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當代書法家、篆刻家劉彥湖先生研究論文與訪談講座等文字的首次結集出版。全書按論文主題與特點分為論書、論印、序跋、訪談、講記、域外六個部分,從書史書論、技法審美、中西哲學等方面對書法篆刻藝術進行研究探索,反映了作者對書法篆刻的哲學思考和人文關照,對當代書法篆刻的發(fā)展與走向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全書呈現(xiàn)出作者近三十年書法篆刻研究的脈絡,對當代書法篆刻的實踐與理論研究有一定的意義。
劉彥湖 ·藝術理論 ·13.6萬字
郭味蕖先生的《中國版畫史略》是其在中央美術學院執(zhí)教時所做專題講座的基礎上整理完成的。版畫以朝代為軸,大體按功能劃分宗教版畫、書籍插圖為序加以論述,最后單設一章敘述年畫。先生行文平實、客觀、理性,知識的敘述多于個人觀點的論述,通過事料的詳細描述讓讀者自己去構建歷史的脈絡和作品風格的認知,這是中國史學優(yōu)良傳統(tǒng)(述而不論)的體現(xiàn)。這也正是郭先生著作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很重要的學術地位的原因之一。此次出版,列入上海書畫出版社“朵云文庫”,由王洪偉撰寫學術導讀,系統(tǒng)梳理童書業(yè)之學術歷程。全書并增附圖版,以饗廣大讀者。
郭味蕖著 張燁導讀 ·藝術理論 ·17.8萬字
本書肯定了公共藝術作為一個交叉學科可以用數字化方法進行研究,并提供不同的分析路徑和方法。以城市數據與公共藝術之間關系為線索,在《城市數據、可視化與公共藝術》《美國公共藝術法的全景圖譜》《上海公共藝術的數據透鏡》《集體智慧的數據挖掘》四個章節(jié)中陸續(xù)展開并以可視化的方法加以論證。各章內容相對獨立,所以讀者不必拘泥于章節(jié)順序去進行閱讀。
李謙升 汪單 ·藝術理論 ·7.7萬字
本書為“中國雕塑史論研究叢書”之一,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對中國雕塑的現(xiàn)狀、發(fā)展、歷史和個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視角,了解中國雕塑的特點、問題和價值。本書分為“面對當下”“拓展邊界”“回顧歷史”“研究個案”四個部分。探討當下雕塑界普遍關心的問題,例如雕塑本體的問題、雕塑的國際性與本土性的問題、雕塑的公共性和個人性的問題、當代城市雕塑問題等;聚焦于雕塑的邊界,涉及雕塑的定義、內涵與外延問題;回顧和討論中國雕塑的歷史、教育和曾經發(fā)生過的雕塑活動、事件等。
孫振華 ·藝術理論 ·22.1萬字
中國古代書法觀念史的研究是中國書法文化史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理清中國古代書法發(fā)展史的重要切入點。本書圍繞書法的本質特征梳理了從先秦、漢魏直至唐宋、明清的相關書法觀念,揭示了書法觀念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作者重點探討了中國古代書法的實用觀念和審美觀念,分別從社會政治生活、個人抒情愉悅方面對書法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作者在書中還就中國古代書法觀念對書寫實踐、書法批評和書法風格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有關新的看法。因此,本書在書法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具有較大的開創(chuàng)價值。
常春 ·藝術理論 ·10.9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yè)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著重探討當代中國油畫現(xiàn)狀,并對未來發(fā)展方向提出建議,收錄王宗英的《中國油畫,我們該堅守什么》及卞瑞的《何去何從:中國油畫的發(fā)展之我見》,另有姚允東的《寫實油畫的歷史敘事與當代表達——姚榕華油畫創(chuàng)作解讀》介紹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姚榮華的油畫創(chuàng)作,幾篇文章都是對當代油畫創(chuàng)作專題研究與分析,對進一步探索當代中國油畫發(fā)展有所助益。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34.6萬字
