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孔子修身以禮、從政以德、待人以恕,他的哲學思維深度,通天達地,寬厚宏博,令人贊嘆,堪稱“一支妙筆,戰勝七雄五霸;幾卷詩禮,流傳億萬斯年”。孔子以生命影響生命,散發著巨大的感染力,潛心書中,猶如站在圣賢的身旁,聆聽他一字一句的傾談和教誨,實為人生一大樂事。“中信國學大典”之《孔子家語》,由潘樹仁撰寫導讀,并對精彩段落、經典語句加以賞析與點評,因此這是一個版本權威、評點精準、特色鮮明的《孔子家語》新注,尤其適合普通國學愛好者閱讀。
饒宗頤 ·國學普及讀物 ·12萬字
《賓退錄》,趙與時撰,傅成校點。本書作者自序云:“余里居待次,賓客日相過。平生聞見所及,喜為客誦之。意之所至,賓退或筆于牘。閱日滋久,不覺盈軸。”書名即由此來。《卻掃編》,徐度撰,尚成校點。本書多記北宋國家典章制度、前賢逸事,因所據皆來源于其父處仁靖康中曾知政事時的傳聞,故翔實可信,“深有裨于史學”。
(宋)趙與時 徐度撰 傅成 尚成校點 ·集部 ·12萬字
每天學點《弟子規》第3版《弟子規》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蒙學經典,它根據孔夫子的教誨編寫而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弟子規》中不僅有從小就應該懂得的禮儀孝道,還有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的答案。每天學習《弟子規》,感悟古圣先賢為人處世的規范,你將會獲得家庭的幸福、同事的尊重、下屬的擁戴、上司的重視以及事業的成功。
孫云 ·國學普及讀物 ·11.9萬字
《王心齋家訓》共十四章,條理分明,內容詳盡,說理透徹,踐行親切,廣泛涉及良知、日用、學樂、格物、安身、造命、進退、出處等諸多層面,可以說囊括了一個人在世生活的全體。心齋家學具有簡易直截、庸言庸行、歸根立本、門風嚴謹的特色,把高妙的形上理論與具體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讓人能在實際上予以體認,令學說能真正轉化自己的生活。心齋不但長于說理,根植于儒學傳統,對習見命題層層剖析,新意疊出,又因為早年歷經世事,對世道人心有深切的體會,所以談話能深入人心,直透根本。本書譯注者于心齋學上積學有年,在實踐要點中又注意扣緊人們的普遍問題和日常關切,真正做到了學問和生活的合一。每篇均分為“原文”“今譯”“簡注”“實踐要點”四部分。注釋會標明心齋所引古籍的原文,可以看出心齋與儒學大傳統的關聯。譯文盡量以平易語出之,又對原來語意不明的地方予以澄清和補充。實踐要點則著重于個人的踐履,讓閱讀此書的人能依之而起行,體味心齋學說乃至儒學的真意。
(明)王艮著 楊鑫譯注 ·古籍整理 ·11.9萬字
《鶴林玉露》,宋羅大經撰,田松青校點。全書十八卷,或考證經史,或記述時事,議論多能有感而發,所記事實也能補史之未備。書中若干人物逸事亦頗具小說價值,常為后世小說、戲曲所采用。以涵芬樓《宋人小說》本為底本,校以《稗海》等書。
(宋)羅大經撰 孫雪霄校點 ·集部 ·11.9萬字
《雙槐歲鈔》,明朝黃瑜撰,王嵐校點。書中所記為明代洪武訖成化中事,凡二百二十條。書中“西域歷書”、“蒙古瓦刺”、“朵顏三衛”等描述少數民族文化及其與漢族的交往,頗有價值。書中所記的一些資料可與今已殘缺之書互補互校,具有輯佚校勘價值。本書以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八年陸延枝刻本為底本,以清道光十一年南海伍氏粵雅堂文字歡娛室刊《嶺南遺書》本對校。
(明)黃瑜撰 王嵐校點 ·集部 ·11.9萬字
《了凡四訓》本為明朝思想家袁黃的訓子書,該書由四部分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四篇文章各自獨立成文,而義理又一以貫之,講述“趨吉避兇”的方法;強調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積善累德、謙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夠求福得福,善報無盡。該書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學說,運用因果報應、福善禍淫之理,闡明忠孝仁義、諸善奉行以及立身處世之學。通過對此書的閱讀,我們可以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感性的認識,從而一窺儒、佛、道三家之學的梗概;同時也對我們個人品格的修養大有助益。
尚榮徐敏 趙銳評注 ·子部 ·11.8萬字
