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經典原著經過長期的歷史沉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今天仍然有著無窮魅力,是國人修身養性的重要源泉。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無論畢業后從事什么工作,自身的修養都是必須的。本書選取古典詩文、書畫、樂舞重要代表性文章14篇,每篇分題解、原文、注疏、精解、參考文獻、延伸閱讀六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介紹,便于深刻理解和領會。
羅筠筠 ·美學 ·22.3萬字
本書基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首先從理論上闡明家風與社會主流價值觀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即家風建設需要主流價值觀的引領,主流價值觀也需要良好家風的培育。其次,以中國傳統家風與傳統社會主流價值觀、近代紅色家風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成功互動為借鑒,從歷史中汲取家風建設和價值觀培育的有效經驗。最后,以當代中國家風現狀為現實依據,深入探討如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風建設,創建“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優秀家風;如何以優秀家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其融入日常生活當中,真正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顧莉 ·倫理學 ·23萬字
都市美學、憂郁的棲居、時尚的哲學、社會藝術品、旅行、冒險等這些現代日常生活片段被西美爾以“瑣碎敘事”的方式書寫成“現代生活浮世繪”。仿佛一部社會文本的“現代性診斷書”,呈現“頹廢美學”和“審美悲情”的哲學立場,透露濃郁的“幽雅的倦怠”和“世紀末情調”。這種透徹之后的澄明不僅指明了“現代性困境”的解決之道——審美救贖,也回應了“審美現代性何以可能”的質疑。
趙嵐 ·美學 ·22.4萬字
本書作者有志于國學傳統文化,青年時徒步往學于關中蘭田、正宜諸書院,求明師以受教者多年,1937~1941年在陜西眉縣嶗峰書院從山東即墨張范卿先生研讀《周易》四年,晚年不惜心血,攄其心得,著為《周易卦解》。該書理本洛閩,筆短韓歐,言簡而理明,辭達而易識,尋幽入深,闡微述奧,淺而出之,隱費冰釋,有高中文化基礎者,即可自學自通。鉆研即久,而有“韋編三絕”之功者,自能通其蘊奧,實為學習《周易》之階梯焉。
秦敬修 ·中國哲學 ·20.3萬字
清代是荀學復活并逐漸走向興盛的時代,清代的荀學研究也是荀學史上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本書將清代荀學劃分為清初、清中葉和晚清三個各具特色的時期,考察各時期荀學研究的特點及時代背景、學術風氣對該時期荀學研究的影響。在每個分期下,又對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作專題研究,以清楚展現其始末;對惠棟、戴震、汪縉、章太炎及維新派諸成員等于荀子義理頗有發揮、獨成一家的學者,亦作專門探討,以便睹其荀學思想之全貌。
康廷山 ·東方哲學 ·21.6萬字
今年12月在清華舉辦了“紀念馮友蘭先生誕辰120周年暨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共有一百多位學者參加會議,五十多位提交論文,本書是五十多篇紀念論文合輯而成,文集內容主要主題有馮友蘭的歷史貢獻,馮友蘭與“清華學派”,馮友蘭哲學思想,馮友蘭的生命歷程,以及馮友蘭與“新儒學”等。
陳來 ·中國哲學 ·31.9萬字
《逍遙游》是莊子的理想境界,要達到這種境界,有三條路子:一是《齊物論》中所講的體驗真知;二是《養生主》中所講的保養精神;三是《德充符》中所講的涵養德性。由這三方面的修養,才能證入《大宗師》里所描寫的大道,才能成就《大宗師》里所推崇的真人。唯有真人,才能真正地逍遙而游。
吳怡 ·中國哲學 ·22.8萬字
《老子》《莊子》都是哲學經典,以哲學思維切入才是理解的正路。本書以中西方哲學視角,深入而淺出地講授中國傳統經典。既便于初學者掌握老子思想精髓,更可為有志于老莊學說深入研究者提供指南。
吳怡 ·中國哲學 ·28.7萬字
吳先生整合老莊哲學及禪宗思想,把易經卦爻中的負面含義轉化為趨吉避兇的應變之道;性地以“誠”代陽爻、以“謙”代陰爻,融會貫通國學與現代心理學、領導學、管理學等,使大易哲學成為大眾隨時隨境可用的日常精進、處世應變的智慧。
吳怡 ·中國哲學 ·25萬字
吳先生整合老莊哲學及禪宗思想,把易經卦爻中的負面含義轉化為趨吉避兇的應變之道;獨創性地以“誠”代陽爻、以“謙”代陰爻,融會貫通國學與現代心理學、領導學、管理學等,使大易哲學成為大眾隨時隨境可用的日常精進、處世應變的智慧。
