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異域與新學:晚清海外旅行寫作研究
最新章節:
后記
本書主要以晚清時期(1840-1911年)的海外旅行寫作為研究對象,這一文體作為近代中國人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在當時逐漸形成一種影響深遠的“游記新學”。作者將旅行寫作從西式理論化的研究模式中復歸于文獻考辨和史料鉤沉的基礎工作,搜尋冷僻的文獻,考證稽查相關文史資料,對于以往研究多有發覆。在研究方法上,強調了傳統學術的地域色彩與近代文化傳播的多點擴散式地理圖景,雖然談的是中國人眼中的西方世界,但是其關注點和思想趣味往往與其文、其學的地域淵源密切相聯系。其特點在于,不僅僅是分析文學文本,而是充分關注了中西文化交匯背景下的晚清士人社會。本書是以作者在北大中文系陳平原教授指導下完成的博士論文為基礎,繼續研究充實而成的。
目錄(2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引言
- 第一章 洋務運動前中國人的海外旅行與相關詩文 ——航海文化的影響與近代報刊的推動
- 第一節 求法與朝覲之旅:宗教人士的海外旅行及其著述
- 第二節 兩部“海客瀛談”的寫作背景
- 第三節 早期近代報刊中的漢士海外詩文
- 第二章 海外記游中的文人雅趣與市井俗調 ——近代上海新文化群體的異域采風詩文
- 第一節 風流名士的“文明小史”
- 第二節 啟蒙大眾與娛樂群俗的海外見聞
- 第三節 上海報人的“虛擬旅行”:《三洲游記》考實
- 第三章 學術考察記與人文日知錄 ——“江南學術共同體”的海外視野
- 第一節 出國考察者的科技視野
- 第二節 學術“預流”:海外游記里的域外考史和訪書
- 第三節 游記新學中的人文藝術交流
- 第四章 星軺筆錄中的人格與文章 ——外交使臣對西方文明的反應
- 第一節 使臣抗節的人格陶鑄:出身曾、李集團的駐外公使
- 第二節 桐城余響:重釋游記中的文章之道
- 第三節 晚清北京政局與出洋旗人們的言論與心態
- 第五章 在汗漫之游中構想文明新境 ——思想啟蒙者的海外閱歷和世界藍圖
- 第一節 康、梁海外行程中的政教考察
- 第二節 “詩界革命”與晚清海外紀游詩
- 第三節 康有為的大同幻夢與天游眇言
- 結語
- 參考文獻
- 后記 更新時間:2020-09-25 15:47:59
推薦閱讀
- 我思古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叢
- 《儀禮·士昏禮》的文化學研究
- 神圣的存在:比較宗教的范型
- 神圣與世俗之間:中國廁神信仰源流考
- 中國哲學常識
- 六朝駢文與六朝社會
- 曾仕強說中國家庭關系
- 饒宗頤絕句選注
- 大規小矩
- 會通與互鑒:池田大作文明對話思想研究
- 當代中國網絡的文化交往研究
- 楊絳的人格與風格
- 屈原文化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首屆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論文集
- 戰后日本文化語境中的“池田魯迅”研究
- 景德鎮文化研究·第一輯
- 文明的觀察:漢語文化圈的特質
- 文化研究關鍵詞
- 宋代筆記的文體自覺與新變
- 中國人的性格
- 中國客家地方社會研究(二)·閩西客家社會:寧化(“跨文化研究”叢書(第二輯))
- 章太炎與近代學術
- 中國藝術精神
- 玉見
- 屯堡文化研究(2013卷)
- 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實踐與推進策略研究
- 瀟湘梨園
- 紅樓財經傳家
- 火車上的民國(上)
- 鎮江朱氏文化研究文集(第三輯)
- 北歐神話: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