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師修養課
最新章節
- 第12章 善辯之術:善辯者默,不以一言以為先
- 第11章 見賢思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第10章 藏鋒斂跡:清靜無為,居后不爭
- 第9章 以義合者:周而不比,平淡如水
- 第8章 簡以養心:修己以清心為務,涉世以慎言為先
- 第7章 修業立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第1章 前言
如今,人們缺少的不是衣食無憂,也不是學歷和才賦,而是人性的修養,人格的魅力。
其實,國人最不缺少的就應該是修養。因為中國人的修養課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身邊的哲學。如孔子云:“仁者愛人”;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莊子云:“清靜無為”;孟子云:“反求諸己”。每個朝代的儒學家都強調修身,因此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為了國家舍身取義。可是,為何到了現如今,修養卻成了重大的問題和稀缺的品行呢?
因為現在多數的人們都不太重視“修養”。成功取決于人內在的修養和品行,而失敗者總是逆其道而行。
生活在這樣一個嘈雜的世界里,我們的心也要保持如水的平靜。雖然每天都有各種聲音傳遞到耳中,但是如果內心像在云端一樣潔凈、舒適,世界上就會免去極多的紛擾,帶來極多的平和。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面對著困難、痛苦、誘惑,難免會心生煩悶,如果你被這些外界的事物所拖累,那么說明你的內心還不夠堅韌和強大。如何能保持一份豁達開明的胸襟,一份平淡如水的情懷,對于一個人來說很關鍵。總的來說,生活像一把磨刀石,它會把你的一生磨出許多形狀。越是在困難中堅強地戰斗,就越能磨練出你的意志。當然,生活也會帶給你好的一面。所以說,你不必過分地計較得失,計較成敗。只要你努力去做了,它就一定不會虧待你。
人的不幸和不如意來自于急劇增長的渴求。各種誘惑使你的內心變得灰暗,變得滿目瘡痍。淡泊名利,清靜無為,既不感嘆自身的貧困和落寞,又不過分地留戀錢財和名利,這才是當下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
心靈是一個人看待外界的窗。只有你凈化了自己的內心,使自己的內心保持純凈,才可以取得更大的進步。當你真正領悟了心靈的強大力量,才會不斷增加自身修養和人格魅力。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或許你誠實,但缺少耐心;或許你堅韌……即便如此,你還是有你的可愛之處。因而可以得出結論:只要你有一顆真誠的心,并且做到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堅持做自己,那么你一定會有所收獲。
感恩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修養”。貧窮也好,富有也罷,只要你在得到之后,懂得感恩給予你的人,就說明你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人生最大的收獲是滿足,當你滿足于你的現狀,不再抱怨,那么即使你生活得多么落魄,你也是心靈上富有的人。人最好的美德是慈悲,慈悲就是你一定要有憐愛生命之心,即使是樹木和花草也不能任意踐踏,毀壞。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當你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有人將修養簡述為這20個字:“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悌慎廉,勤正剛直勇。”但是,其實不然。修養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它每天都在約束著我們的日常行為。如果你養成了良好的自身修養,你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而“修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歷史的變遷,科技的進步而改變。但是,唯一不變的是養成良好修養的精神。只有你持有這樣一種積極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你才能夠頓悟“修養”的真諦。
修養是所有的人都應具備的,而不是特定人群才應該具備的。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不要盲目地去做,還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它教育后人要從行動中得出真正的理論和道理,不應該只是口頭上說說,而不落于行動。
修養就像一枚種在土壤里的種子,你灌溉它的是陽光雨露,它就會積極地生長;你澆灌它的是陰暗的污垢,它就會枯死。所以說,讓你的內心陽光起來吧!這樣你才會擁有修養,而你的世界也才不會被陰暗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