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中國雕塑史論研究叢書”之一,是作者近年來在雕塑領域的重要研究與寫作成果匯編,從歷史和未來的角度,深入總結中國雕塑的歷史經驗。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個案研究,第二部分是專題研究,第三部分是雕塑史論,第四部分是展覽評論。本書是一部系統而深刻的中國雕塑研究成果,對于了解和推動中國雕塑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殷雙喜 ·藝術理論 ·21.3萬字
《聽潮:新海派美術評論》共分為靈變入化境、別樣的美態、鳥兒停在這里和大海潮動四輯?!堵牫薄钒嗣珪r安集合的上百篇文章。毛時安的藝術評論,評畫家和繪畫不是就事論事,千篇一律。對每一個畫家都會有自己極其獨特敏銳的發現和評論。在評論畫家的時候,他經常會有理論的思考,從個別上升到一般,提出了諸如藝術語言的可生長性問題,關于畫種氣質和畫家氣質相關性的看法,都很有新意。廣地域性,是他對海派繪畫和海派文化的最新理論概括。文章視野開闊,結合歷史和現狀,以富于穿透的眼光,讓我們看到海派繪畫和海派文化的未來。
毛時安 ·藝術理論 ·17.5萬字
作者從思想啟蒙和社會進步的角度理解藝術的現實作用和歷史意義;用新發展理念審視藝術史方法論;通過對各種藝術現象和典型案例的分析評論,試圖從藝術哲學層面回答什么是當代藝術,如何推動當代藝術創新發展等問題,指出“藝術感性美”的認知局限性以及“智性自由美”的當下意義,并強調當代藝術的精神氣質的藝術后特征,主張“審美”與“觀念”的“錯時性”從對立走向和解。
黃立平 ·藝術理論 ·11.9萬字
本書為“中國雕塑史論文叢”之一,是一部集美術史論、文化論叢、美術評論和公共藝術文論于一體的文集,兼具學術性和通俗性。本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五十余篇精彩的文論,展示了作者對于美術、雕塑和文化領域的深刻見解和獨到觀點。本書的書名《續問》,意味著作者對于既有的美術和雕塑理論和評價不滿足于膚淺的接受和重復,而是進行了繼續的追問、探索和創新,試圖打破固化的思維模式,尋求更為深入的答案,對中國美術史尤其是雕塑史上的一些重要問題和現象進行了分析和闡釋。?
宋偉光 ·藝術理論 ·21.7萬字
本書匯集著名學者、書法家黃惇學術、評論文章、講演稿及隨筆三十七篇,內容涵蓋書法篆刻的歷史與創作、書法教育、師友交往等諸多方面,較為全面地展現了黃惇書法篆刻史論研究、教學及創作方面的心得體會與成果。黃惇,號風齋,1947年生,江蘇太倉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書法史論、中國篆刻史論,并擅長書法篆刻藝術創作,2012年獲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并多次擔任全國書法篆刻展及書學討論會評委。出版多部學術著作,其中《中國古代印論史》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中國書法史——元明卷》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
黃惇 ·藝術理論 ·10.6萬字
《書法的底線》匯集了斯舜威先生多年的書法評論文章,內容涉及書法人、書法教育、書法創作、書法批評、書法展覽、書法功用等諸多方面。本書由古及今,以小見大,向讀者展現了書法藝術發展中的種種現象及作者對這些現象的觀察與思考,揭示了書法界的許多真實樣貌,讀來發人深思。
斯舜威 ·藝術理論 ·10.5萬字
本書作者從事20世紀美術史研究、美術批評、美術策展工作。所以本書是其21世紀以來從事藝術批評的論文合集,針對處于復雜國際語境中的當代藝術進行了現場批評,強調批評的時下性、在場性和問題針對性,并對其關聯的中國當代文化現狀多有反思。全書共分為四部分:對“藝術語言”的追問、視覺文化研究、對“主體”的追問、當代雕塑研究。本書在列舉了大量代表性藝術家創作案例的基礎上,針對每個領域的的突出問題做出了詳實的理論分析。
劉禮賓 ·藝術理論 ·18.4萬字
