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煉丹術與唐代文學

一 唐代煉丹術的發展

據現存的資料,煉丹術戰國時期即已產生(1)。到西漢時期,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史載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冬十月朝廷制定鑄錢偽黃金棄市律(2),所謂“偽黃金”就是利用合煉方法制作的。武帝時有方士李少君,“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3)而《漢書》記載淮南王劉安“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張晏注謂黃、白即指黃金、白銀,可推知《中篇》是一部關于煉丹術的書(4)。既有了李少君那樣的專家,又有《中篇》那樣的專書,可以推想當時煉丹術已發達到相當程度,并已開始在統治階層流行。又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三《漢多黃金》條輯錄《史》《漢》記載賞賜、收藏黃金史料,動輒數千斤至數十萬金,實應為合煉的偽金。后來道教興起,特別隨著它向社會上層發展,煉丹術被道士們納為專利,遂成為道教的主要煉養法術之一。在晉、宋以后的數百年間,道士們進行了大量的煉丹實踐,在藥物的采取、藥性的認識、合煉器械的制備、合煉技術以及服用丹藥的禁忌、解毒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并開始在士大夫間流行。六朝著名作家江淹,就寫過幾首煉丹詩,如《贈煉丹法和殷長史詩》:

琴高游會稽,靈變竟不還。不還有長意,長意希童顏。身識本爛熳,光耀不可攀。方驗《參同契》,金灶煉神丹。頓舍心知愛,永卻平生歡。玉牒裁可卷,珠蕊不盈簞。譬如明月色,流采映歲寒。一待黃冶就,青芬遲孤鸞。(5)

殷蕓曾為昭明太子侍讀,累遷散騎長侍、左長史,這首詩是與之唱和之作。原作已佚,不能知道是誰贈煉丹法,用“琴高”的典故,應是一位道士。沈約有《酬華陽陶先生詩》,是寫給著名道士陶弘景的。陶素習丹法,今存《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等專門煉丹著作。沈詩中有“若蒙丸丹贈,豈懼六龍奔”(6)的句子。向殷蕓等贈丹法的即應是陶弘景之類人物。從這些詩,可見當時煉丹術已在貴族士大夫間相當廣泛地傳布。

如果對煉丹術的發展歷史加以劃分,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從戰國時期煉丹術形成到南北朝,是早期。早期主要是外丹術,即用礦物(初期主要是鉛、汞及其化合物)合煉供人服用的丹藥;隋唐五代為中期,這時外丹術發展到極盛,并開始向內丹轉化。內丹是依據“天人合一”觀念,把人身當作一個小宇宙,以之為鼎爐,來合煉自身的精、氣、神。宋代以后為后期,這時內丹已成為煉丹術的主流了。前面所講的煉丹術指外丹,唐代發展臻于極盛的也是外丹。這也是本篇討論的主要內容。

唐代煉丹術興盛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它在相當程度上向社會公開了,從而得以在更加廣泛的社會層面流行。當然所謂流行“廣泛”也是有限度的。由于煉丹首先要具備相當的資財,能夠施行的主要還是社會上層人士。但比較歷史狀況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早期煉丹術主要還是在師弟子少數人之間傳授的秘術,而到唐時卻不但流行于道觀,更相當普遍地風行于貴族士大夫間;不但流行于道教信仰者之間,更有許多人熱衷于煉丹卻完全和信仰無關。晚唐時的范攄在《云溪友議》卷下寫道:

紇干尚書泉(“臮”之訛),苦求龍虎之丹十五余稔。及鎮江右,乃大延方術之士。乃作《劉弘傳》,雕印數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燒煉之者。夫人欲點化金銀,非擬救于貧乏,必期多蓄田疇,廣置仆妾,此謂貪婪,豈名道術?且玄妙之門,虛無之事,得其要旨,亦恐不成,況乎不得?悉焚《參同契金訣》者,其至言也。(7)

