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張居正講評《論語》古本是專為萬歷皇帝量身定制的皇家讀本,本書在古本的基礎上進行了翻譯,包含《論語》原文、今譯、張居正講評原文、譯釋,可謂字字珠璣,飽含深刻的哲理。張居正曾先后擔任明穆宗隆慶皇帝的侍講侍讀,明神宗萬歷皇帝的知經筵官,可謂兩代帝師。他對《論語》的講解集歷代名家大儒思想之大成,同時又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即講出了帝王之道、領導之智又講出了修身之理,能夠幫助讀者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論語》,了解儒家思想。
張居正 ·中國文化 ·49萬字
人的一生,充滿了種種變數,在瞬息萬變的當今社會,更是如此。我們可能很努力,但收獲寥寥;我們可能很執著,但前途茫茫;我們可能很用情,但總被情傷;我們可能很真誠,但總被雨打風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無奈。有人因此頹唐,有人因此慌張。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是心態問題。改變內心的糾結,關鍵在于改變對萬事萬物的看法。因此,本書匯集了胡適、馮友蘭、梁漱溟、季羨林、南懷瑾、林語堂等數十位國學大師的慧心妙語,用他們的人生經驗為我們當下的人提鑒對生命的認識、對自我的肯定、對欲望的清洗、對幸福的珍惜。將人生感悟、生活經歷、智慧心得與讀者共同分享,在喧囂的社會中,為自己找尋一個人生的方向。
聶小晴 ·中國文化 ·11.3萬字
一群沒有絕對是非觀念的人,竟然成為那個時代的明星和英雄!《戰國策》是一部來歷不明的書。書中記錄的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事,然而此書流傳的版本,頂多只能溯至西漢。形式上,《戰國策》是戰國中紛紜事件的片段記錄;內容精神上,《戰國策》選擇記錄的,不見得是對這個國、那個國有重大變化意義的事件,而是縱橫策士對各國政治、軍事的游說、影響?!稇饑摺返闹鹘牵皇菄c國君,不是歷史變化發展,而是縱橫策士?!稇饑摺返闹攸c,在于保留當時有名的縱橫家的言談、行為,凸顯在那個時代,這些人曾經如此有勢力、如此重要。
楊照 ·中國文化 ·6.1萬字
國學,傳承數千年,博大精深。當世界普遍出現反思傳統、走向自然、文化回歸的思潮,國學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本書則是立足于北大各位先哲、國學大師對諸多國學典籍的講解和梳理,結合古今中外的諸多例證,從多個角度闡述國學中的哲理與智慧。相信讀者在書中北大國學思想的引導下,能夠走好自己的道路!
徐兵智 謝寒梅主編 ·中國文化 ·12.5萬字
《莊子》是繼《老子》之后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與《老子》雙峰并峙?,F今通行的《莊子》一書,分為“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以其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詭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散文集。
孫通海譯注 ·中國文化 ·19萬字
在古典名著《西游記》的演繹中,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從西天取得真經。八十一難故事的主角便有大大小小的妖邪精怪。本書從《西游記》中的這些妖怪入手,以別致視角解讀了這本古代小說巨著,不但對妖怪們的動物原形、故事梗概、身份后臺、歷史背景、文化涵義等進行了細致剖析,而且以唯美的極致筆觸勾勒出妖怪的面目情狀,是一部閱讀收藏兩宜的中國古代妖怪圖鑒。1.《西游記》里真正有趣、有性格的,正是這些迷人的“反面角色”。2.首次完整梳理《西游記》中妖怪名錄,并結合真實唐玄奘西行史料,將妖怪和歷史的對應進行了巧妙設置。3.全書妖怪采用古典博物繪制方法,并輔以奇妙想象力,讓每一個形象都無比精美,極具收藏感。
五色神石著 呂洋繪 ·中國文化 ·5.2萬字
《四書》原文以權威版本為底本,由整理者校以多種版本而成;譯文則分別約請陳曉芬(《論語》),王國軒(《大學》《中庸》),萬麗華、藍旭(《孟子》)完成。采用文白對照的形式,以對開的方式排版,便于讀者閱讀。相信讀者在閱讀《四書》原典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經典的無窮魅力。
