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尋訪對象是國營古舊書店。中國歷史上具有悠久傳統的私營古舊書店,自1952年公私合營之后,紛紛并入各地的國營古舊書店。以國營體制開辦的古舊書店對歷史典籍的保護起到了重大作用。這些國營古舊書店在成立之初,曾興旺一時,后由盛轉衰,其中尤以北京的中國書店和上海的上海書店為代表。韋力先生以愛書之心、嗜書之癖,一一走訪了這些式微中的書店,兼以旁搜博采,探討衰落根由,記錄歷史痕跡,呈現出世界古舊書流通史上一個獨特篇章。
韋力 ·隨筆 ·13.9萬字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宋代出現了飲食文化的第三個高峰期。宋代詩詞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描繪、記錄了宋代飲食文化的發展風貌。《杯盤碗盞溢詩情:宋代詩詞里的飲食》將飲食文化與詩詞欣賞相結合,以詩詞解說和品析宋代飲食品種,并穿插有趣的故事,引導讀者發現宋代飲食中的詩意內涵。
韓希明 ·隨筆 ·10.2萬字
《梁漱溟往來書信集》輯錄了梁漱溟先生往來書信七百余封,時間跨度從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歷七十余年。涉及人物眾多,既有政壇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飽學鴻儒,又有莘莘學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啟超、張申府、馮友蘭、胡適、熊十力、馬一浮、胡蘭成……這是迄今至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書信整理,其中許多書信是初次公開發表。通過一封封書信,梁先生指證師友得失、點撥獎掖后學、用心子孫教育,讀者可從中還原一個血肉豐滿、可親可愛的梁漱溟。這些書信不僅是梁漱溟個人不同時期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記錄,也是20世紀中國歷史的縮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從辛亥革命到改革開放,七十余年來中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這對讀者了解梁漱溟,了解中國歷史實為彌足珍貴的歷史材料。
梁培寬編注 ·隨筆 ·37.8萬字
作者以四十天守望敦煌的獨特經歷、超出一般旅行者的深廣視角,深入淺出地展示了璀璨、多元、神秘,但又與你我相關聯的敦煌。在此文化之旅中,我們得以窺見壁畫和彩塑背后那些神佛、帝王、英雄、凡人的故事,揭開眾多洞窟的神秘面紗,領略窟頂治沙、洞窟數字化采集、壁畫修復等絕技,感受莫高窟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真正學會欣賞敦煌之美。
蔣理 ·隨筆 ·13.7萬字
莊子是個非凡的思想家——他是中國思想富有浪漫詩情、生命體驗和批判頭腦的詩人哲學家,他妙解生死、漫話人生的曠達與幽默,讓一代代的中國人傾心。《莊子:站在人生邊上》從平凡的角度,以女性的角度,站在紅塵之外觀照紅塵,通過莊子中精彩的寓言故事,了解真正的莊子,并發掘莊子思想的魅力,讓我們站在紅塵之外觀照紅塵,以一顆平常心看待生活。
劉冬穎 ·隨筆 ·10.1萬字
幽是隱微,玄是奧妙的黑,幽玄原指枯淡之心的深邃境地,諸行無常的人生真義。形而上的幽玄,在一首首和歌中發展出豐富的美學意涵,隱蔽、枯寂、妖艷、寫意,最后調和成一種在陰暗中追求的美感,攏之在內,時空無限,內在充實。引進陰影,而不是光。從陰翳中發現美,又為了美的目的利用陰翳。日式庭園、和室、壁龕……昏暗美感的空間中進駐了永恒的閑寂,靜謐、悠遠的幽玄余情,成為帶有神秘色彩的的東方美學經典。
(日)大西克禮 ·隨筆 ·11.8萬字
此書為散文家、戲曲理論家齊如山關于飲食文化的隨筆集。從中國傳統官席的必備菜式到街邊的各色雜食,從中西方甜食、面食的差異,到中國菜的烹飪方法,齊如山先生對中國飲食文化做了詳細的研究,闡釋了中國美食各方面的精髓,為后來的研究者們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齊如山 ·隨筆 ·4萬字