這位紇干臮是元和年間人,做過河陽節度使,封雁門公(8)。據陳國符先生考定,劉弘即是《道藏》中所收《懸解錄》(又作《玄解錄》、《通解錄》、《賢解錄》等)的作者劉泓,是東晉時的道士。紇干臮是當時眾多迷戀煉丹術的權貴之一,他傳布《懸解錄》,目的是“欲燒煉者留意服外丹中毒”。范攄生平不詳,依其作品所涉及的內容可知是晚唐僖宗時人。他自號“五云溪人”,五云溪是若耶溪的別名,他當是亂世隱逸之士。從他的這段記述可知,“唐宣宗大中年間長安及四海精心燒煉龍虎(鉛汞)者數千人”(9)。唐代參與煉丹的人數之眾,由此可見一斑。本書以下的敘述,主要內容是煉丹術在文人間的影響,正是其廣泛流行情形的一個方面。

煉丹術發展史上有兩部著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兩部書在唐代文人間也受到廣泛重視,被當成研習煉丹術的指針。一部是《周易參同契》,另一部是葛洪的《抱樸子內篇》?!吨芤讌⑼酢烦鲇跂|漢,題魏伯陽撰,應是總結當時煉丹術成果的產物(10)。這部丹書以講外丹為主,也有后來所謂“內丹”的內容。關于這本書的名稱,有各種各樣解釋。一般以為:參,雜也,同,通也,契,合也;《周易參同契》即以《易經》原理與煉丹術相契合。《易經》本是儒家“六經”之一,把煉丹術附會上《易》理,不但增高了其理論層次,而且在經學統治的傳統中,又給予它正大的旗號?!吨芤讌⑼酢繁环Q為“千古丹經王”,歷來研究、注釋的人很多,異本亦多。今存《道藏》里的陰長生注本和容字號無名氏注本被認為出于唐代。而這兩個注本都是外丹觀點的。這也表明了唐以前外丹流行的實際狀況。抱樸子葛洪,出身于江南士族,雖然到他這一代家道已經中落,但一生仍奔競仕途,是積極用世的貴族士大夫的典型。他所作《抱樸子外篇》,是講儒家經世之道的。他自幼勤讀儒書,又好“神仙導養之法”。所著《抱樸子內篇》宣揚神仙、金丹之術,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到他那個時代的道教教理的系統闡述和總結。這《內篇》和《外篇》非同時所作,本各自單行,后來才結集成一本子書。葛洪的這種經歷和立場,也成為他吸引后世士大夫的條件之一。唐代的文人們,許多人都讀過這兩本書。例如李白的《草創大還贈柳官迪》一詩寫煉丹過程,就是演繹《參同契》的,這在后面將具體說明;杜甫有所謂“未就丹砂愧葛洪”(11)的句子。類似的表明兩部書在文人間流行的例子,在唐人詩文里可以發現很多。

《周易參同契》和《抱樸子內篇》兩部書的具體觀點不盡相同,但有三方面的內容是大體一致的。這三個方面對于道教的進一步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也大大推動了煉丹術的普及,特別是在士大夫間的傳播。

第一,這兩部書都強調服用丹藥可以成仙,起碼可以長生健體?!吨芤讌⑼酢氛f到煉丹的效用:“勤而行之,夙夜不殆,經營三載,輕舉遠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長樂無憂。道成德就,潛伏俟時,太一乃召,移居中洲。功滿上升,應箓受圖。”(12)這是說通過煉丹可以神仙飛升。葛洪則更為突出外丹的作用,他說:“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13)所以他又說“九丹金液,最是仙主”(14)。

神仙觀念起源很早,對歷代文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道教把成仙當作養煉的最終目標,也是它誘惑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莊子》《離騷》等對后代影響深遠的名作里,神仙還是虛無縹緲的幻想;而發展到戰國末期、秦漢之際的“方仙道”,則已演化為求仙的法術。但如秦皇、漢武宮廷方士們所宣揚的神仙術,還是少數特選階層所能企及的專門技術,基本是“帝王的神仙術”。出現了《周易參同契》,特別是《抱樸子》,明確了依靠丹藥即可成仙的前景,成仙有路徑可循,丹藥的誘惑力也隨之大為增強了。

