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不僅是一部百科全書,也是作者張岱眼中的大千世界。夜航船是古代南方水鄉(xiāng)苦途長旅的象征。人們外出都要坐船,在時日緩慢的航行途中,坐著無聊,便以閑談消遣,談話內容包羅萬象。《夜航船》并非高深莫測的古書,而是用較為淺顯的文言敘述的文化常識段子,這些條目絕大多數都是人們應該熟知的內容,包括天文部、地理部、人物部、考古部、倫類部等二十個章節(jié)。《夜航船全鑒》對其內容進行了精心的注釋與翻譯,便于讀者在忙碌之余輕松閱讀。
(明)張岱 ·隨筆 ·13.9萬字
《通往岡仁波齊的路》是著名導演張楊的首部文字作品。張楊在書中回顧了自己二十年的從影歷程,以及備受矚目的電影《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的創(chuàng)作故事。傳奇的經歷與頗具張力的行文風格無不透露著張楊獨特的藝術觀與坦誠的人生觀。作為內地第六代導演的代表人物,張楊持續(xù)不斷地進行著風格實驗與自我突破,憑借《洗澡》《向日葵》《昨天》《落葉歸根》《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等一系列精彩之作,一路斬獲各大電影節(jié)重要獎項,為華語影壇注入了與眾不同的活力。本書收錄了張楊導演的珍貴照片,以及大量精美絕倫的藏地攝影作品。
張楊 ·民俗文化 ·6.7萬字
擔心《論語》看不下去?那是因為不知道,孔子原來這么愛吐槽!通過手繪漫畫和爆笑段子,陳磊(筆名:混子哥)領銜的半小時漫畫團隊,一邊向我們展示孔子和弟子們的花式賣萌和吐槽,一邊串講《論語》里的經典章句,讓我們在哈哈大笑中學到《論語》里的人生哲理。為什么顏回一生貧困潦倒,沒做過什么大事,卻獲得了孔子“不遷怒,不貳過”的贊賞,并成為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我們耳熟能詳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其實是孔子對子路學習態(tài)度不端的吐槽?宰我到底做了什么,逼得孔子爆出了“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這樣的粗口?翻開本書,看孔子和弟子們賣萌吐槽,人生哲理全學到!
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中國文化 ·4.1萬字
這本《異度空間》里沒有觀念,只有一些盡可能確鑿的資料和盡量客觀的分析,它所呈現出的正是這種態(tài)度:信則有,不信則無。必然有人對閱讀它產生這樣的疑問:關注這些科學之外的事物、現象是否有價值?這要問問當年的牛頓、開普勒,他們一心一意研究占星術,是否有價值?很多時候,科學與非科學只有一線之隔。急著否定或急著肯定,恐怕都不是正確的探索態(tài)度。
霍晨昕 ·神秘文化 ·11.3萬字
《浙江有意思》是作者王寒多年來生活所感雜記,主要包括作者對浙江省十一地市風土人情獨到的見解,文風戲謔,多以當地名勝古跡、美食趣事為題材,以片段的形式對每一城市進行描述,令讀者得以快速閱讀中體味到浙江各地的城市形象。
王寒 ·地域文化 ·13.1萬字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約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論語》是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韓震主編 ·中國文化 ·3.3萬字
《中國人的智慧》以易懂的語言,闡釋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國原典精髓。看完本書,中國智慧的精華也便算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
易中天 ·隨筆 ·12.7萬字
在《迷信與宗教》一書中,井上圓了針對普通讀者,對西方、中國大陸、臺灣、沖繩、日本各地的迷信做了詳盡的介紹,對狐貍、天狗、鬼魅、咒術、卜筮、緣起等進行了版本比較,并以簡單的邏輯指出迷信的疑點,權衡迷信的利弊。他會援引報章文字或自身經驗,說理方式靈活。他還結合自身提倡的妖怪說,對“真怪”“誤怪”“假怪”“偽怪”做了區(qū)分,認為“真怪”與純正哲學殊途同歸。
(日)井上圓了 ·民俗文化 ·11.4萬字
本書從對戰(zhàn)爭的看法講起,講到明治維新,再分述日本人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一直到怎樣“自我訓練”(修養(yǎng))和孩子怎樣受教育。全書夾敘夾議,拋開了對櫻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對家庭關系、精神信仰進行白描式的對比,諸如美國人和日本人看待健康、物質、戰(zhàn)爭宣傳、家族關系等的不同觀念。《菊與刀》直接影響了美國對日政策,美國戰(zhàn)后對日政策的成功也證明了《菊與刀》對日本人所做研究的成功。從此,西方對日本文化的研究熱潮也揭開了序幕。
(美)本尼迪克特 ·各國文化 ·15.7萬字
全面、客觀地描繪中國人的性格、品質,既包括缺點,也包括優(yōu)點。缺陷和不足糾纏在一起,相映成趣。理論分析,與場景描述和故事記錄相融合。
(美)何天爵 ·中國文化 ·17.9萬字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偶像。他可以是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人、一份報紙或者一所大學,等等。作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他承載了過重的道德化精神的分量,在歷史、文化與道德的場域中充滿張力,并在大眾傳媒的合力策劃中被推上歷史文化的頂峰。我們只是懷抱著一個簡單的信念:時代所給予的道德光環(huán)必然得接受時代的嚴正評判。在這個信念下,每一個人都可以堅強地說:“我不害怕你們剝我的皮,因為那下面,都是鮮紅的血肉。”
傅國涌 ·文化評述 ·15.6萬字