米蘭·昆德拉生前首次授權作品,一代文學大師最后的悲憫之聲,再現作家思想地圖,從捷克民族的悲劇性命運出發,探討文化繁榮對于塑造民族身份的意義所在。《一個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歐的悲劇》是一代文學大師米蘭·昆德拉生前最后授權出版的作品,收錄作者早年創作的兩篇思想文化隨筆,曾產生廣泛影響。《文學與小國》是昆德拉在1967年捷克作家大會上發言的文字稿。昆德拉從捷克民族的悲劇性命運出發,探討堅守小國文化特性的意義所在。《一個被劫持的西方或中歐的悲劇》最初發表于1983年。在本文中,昆德拉繼續探討小國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它們的滅亡可能帶來的災難。他警告說,歐洲正在失去自身的文化認同感,真正的悲劇將是歐洲文化多樣性的喪失。
米蘭·昆德拉 ·隨筆 ·2.2萬字
《詠心集“從心出發”叢書:往事叮咚》的主要內容包括:破碎的花瓶、全家福、撒謊、守候一個諾言、踏錯的節拍、養蜂人、懷舊廣場、往事叮咚、1969年的雪、小青埡紀事、那時青春年少、流浪去遠方、村戲、牽掛你的人是我、車站、雨夜、陽光燦爛的季節、愛已遠走等。
朱耀華 ·隨筆 ·16.4萬字
作者志在“知日”。曾長年旅居日本,發愿做中日文化互相理解溝通之浮橋。工讀之余,行走四島,勤學多思,并時時調整角度和距離,對日本的山川風物,世相百態乃至一花一木取景描摹,書里書外往來出入。從琵琶湖畔最美的老書店,到書香社會的蔚然成風;從江戶小漁村的華麗轉身到浪漫時代的作家富豪榜;從邂逅黑澤明的“夢鄉”到筑地魚市的今夕滄桑……對日本文化這道風景線,作者既出入其中,給讀者種種鮮活的知識和體驗;又能出乎其外,從學理上闡釋了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繁復的人文關聯,澄清了諸多誤會。行文如行云流水,一以貫之,追求“知識與趣味并重,文化與情懷齊飛”的文章境界,字里行間,作者自身的文化史觀與洞見力也依稀可見。本書為讀者了解日本,提供了另一種視角和側面,構成一種紙上的日本風景。
周朝暉 ·隨筆 ·21.3萬字
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廢名追記自己小時閱讀中國古書的心路歷程。《少時讀書》收錄的都是廢名先生關于如何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文章、詩詞、經卷的隨筆。分為三個部分:“中國文章”:閱讀《論語》《水滸》等中國名著經典的感受以及少時讀書的經驗之談;“灼灼其華”:關于《詩經》的講稿以及杜甫詩歌的研究心得;“格義致知”:傳達佛經中多個基本概念,比如“理智”“阿賴耶識”的見解。
廢名 ·隨筆 ·21.8萬字
葉圣陶不僅是作家、教育家,還是出版家。他寫書、讀書、出版書,和書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對于讀書有不少心得體會。本書精選葉圣陶關于讀書的散文40余篇,分別從為什么要讀書、讀書的方法、讀物的選擇、“讀”以致用等四個方面談了對讀書的理解,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見,值得學習和借鑒。
葉圣陶 ·隨筆 ·11.6萬字
英國文化五彩紛呈,讓人過目不忘。在這里留學、工作、生活,根本的不是學位證書,不是工資條,也不是每天的柴米油鹽,而是一種英式的文化存在感。本書作者趙剛通過自身留學和海外工作經歷,引發對英國文化和中英文化差異的再認識,通過中英文化差異性深度解讀,撰寫出這本有趣、深刻、實用三者兼得的“英國指南”;書稿以親歷留學、英國工作、中英文化差異為主要切入點,以點帶面地為國人剖析了英國文化特征。
趙剛 ·隨筆 ·11.4萬字
這本書是俞敏洪與許倬云、易中天、馬伯庸、許知遠、薛兆豐、余世存等人物的對談錄。截至本書出版,老俞已經與人文、科技、商業等領域大咖對談超過100期,有1億人觀看過對談,幾百萬人參與了討論。本書甄選了其中15場對話,向讀者還原了這些頭腦碰撞時刻的酣暢,以及他們話鋒背后的思想沉淀。老俞很會提問,洞悉人性,張弛有度,看似簡單,大有學問。他和余世存聊人心:心越靜,能接納的信息就越多,分辨信息的能力就越強大;和吳軍聊格局:從長遠的生命之河來說,讓自己的每一天過得更好,比你想要到達什么目的地更加重要;和王立銘聊成就:我們找到的解法大部分時候都不是用大腦理性設計出來的,而是通過反復試錯、探索、最終走出來的;和薛兆豐聊收入:經濟學最重要的兩個概念就是成本和時間,我們要做時間的朋友,堅持長期主義,因為長期的收入才是你真正的收入。
