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毒藥手帖》是一本以“毒藥”為主題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論。全書主要圍繞毒藥的演變和歷史上以歐洲為主的毒殺事件,逐篇談及了古代巫術,古羅馬—中世紀政權更迭的秘密,毒殺者的性別、職業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學名著中毒殺橋段的史實由來,醫學解剖對法庭判決的影響,近現代生物化學的發展對解毒的促進作用與反作用等等。
(日)澀澤龍彥 ·文化史 ·7萬字
宙斯、赫拉、阿波羅、雅典娜……您了解希臘的神嗎?天神宙斯如何風流?天后赫拉如何善妒?雅典娜如何智勇雙全、義薄云天?不和女神的金蘋果如何刺激了神的虛榮,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遠古戰爭?西緒福斯如何忽悠眾神,落得一輩子推石頭上山的下場?愛神和戰神如何被火神捉奸在床,引來看笑話的眾神?被赫拉克勒斯扼死的巨人是因為離開了大地,說明做人還是要腳踏實地;被阿波羅射殺的阿喀琉斯是因為腳后跟上的致命弱點,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好自己的命門;斯芬克司問路人:“早晨用四只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晚上用三只腳走路的動物是什么”,答案是“人”——世上最難解的迷就是我們自身。希臘的神就是鏡子中的我們;讀希臘神話,就是讀人和人性。
夏若生 ·文化史 ·13.6萬字
三里不同調,十里不同音,“南腔北調”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維系了各民族的歷史記憶。本書將大眾熟悉的31個趣味話題分成八大版塊,解讀其內在的語言學原理;又從每一個話題延展開來,闡明同一話題在不同方言的流變,鋪陳出一幅幅民族歷史文化的畫卷。讀者在收獲語言學知識的同時,更能從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鳴,在方言里發現不一樣的中國。
鄭子寧 ·文化史 ·14萬字
巫術曾在人類文明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巫術,人類嘗試了解疾病的起源,掌握自然的力量,預測星象的變化。巫術反映了人們對世界的直觀認知。巫術中的交感理論是細菌傳播理論的探索起點;占星學為天文學研究留下寶貴的星象記錄;咒語符箓中隱藏著對古人來說最為看重的事;巫術的概念中混雜了人們對叛亂和陰謀的恐懼…………巫術既反映了環境、宗教、科學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同時也被這些變化所影響。翻開本書,從巫術的歷史開始探尋人類的思想演變史。本書講述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區巫術信仰到哈利波特電影的故事,探索廣泛的巫術信仰和實踐,書中的內容包括巫術發展的歷史、巫術審判、人類學對巫術的研究、影視劇中的女巫形象分析等。
(英)歐文·戴維斯主編 ·文化史 ·20.4萬字
從貴族的綾羅綢緞到農民的粗布麻衣,從上流的法式大餐到底層的饑餓難耐,從時尚雜志上的精美圖樣到黑暗礦井里的極度剝削……維多利亞人的晚宴、游戲、禮儀、禁忌,甚至隱秘性事,均被露絲·古德曼以時間為序呈現筆下,敘述內容的時間跨度長達60年:作為尊貴的紳士,男人們的“西裝筆挺”到底是什么標準?身為優雅的淑女,勒緊緊身胸衣其實不止為了展現身材?人們搭上蒸汽火車去工廠上班,維持體面儀態外表的同時又該如何下礦干活?射箭、網球等“高級”運動興起,可人們為什么在打球時要系上格格不入的圍裙?豪華浴場其實不是富人專享,它的源起和窮苦人民脫不了干系?到底是什么掀起了洗浴之風,讓人不分身份高低齊聚“大澡堂”?享譽世界的體驗式歷史學家露絲·古德曼將理論與個人實踐相結合,親自化身維多利亞人持續一年體驗當時生活,不僅將當時的穿著打扮、飲食文化和日常工作呈現在本書中,還講述了維多利亞時代在個人衛生、廚房科學和性等方面極大的觀念革新,回顧了經濟極度繁榮的宏觀社會中微觀的個體,展現了這段迷人歷史中真正的細節。
(英)露絲·古德曼 ·文化史 ·23.4萬字
許倬云細數人類文明發展變遷的歷史過程,從宗教革命到民族國家的興起、從啟蒙運動到工業革命,再到近代資本主義大發展,讓我們看到,由西方文明主導的現代社會正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這一過程充斥著大國霸業的興衰交替,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變遷,以及人類從愚昧到理性的不斷轉變,直到今天,整個世界又陷入一種物質主義的狂熱中難以自拔,人類社會也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普遍的精神空虛和對生命的迷茫。由此,許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現代文明或成或敗的發展走向,并以哲學家的視野將其引至有關人類“終極關懷”的根本點上。