本書收錄了作者近二十年撰寫的多篇雕塑文章。全書分為四個部分:史論、專題、個案和展覽。史論部分從“雕塑百年”展說起,探討中國雕塑理論發展、結構變遷與精神歷史;專題部分評論了國內外雕塑藝術展覽及發展;在個案中,作者對安東尼·塔皮埃斯、隋建國、安東尼·葛姆雷、殷小烽等人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展覽部分,作者對2006年至今的重要雕塑藝術展覽做了評述,其中包括“中國雕塑學會青年推介計劃展”“首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中國姿態·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等展覽。
唐堯 ·藝術理論 ·22.8萬字
本書匯集著名學者、書法家葛鴻楨先生回憶文章五十五篇,記錄作者五十余年來與書畫篆刻名家及同儕菁英的往來。作者自幼酷愛書畫,先后問道于費新我、沙孟海、林散之、歐陽中石、啟功、吳作人諸位名家。師友間彼此尊重,相互勉勵,這種緣分使作者終生難忘,心懷感恩,故作此“隨緣錄”。書中文字質樸真誠,配合書信、字畫、合影等圖像資料,一幅幅歷史畫面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這些文字、圖像不僅是他們之間交往的見證,從中也可窺見一些名家鮮為人知的側面,對增進大眾對他們藝術成就、人格魅力的了解有所裨益。
葛鴻楨 ·藝術理論 ·12.7萬字
《紫竹齋藝話》是林岫先生書畫藝術隨筆的集結,內容涉及書畫藝術、詩詞文學、文史掌故等諸多方面。作者文史修養深厚,又能貫通古今,對當代書畫界現象更有獨特的觀察與思考。作者對書畫中的詩詞、掌故信手拈來,文章清新雅逸,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向讀者展現了文史視角中的書畫藝術,對書畫、文史愛好者提高文史、藝術修養極有裨益。
林岫 ·藝術理論 ·12.4萬字
《秋山韞玉》是浙江省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沈偉東先生對中國古玉的歷史、藝術、文化等進行整理研究闡述的一本專業性圖書。秋山堂精選藏玉中具有代表性的100余件玉器,時間跨度從史前至明清時代近5000年,地域分布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通過對各時代、各地玉器的形制、工藝、題材、美學等方面的研究論述,展現我國不同時期玉文化的內涵與特點,從而反應不同時代社會文化和人們審美、生活習性之演變。本書將古玉知識與實物講解相結合,致力于同喜愛古玉的讀者進行交流,從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沈偉東編著 ·藝術理論 ·2.8萬字
漢字學習不僅僅屬于中國人,也越來越多地吸引了全球對東方文化感興趣的人的關注,中英對照的《藝術100·中國字》正是為了讓中外讀者生動全面地了解中國字而出版,它汲取最代表中國文化的100個漢字作為基礎,深入淺出地介紹其出處和發展,同時輔以這個漢字不同書體的書法表現形態,使得閱讀此書更加生動。
劉民鋼 ·藝術理論 ·8.8萬字
《藝術100外國藝術經典》以廣大藝術愛好者為目標群體,選取了世界范圍最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一百件藝術精品,進行深入淺出、以點帶面的系統解讀。其內容在時間跨度上涵蓋了從遠古至二十世紀的各個時期,地域涵蓋了亞、非、歐、拉美各大洲,既包括歐洲、地中海地區等以往外國美術史中介紹較多的作品,也包含了近東、印度、中南美等以往關注較少的地區。在內容上則包含了繪畫、建筑、雕塑、工藝美術等諸多門類。本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可讀性強,在藝術標準上強調經典性、觀賞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文本組織上注重選取作品與闡釋角度的多樣性,是一本可供廣大讀者輕松進入藝術殿堂的啟蒙讀物。
高遠 李一佳 張亞圣 吳亞 ·藝術理論 ·7萬字
漸江,新安畫派開創者之一。本書從六個方面對漸江進行了全方位觀照:一、漸江生平;二、漸江遺民問題;三、漸江山水畫風的成因;四、漸江山水畫風格特征;五、漸江山水畫美學思想;六、漸江畫風對當時及后世的影響。另有附錄四種,涉及漸江年表、畫目、畫偈尺牘、傳記評論等。書稿資料豐富,其論述能做到論從史出,頗能探得漸江之真意,也頗多新意,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呂少卿 ·藝術理論 ·16萬字