《列仙全傳》從編纂之初就是一部面向市場和民眾的通俗讀物。它在《列仙傳》《續列仙傳》《廣列仙傳》基礎上收錄了神仙581人,起自上古,迄于明弘治末年,是我國古代神仙傳記中現存內容最豐富的一種。它的文筆簡潔,細節生動,博采群書,對傳說中的成仙者的生平事跡進行記載。《列仙全傳》還有193幅插圖,共繪制222位神仙,其線條勁健,氣韻生動,結構關系準確,人物姿態活躍,屬徽派版刻代表作,收入書中,有較高的欣賞價值。本書整理,以《中國古代版畫叢刊》影印國圖藏明初刻本為底本,校以現存多種明末清初翻刻本及和刻本,依本叢書體例,顯著訛誤徑行改正,不另出校記。其中日本寬政間刻本新增淡海竺常一序,今亦據此補入。需要指出的是,中華上編版影印本對原書作了較大改動,將原來傳記與畫像穿插之順序打亂,改為傳記集中在每卷卷前,圖像集中在卷末。后來的影印本或整理本多遵此體例,不僅容易造成誤解,也不方便讀者對照。今維持原書面貌,恢復其中傳記與圖像之順序,便于讀者圖文共賞。
(明)王世貞輯 汪云鵬補 湯志波校點 ·國學普及讀物 ·11.8萬字
《青瑣高議》,北宋劉斧撰,施林良校點。本書內容比較龐雜,包括神道志怪、傳奇小說、詩話異聞、紀傳雜事等。對后代影響較大的是傳奇作品,多寫男女情愛、家庭婚姻故事,善于描寫鋪敘,詩文相間,語言秀美,頗似唐人傳奇。
(宋)劉斧撰 施林良校點 ·集部 ·11.7萬字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續刊》是一部史志目錄匯集與整理的大型叢書,對所收之書,每種都精選底本,加以標點校勘,旨在學界提供質量上乘、便于閱讀的版本,是史學、目錄學、文獻學、圖書史、學術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必備之書。《續刊》在《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的基礎上,對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之作進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編纂整理。本書為第十卷,收錄《南唐藝文志》《宋史藝文志新編》《宋史藝文志考異》三種。
王承略 劉心明 ·古籍整理 ·11.7萬字
呂留良(1629-1683),字莊生,又名光輪,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齋老人、南陽布衣;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今屬桐鄉)人。明末清初著名詩人、理學家、時文評選家、出版家。著有《何求老人殘稿》《晚村先生文集》《呂晚村先生四書講義》《東莊醫案》《晚村先生家訓》等。譯注者:張天杰,浙江桐鄉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博士后,現任杭州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學院教授。著有《張履祥與清初學術》《蕺山學派與明清學術轉型》等學術專著并發表學術論文五十多篇。魯東平,河南沈丘人,浙江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現任浙江桐鄉第二中學一級教師、桐鄉市呂留良研究會會員、桐鄉市崇福鎮文聯名人研究會秘書長。王曉霞,黑龍江虎林人,現任浙江桐鄉第二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呂留良研究會會員,曾發表《為人清高景仰起,清輝照人敬此生——從呂留良削發為僧看其身份的多重性》等相關論文。
(清)呂留良著 張天杰 魯東平 王曉霞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1.7萬字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主要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書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論語》內客廣泛,形式生動,涵蓋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政治生活兩個方面。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論語》一直是國人開蒙的必讀之書,其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與道德標準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春秋)孔子著 裔一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11.7萬字
本書以1934年汕頭五洲印務公司出版的《澤庵詩集》為底本參校,補充輯校者從《南社叢刊》《國學叢選》等文獻所輯。吳澤庵詩、詞、文,以及吳雨三詩文,附友朋酬唱贈答之作。
(清)吳汝霖 吳沛霖撰 吳曉峰輯校 ·古籍整理 ·11.7萬字
