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十誦律
免費(fèi)

凡六十一卷。姚秦弗若多羅、鳩摩羅什合譯。又稱薩婆多部十誦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三冊(cè)。本書將戒律分為十項(xiàng)(十誦)敘述,故有此稱,為薩婆多部(部派佛教說一切有部)之廣律。此律之梵本多已發(fā)掘出土,且已刊印出版。律藏系整理佛陀所制定之戒律,故各部派所傳,原則相同,但細(xì)部則不一致。十誦律首舉比丘戒法有波羅夷法四條、僧殘法十三條、不定法二條、舍墮法三十條、波逸提法九十條、波羅提提舍尼四條、眾學(xué)法一零七條、滅諍法七條,合計(jì)二五七條,除戒條外,并一一解說。其次為七法、八法、雜誦二法等十七法(十七章),系說明僧伽之組織與管理,約為他律之犍度部。其次說明比丘尼戒,計(jì)三五五條。最后附增一法、優(yōu)波離問法與比丘誦。唐代義凈所撰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卷一載,十誦律與義凈所譯之有部毗奈耶,同為有部之根本律。茲以十誦律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及有部苾芻尼毗奈耶二十卷相較,義凈所譯者相當(dāng)于十誦律之比丘、比丘尼戒法,而內(nèi)容較十誦律廣泛,多載錄本生因緣故事。據(jù)出三藏記集卷三新集律來漢地四部序錄載,大迦葉所傳之法藏原為八十誦,至優(yōu)波掘多時(shí),因恐后世鈍根者無法完全受持,遂刪為十誦。或謂羅什所譯者系迦濕彌羅國所傳之略律,義凈所譯者則系摩偷羅國所傳之廣本。又傳來我國之四廣律中,十誦律最早譯出,盛行于南方,南朝之僧業(yè)、僧璩、道儼、智稱等師皆精研此律。

弗若多羅 ·國學(xué) ·76.2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192章 2015-12-26 22:17:04
摩訶僧祇律
免費(fèi)

梵名Maha^san%=ghavinaya。凡四十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與法顯共譯。略稱僧祇律。意譯大眾律。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二冊(cè)。為部派佛教大眾部所傳之律藏。全書分為比丘戒法(初三十五卷)及比丘尼戒法(后五卷),前者詳列二百一十八戒,并舉雜誦跋渠法、威儀法,且詳述各戒制戒因緣、戒條釋文及其適用情形。其中,雜誦跋渠及威儀二法相當(dāng)于四分律等之犍度品,即有關(guān)僧中所行儀式行事、羯磨,及日常衣食住等規(guī)律制條之隨類解說。比丘尼戒法則列舉二百七十七戒及雜跋渠法。本書乃大眾部所傳之廣律,與四分律、五分律、十誦律共稱古來四廣律。與其他三律比較之,則其特色甚多,包括:(一)四波羅夷制定之年份,被推定為自佛成道后第五年冬分第五半月至第六年冬分第四半月期間。(二)于所記七百結(jié)集律藏中,不舉十事非法,卻提及制限凈等之五凈法,且跋耆子等否認(rèn)之主張亦未提及。(三)內(nèi)中并載有四十余種本生譚,援引二十余種之本生經(jīng)。據(jù)本書卷三十二“五百比丘集法藏”條載,本書系優(yōu)波離受摩訶迦葉之命所誦出者,其次并記有陀娑婆羅、樹提陀娑、耆哆等二十七人之相承,是乃本律傳承之記錄。

法顯 ·國學(xué) ·51.9萬字

最新章節(jié) 第40章 2015-12-16 15:48:02

QQ閱讀手機(jī)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汤阴县| 平武县| 田阳县| 错那县| 上蔡县| 兰州市| 五常市| 芜湖市| 松原市| 安庆市| 成安县| 健康| 呈贡县| 阿城市| 榕江县| 安庆市| 富顺县| 溆浦县| 离岛区| 稷山县| 商河县| 托里县| 盘山县| 荣成市| 常山县| 正宁县| 新民市| 海盐县| 五华县| 上思县| 岱山县| 大连市| 皋兰县| 黎平县| 高州市| 怀化市| 阳山县| 荆门市| 东兰县|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