《藝術100中國藝術經典》從漫長的中國藝術史中,在浩如煙海的藝術案例中,以繪畫、書法、建筑及石刻、園林為分類,總共選取了100例最具代表性知名度的藝術作品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和評點。該書以圖文對照的直觀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傳統藝術,以點帶面的地勾畫出了藝術史演進的線索,讓讀者在輕松愉快的閱讀過程中,達到對藝術史的宏觀把握。
游江 ·藝術理論 ·6.4萬字
本書由作者書筆記整理而成,內容以書畫藝術為核心,分為書畫人物,藝林見聞,文房四寶,細說漢字四個部分。本書尤以書畫人物為重,近百位書畫家的千姿百態,嬉笑怒罵,可悲或可歌的一生,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向讀者呈現了真實有趣的書畫史,是一本別開生面的書畫史讀物。作者多年來致力于書法史論研究及古代碑帖考證,本書亦不乏精彩文章,例如對陳瓘生卒、《翰墨志》的書寫時間和所賜之人等內容的考證,解決了作者多年的疑惑與心結,展現了一位學者的學術思考,以及對待歷史的態度與智慧。本書為“海上題襟”叢書一種,文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可讀可賞。
曹寶麟 ·藝術理論 ·8.1萬字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抖音號自成立以來,兩年時間粉絲數突破10萬人,其中視頻內容以書法名家訪談為主,大多視頻都有較高閱讀量及點贊數。本書根據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對書法家采訪內容的文字稿整理而成,內容包含近五十位當代書法名家訪談內容,按本體、源流、審美、氣格、古今、臨創、技法、碑帖、篆刻、修養、教育、追憶分為十二類,每類集不同書家之論述,每類有約20段采訪內容,每段約300——500字。本書集諸多書家之觀點,具有可讀性。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編 ·藝術理論 ·11.4萬字
文字優美……滿是引人入勝的色彩軼事和歷史考據。這本優雅的色彩寶典包含了你對色彩的疑問的全部答案?!绹鴩夜搽娕_(NPR)年度好書評語《色彩的秘密生活》講述了75種迷人的顏色及其不同尋常的故事。從金發到紅發,從改變了戰爭方式的棕色到保護人類免受鼠疫之害的白色,從畢加索的“藍色時期”到拉斯科洞窟壁上的木炭畫,從朋克的酸性黃到與圣徒同名的凱利綠……在歷史長河中,這些令人驚異的故事就像其顏色本身一樣熠熠生輝。
(英)卡西亞·圣克萊爾 ·藝術理論 ·12.7萬字
“巫鴻美術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學巫鴻教授中國美術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編年匯集了巫鴻幾乎所有古代中國美術史的論文和未發表講稿,串聯四十年學術歷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視學者思維發展成熟的脈絡。本書是巫鴻美術史文集的第七卷,收錄作者2019年至2021年的12篇論文與講稿,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墓葬美術、宗教美術、攝影等方面,從尺度、空間、媒材、作品細讀、身份認同等角度展開對雕塑、山水畫、莫高窟、肖像畫等內容的探討,見解獨到且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啟發性。
(美)巫鴻 ·藝術理論 ·17.2萬字
探討中國藝術的審美本源,還原中國藝術獨特的精神品格?!稌鴮懨缹W》針對中國書法、中國繪畫藝術所獨具的書寫性表達方式,從書法、中國畫創作與鑒賞的角度出發,對各種流派的書法、中國畫的書寫性審美特征進行了系統歸納和深入闡釋。同時對書法中的篆、隸、楷、行、草五大書體的美學特征,以及中國畫中的人物、花鳥、山水等繪畫樣式做了具體的審美探討與闡釋,并進一步探討了書法、中國畫創作與鑒賞中獨特的審美路徑和審美境界。
邱正倫 ·藝術理論 ·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