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孟子》是記錄孟軻言行的一部著作,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是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言辭尖銳,氣勢磅礴,其中的諸多思想閃耀著時代的光輝,蘊含著歷史的真知灼見,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書的篇首部分列出本書中的名言名句和譯文,然后用與名言名句內(nèi)涵想通的歷史典故或故事來對其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這樣更利于青少年讀者閱讀、理解和記憶。
稚子文化編繪 ·中國哲學 ·9663字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占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漢儒治經(jīng)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本書是北大哲學系明星教師楊立華教授所開公選課的講義,全書從韓愈與唐宋儒學復興運動開始講起,系統(tǒng)地介紹了宋明儒學興起的社會文化背景、重點主題、重要的理學家(如宋初三先生、周敦頤、邵雍、程顥、張載、程頤、朱子、陸九淵、王陽明等)及重要的文化事件(如鵝湖之辯等),展現(xiàn)出這一時期儒學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氣質(zhì)。本課程在北大已經(jīng)講過四五年,在學生中口碑非常好,楊老師一貫舉重若輕的講課風格使原本相對艱深枯燥的理學,變得興味盎然,非常值得向讀者推薦。
楊立華 ·中國哲學 ·20.6萬字
本書是“什剎海書院經(jīng)典讀本系列”中的一本。書稿分為概論和經(jīng)文解讀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對《易經(jīng)》的內(nèi)容、版本、創(chuàng)作時代背景、研讀方法等角度進行提綱挈領的概述。第二部分分為經(jīng)文原文、注釋、翻譯、解讀四個部分,全方位深度解讀《易經(jīng)》。本書是了解《易經(jīng)》的較好的入門書,對于中小學教師和家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
臧守虎 ·中國哲學 ·24.5萬字
景海峰主編的《國學集刊》(20184總第4輯)約25萬字,共收錄22篇文章。本輯秉持前幾輯的一貫脈絡與風格,在內(nèi)容選擇上,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涉及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政治等學術問題,如《詩經(jīng)》、《管子》、南宋詩歌、朱子等;還包括中外文化比較(如中日、中德學術研究)、專訪(訪賀麟有關文化哲學與新文化的建設)、書評(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和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綜述(藏學、敦煌學)等方面。本稿內(nèi)容詳實,史論豐富,學術嚴謹,行文規(guī)范,既展現(xiàn)了具體學術問題的追本索源,又凸顯了大家治學的風范。
景海峰 ·中國哲學 ·22.1萬字
相傳為孔子所作的《易經(jīng)系辭傳》上下篇,是《易經(jīng)》的通論,內(nèi)容包括《易經(jīng)》的義蘊、功用、起源以及筮法等,歷來為世所重。本書是南懷瑾先生有關《系辭傳》的講記。南先生的講解方式是先摘錄每一章的原文,然后綜羅古今歷史知識、社會現(xiàn)象和自然現(xiàn)象,逐段逐句地加以闡釋。語言平易而哲理深刻。
南懷瑾 ·中國哲學 ·24.4萬字
本書全部【文本歸元】都是訂正之后的產(chǎn)物,凡有訂正處,【見獨】均有詳細解釋說明,盡量做到?jīng)]有遺漏,以充分尊重《莊子》的可能原樣。訂正本身則基于三大原則。其一,行文必須合符莊子瑰瑋、參差、充實、弘大而辟、深閎而肆的整體風格;其二,邏輯必須自洽;其三,義理必須經(jīng)得起事實驗證。
曾品元 ·中國哲學 ·42.9萬字
本書針對2019年實施的《中華通韻》,配合現(xiàn)代韻體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用韻需要,將古今新舊韻書匯編成書。本書可謂“小而全”,可以兼容當前使用的各種普通話音系韻書;并且可以有比較地使用傳統(tǒng)的《詞林正韻》(含《佩文詩韻》《平水韻》)、《中原音韻》,充分體現(xiàn)了“知古倡今,雙軌并行”的用韻原則,是一本便于攜帶、方便檢用、適合現(xiàn)代人進行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的小型韻書,是廣大韻體文讀者和創(chuàng)作者不可或缺的必備工具書。
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基金會 ·中國哲學 ·4.5萬字
