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們如何看見,又如何思考

這是一本從視覺神經生物學角度介紹人類視覺認知的科普讀物,討論的主題是我們無比重要的眼睛,以及我們的視覺。作者為領域內具有開創性研究的專家,現就職于哈佛大學醫學院。我們為何總是說“眼見為實”,背后有什么科學原理嗎?我們每一天睜開眼就在接收來自外界的信息,那我們的眼睛究竟是如何承載這個世界的信息的,又是如何傳遞到我們的大腦的?人人都說眼睛是心靈和靈魂的窗戶,這又是為什么?在人群中要找一張熟悉的臉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我們習以為常。但是人類是怎么辦到這件事的,這是科學界的重要謎題。我們大腦的運作有三分之一與視覺相關。基本上科學家要講清處人類是如何看見感知人事物,背后牽連到人類獨有的認知本能。哈佛大學醫學院特聘教授、眼科學家及腦神經科學家理查德·馬斯蘭在本書中試圖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如何透過雙眼與大腦去感知、學習與記憶。這本書涵蓋的主題很廣,從光線射到視網膜,到腦部的神經網絡如何把光線承載的訊息轉化成人腦可以辨識與運用的知識,到計算機計算法要具有什么樣的功能我們才能稱為“人工智能”,以及我們在回憶過去時為什么會呈現出一種第三人視角……在這本書里都有了專業的學術解答。

(美)理查德·馬斯蘭 ·百科知識 ·11.4萬字

丈量世界的7種方式:關于計量單位的“細密畫”

為什么過去的偉大文明都對統一計量給予了極大關注?法國大革命與計量單位的統一有什么樣的關系?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對計量單位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光速為什么可以取代鉑桿成為定義米的基準?時間計量的發展與人們對時間的理解是同步的嗎?以上問題都可以在《丈量世界的7種方式》中找到答案。有史以來,計量就與人類的經驗交織在一起,塑造了我們對自然、超自然與人類生活的理解。本書作者、著名物理學家皮耶羅·馬丁探索了7個國際基本計量單位的定義歷史,它們分別是:長度單位米、時間單位秒、質量單位千克、溫度單位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發光強度的單位坎德拉。馬丁不僅介紹了7個國際計量單位的定義歷史,還解釋了計量單位與科學難解難分的關系。從經典物理學到量子力學,從相對論到化學,從宇宙學到基本粒子物理學,從醫學到現代技術,所有這些科學領域都與計量單位的發展緊密相關。馬丁在晦澀的數字與有趣的軼事、嚴謹的科學與文學敘事之間取得了優雅的平衡。在這本書中,不僅有精準到小數點后若干位的數字,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如物理學家普朗克為自己兒子求情、貝多芬成為第一批節拍器用戶等等。馬丁融會貫通的能力使這本書成為一本色彩豐富的畫卷。

(意)皮耶羅·馬丁 ·科學世界 ·9萬字

第三種黑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簡明版)

《第三種黑猩猩》是戴蒙德“人類大歷史三部曲”的序曲,是一部追尋和預測人類興衰史的通俗讀物。書中認為,人類與世界上兩類黑猩猩的基因相似程度達到了98%,因此人類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第三種黑猩猩”。但是人類對生死的理解,對語言、文化、藝術、農業的發展卻使得人類有別于動物,這些特質推動人類建立社會,并實現政治、經濟的發展,但是有些人類從動物祖先繼承來的某些特質將會有可能最終造成人類社會的“自我毀滅”。全書共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生動地簡述了幾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第二部分探究人類生死循環變化及哪些變化為人類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第三部分探討人類最終異于動物的文化特征,不僅包括值得我們自豪的語言、藝術、農業等方面的形成和發展,還有關于吸煙、酗酒、吸毒等人類的污點。第四部分探討人類可能走向毀滅的兩種特質:對外族的排斥及對環境的破壞。最后一部分呼吁人們意識到自己有別于動物、卻極類似于動物的特質,揚善避惡,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書為《第三種黑猩猩》的簡明版,在完全保留其核心觀點和論據的基礎上,適當略去了部分晦澀難懂的論證,添加了一些通俗生動的例子,排版也更加親和、明朗,希望將原書的觀點用更簡明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特別適合學生和非專業讀者閱讀。