櫻雪丸通俗日本史力作,通過《哆啦A夢》了解日本文化!原來《哆啦A夢》中竟然藏了這么多日本文化梗!《哆啦A夢》中提到的日本男兒節(jié)和鯉魚旗,原來最早是來源于端午節(jié);1900年,1日元等于現在的兩萬日元,難怪大雄拿到一萬日元的壓歲錢就可以坐時光機回到以前變成大富翁……從《哆啦A夢》誕生到如今,已經過去了50年。作為一部全世界知名的漫畫,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烙印。而從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哆啦A夢》其實也是一套日本社會的百科全書。本書就以《哆啦A夢》作為切入點,仔細聊聊漫畫中那些有趣好玩的日本文化梗,看看日本戰(zhàn)后社會的生活狀況,引導大家更了解日本。
櫻雪丸 ·各國文化 ·12.6萬字
這是梁文道筆下的“飲食社會學”——“吃”是聯結社會的紐帶,是構成“人民公社”的基石。本書為梁文道食評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談論“吃”的社會意涵,挖掘不同場合、不同人群、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人們“吃”的不同內容與邏輯,引出“吃”作為不可或缺的社會紐帶的意義,正是“吃”聯結或區(qū)隔了不同的個人與群體。
梁文道 ·中國文化 ·9.2萬字
錢穆先生為國學大家。本書將我國古代學術,按每一時代學術思想、主要潮流,略加闡發(fā),使讀者了解兩千年來學術思想流傳變遷的趨勢,可使今人獲知70年前學者對當時學術思想的一種看法,亦可作為一種資料閱讀。
錢穆 ·中國文化 ·16.6萬字
《道德經》又稱《老子》,共五千余言,分上下兩篇,通行本中,前三十七章為上篇,以“道”開頭,稱《道經》,后四十四章為下篇,以“德”開頭,稱《德經》,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道家哲學的首部經典。它與《論語》一起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影響了中國人兩千五百多年的哲學觀。本書原典以通行本為底本,并進行注釋和譯文,同時收錄道教代表黃元吉的《道德經講義》和玄學代表王弼《道德經注》兩部著作。
(春秋)老子著 黎福安譯注 ·中國文化 ·17.3萬字
《泰國常識》從美食、生活、民俗、軍政、歷史、經濟、文化、旅游、信仰、民間藝術、神話傳說等方面入手,對泰國進行了全方位的詳細介紹,并深入挖掘了隱藏在其背后的知識瑰寶。不僅如此,《泰國常識》還以輕松、幽默的筆觸,透過細膩的文字傳達給讀者,使讀者能在會心一笑間便收獲豐富的知識,從此更加深入地了解泰國、理解泰國!
悈籽 ·各國文化 ·16.1萬字
這是一部格言書,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鐘之警;以圣賢之智慧濟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啟蒙后人。其中不乏為人處世的智慧法則,治家教子的諄諄教誨,修身養(yǎng)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璣,句句中肯,雅俗共賞,發(fā)人深省。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和深入理解《格言聯璧》,作者在本書中對原典學問類、存養(yǎng)類、持躬類、攝生(附)、敦品類、處事類、接物類、齊家類、從政類、惠吉類和悖兇類這十一個大類的內容逐句進行翻譯,對難解的字詞進行解釋;對文中的名言名句進行了精彩解讀,進一步讓讀者體會本書的內涵。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5.2萬字
《幼學瓊林》是駢體文寫成的,全書全部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于記憶。全書內容廣博、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會讀書”。書中對許多的成語出處作了許多介紹,讀者可掌握不少成語典故,此外還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的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書中還有許多警句、格言,至今仍然傳誦不絕。但是書中也有一些封建觀點,對于現代人來說難以認同。偉人毛澤東就能熟背《幼學瓊林》,可見此書影響于世的程度。
程登吉 ·中國文化 ·16萬字
《大學》和《中庸》本是《禮記》中的兩篇,經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與《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雖然篇幅不大卻是儒家文化核心經典。《大學》以人的修養(yǎng)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提出了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整修養(yǎng)路徑,包括了窮究萬物事理獲得知識,培養(yǎng)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中庸》同《周易》一樣,是儒家的哲學理論淵藪,不過《周易》涵蓋面廣,《中庸》則集中強調與人的自我認識和社會生活相關的道德哲學,自宋代以后《中庸》成為儒者研讀的重點,理學的很多概念命題都出自《中庸》,“中庸”的思維方式成為很多學者的生活信條,對宋代以后中華文明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王國軒譯注 ·中國文化 ·5.1萬字
《由巫到禮釋禮歸仁》是我國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李澤厚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李澤厚認為,由巫入禮歸仁為中華文化關鍵所在。全書分為五部分:“前記”、“說巫史傳統(1999)”、“說巫史傳統補(2005)”、“由巫到禮(2001、2014)”、“釋禮歸仁(2014)”以及附錄的四部分“中華文化的源頭符號(2005)”、“初讀《郭店楚墓竹簡》印象紀要(1998)”、“初擬儒學深層結構說”、“中日文化心理比較試說略稿(1997)”。本書的講述,深入淺出,自成體系,傳達出中國文化的這一特點。
李澤厚 ·中國文化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