《商君書》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該書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宏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guī),其中有些內(nèi)容比如不能讓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監(jiān)督等,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戰(zhàn)國)商鞅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哲學 ·8.7萬字
本書由《論語》原文、譯文、注釋和導讀四部分構成。文字簡潔精練,說理深入淺出,可讀性強。導讀部分除了聯(lián)系《論語》中意義相近的內(nèi)容彼此印證外,還適當?shù)匾昧恕兑捉?jīng)》《孔子家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等著作中的相關內(nèi)容,主要目的是引導讀者了解文本的核心思想,并力求展現(xiàn)孔子思想的整體性和深刻性,適合廣大《論語》愛好者和研究者選用。
趙靜 ·中國哲學 ·26萬字
本書的主體是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同濟大學召開的“存在哲學與中國當代思想學術研討會——暨張志揚教授從教五十周年慶祝會”的會議論文,也包括了一部分編者會后特別約請相關同仁撰寫的文章。本文集中的會議論文以及會后特約的相關同仁的論文(共計31篇文章)分為四組,并且分別立了四個題目,依次是:1、哲學與科學的反思;2、政治哲學與現(xiàn)代性批判;3、海德格爾與實存哲學;4、實存哲學與漢語哲學。為反思“存在哲學”對中國當代思想文化的影響,同時也為慶祝張志揚教授從教五十周年,這本會文即主要探討的議題為:1、存在/實存哲學的歷史和問題。2、現(xiàn)代存在/實存哲學思潮與西方文明的危機。3、存在/實存哲學與中國當代文化思潮及其反省。4、張志揚的思言路徑與中國當代思想的開展。
孫周興 賈冬陽 ·中國哲學 ·39.2萬字
《老子的智慧》全面鋪開論述《老子》八十一章,以問題為主題,諸如老子的宇宙論與本體論、治國論、思想方法、清靜論、自知論、天道與人道論、人與自然的關系、德性論、觀的藝術等,力圖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達到一個有深度的解讀。作者在解讀《老子》這本書的過程中,也有自己的看法:第一,讀《老子》,需要歷史的同情,盡力置身于老子的時代,還原老子的生存處境,“在場”看老子;第二,需要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老子,他的這本書不只是寫給他那個時候的人讀的,他想留給后人,留給千秋萬代的后人,現(xiàn)代人讀它會有現(xiàn)代感;第三,需要盡可能地關注前人的研究,兩千年的研究,也就是兩千年智識的沉積,仁者智者各有所見,哪怕偏頗,也能給人啟發(fā)。為了方便讀者閱讀,在行文方式上,本書文字力求簡易通俗、深入淺出,對于一般讀者來說,只要閱讀正文就能理解,但要尋根問底,則需要參閱注釋,著意玩味,反復斟量。
李大華 ·中國哲學 ·20.3萬字
《大學之道,圣學綱目:史幼波<大學>講記》是史幼波老師對《大學》的精細闡釋,由系列講座的錄音整理而成。《大學》歷來被稱為“大人君子”之學,其提出的三綱、七證、八目,是歷代儒門圣賢內(nèi)修外用的無上法寶。現(xiàn)代人學修《大學》的目的和意義,首先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到一個精神的皈依處。我們精神的皈依處在哪里?就在《大學》開篇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就是說,我們應該把自己的精神,皈依到生而為人的天賦德性之中。“明德”,就是天賦于人的光明德性,這是我們學習一切圣賢學說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外示為“親民”,以“至善”為目標,從而開出修身丶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人生偉業(yè)。
史幼波 ·中國哲學 ·13.3萬字
《周易》在中國傳統(tǒng)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儒家以它為“五經(jīng)”之一,道家以它為“三玄”之一,歷來被認為難讀難解。《周易》經(jīng)傳十五講(第二版)分八卦、六十四卦卦畫、卦爻辭、義例、成書、《易傳》、《彖傳》、大小《象傳》、《文言傳》、《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等部分,深入淺出,對《周易》經(jīng)、傳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闡釋,書后并附有經(jīng)、傳原文,是一本很好的“易學”基礎讀物,一編在手,可通門徑。本次出版修訂版,吸收了近年《周易》研究的新成果,對卦爻辭的讀解更精審,并增加了新的出土文獻資料。
