消除了對訪談者的身份疑慮,他們即會主動開始綿延不絕的口頭敘事,有些老人甚至來到我們的住地相約一談再談。但與此同時,參與同一主題口述敘事的年輕人即使“回答”(注意這里的用詞)認真,也缺乏臨場的“既視感”。我以為,產生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個人的晚年不僅因為其生命的跨度較長和經驗的飽滿性使得敘事更有意義,同樣也因為個體的終極思考使得敘事更為緊迫。他們通過講故事維持記憶、復述過去、激活以往的體驗,同時建構與修復終其一生的集體認同。這樣的解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為什么老人更有敘事的欲望(用單純的個體孤獨來解釋這種欲望,不僅簡單膚淺,而且本質上是一種還原主義邏輯),更重要的是它同時表明了普通的民眾不自覺地參與歷史的復述與建構的濃郁興趣。從這樣的意義上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參與新中國工業建設的第一代親歷者們都已進入耄耋之年的時候,我們的工作比任何時候都更顯緊迫和富有意義。由此,幫助他們復述并重構其生活事件的歷史意義,就是包括社會學家在內的研究者的基本使命。

是為序。

周曉虹

2020年2月14日

新冠病毒肺炎肆虐之時

寫于南京溧水臥龍湖畔百合花園

(1)參見鞍鋼史志編纂委員會編:《鞍鋼志(1916—1985)》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15頁。

(2)嚴格說來,“一五”計劃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始編于1951年春,1954年才成立由陳云擔任組長的編制五年計劃綱要的小組,至1955年7月才由國務院通過并提請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另外,與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全面轉軌有關,從“十一五”起,“五年計劃”改為“五年規劃”。

(3)在過去的70年中,除了新中國剛剛成立的幾年外,1958年由于“大躍進”的冒進錯誤,以及當時面臨的自然災害等主客觀原因,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遭遇嚴重的困難。面臨這一局面,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1961)的八字方針,由此在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之后,延遲第三個五年計劃的實施,進入國民經濟調整時期(1963—1965)。因此,在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0年中,有兩段時間共五六年未編制五年計劃:前一段(1949—1952)為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后一段(1963—1965)為國民經濟調整時期。

(4)鞍山鋼鐵廠前身為1918年日本修建的昭和制鋼所,位于遼寧省鞍山市鐵西區。1950年3月27日,在毛澤東首度出訪莫斯科歸來不久,中蘇兩國政府即在莫斯科簽訂《關于蘇聯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恢復和改造鞍山鋼鐵公司方面以技術援助的協定書》。以鞍鋼“三大工程”——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煉鐵7號高爐——為主要標志的新中國第一座大型鋼鐵基地建設,是“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項目中的第一批項目,又是中蘇之間確定的第一批50個重點援助項目中的第一個項目,被視為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重中之重。

(5)根據我的博士生、來自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大學的凱琳(Karina?Hasnulina)小姐考證,有關蘇聯援助的研究近來在俄國學術界也多有述及,其中主要包括瑪馬耶娃主編:《蘇聯對中國的援助及在兩國工業化156項基礎重點工程新建與重建方面的合作》,全球出版社2018年版;阿列克桑德羅娃:《20世紀50年代中國東北的經濟與蘇聯對中國的援助》,載《中國在世界和區域政治中的地位:歷史與現代》,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出版社2013年版;菲拉托夫:《蘇聯對華科技援助的經濟評估(1949—1966)》,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等等。

(6)參見錢津:《論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經濟縱橫》2019年第3期。

(7)韓保江、楊麗:《新中國70年工業化歷程、成就與基本經驗》,《改革》2019年第7期。

(8)在鞍山鋼鐵廠的改擴建過程中,原先蘇聯專家執行的管理模式來自蘇聯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冶金聯合工廠,其特點是實行“一長制”管理:通過搞物質刺激給予工人激勵;企業運作依靠少數專家和一整套煩瑣的規章制度;不搞群眾性的技術革命。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鞍山鋼鐵廠開始摸索實行與之對立的民主管理制度,包括實行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兩參),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一改),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結合(三結合),簡稱“兩參一改三結合”。1960年3月,毛澤東對鞍山鋼鐵廠的經驗做了批示,并分別稱兩種管理制度為“馬鋼憲法”和“鞍鋼憲法”。

(9)大慶油田是我國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特大型陸相砂巖油田之一,位于黑龍江省大慶市。油田于1959年被發現,1960年春即投入開發。時任石油部部長余秋里,調遣了包括“鐵人”王進喜在內的石油系統37個廠礦的工人和院校科研人員、國務院相關部門以及退伍和轉業的解放軍官兵,組成規模龐大的石油大軍隨后進入東北松嫩平原,展開了石油大會戰。僅用三年半的時間就探明了面積達860多平方公里的特大油田,達到了年產原油500萬噸的生產能力,生產原油1166.2萬噸;甚至在“文革”后期一枝獨秀,實現了持續28年(1975—2002)年產原油5000萬噸的世界油田開發奇跡。

(10)也有人認為,這一時段應至第十個五年計劃的中期,即2002年左右。他們通過研究提出:“1995年,中國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為18,表明中國還處于工業化初期,但已經進入初期的后半階段。到2000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達到了26,這表明1996到2000年的整個‘九五’期間,中國處于工業化初期的后半階段。到2005年,中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是50,這意味工業化進程進入中期階段。……在2002年,中國的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工業化綜合指數達到了33分,如果認為從工業化初期步入工業化中期,具有一定的轉折意義的話,那么,‘十五’期間的2002年是我國工業化進程的轉折之年。”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課題組:《我國進入工業化中期后半階段——1995—2005年中國工業化水平評價與分析》,《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9月27日,第2版。