許倬云 ·文化史 ·11.5萬字
本書以“早期中國”的視角,嘗試描述和解釋從文明起源至公元220年東漢滅亡的歷史,并將此段歷史放在一個比較的脈絡中,思考國家形成、書寫的起源、官僚組織、法律和政體、諸子百家、戰爭性質的演變、帝國的締造等中國社會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問題。作者熟稔出土的古文字與物質材料,也掌握傳世文獻,同時深入了解西方的考古學理論;在寬廣的視角中重新檢討中國文明,強調其連續性與同質性,是一本結合歷史學與考古學的重要著作。
李峰 ·文化史 ·18.3萬字
突厥是古代歐亞草原重要的游牧之一,曾一度成為雄跨歐亞草原的霸主,在歷史上有深遠的影響。本書在歐亞草原廣闊的歷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下,以通俗的語言介紹突厥民族的興起、發展和衰亡過程,及其與周邊各政權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于古代歐亞歷史的深刻影響。并利用最新的考古學、語言學成果,從多個側面展現突厥民族復雜多元的文化面貌。
陳凌 ·文化史 ·9.7萬字
你能想象中國菜里沒有辣椒嗎?在當今的中國,辣椒似乎無處不在,是中國菜肴精妙和多樣化的關鍵。它反映了中國人的口味、地域和適應性,不僅影響了烹飪,還影響了醫療實踐和社會生活。本書為辣椒在中國的傳播、演變和文化影響提供了獨一無二的鏡頭,通過充分利用各時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筆記等資料,配以生動的插圖和精心收集的食譜,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從默默無聞變為風靡全中國的,辣椒的傳播又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辣”的含義和文化意蘊。
(美)達白安 ·文化史 ·12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吨袊糯娛率吩挘汗糯隆窞閰矔?,介紹古代兵勇的有關內容。《中國古代軍事史話:古代兵勇》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金開誠 ·文化史 ·2.3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并將其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包括:宮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壇廟建筑、園林建筑、民居建筑及建筑小品。圖文并茂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之美,體現了代代相傳的工匠精神,天地合一的古老智慧,以時間為軸,精煉講解了各個時代的經典建筑極其功用。文字簡要,敘事詳明,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樓慶西 ·文化史 ·6.8萬字
黑巖淚香、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夢野久作、松本清張、島田莊司、東野圭吾……從“偵探”到“推理”,從“本格”“變格”到“社會派”“新本格”歷數推理文學名家名作,還原推理文學界的發展全景,探尋社會劇變中的創作精神。為什么日本推理文學如此繁榮?推理文學的發展如何受到時代影響、如何反映時代?本書是一部生動、簡明的日本推理小說簡史。作者追古撫今,從世界偵探小說源流談起,細致地梳理了日本推理文學從明治到當代,從引進、改寫到原創,從新生到發展的歷程。
錢曉波 ·文化史 ·23.3萬字
歷史上,其實有兩種中國史觀。一種是二十五史里的中國,叫王朝中國;一種是貫通于所有王朝之上的中國,叫文化中國。所有王朝,興亡交替,短則數十年,長則二三百年;唯有文化中國,越千年、歷百世,凝然而成文化的江山。王朝中國是青銅時代的產物,文化中國是玉器時代的產物,文化中國是禮玉文明的一個政治成果。歷來寫史,多以王朝為本位,以帝王為中心,以宮廷政治和帝王權謀為主線,被王朝史觀牽引進王朝中國的歷史。王朝不過歷史表象,江山實乃歷史本體。重讀中國歷史,要把歷史放到江山中讀,不要放在王朝里讀,要用詩性的眼光讀,不要用“資治”的眼光讀。以詩性之眼,能讀取文化的江山,用“資治”的眼光,只能圍繞王朝打轉。文化中國,不一定非要呈現某種既定的國家形態,在與王朝中國的互動中,它以文化的江山表現出來,即便在當下民族國家的世界之林里,它依然漂洋過海,以全球化的天下觀的方式存在。
劉剛 李冬君 ·文化史 ·51.4萬字
漢字是全世界文字體系中歷史最悠久的,要探究漢字的起源及其發展,就不能不從甲骨文說起。本書介紹了甲骨文如何被發現以及如何成為一門專業的學問,并針對甲骨文和漢字做出深入淺出的解讀和介紹,還從甲骨的占卜和記載內容,探討商代的歷史和文化,最后從常用的六十個漢字看甲骨文到現代文字的變化,并道出背后隱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董作賓 董敏 ·文化史 ·5.3萬字