廖名春 ·中國哲學 ·22.5萬字
《中庸》是儒家四書之一,被后世稱為“孔門心法”,在儒家道統(tǒng)與法統(tǒng)的傳承中,有著其它典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要旨在于,如何時時回到“喜怒哀樂之未發(fā)”的心性本然狀態(tài),去開啟人人本具的內(nèi)在光明德性,從而在內(nèi)修與外用上,達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的圣人境界。本書根據(jù)史幼波老師所開講的《中庸》系列錄音整理而成,語言生動活潑,文意深入淺出,并且旁證于佛道兩家,提煉出中華傳統(tǒng)心性之學的精髓,為現(xiàn)代人安身立命,乃至共同面對人類未來的命運,提供了寶貴的智慧與道路。
史幼波 ·中國哲學 ·27.3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指導,基于發(fā)展哲學的視角闡述了整體性發(fā)展“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等理論和實踐問題。全書遵循著從一般到具體、從理論到現(xiàn)實的邏輯進路,在總述了社會發(fā)展和整體性發(fā)展的含義、整體性發(fā)展的思想淵源的基礎上,分別從歷史合力論、刺激應變原理、社會主要矛盾論、發(fā)展機制論、整體文明論、實踐任務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角度論述了整體性發(fā)展問題,使整體性發(fā)展這一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范疇獲得了清晰和全面的展現(xiàn)。
邱耕田 ·中國哲學 ·26.9萬字
無需半點古文基礎,也能完全讀懂《論語》,直抵中國文化的源頭。逐字逐句講透《論語》原意!帶你重返孔子講學現(xiàn)場!本書作者華杉,綜合了朱熹、王陽明、曾國藩等先賢的經(jīng)典闡釋,用409篇輕松暢快的解讀文章,帶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講道理、講故事的教學現(xiàn)場,平白如話,親切有味,讀起來毫不費勁。翻開本書,切身體會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人得以修身養(yǎng)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華杉 ·中國哲學 ·45.3萬字
本書可以看作作者此前在具體形上學之域所作思考的延續(xù),就其內(nèi)容而言,它既與《道論》《倫理與存在——道德哲學引論》《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在理論上相互關聯(lián),又與《人類行動與實踐智慧》前后相承。當然,在人與世界及其相互作用中,“事”具有本源的意義,以“事”為考察視域,相應地意味著從更本源的維度理解人與現(xiàn)實世界。它的出版,將使作者已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具體形上學”更為系統(tǒng)和深入,也將在更廣意義上推進哲學領域的理論創(chuàng)新。
楊國榮 ·中國哲學 ·17.5萬字
商鞅是戰(zhàn)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沉重打擊了舊貴族勢力,使秦國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強大的國家。商鞅在變法期間不避權貴,堅決貫徹法家主張,讓百姓知曉法律,為秦國統(tǒng)一打下了堅實基礎,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王向輝 ·中國哲學 ·4.5萬字
本書收錄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在辨析、研究和批判西方普世價值方面的文章五十余篇,具體包括西方普世價值的源流與本質(zhì)、對普世價值謬誤的分析、對西方政治普世價值的批判、堅定社會主義價值體系自信等部分。編入本文選的文章,一部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領導和專家學者撰寫發(fā)表的文章,一部分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院外專家學者撰寫發(fā)表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哲學 ·46.5萬字
山西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殷杰力作!本書以當代科學哲學發(fā)展的整體趨向性為主要依托,指出“語境論”科學哲學研究綱領是重建語義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論框架!
殷杰 ·中國哲學 ·37.8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