(11)商品經濟地位在中國的確立經歷了近30年的曲折過程,其中重要的時間節點包括: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有系統地進行經濟體制的改革;1984年提出“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經濟”的設想;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再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最后到2013年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認定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12)據統計,2014年,中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達4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工業生產國。

(13)錢津:《論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經濟縱橫》2019年第3期。

(14)有關“三線建設”的口述史研究,是一個反映新中國工業建設的十分獨特的領域,已經出版了相當多的著述,其中包括《歸去來兮:一部親歷者的三線建設史》(唐寧,上海文藝出版社2019年版)、《多維視野中的三線建設親歷者》(張勇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三線風云:中國三線建設文選》(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選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等,甚至也有口述歷史涉及各省市的三線建設,如《口述上海:小三線建設》(徐有威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樂山三線記憶》(政協樂山市委員會編,天地出版社2018年版)等。

(15)保爾·湯普遜:《過去的聲音:口述史》,覃方明、渠東、張旅平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7頁。

(16)社會學家的工作也是導致這一轉向出現的重要力量之一。比如波蘭社會學家埃利·茲納尼茨基在選編《身處歐美的波蘭農民》一書時,曾評論說:包括托馬斯與茲納尼茨基在內的改革者們所做的一系列奠基性工作,促成了“社會史學家尋求‘自下而上’地書寫歷史,換言之,就是去理解由普通的男男女女——奴隸、農民、工人——進行的種種斗爭在歷史上留下的形態”,而“社會史學的發展,使上一代人對美國歷史的理解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參見托馬斯、茲納尼茨基:《身處歐美的波蘭農民》,張友云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

(17)就包括錄音機在內的現代技術對口述歷史的推動而言,湯普遜寫道:在電話與磁帶錄音機的時代,“交流溝通方法的變化終將給歷史的面貌帶來與過去的手稿、印刷出版和檔案同樣重要的改變”。保爾·湯普遜:《過去的聲音:口述史》,覃方明、渠東、張旅平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8頁。

(18)Alistair?Thomson,“Four?Paradigm?Transformations?in?Oral?History”,?The?Oral?History?Review,?Vol.34,?No.1,?2007,?pp.49-70.

(19)唐納德·里奇:《大家來做口述史》,王芝芝、姚力譯,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版,第1頁。

(20)周曉虹:《西方社會學歷史與體系》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頁。

(21)P.Lazarsfeld,“Notes?on?the?History?of?Quantification?in?Sociology:?Trends,?Sources?and?Problems”,?ISIS,?Vol.52,?No.2,?1961,?p.330.

(22)Marilyn?Geary,“Hooked?on?Oral?History”,?The?Oral?History?Review,?Vol.29,?No.2,?2002,?pp.33-36.

(23)保爾·湯普遜:《過去的聲音:口述史》,覃方明、渠東、張旅平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8—19頁。

(24)湯普遜所說的“新四史”(new?four?histories),指的是村莊、工廠、家庭和人民公社的地方歷史,這一編撰運動始于1960年,在1964年以后趨于停止。參見Paul?Thompson,“Changing?Encounters?with?Chinese?Oral?History”,?Oral?History,?Vol.45,?No.2,?2017,?pp.96-105。不過,即使是“文革”期間,類似的工作其實也在繼續著。1972—1975年,我高中時學工、學農及其后的插隊(1975—1978)期間,都為所在的工廠或大隊做過類似的工作。比如,當時刊行的《虹南作戰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就是以上海縣虹南鄉(現屬虹橋鄉、華漕鄉和七寶鎮)七一公社號上大隊為原型出版的一部反映農村兩條路線斗爭的小說,它以編年史的手法,從互助組一直寫到人民公社后期的“農業學大寨”。能夠理解的是,其間的偽作肯定多之又多。

(25)Alistair?Thomson,“Four?Paradigm?Transformations?in?Oral?History”,?The?Oral?History?Review,?Vol.34,?No.1,?2007,?pp.49-70.

(26)Patrick?O’Farrell,“Oral?History:?Facts?and?Fiction”,?Oral?History?Association?of?Australia?Journal,?No.5,?1982-1983,?pp.3-9.

(27)劉亞秋:《“青春無悔”:一個社會記憶的建構過程》,《社會學研究》2003年第2期。

(28)保爾·湯普遜:《過去的聲音:口述史》,覃方明、渠東、張旅平譯,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頁。

(29)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為更好地開展南京大學“雙一流”建設之卓越研究計劃“社會學理論與中國研究”項目,2019年5月25日已正式易名為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院。

(30)南京大學社會學專業本科學生的畢業實習,去過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素有“楓溪鎖鑰”之稱的文化飛地廿八都;也去過電影《菊豆》《臥虎藏龍》的拍攝地、安徽黟縣西南風景如畫的南坪古村。當然,因為地利更因為學科的緣故,去的次數最多的是費孝通先生1936年調查的江村暨吳江的開弦弓村,并于2015年在七都鎮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那里建成了現已成為長三角社會學論壇(聯盟)永久盟址的群學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颍县| 庆云县| 奉化市| 隆化县| 舒兰市| 苍山县| 华蓥市| 上林县| 洮南市| 安阳县| 犍为县| 临洮县| 贺兰县| 石柱| 托里县| 金堂县| 新宁县| 九江县| 五常市| 军事| 安康市| 八宿县| 马山县| 阿拉善左旗| 江油市| 荥阳市| 安庆市| 广南县| 淳安县| 陇川县| 高雄县| 淮滨县| 漾濞| 香格里拉县| 高平市| 奈曼旗| 浪卡子县| 平武县| 武安市| 遂川县|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