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55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孫昌武文集 出版說明
- 總論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煉丹術與唐代文學
- 一 唐代煉丹術的發展
- 二 唐時外丹術的興盛
- 三 唐統治階層熱衷于煉丹術
- 四 唐代煉丹術向社會擴散
- 五 丹藥的“效驗”和誘惑
- 六 唐代文人間煉丹和服丹藥成為風氣
- 七 文人好道者不必嗜丹藥
- 八 唐代文人對丹藥危害的批判
- 九 丹藥的困惑及其影響
- 十 外丹術破產——向內丹轉化
- 神仙術與唐代文學
- 一 神仙信仰、神仙術、神仙美學
- 二 唐代道教神仙思想的新發展
- 三 唐代統治者的求仙活動
- 四 唐代道士的新形象
- 五 神仙觀念的世俗化
- 六 唐代“入道”“學仙”的文人
- 七 唐代文人的“羨仙”意識
- 八 李白——神仙追求及其困惑
- 九 李賀——心造的神仙幻境
- 十 白居易——人間的“神仙”世界
- 十一 李商隱——作為藝術境界的仙境
- 十二 游仙——仙人和仙界的禮贊
- 十三 新型神仙傳說
- 十四 作為諷喻的神仙世界
- 十五 人與仙的中介——文人筆下的道士
- 十六 新型的“洞天福地”——道院
- 十七 女仙和女道士
- 十八 能詩的女道士
- 十九 人間勝過仙境,人情強過道心
- 二十 神仙信仰的破滅與神仙“美學”的發展
- 唐代長安道觀及其社會文化活動
- 一 宮觀數量和名稱
- 二 道士人數和道觀規模
- 三 長安道觀作為“祀禱宗教”的機構
- 四 對道觀和道士的管理
- 五 道教教理的研究機構
- 六 道觀的文化性質和文化活動
- “三教調和”思潮與唐代文學
- 一 “三教調和”的社會和思想基礎
- 二 調和“三教”的契合點——心性的體認
- 三 佛、道二教對唐代文人影響的深入
- 四 文人中的“三教調和”潮流
- 五 “三教調和”思潮對文學創作的影響
- 2001年版后記 更新時間:2020-04-10 10:09:18
推薦閱讀
- 讀者文摘全集精華版·愛情故事
- 懸想
- 充實青少年的100個經典文學故事
- 溫暖永遠
- 綠樹光陰
- 夢縈路橋
- 呂思勉論學叢稿
- 痛苦的中國人(2019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品)
- 中國散曲與曲詞精讀講堂(中國文學知識漫談)
- 中外愛情文學故事(上冊)
- 文化自信:中華美學與當代表達——首屆中國文藝長安論壇論文集
- 第七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2021)
- 媽媽的連心鎖:讓我們享受幸福的母愛故事
- 櫻花漫步
- 班主任推薦的經典閱讀:冬·百合卷
- 小文學家應該知道的文學故事
- 傷痕惋語(最受學生喜愛的散文精粹)
- 普呂多姆詩選·卡爾杜齊詩選·吉檀迦利
- 情感抒懷篇
- 我想要不卑不亢地面對這世界
- 大師寫給孩子的詩
- 行腳八方
- 重慶傳:大江東去唱渝州
- 陶然齋選集(第三卷)
- 陌路相逢
- 問渠哪得清如許(圖文珍藏版)
- 丁玲全集(4)
- 張少康文集·第三卷:文賦集釋 夕秀集
- 我在廊橋上等你:《散文海外版》2013—2014精品集
- 精致教育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