《茶經》成書于唐代,是“茶圣”陸羽畢生茶事絕學的精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中國茶文化的開山巨著,內容非常豐富,分源、具、造、器、煮、飲、事、出、略、圖十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中國的特產——茶。本書精選了陸羽原著中的茶源篇、茶類、名茶、茶具等部分,高度概括了中國茶文化的各個方面和幾千年的發展史,其中既有精確全面的解讀,還有唯美唯幻的插圖,妙處橫生的典故,既能讓讀者了解了茶文化,又了解了茶地歷史,非常全面,幫助讀者成為一位愛茶懂茶的風雅名士。這本《圖解茶經》題材新穎、文筆流暢、內容全面,充分反映了中國豐富多彩的茶文化面貌。所有這些,告訴人們此書不僅具有時代特色和強烈的文化魅力,也將帶給讀者前所未有的閱讀享受。
(唐)陸羽著 于觀亭編譯 ·國學普及讀物 ·11.6萬字
《文學與美國的大學》是歐文·白璧德“新人文主義”奠基之作。書中首先厘清了長期以來眾說紛紜的“人文主義”概念,第一次把它與極易混淆的“人道主義”概念區別開來,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兩種不同精神對大學的不同要求:后者相應地分別體現為專門性大學(College)與綜合性大學(University)。作者由此進而討論了文學與大學的關系,大學博士學位獲取制度中所存在的問題,合理的古典研究方法,古今視野的不同觀照,以及創新概念和大學教學的閑暇等方方面面與大學人文教育相關的話題。《文學與美國的大學》是歐文·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思想在教育領域的一部力作,《文學與美國的大學》所觸及的問題與今日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多有契合,其中關于人文教育之困境的討論必然會促成我們對當下處境的反思與探討,因此極具借鑒意義。
歐文·白璧德 ·經部 ·11.6萬字
《顏氏家訓》是中國最名、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家訓”,全書共七卷二十篇,內容廣泛,涉及儒學、史學、文學、音韻、訓詁、風俗習慣等。其核心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尤其注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探討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其中有許多獨到和具有積極意義的見解。作為傳統社會的典范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后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
顏之推 ·國學普及讀物 ·11.6萬字
《賈氏譚錄》,北宋張洎撰,孔一校點。《賈氏譚錄》系張洎于庚午歲(開寶三年,970)為南唐出使宋時,對宋左補闕賈黃中言談所作的記錄,故名《賈氏譚錄》。賈黃中出身官宦世家,熟知臺閣故事,以張洎實錄,得存唐代軼聞,間有足補史書之闕者。本書以《守山閣叢書》本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并以有關史料參校。《涑水記聞》十六卷,北宋司馬光撰,王根林校點。主要記宋太祖至神宗幾朝的軍政大事、朝典政章,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向為研治宋史的學者所重視。
(宋)張洎 司馬光撰 孔一 王根林校點 ·集部 ·11.5萬字
《道德經》,又名《老子》,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本書作者帶讀者共讀經典傳統文化圖書《道德經》,不帶崇拜色彩,不戴有色眼鏡,利用每章逐字、逐詞的注解方式,力求以理性的思維還原兩千多年前的《道德經》到底在說些什么。
李克華 ·子部 ·11.4萬字
本書是聞一多先生的一本名著,其中的文章大都發表在20世紀2030年代的報章雜志上,后來匯編成冊。作為一部開拓性的著作,它在唐詩研究中的歷史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同時,聞一多的唐詩研究有他獨特的視角和方法,這對我們今天的學者仍然富有啟迪。傅璇琮為此書撰寫了“導讀”,著重于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探計了聞一多唐詩研究的個性特點與開創作用,這對于了解中國近代學術史,促進唐詩研究在大有裨益。
聞一多 傅璇琮導讀 ·古籍整理 ·11.4萬字
《四朝聞見錄》,宋葉少翁撰,尚成校點。全書五卷,凡二百零九條,多記宋室南渡后的歷朝事跡,對南宋四朝典章制度、名物軼事的記載也多為史家和研究者所重視。以《四庫全書》本底本,校以《知不足齋叢書》等本。《隨隱漫錄》,宋陳世崇撰,郭明道校點。全書五卷,多記時人詩話、文人軼事,而對南宋故事言之尤詳,所記宮廷掌故、儀制諸條多有史傳所未及,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以夏敬觀校本為底本,校以《稗海》、《四庫全書》等本。
(宋)葉紹翁 陳世崇撰 尚成 郭明道校點 ·集部 ·11.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