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淳德全道不得病

——《黃帝內經選講》自序

我小時候身體多病,父母親朋沒少操心。自己三十六歲以前,也懷著一個天真的幻想:什么時候人類醫學“進步”到可以“消滅”疾病,那該多好!誰知道三十六歲時,在深入研讀中華傳統經典特別是《黃帝內經》之后,我才明白:疾病的問題,在中華文化里,在理念上早已經解決了。

我也很清楚,這一結論在時下很多人看來,不但“不科學”、“不靠譜”,甚至是需要嗤之以鼻的狂妄無知。然而,我要強調的是,這是“我”真實的體會。

2009年之后,如果讓我選一本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我就會選《黃帝內經》。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它解決了人類怎樣生活才能少得病乃至不得疾病的問題。當然更加“文化”的理由是:《黃帝內經》最深刻、最明白、最可驗證地闡明了“天人合一”觀,這是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最大的貢獻。

按照《黃帝內經》揭示的道理和原則指導生活,人可以少得病或者不得病,或者說,得病的概率趨近于零。根據高等數學的解釋,“概率為零”不意味著事件絕對不發生,有可能發生,但是可能性極小。這是什么概念?對人來說,這是人間最大的一本經濟賬!無病無惱地活過一生,不但不用花錢,還不用遭罪,不用面對當今的所謂“醫患關系”問題,使生命的價值和效率極大地提高,是一門徹底的“人生經濟學”。歷史記載,黃帝119歲“成而登天”,老子至少160歲以后“不知所終”,孫思邈140多歲才“仙去”,陳摶119歲在華山“化形而去”,呂洞賓“百歲童顏”,張三豐276歲以后“不知所終”,都是明證。

但是,由于世上大多數人喜歡“求人”,不喜歡“求己”;喜歡有病了“看醫生”,而不喜歡在沒有病之前通過每日合乎自然生理規律的修行(不是現代流行的“鍛煉”,如果鍛煉不當,那反而是快速消耗生命能量的速衰、速老甚至速死的方式)以使自己免于得病。恰如經中所言:“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不亦晚乎?”所以,《黃帝內經》留給我們的這個“不得病”的福利,很少有人享受到。因為要想得到“不得病”這個結果,就必須自己在生活中時時種下不得病的種子,用《黃帝內經》的指導原則就是:“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除了這五個方面,還要注意“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這樣才不會患病,即所謂“病安從來”?

我以這幾條標準審視自己,并觀察周圍的人,發現絕大多數人是違反這些自然規律的。比如,現代大多數人連“陰”、“陽”是什么都不理解,自然不可能時時效法,流行“夜生活”,貪黑熬夜、起居無常就是明顯違反“道法自然”的例子;“和于術數”就像彈琴要“靠譜”一樣,如果把握不好生命運轉的數理節奏,那么身體的運行規律始終是混亂的,怎么會不得病?怎么會有健康?健康是秩序的結果。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可是大家飲食不但很少有節制,反而更多地是暴飲暴食,不顧身體的陰陽平衡,也不知道食物的溫、熱、寒、涼、平,快意于感官之樂,任性于口腹之欲,暴殄天物尚在其次,自戕生命在所難免,怎么會不得病?;精神渙散,妄思妄行,不知清靜恬淡是涵養生命能量的必要前提,神馳意動,魂不守舍,怎么會不得病?

明白這些自然規律,就叫“明道”;踐行這些自然規律,就叫“有德”。不悖道、不缺德,就沒有病。“缺德”在上古中華傳統中不是罵人話,沒有褒貶的判斷,只是陳述一個事實:沒有徹底覺悟明了,沒有福慧圓滿,在道德上還有缺憾。悖道缺德不但會感染疾病,其本身就是一種病。所以要想健康長壽,首先必須要行道、積德、親仁、篤義、守禮。醫圣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言中一語道破倫理和生理貫通的“天機”: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臟。在我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過程中,這是“石破天驚”的一句話。

在沒有現代化設備的上古時代,《黃帝內經》能夠把“人”的內部結構和五臟六腑功能揭示得十分清晰,實在令人驚嘆!被約定俗成地看作是中華上古醫學最系統、最完備的理論典籍。但是可能絕大多數國人未曾想到,它不但是醫民的圣經,還是經邦濟世、管理國家的寶典。在《黃帝內經》中,針對身體心靈“治未病”,和針對國家社會“治未亂”,是一以貫之的同一道理。這就是中國古代“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文化傳統的應用典范。“主明下安”四字說清楚了國家經濟管理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挑明了經濟管理的運作機制,并使政府和市場不再人為地分離,真正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被西方經濟學奉為鼻祖的亞當·斯密最杰出的理論貢獻之一就是論述了分工對經濟效率的作用;被西方人奉為“管理學大師”的德魯克被學者認為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分工”、“組織”、“功能”和“企業是社會的一個器官”,可是,他們哪一個人的論述跑出《黃帝內經·靈蘭秘典論》所揭示的“十二官不得相失”的道理了?許多現代學者誠可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周代的“成康之治”和漢代的“文景之治”都是采用“黃老之道”的結果,社會形態會變化,可是社會形態背后的“道”不會變化,中國人為什么不重拾“德治與法治兼善”的中道傳統?為什么不復興中國傳統經濟學和管理學?這不但可以最大可能地讓人民少得病乃至不得病,而且可以讓國家少發生經濟危機乃至不發生經濟危機。

“非其人不傳,非其真不授”,是《黃帝內經》的教授傳承的原則。得到《黃帝內經》的人,背誦《黃帝內經》的人,都未必是那個“對的人”,唯有至誠奉行的人,才是“真人、至人、圣人、賢人”。

行過《黃帝內經》,方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鐘永圣

于中國善財書院九綠金頂軒

黃帝紀年四七四九年九月九日

品牌:新華
上架時間:2018-11-08 11:17:28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新華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定市| 德惠市| 上饶县| 理塘县| 宜兴市| 洛隆县| 花莲市| 龙江县| 资讯 | 海原县| 新竹县| 前郭尔| 陇川县| 乌鲁木齐县| 盐城市| 绥芬河市| 武城县| 措勤县| 获嘉县| 浦城县| 开原市| 旬邑县| 土默特左旗| 清苑县| 景德镇市| 子长县| 女性| 遵化市| 双城市| 桂林市| 远安县| 翼城县| 临夏市| 若尔盖县| 张掖市| 宜兰县| 盐城市| 沂南县| 拜泉县| 曲麻莱县|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