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明文衡
免費

文總集。明程敏政輯。九十八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錄。是集乃奉敕撰擬,凡七十六萬四千余字。卷首有敏政自序。正文含詔、制、誥、謚冊文、遣祭文一卷,賦、騷各一卷,樂章、琴操等一卷,表牋一卷,奏議三卷,議一卷,論二卷,說一卷,解一卷,辨二卷,原一卷,箴、銘二卷,頌二卷,贊一卷七,策題、問對各一卷,書四卷,記九卷,序七卷,跋、題跋五卷,雜著七卷,傳五卷,行狀一卷,碑五卷,神道碑十二卷,墓碑三卷,墓志、墓志銘八卷,墓表四卷,哀誄、哀辭、祭文各一卷,字說一卷,補缺二卷。收明太祖,《開科舉詔》、宋濂《瑯琊游記》、吳納《文章辨體序題》、蘇伯衡《空同子瞽說》、王祎《洛書辨》、方希古(即方孝孺)《民政論》等由明初至弘治期間的散文。悉從《玉臺新詠》之例,題作者姓名。唯方孝孺因避靖難文禁,而隱其名,書其字。雖編纂中有一篇占一卷,選文亦非全為當時名篇,而名篇又未盡選入等不合體例,不甚完美之處,然基本反映出明初散文創作成就較高時期,宋濂、劉基等作家作品注意反映現實,傳記富于特征,小品精悍警厲,游記清越幽秀之特點;亦反映出臺閣派作品表面雍容華貴,實際內容貧乏,散文創作處于低潮時期之情況。故是集特為明初至弘治間頗為重要之選本。有《四庫全書》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四部叢刊》本,收一百卷,題目作《皇明文衡》。

程敏政 ·國學 ·69.1萬字

最新章節 第100章 2015-12-26 22:38:56
堅瓠集
免費

筆記小說集。作者褚人獲,參見附錄小傳。本書除正集十集外,另有續集、廣集、補集、秘集,余集,全書共十五集,六十六卷。其中二集彭榕序作于康熙辛未(1691),余集張潮序作于康熙癸未(1703),可見成書時間大約從康熙三十年以前開始,至康熙四十二年止,共十多年時間。本書有道光十二年尋春書屋刊本,清代筆記叢刊本、筆記小說大觀本,一九二六年柏香書屋鉛印本等。是書卷帙浩繁,凡十五集,內容極其豐富,于古今典制、人物事跡、詩詞藝術以及社會瑣聞、詼諧戲謔無不俱載。尤以明清軼事為多。如四集四卷《唐元如》條記載唐伯虎獲秋香事,為清初流傳與“三笑”故事有關之一說。后集卷一《吳門風俗》條記吳門冬至節風俗,四集卷三《市名》、《石敢當》條記載市井交易地區異名、“石敢當”的由來等等,是研究明清商業風俗的重要資料。三集卷一《土產》條,記載各地土特產及官家逼貢,百姓遭殃事,鮮明具體。書中論詩詞文藝部分雖很豐富,但往往缺乏精到見解。掌故考證多有因襲前人筆記。故采輯雖廣,但博而不精。有道光十二年(1832)尋春書屋刊本,《清代筆記叢刊》本,《筆記小說大觀》本等。

(清)褚人獲 ·國學 ·73萬字

最新章節 第68章 2015-12-12 15:59:40
名臣碑傳琬琰集
免費

107卷,南宋杜大珪編錄。杜大珪生平履歷無考,書前自署“眉州進士”,自序作于宋光宗紹熙五年(1194),則他大約為孝宗朝進士。“琬琰”意為美玉,意謂其所選皆系佳品。此書專門選錄匯輯宋代名臣碑傳,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間,下至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全書分為3集:上集27卷,主要輯錄神道碑,共收碑文49篇;中集55卷,主要輯錄志銘行狀,共收123篇;下集25卷,主要輯錄諸家別傳和實錄的本傳等,共收81篇,此書材料主要取自宋人別集,少數取自實錄或國史,凡出自實錄的傳文,均在篇名下方標明“實錄”二字。碑傳文字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材料,這些文字或出于門生故吏、親朋子孫,或出于名公巨卿、文人學士,其中不乏諛詞諱言,未可全信,但以當時人寫當時事,究屬第一手材料,其于傳主生平履歷,遠較史傳為詳,如歷官之次序,拜罷之年月,大都歷歷可考,因此此書是研究歷史人物的最主要的資料。元人所修《宋史》雜亂無章,其中訛誤觸目皆是,列傳主要取宋人所修國史作為藍本,而國史中的列傳則是主要根據碑銘志狀寫成的,用《宋史》列傳與碑傳文對照,常常可以發現許多錯誤,更可以彌補《宋史》記載的闕略和不足。此書中的一部分碑傳見于今存的宋人文集,但還有一些碑傳別處已見不到,這是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30年代,燕京大學引得編纂處將本書中不見它書的碑傳輯出來,編為《琬琰集刪存》3卷,由哈佛燕京學社排印出版。其全書今有1969年臺灣文海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

杜大珪 ·國學 ·53萬字

最新章節 第107章 2015-12-17 15:55:49
大乘義章
免費

凡二十卷。隋代凈影寺慧遠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冊。本書系一部佛教類書,類聚佛書要目并詳釋之,以詮顯大乘深義。要目分:教法聚、義法聚、染法聚、凈法聚、雜法聚等五聚。各聚概依增數法立義門,總揭二百二十二門(缺雜法聚),更設細段而詳釋之。本書引證賅博,義旨明晰,相當于佛教百科辭書之性質,故歷來佛教術語之說明大多引用本書。依續高僧傳卷八慧遠條載,本書原為十四卷,二四九科?,F行本有二十卷本與二十八卷本(義天錄)兩種。本書對染法聚中煩惱義之闡釋,從二障義至八萬四千煩惱義共分為三十門。又各篇之法數多從小數逐漸增至大數,每篇分為四門以至八門來解說。此種將佛教術語以法之數別排列說明而成為辭典體裁之作法,不知起自何時。然慧遠之師法上即曾著有大乘義章六卷及增數法門(內法數林)四十卷,此事載于續高僧傳卷十。此外,天臺智顗亦撰有法界次第初門一書,由修禪之立場而建立六十科之法數。上列所述大多與大乘義章之項目相符,準此觀之,此種類書頗流行于六世紀前后之佛教界。本書五聚之分類或系根據成實論之發聚、苦諦聚、集諦聚、滅諦聚、道諦聚等觀念而來者。

慧遠 ·國學 ·69.1萬字

最新章節 第166章 2015-11-10 17:21:22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门市| 崇信县| 宣城市| 洪湖市| 竹溪县| 聊城市| 桦甸市| 汕尾市| 东乡族自治县| 新疆| 开鲁县| 楚雄市| 万山特区| 二连浩特市| 江陵县| 泾川县| 邢台县| 天气| 西畴县| 房产| 南昌县| 新巴尔虎左旗| 新余市| 齐齐哈尔市| 威海市| 沁源县| 马鞍山市| 白水县| 霍邱县| 冕宁县| 仪征市| 剑川县| 镇坪县| 广河县| 盐边县| 芜湖县| 微博| 宁远县| 金门县| 安龙县|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