(美)賈雷德·戴蒙德著 麗貝卡·斯黛芙奧夫改寫 ·人類故事 ·12.4萬字

超級大腦在想啥?漫畫醫學大突破

這本書運用了混知團隊獨特的視覺化、脈絡化的漫畫科普方式,結合幽默的漫畫和通俗的文字,告別沉悶無聊的史實敘述,深挖人類發展進程中,由醫學進步帶來的歷史劇變。全書以鐘南山院士專家視角+混子哥的漫畫解讀形式展開,分為九個章節。每一章都從不同歷史大背景入手,講述醫學上的突破及其帶來的非凡影響。涵蓋古希臘醫學誕生之源、古羅馬的外科手術發展、工業革命時期病毒的發現、女性進入醫療事業的轉折點等醫學史上的重要節點。探索人類對抗疾病的認知,是如何從信奉巫醫的“原始人智商”,逐漸“升級”到今天研究基因編輯這種黑科技的先進程度,從中發現醫學如何深遠影響人類政治、經濟、宗教和科技的進步。將曾經遠到夠不著的醫學大歷史拉近至我們身邊,把它們變得簡單、有趣、接地氣。大膽嘗試:從解剖術的誕生到器官移植的實現,一次次攻堅串聯起外科手術的前世今生。獨辟蹊徑:今日醫學領域的半壁江山,源于4位先鋒人物推開女性從醫的大門。以小見大:“工作細胞”視角揭開人體免疫的奧秘,悉數人菌大戰中不斷升級的對抗。歷久彌堅:人類沖破被細菌和病毒支配的恐懼,不僅發現了抗生素,還研發出強大的基因編輯技術。

陳磊·混知團隊 鐘南山院士團隊 ·科學世界 ·2.6萬字

大腦喜歡這樣工作:告別憂郁星期一

《大腦喜歡這樣工作》是美國知名腦科學家、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在繼《讓大腦自由》《讓孩子的大腦自由》《讓成熟的大腦自由》三部熱銷科普作品之后,又一兼具科學性與趣味性的實用力作。令人更加欣喜的是,這次,他的筆鋒對準了一個占據我們大部分時間、影響每個人生活質量,與大腦息息相關卻幾乎沒有同行站出來指點迷津的領域——職場。全書從大腦固有的運作機制出發,歸納出10條工作中的大腦習性,并對應地提供了與大腦愉快合作(而非傻傻對抗)的種種方法,帶讀者輕松提升工作效率與職場幸福感。從書中,你可以了解到大腦在職場上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容易做什么、不容易做什么,以及由此產生的奇妙效果,比如:為什么團隊里的女性越多,就越容易成功?為什么在一個視覺演示中加入音頻,會節省聽眾60%的時間?為什么居住在綠地附近3千米以內的人,相當于獲得20000美元的加薪?為什么在睡覺前,重新溫習下白天沒解決的難題,可能會讓你找到創造性的解法?為什么崇尚肌肉和拳頭的支配型領導風格,以及依靠頭腦和同理心的聲望型領導風格,在職場上都有價值?……所有的為什么,究根結底,都是人類大腦的演化速度跟不上現代社會的發展。梅迪納在開篇便指出,人腦仍保留著遠古時期的模式和習慣,不適應現代的工作要求,因此產生抵觸和壓力。而在閱讀的終點,讀者將收獲知識和方法,學會根據大腦的認知特點來改造工作環境、改變工作方式,讓“活”在遠古時代的大腦,順利融入現代職場。

(美)約翰·梅迪納 ·科學世界 ·17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晋州市| 南平市| 沧州市| 濉溪县| 台安县| 夹江县| 郁南县| 龙胜| 海晏县| 高邑县| 水城县| 盐亭县| 金秀| 双柏县| 榕江县| 高陵县| 视频| 元朗区| 巴中市| 抚松县| 六安市| 安国市| 盘锦市| 平乡县| 乌海市| 布拖县| 中阳县| 安阳县| 余庆县| 云安县| 海南省| 辽阳县| 嘉义市| 芮城县| 松溪县| 明水县| 合阳县| 灵宝市| 花莲市| 扎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