俞敏洪 ·隨筆 ·30.5萬字
本書為《單向街》系列文集的第4輯,本輯以世界城市為主題,帶你去耶路撒冷、牛津、威尼斯、東京、巴西利亞、倫敦、紐約、(尼日利亞)阿布賈等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特點的城市,一覽他鄉的自然、地理、風土、人文,體驗難得的跨文化之旅,去尋找各式生活的坐標。本輯其他文稿涉及自殺、成功、環保、日常生活的歷史等話題,緊扣時代脈搏,所論多發人深省。
郭玉潔主編 ·隨筆 ·11萬字
傾心游山玩水,尋跡泉茶寺觀;追溯文化源頭,水墨書寫自然;沉浸武夷山水,悠然逍遙自悟。退隱山林,訪古問今。以茶為媒,以景為介。隨手記錄,積水成淵。武夷山是個好玩的地方,但是要看你玩什么和怎么玩。作者既是一位理工男,也是一位文化客。在本書中,讀者將跟隨作者的腳步,行走于武夷山水間,從獨特的細節和角度,去探尋與解讀武夷山水及茶文化精髓。作者對武夷巖茶品飲進行了多層面的解讀,既有從茶水科學分析角度的闡述,又有從口感、體感去感知巖韻的律動,達到一種味要遠、體要放、心要安的體舒心放的和諧境界。
舒放 ·隨筆 ·6.7萬字
本書以家風為主題,通過日常生活中鮮活的事例,以小見大,勾勒出孫氏家族的圖譜結構,言簡意賅地提煉出“仁義修身,勵志圖強”的孫氏家風。對撰寫家史、定義家風、構建家庭與家族文化,開辟出一種新的思路與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書中閃爍的辭采,蘊含的哲思,蕩漾的情感,表現的人格,使其成為可讀性較強的當代家風文化讀本。
孫現勤 ·隨筆 ·17.9萬字
本書以名家談如何讀書為重點,收錄了蔡元培的我的讀書經驗,魯迅的讀書忌,胡適的讀書,陶行知的讀書與用書,葉圣陶的讀書的態度,鄒韜奮的略談讀書的方法,馮友蘭的我的讀書經驗,矛盾的愛讀的書,朱光潛的談讀書,老舍的寫與讀,冰心的憶讀書,梁實秋的漫談讀書,沈從文的論讀經等文學大家關于讀書心得的文章50余篇。供廣大閱讀愛好者學習參考。
蔡元培等 ·隨筆 ·10.8萬字
《女人的心思》選譯自奧野信太郎《詠物女情》《女人的故事》等著作,是分析女性行為心理、講述歷史女性掌故、解讀女性文學形象的隨筆集。奧野基于他日常生活中接觸和觀察到的各類女性如家庭主婦、女學生、女藝人、職場女性等,展開豐富聯想,探討女性性情、女性魅力、女性氣質、愛情與友情,解讀兩性關系中女性的行為心理,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可反映出20世紀初期日本女性風尚、思潮和變革。他分析中國歷史上、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如詩人袁枚的女弟子、古典世情文學中的底層女性、歷史傳奇女性等,并創造性地通過解構漢字來闡釋女性特質,洞察女人的心思。
(日)奧野信太郎 ·隨筆 ·10.7萬字
《耀慶職人訪談錄:游藝的人》是王耀慶的首部文字作品。2016年開始,出于對職業精神的困惑,王耀慶和團隊伙伴一起,自主策劃、自資制作了文化紀錄短片《職人訪談錄》。通過分享身邊“職人”的熱情與堅持,探討職業與人生的多樣可能。《耀慶職人訪談錄:游藝的人》收錄其中九位藝術家的人生故事,以及自詡表演“職人”的王耀慶的“自問自答”,更加豐富完整地呈現了鏡頭背前的故事,以及王耀慶對表演和演員的理解、對職業和職人精神的堅守。林奕華、林懷民、李士龍、陳建騏、鐘澤明、焦元溥、田島征三、北川富朗、楨文彥……“在每一期的采訪中,我都會問:如果不從事現在的職業,您還會選擇其他職業嗎?您現在做的這件事情對您而言意味著什么?大家用最簡單的話語告訴我:堅持了這么久,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里面,這就是積累;不厭其煩地一直重復,在重復中嘗試把事情做到更好,這就是生命。”
王耀慶等 ·隨筆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