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鬼谷子是中國歷史上的謀略家,其門下既有外交梟雄蘇秦、張儀,又有軍事大家孫臏、龐涓,他們的軍事、外交活動影響了戰國時代的歷史走向。《鬼谷子》是智謀之書,通篇都是鉗制對手、破解亂局的奇謀妙計。在《新解鬼谷子》中,作者以《周易》的深廣智慧解讀《鬼谷子》,智慧與智謀相映生輝,引人入勝。方今之世,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競爭激烈,如何摸清對手底牌、操縱對手心理、化解危局、克敵制勝?本書堪比一個強大的智庫,生動豐富,易學易用。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2萬字
這本打通《易經》與《內經》、易學與中醫學,并闡明張景岳《醫易義》思想的名著,真知灼見,獨步高論。中醫工作者和玩《易》者不可錯過。張景岳說:“以《易》之變化參乎醫,則有象莫非醫,醫盡回天之造化;以醫之運用贊乎《易》,則一身都是《易》,《易》真系我之安危。《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
黃紹祖 ·中國文化 ·35.4萬字
《中國文化常識》全面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包括思想、藝術、文學、日常生活、傳說故事、典章制度等各個方面。文風通俗易懂,知識全面,結合精美的插圖,既可以作為休閑讀物,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頭工具書。
干春松 張曉芒 ·中國文化 ·29.8萬字
《易經》自古即稱作“天人之學”,探討的是天道演化及人事興革的原理,以及人與自然環境互動的關系。上經三十卦,始于乾、坤,終于坎、離,內容從開天辟地談到人類文明昌盛,顯示自然演化的歷程中,生命的蘊養成長遍歷艱險;下經三十四卦,始于咸、恒,終于既濟、未濟,內容從戀愛婚姻談到人生的終極成敗,細數離合悲歡與愛恨情仇。關于《易經》的書,深入淺出是必然的要求。然而《易經》太難,要講得讓一般人能懂,實在不易。《易經的第一堂課》(全新修訂版)共六十四篇,介紹《易經》中一些深沉雋永的智慧,其中六十四卦大部分談到,再附加些通貫性的論述,雖非《易經》全貌,但用心的讀者已能管窺。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1.1萬字
典故,就是古書中的經典故事。每一個典故大致由出處、故事、含義三部分組成。中華文化淵源流傳,每一個典故的背后,都有一個激動人心引人思索的歷史故事。
周治主編 ·中國文化 ·27萬字
此《周易話解》與坊間“白話易經”一類版本不同,以我們日常生活經驗來解說《易經》的內涵,因此明白、易懂,是宣揚中華文化之珍本。劉思白研究易學至四十余載,今欲本其所得以貢獻于世人,乃著為《周易話解》,深者淺之,晦者顯之,有難言詮之處,則引古人古事,以比附而佐證之,苦口婆心,務使人了解而后已。——史菡(清末舉人、書法家)劉子思白,懼后學索解難,而作《易》之旨之終晦也。余以其為說《易》簡,足以傳世行遠無疑。得是以通消長之機,識進退之故,其于挽風俗、正人心,所稗補不尤大乎。——孔祥熙
劉思白 ·中國文化 ·20.2萬字
周治主編 ·中國文化 ·34.9萬字
《國學必讀》分上下兩冊,上冊為“文學通論”,凡收錄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雜記七十五則,目的是使學生“讀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冊為“國故概論”,凡收錄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雜記三則,目的亦是使學生“讀之而古今學術之源流于是備焉”。全書講解深入淺出,實乃國學入門之必備。
錢基博 ·中國文化 ·41.4萬字
本套裝收錄《挺經冰鑒》和《厚黑學全集》。其中《挺經冰鑒》是曾國藩縱橫官場三十載,做到了十年七遷,連躍十級的驚人成績,是他成為晚清權臣之路上思想精華的總結,被后世官場、商場、職場列為成功必讀之書。而《厚黑學全集》是“厚黑教主”李宗吾的集大成之作。讀懂了《挺經冰鑒》和《厚黑學全集》,你就離成功更近了一步。
曾國藩 李宗吾 ·中國文化 ·44萬字
《國學知識全知道》是一部快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百科全書,分為國家政治、思想學術等九個篇章,涵蓋了職官制度、倫理道德、文體流派、語言文字、建筑書畫等各個方面的內容,為讀者輕松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了一條捷徑。書中既有分門別類的嚴謹解釋,又有引人入勝的傳略和逸事,可幫助你登堂入室,領略國學的無窮魅力。
董洪杰 ·中國文化 ·47.5萬字
本書可以作為易經的導引入門讀物。作者由易經的基本知識入手,接著結合歷史與當下,貫穿義理和術數,探討易經的創作結構;然后進入易經內容,全面解析卦象卦理,討論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的全部經傳。本書深入現代生活的各個層面,對有意由易經中明白為人處世指導者,定大有裨益。
劉君祖 ·中國文化 ·42.8萬字
《香乘》一書是明末淮海(今江蘇揚州)著名學者、香學家周嘉胄窮二十年之力搜集整理的香學著作,也是中國香文化集大成的經典之作。周嘉胄此書囊括了各種香材的辨析、產地、特性等香學知識;搜集整理了大量與中國香文化有關的典故趣事,可謂知識性和趣味性兼備,是了解中國香文化的首選之作。更彌足珍貴的是,在《香乘》還博采宋代以來諸香譜之長,整理了很多傳世香方,這些香方在今天不僅具有香學上的史料價值,也是香道愛好者可以不斷發掘實踐的寶庫和源泉。
(明)周嘉胄著 日月洲注 ·中國文化 ·36.7萬字