英倫半島為何能影響現代世界?英國人為何古怪、自嘲、難以捉摸?英國人為何虛偽:相信平等,卻在奴隸貿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書是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艾倫·麥克法蘭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較》續篇,記錄了長達七十多年的觀察和體驗,以親歷者的身份解讀英國社會和英國人。從法律、政治、經濟等維度了解英國的“進化歷程”,探索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以親歷者的身份解讀英國人的虛偽與虔誠、幽默與哀傷。
(英)艾倫·麥克法蘭 ·文化史 ·10萬字
本書可以幫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百撓的發展歷程,了解各族人民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了解先輩們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陳曉丹編著 ·文化史 ·24.4萬字
《民國趣讀老清華》是追憶當年老清華的文字集納,作者皆為民國之大家,如馮友蘭、潘光旦、陳岱孫、孫錫三、梅祖彥、張申府、馬約翰、梅貽寶、費孝通……這些文字從不同側面敘述了民國時期清華的校史、民國時期的歷任校長、生源、課程設置、教師風范、校舍環境以及當時校內、校外學生參加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文章即可讓我們看到當年是什么樣的學子考到清華、什么樣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講臺傳道授業;這些學子這些老師,在那個風急浪涌的時代,他們經歷了什么,見證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們有怎樣的情感情懷,又有什么樣的一生。他們的記述就像爬滿記憶之墻上的藤蔓,讓我們能更好了解清華的過去,更好了解清華之所以來,他們曾經生活在清華的過去,在那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時光,他們是親歷者,在他們筆下,有家事的細瑣,有國事的波瀾,如今去讀,情景猶如歷歷,這些情景連綴成錦,讓那段時光變得華麗有光彩。
《老清華》編輯組 ·文化史 ·10.7萬字
本書是呂思勉《中國政治思想史十講》、《中國文化史六講》兩份講義的合刊?!笆v”是呂思勉1935在上海光華大學的講義,“六講”是呂思勉1929-1930年在省立常州中學授課的講義,原為“二十講”,僅存其六?!笆v”與“六講”大體涵蓋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如先秦諸子百家等)和社會史(如婚姻、宗族、階層、財產等)的主要面貌,可讓讀者對中國歷史上各種政治思想、主張,各種社會、制度的源流和演變,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
呂思勉 ·文化史 ·9.6萬字
早在20世紀30年代,年輕的雅克·巴爾贊就萌生了撰寫一部西方文化史的念頭,但被一位長者勸阻了。那位長者認為,這位年輕人掌握的知識還不足以寫出一些有創意的東西,建議他把寫作計劃推遲到80歲之后。巴爾贊聽從并且履行了那位長者的意見,在自己85歲的時候,才開始文化史寫作。此時的巴爾贊早已是史學界的一代宗師了。幾年之后,也就是20世紀結束的那一年,巴爾贊的文化史巨著《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一書出版。這一年,他93歲。巴爾贊考察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末五百年間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社會思潮、宗教、哲學、文學、音樂、美術、科技發明、民俗及社會生活等。他以四場“真正的革命”——宗教革命、君主制革命、自由革命和社會革命——為標志對這五百年進行劃分,并以此為主軸,詳述這些變革在思想與物質層面所帶來的沖擊,這些沖擊又如何交互作用塑造出我們今日所見的世界。
(美)雅克·巴爾贊 ·文化史 ·73.7萬字
本書以歷史學與文獻學的方法,敘述6—10世紀中國禪思想史的脈絡與演變。作者綜合禪門史料、石刻文獻、傳世文集和敦煌文書,從歷史、思想、文化意義及影響三個維度,考證、敘述禪史關鍵的四個世紀中,禪宗及其思想的歷史變化過程。在20世紀以來禪宗史研究的基礎上,不僅修正了此前禪史研究的若干結論,而且對禪思想的內涵及其意義,提出若干與前人不同的新看法。
葛兆光 ·文化史 ·3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