本書收錄中國美術學院碩、博研究生年度優(yōu)秀論文20篇,以黑白色印刷,文章編排以研究方向劃分。所收論文涉及卷軸、文獻、美術史、視覺文化、金石考古等多個方向,均為學院研究生2022年度的研究成果。本書是中國美術學院“思遠道:藝術人文學院研究生學術論壇”的論文集,該論壇為學校研究生的學術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促進研究生的學術研究與發(fā)展。在語言與圖像的深處思想,藝術人文學院不斷追求一種日常而持久的交流與對話,無疑會為學院帶來一種純粹的學術之風。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編 ·藝術理論 ·16.9萬字
《蘭亭學探論》是毛萬寶的心血結晶,開了國內“蘭亭學”研究之先河,為后人深入研究“蘭亭學”及蘭亭書法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毛萬寶 ·藝術理論 ·33.1萬字
作者在幾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對從事具有學理價值的創(chuàng)作、展覽研究人才進行思考,通過新帖學、新碑學、閱讀書法、書法展覽研究、榜書巨制創(chuàng)作五個方面對書法創(chuàng)作進行全面解讀分析,每個專題均由幾篇文章構成,形成一個系列的立體研究。對新時代下“創(chuàng)作”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它不僅僅關系到學術研究本身的高度與品質;它還更直接決定著從事展覽與創(chuàng)作實踐的書法家們的行為選擇與思想觀念定位。沒有理論指導的創(chuàng)作實踐,肯定是非常盲目的、缺乏追求的、沒有藝術品質的。本書架構合理,語言文字規(guī)范,在2012年已出版的《創(chuàng)作是什么:陳振濂書法創(chuàng)作思想檔案》一書基礎上做部分增減。
陳振濂 ·藝術理論 ·27.8萬字
本書是“海上題襟”系列叢書中繪畫方面的一本。著名畫家蕭海春先生師承王康樂、顧飛先生,其畫取法黃賓虹,上溯清初石溪等名家。他稟賦積學,幾摩名跡,生花生姿,經學致用,出神入化。蕭海春作畫以形媚道,造境似錦,筆思暢酣,畫品顯理學精神,藏露相宜,精沉博涵,坦蕩風度,氣格滿幅。西學為容,中學本質,蕭海春對中國畫之變幻有很見深邃的理論。書中匯集了蕭海春先生有關創(chuàng)作、鑒賞、教學等方面的隨筆三十余篇,較為全面地展示了蕭海春先生在學習、創(chuàng)作、鑒賞、教授中國畫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成果。
蕭海春 ·藝術理論 ·14.3萬字
本文系2016年9月中央美術學院所舉辦王遜美術史論壇的成果匯編,所匯編19篇論文中涵蓋了中西方、古代與現(xiàn)當代美術史研究中中國墓葬美術、西方藝術史論批評、中國古代書畫史研究、視覺文化理論各個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個方向的一些新近成果和新的研究動態(tài)。
尹吉男主編 ·藝術理論 ·18.4萬字
本書內容涉及到中國書畫研究諸多前沿領域,系李維琨先生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作者幾十年研究功力的體現(xiàn)和集大成。談及的內容廣泛且具有深度。從明代宮廷畫院制度到文人繪畫,從青藤白陽到海派繪畫,從近代書畫鑒藏史到墓葬美術……無一不蘊含著作者對于中國書畫研究的思考。本書注重古代書畫作品的真?zhèn)巍啻ㄎ慌c藝術風格分析,同時又密切聯(lián)系與作品相關的社會背景,由淺入深、博引旁征地從當時政治、哲學、文學等思潮中尋繹藝術風格演變的歷史依據。
李維琨 ·藝術理論 ·21.2萬字
呂澎是國內重要的當代藝術史寫作者,其撰寫的《中國當代藝術史》,《20世紀中國藝術史》在業(yè)內有著較高的影響力。本書是其切合開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契機主持編寫的中國當代藝術簡史,按照80年代、90年代和2000以后的時代分期為線索,在新的材料、論述補充的基礎上,更注重可讀性、普及性與延續(xù)性。同時,本書還注重史實敘述與重點人物、代表作品以及大事年表的對應與參照,更側重線索的梳理與呈現(xiàn),對于面向更大受眾的當代藝術宣傳,當有裨益。
李國華 王婭蕾 高松寅 喬智華 ·藝術理論 ·15.2萬字