陳曉芬 王國軒 萬麗華 藍旭 ·中國文化 ·19.5萬字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是其四大主要行為活動,但現在的我們對與這四大活動相關的事物的由來卻了解頗少。本書正是緣于此,重點介紹了古代人們的著裝、飲食、家居和交通四個大方面的內容。當然,介紹的目的,無非是想告訴今人它們是怎么來的,它們在歷史的進化歷程中都發生了哪些改變。本書閱讀起來頗為輕松,同時史料準確,故事有趣,可以讓你在沉醉于歷史的海洋的同時,享受豐盛的知識大餐。
王二 ·中國文化 ·12.4萬字
豪放詞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文化瑰寶,其視野廣闊,氣勢恢宏,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尤其是寫于時代巨變時期的作品,悲壯慷慨、豪氣干云,讓人從豪邁悲壯中體會百味人生,于跌宕起伏中尋找人生真諦?!逗婪旁~全鑒(典藏誦讀版)》精選了歷代優秀豪放詞,對其進行了注釋、翻譯與賞析,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本書不僅是一本詞集,更是一本激勵情志、催人奮發、拓展胸懷的豪邁勵志之書。原文誦讀鏗鏘有力,歡迎聆聽品鑒。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7.4萬字
《莊子新注》是袁行霈先生主編的《新編新注十三經》之一種。此次新注,以《續古逸叢書》影印宋合刊本《南華真經》為底本,以黎庶昌刊刻《古逸叢書》覆宋本《莊子注疏》為主要校本,并擇要吸收郭象、成玄英、王先謙、郭慶藩、錢穆、王叔岷、陳鼓應等古今學者的??焙妥⑨尦晒?,疏通重點字詞,抉發哲學奧義,對深入理解《莊子》的哲學觀點極有幫助。
章啟群 ·中國文化 ·28萬字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老子、孔子、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等先哲宛如璀璨的星辰,始終閃耀著深邃的思想光芒。本書是著名學者鮑鵬山解讀先秦諸子的匠心之作。作者在嚴謹的學術研究基礎上,以優美的筆法對先秦諸子的思想和智慧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解讀和妙趣橫生的闡釋,給讀者以深刻的思想啟迪與精神滋養。
鮑鵬山 ·中國文化 ·7.8萬字
古往今來的大師們,其人格風范影響著代代國人。在他們身上,體現著中國人的人文修養。如今,傳統文化精神日漸復蘇,與此同時大師的身影日益鮮明;今天,也許你無緣與他們在同一個時代,但大師們的修養智慧和成功經驗同樣可拿來分享,為成長成功助力。強大的物質包裹不住內心的空虛,被現代人遺棄的修養和信仰,正是一個人的真正的歸屬?!洞髱熜摒B課》基于傳統,從修德、修才、修業、修心、為人處事、戀愛婚姻、朋友、藝術地生活、人生的價值等幾方面,再現大師的修養風采,以啟迪今人。
金鴻儒 ·中國文化 ·11.5萬字
本書共收錄名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對聯、俗語、諺語等上萬條。這些鮮活的語言文字語簡意賅,大多經過千錘百煉,代代相傳,才流傳至今。這些語句,或寓意深長,或幽默風趣,有著過目難忘的藝術效果。本書以句句的實用性、典型性和廣泛性為著眼點進行編排,所選的句句時間跨度相當大,從先秦時期的重要著作,到當代名人的智慧言語均有涉及;所選的名句范圍非常廣,從詩詞曲賦、小說雜記等文學體裁,到俗諺、歇后語、謎語等民間文學都有涉獵。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過這些或引人發笑、或讓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讀者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陳曉丹編著 ·中國文化 ·7.6萬字