《國學精粹》精選了古代文化經典里的精華篇章,以古籍經典為基礎,分為蒙學篇、經學篇、史學篇、諸子百家、集篇五大部分。《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作為蒙學啟蒙讀本,朗朗上口,適宜給初入國學之門的讀者;《尚書》《禮記》《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左傳》《詩經》《周易》是經學中的精華;《國爵》《戰國策》《史記》《三國志》是古代史學的代表作;《孫子兵法》《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是輝煌燦爛的諸子百家著作代表;《楚辭》《菜根潭》《世說新語》《說苑》《文心雕龍》是古典文學史的精髓,每一部分都收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經典文字,各篇文章都是精編細選,分為原文、注釋、譯文三部分,盡可能流暢、準確地翻譯原典,體現經典的內涵,力圖用最優美簡潔的文字將國學經典中最精華的思想傳遞給讀者。
夢華 ·中國文化 ·32.2萬字
本書選自古代的多種笑話著作,同時參考了國內已經出版的多種笑話選本,尤其得益于前輩專家的廣搜深研之功。從短得不能再短的篇幅到滿座前仰后合的大笑,只有超眾的機智才能引燃。難在引燃的是笑。生活總是艱難多于輕松,人在囧途總是苦惱多于歡欣。但是既然信念和信心讓人們憧憬每一個新的日出,機智便以一種穿透力使人們一眼洞悉實質,頓悟,開懷大笑,或破涕為笑。
劉長江主編 ·中國文化 ·24萬字
本書是一本詩歌賞析書,也是一本中國詩歌史。從神話、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詩跨越七個時代,解讀47位詩人,涵蓋20個主題,旁征博引200余首詩歌。幫我們厘清文學史對部分詩歌的誤讀和偏見: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是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嗎?日本為什么稱為“扶桑國”?楊貴妃真的終老日本嗎?除了“窈窕淑女”,我們還能怎樣稱頌美人?織女竟然出軌,移情于通西域的張騫?……充滿人性溫暖的詩歌鑒賞方法:《古詩十九首》中感悟生命的短暫,及時行樂的暢快;從《上邪》中感悟愛到世界末日的浪漫;或與孟浩然一起渡過求之不得的中年危機……通過這本書,我們將充分感受到臺大優秀教授的獨特魅力。
歐麗娟 ·中國文化 ·37.1萬字
《周易》被稱為“群經之首”,由“經”、“傳”兩部分組成。“經”稱《易經》,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辭、爻辭,是《周易》的主體;“傳”由《彖》、《象》、《系辭》、《文言》、《序卦》、《說卦》、《雜卦》共七種十篇構成,稱“十翼”,又自成體系而為“易傳”。本書對“經”部逐卦講解,評析,揭示每卦內涵。
楊天才譯注 ·中國文化 ·20.5萬字
華文世界獨一無二的經典領讀者楊照,帶你重回朝氣蓬勃的先民時代,走進經典里的中國。本系是楊照結合“歷史式讀法”和“文學式讀法”對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尚書》《詩經》《左傳》《論語》《墨子》《莊子》《孟子》《老子》《荀子》《戰國策》)的選讀和導讀。通過對這十部經典的部分章節的逐字逐句解讀,還原經典于具體的歷史情境和歷史脈絡,展現出先秦時代諸子百家面對現實變化提出的因應之道,勾勒學派代表人物有血有肉的個人形象和個性及其現實活動;同時,通過還原,讓今天的讀者領略到經典所展現的思想和時代精神獨特魅力,既因為古今時代境況差異而激發個人的思考,又因為古今相同而感同身受,汲取古人先賢應對生活的偉大智慧。
楊照 ·中國文化 ·47萬字
本書為京味作家劉一達先生新著作,介紹了100條具有現實意義的中國人的老禮兒,比如問路的禮節、稱呼的禮節、見面問好、穿衣戴帽、請客吃飯、參加婚禮的禮節等,傳承老規矩、老禮兒,講述禮節背后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娓娓道來,寓道理以情景之中,是送給孩子不可多得的禮物,是家庭不可缺少的必備工具書。
劉一達 ·中國文化 ·22.1萬字
《中國文化要義》從集團(集體)生活的角度對比了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傳統和生活方式,進而提出了中國社會是倫理本位社會的重要論斷,并根據對中國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倫理組織社會,進而實現中國社會改造的出路。作者還考察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既批判了中國文化的病詬,也揭示了中國民族精神的要旨。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于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歷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于面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國文明那么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出像樣的科學體系?
梁漱溟 ·中國文化 ·20.5萬字
《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系列書是海內外公認的易學大家劉君祖先生歷時四年多,對《易經》六十四卦作透徹詳盡的解讀,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洞悉決策模式,把《易經》智慧延伸在現代生活中,更進一步通過依經解經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學術相印證,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醫養生與企業管理等,圓融無礙,使得我們對《易經》六十四卦爻符號的無字天書不再陌生,進而欲罷不能、意猶未盡。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