第二,這兩部書的內容重點在闡述煉丹的具體方法即煉丹術,就是說,其中講的主要是技術,信仰只是另一層次的內容?!吨芤讌⑼酢贩Q“欲知服食法事,約而不煩”(15);《抱樸子》則表明要“愍信者之無文,垂以方法,炳然著明,小修則小得,大為則大驗”(16)。兩部書里都相當細致地寫出了從煉丹原料、鼎爐制備直到丹藥成品、效應等等?,F代學者根據書中指示的方法,進行模擬實驗,在汞齊、氧化汞、氧化鉛、硫化汞等制造方面已取得了相當的成果(17)。這樣,煉丹有了具體方法,就是可學而為之,任何人都可以把握的。成仙或長生的前景本來就讓人羨慕,有了如此具體的方法,必然吸引人去嘗試。宗教的本質決定了它本來應有超越性和神秘性,而不應是單純的技術。煉丹被作為一種技術來宣揚,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對其宗教性的“侵蝕”。因此也就可能有許多根本不相信道教的人同樣熱衷于煉丹術。煉丹術從而也就更加廣泛地得以流傳了。

第三,和前兩點相關,就是由于這兩部書的出現,煉丹術在很大程度上向社會公開了?!侗阕印防镎f到“合丹當于名山之中,無人之地,結伴不過三人”(18),又要有“明師”傳授,又有秘密口訣,表明他那個時代煉丹術在一定程度上還保持著秘密傳授的傳統??墒菍嶋H上,《周易參同契》成書,書中又相當具體地寫出了合煉丹藥的方法,熱衷煉丹的人也就可以把這種書當作教材來使用,合煉丹藥也就是一般人均可以實驗的了?!侗阕觾绕芬财鸬搅送瑯拥淖饔?。人們即使并不真的相信服用丹藥能夠成仙或長生久視,也可以用姑且嘗試甚或是“游戲”的態度來操作試驗。而從發展情況看,如果說在六朝時煉丹術仍保留有較多秘密傳授部分,例如在描述中藥物多使用隱名,讓人感到一定的神秘性,那么越是到后來,煉丹方法越是被更加具體細致地記述下來,可供人們學習和利用。煉丹術的公開化也大為促進了它的傳布。

這樣,談唐代文人和煉丹術的關系,不能不注意《周易參同契》和《抱樸子內篇》這兩部書。它們不僅在道教發展史上具有重大價值和里程碑的意義,又頗有文采,表達藝術和語言運用也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因此在唐代,這兩部書為外丹術士所遵用,并在當時文人間廣泛流行。它們的十分重要的意義,就是把煉丹術變成一種任何人都可以把握和利用的實用技術。而把煉丹術與神仙追求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它又成了一種可以實行的神仙術。這無論是作為理論還是作為實踐活動的指針,都是具有巨大誘惑力的。這兩部書作為它們出現時代的煉丹術的結晶,在煉丹術進一步發展和傳播中就起著理論和實踐的指導作用。唐代的不少文人熟悉這兩部書,許多人是通過這兩部書來研習煉丹術的。有的人或許沒讀過這兩部書,但它們所提供的煉丹理論和方法,也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指導著他們的思想和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陶县| 刚察县| 宝清县| 横峰县| 仁布县| 颍上县| 平乐县| 龙山县| 衡山县| 太康县| 建瓯市| 九寨沟县| 湛江市| 潍坊市| 临沭县| 永丰县| 龙井市| 永和县| 长白| 留坝县| 长沙县| 南昌县| 施甸县| 禄丰县| 砀山县| 浪卡子县| 辽宁省| 阿荣旗| 雷州市| 安泽县| 雷州市| 宁晋县| 阜南县| 商水县| 泾阳县| 阿拉善右旗| 镇原县| 福州市| 马龙县| 佛学|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