本書為“朵云文庫·學術經典”之一,由兩部“書學史”組成,一為王岑伯的《書學史》,一為祝嘉的《書學史》。王岑伯《書學史》首次出版于1919年9月,本次為1949年后首次出版。兩部《書學史》均系20世紀書法史研究的早期著述,今將兩部《書學史》合于一冊出版,并分別前加導讀,具有較好的書法史研究與參考價值。
王岑伯 祝嘉著 葉康寧導讀 ·藝術理論 ·27.4萬字
《中國美術研究·繪畫史研究》集結了中國美術各種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集,收錄來自全國高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有專業(yè)的外審團隊審查論文內容,以確保收錄的論文質量。本稿收錄韓剛《〈唐朝名畫錄〉》影響〈歷代名畫記〉成書考略》,張曉凌、李苑珊《入世與仙隱——謝時臣〈四皓圖〉圖示與功能解讀》、趙新彤《中國傳統(tǒng)繪畫空間研究的范式與轉向》、李錚《地域性“誤讀”——沈周藝術的生成與傳播新論》、朱亮亮《米芾畫學思想成因與表征》、唐波《名畫的力量:兼論唐宋時期繪畫本體的文學化擴展》、黃錚《晚明版畫的政治性與思想性——以〈養(yǎng)正圖解〉為中心》等文章,是對中國繪畫史的專題研究與分析,對進一步探索繪畫史有所助益。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編 ·藝術理論 ·36萬字
作者通過對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西興暮雪》創(chuàng)作背景的細致考察,發(fā)現(xiàn)了董其昌畫法變革有著不可忽視的政治性因素,并依此考察了這位長期被學界誤解的士大夫身份的晚明畫家,在仕宦第一階段的十年(1589—1599)中,是如何借助傳統(tǒng)雪景山水畫法及畫意建立起一套新的視覺語言體系,并以此來隱喻自己的仕宦境遇及對晚明政治文化的獨特理解。這些作品,不但展現(xiàn)了一位文人畫家“集其大成”的藝術世界,而且在其“取勢”強烈的“干冬景”風格當中,折射出一位有著“得君行道”內在理想的士大夫焦慮的精神世界。繪畫史研究是此書的一個特色。
王洪偉 ·藝術理論 ·17.9萬字
王世襄(1914—2009),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收藏家。畢生致力于書畫、明清家具、漆器等傳統(tǒng)文化的收藏整理、保護與研究。王世襄自幼在濃郁的藝術世家深受傳統(tǒng)文史熏陶,父親就曾受聘故宮博物館研究員,母親金氏家族更是京派繪畫的旗幟。王世襄夫人袁荃猷的剪紙藝術創(chuàng)作極富特色,同時也為王氏文物研究作出了有力支持。全書十章共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介紹王氏祖父、父親、母親、舅公、妻子等人的藝術修養(yǎng),下編則專門介紹王世襄本人的藝術收藏與研究成果。
張建智 ·藝術理論 ·9.1萬字
張瑞田先生多年來致力于“文人書法”研究,本書從他近年所作文章中揀選三十五篇,以文人書法為主題,選取陳寅恪、周作人、王國維、錢鍾書等民國文人與師友往來信札,向讀者展現(xiàn)了民國文人書法、學問、事業(yè)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由遠及近,由古及今,論述了文人書法對當下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啟示與借鑒意義,展現(xiàn)了張瑞田先生對書法藝術發(fā)展的關心與思考。本書為“海上題襟”系列叢書中一種,文章清新雋永,圖文并茂,可讀可賞。
張瑞田 ·藝術理論 ·8.8萬字
《中國雕塑史論文叢·由中轉到再現(xiàn)代》為中國雕塑史論文叢之一,作者冀少峰,由中轉到再現(xiàn)代凝聚著一個美術館的文化視野、歷史責任和文化擔當,同時從差異化的展覽理念中,也不同程度反映了中國當下社會的變化及我們共同面臨的生存處境和生存困境,也深刻地反思了全球文化格局中的文化沖突與融合問題,及急速變化的社會現(xiàn)實所帶來的焦慮體驗,這其實是中國在邁向現(xiàn)代性過程中社會不斷轉型的縮影,也反映了進入21世紀十幾年來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文化身份、生活習慣和價值認同的變化。
冀少峰 ·藝術理論 ·20.1萬字
《長風堂筆陣》是徐建融先生多年研究中國書畫藝術的心得之談,內容既有書畫藝術的欣賞與鑒藏介紹,又有對中國書畫史上諸多重大命題的當代解讀,還包括對書畫界現(xiàn)象的觀察與思考。其文觀點獨到,論述生動,深入淺出,有助于開闊讀者眼界,一窺書畫藝術之堂奧。
徐建融 ·藝術理論 ·10.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