本書稿是作者學習《黃帝內經》一書的部分心得的總結。作者結合現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將《黃帝內經》中相關的語錄做了深入淺出的闡釋,全面涵養一個人的靈魂、修養、品味、境界、見識,可以全面提高一個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斷力、忍耐力和處置力。作者通過通俗的語言,以講座的方式呈現,語言生動,說理明晰,讓讀者輕松了解《黃帝內經》的真正內涵,同時把古人的思想與智慧應用在當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鐘永圣 ·中國文化 ·18.1萬字
在大一統氣氛籠罩的時代,荀子才是儒學的主流。中國文化經常和儒家被等同看待。不論稱贊還是批判中國文化,很自然都會拿儒家的主張、信念作為代表。更進一步,儒家往往也就和孔孟畫上等號。儒家相信什么、主張什么,也就理所當然認為是孔子和孟子所說、所主張的。這種常識態度,在歷史上不只不精確,而且帶著許多誤會。那些想當然對儒家的種種說法,其實里面來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過來自《孟子》的。孟子名氣大,和孔子并稱,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沒在背景里,但若從思想內容及表達形式上來看的話,荀子對于后世建立的儒家傳統,影響恐怕大過孟子。
楊照 ·中國文化 ·5.2萬字
《中國人的精神》是系統反映辜鴻銘思想的一部作品,1915年發表于北京,用英文寫成,旨在對外展示中國文明的價值,呼吁東西方文化彼此融合。1915年,歐洲正深陷一戰的泥潭,仿佛大廈將傾,西方人幾百年來第一次對自身文化產生集體性的反思。辜鴻銘旁征博引,以歌德、卡萊爾和阿諾德的思想為對照,向西方闡釋古典儒學的精神內核。
辜鴻銘 ·中國文化 ·9.8萬字
本書中包含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等所有重大傳統節日,將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源、習俗、文化內涵,融入到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里。每一個傳統節日故事,都是一次與歷史的相遇,都是一次想象力的豐富和藝術的熏陶。節日故事內容生動活潑,充滿童趣,讓孩子們感受到原汁原味的節日氣氛,在體會節日的歡愉中,知道節日背后的意義,得到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滋養。
謝桂梅 ·中國文化 ·6.1萬字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這注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彈性與無所不在的影響力。本書作者以開闊的思路,少迂腐氣的論述,活潑生動的語言,獨到有啟發的觀點,從中國傳統內政、中國傳統外交、農業與農民文化、商業與商人文化、中國傳統婚姻文化、中國傳統喪葬文化等六個方面入手,講述了封建社會下中國歷史在這六個方面的意識形態和存在的問題,并著重闡釋了我們應從中引起的哪些反思。是一本輕松有趣、見解深刻的歷史知識讀物。
三糊涂(端木賜香) ·中國文化 ·22.9萬字
《毓老師說》為毓老師在臺幾十年講學或談論的語錄,為毓老師思想言論的綜述,由毓門弟子整理,一共十二輯?!敦估蠋熣f》中“思痛錄”、“訓勉錄”、“用知錄”為毓老師撰寫的題名;“政事錄”、“識往錄”、“司鐸錄”、“奉元錄”、“述學錄”、“問心錄”、“立本錄”則是毓老師提撕眾弟子的字詞;“倚欄錄”為毓老師對父母、妻子之情的動容記錄;“儼然錄”則是弟子記載毓老師的言行以及表達自己思慕之情。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毓門弟子恭錄 ·中國文化 ·9.4萬字
《春秋穀梁傳》,《春秋》三傳之一,儒家“十三經”之一。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十四年。體裁與《公羊傳》相似。其作者相傳是子夏的弟子戰國時魯人穀梁赤,起初也為口頭傳授,至西漢時才成書。晉人范寧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唐朝楊士勛作《春秋穀梁傳疏》。《春秋穀梁傳》在西漢宣帝時曾經盛極一時,是研究先秦到西漢時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徐正英 鄒皓譯注 ·中國文化 ·2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