吳怡 ·中國哲學 ·34萬字
鄧·司各脫是西方中世紀著名的神學家、哲學家。他面對新的神學形勢,重新提升上帝的超越性,在阿奎那向晚期經院哲學和中世紀哲學向近代哲學的兩種過渡中都起到了轉折性作用。作者的核心關切是近代哲學與中世紀哲學的內在聯系,通過形而上學與上帝超越性之間的復雜關聯揭示了司各脫形而上學的兩個重要特點:它既具有敉平的去中心化結構,同時也大大提升了上帝的超越性,從而形成了“中介的消失”這一思想史局面。敉平與破裂這兩個看似相反的特征,在司各脫的思想中相互配合,使他成為中世紀哲學走向晚期的轉折性人物。理解司各脫,為我們理解近代哲學,尤其是理解路德、笛卡爾、斯賓諾莎等人不同的哲學路向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前提。
雷思溫 ·西方哲學 ·30.5萬字
作者延續《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中最后一卷的問題意識,將“有關中國革命及其意識形態的歷史分析”作為全書的研究宗旨,致力于將中國20世紀的思想和歷史建構為思想的對象。全書共三部,主題分別為:第一部“世紀的誕生:中國革命與政治的邏輯”;第二部“世紀的多重時間:帝國、革命與跨體系的運動”;第三部“世紀的綿延:重新政治化與齊物平等的哲學”,展現了他長期以來對“短20世紀”的中國從時間到空間、從歷史到社會、從政治到信仰之巨變的宏大研究。
汪暉 ·中國哲學 ·35.8萬字
本書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將哲學史的研究與哲學理論意蘊的闡發結合起來。揭示了莊子哲學的內在理論張力及其化解,從而更具體展示了莊子哲學的豐富性和復雜性,避免了對其簡單化的處理。其次,揭示了莊子關于人性與天道觀念的復雜內涵,分析了其如何以“道通為一”的觀念揚棄世界(包括觀念世界)的分裂、達到統一的存在圖景作了深入的思考;闡釋了莊子通過肯定真知與真人的互動展開向道而思的過程、如何通過“道”與“德”、“我”與人的論辯澄明個體性原則、如何以逍遙之境為指向,展示了對自由的獨特理解。這些論點都體現了新的理論視域。
楊國榮 ·中國哲學 ·25.1萬字
所謂第一哲學,即哲學的哲學,或稱元哲學,這是哲學的根基,西方哲學把形而上學作為第一哲學。第一哲學的核心,公認有笛卡爾的“思”和黑格爾的“存在”,作者此著提出并論證,誓學還需要“行”作為事的世界。
趙汀陽 ·理論流派 ·21.8萬字
哲學家朱熹如何思考歷史世界?朱子對歷史的思考,與他的理氣論哲學基礎有怎樣的關聯?王霸義利、三代漢唐如何在天理的視域中,既關聯著理氣、理勢的形上思考,又具體指向了朱子生活的現實世界?回復三代的理想如何通過格物致知與“學”之修煉最終達成在現實中實現天理?本書為近年朱子思想研究中的新銳之作,突破了傳統朱子學集中于理氣論和心性論等范疇,將哲學與歷史的視界打通,從歷史哲學的角度重新理解朱熹的思想世界。陳來先生認為,“本書在許多方面都實現了研究的突破和創新。一些思考和分析能發前人所未發;在材料的使用上,辨析的細密亦超過已有的相關研究;在觀念提煉和總結上,也較前人更為深入”,體現出作者較強的創造性研究的能力和較高的學術水準。
趙金剛 ·東方哲學 ·27萬字
亞里士多德的《詩學》一直被當成西方美學和藝術哲學的開山之作,這一系統的美學理論將古希臘的藝術精神進行了哲學性的提煉,表達了對藝術及悲劇的觀點,認為藝術的本質是摹仿;而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這一經典文本對其后西方在藝術的起源和功能等方面的規范性影響一直持續到17-18世紀,隨著18世紀浪漫主義的興起,新的美學思潮才取而代之。20世紀以來,《詩學》對中國文藝思想界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至今譯本已超過10個,其中以朱光潛所譯《詩學》流傳最廣。
劉小楓 ·西方哲學 ·20.5萬字
陽明學是中國哲學史和宋明理學專題研究中的大宗顯學,每年都有數部研究專著問世。三聯曾出版過陳來先生的《有無之境》這部當代陽明學的奠基之作,還有張衛紅有關陽明后學(如羅念庵)的研究,以及溝口雄三有關日本陽明學的研究,秦家懿的《王陽明》和杜維明的《青年王陽明》更是三聯的常銷書。陳立勝先生的《入圣之機》是近年陽明學研究的力作。陳先生由現象學返歸宋明理學和儒家修身學,從比較宗教和比較哲學的視野對陽明學有別具一格的深入理解和闡釋,曾出版過廣受好評的《“身體”與“詮釋”:宋明理學論集》與《王陽明萬物一體論:從身—體的立場看》,前者處理陽明的“親民論”和“四句教”問題,后者則處理陽明的“萬物一體”論。
陳立勝 ·理論流派 ·24.6萬字
“哲學史方法論”是武漢大學哲學系三十余年來的經典課程,由哲學系老前輩蕭萐父、陳修齋、楊祖陶等人創立。該課程的學術信念是,按照德國古典哲學的傳統,把哲學史和哲學看作是一致的(即歷史和邏輯的一致)。作者在授課過程中將這一古典哲學傳統與西方現代哲學,特別是胡塞爾現象學的新思路進行了融合,并致力于使學生們意識到,現代西方哲學并未與“古典”哲學脫離,而恰恰是它的存在使古典哲學中的精華得以展現自身生命的全部潛能。本次再版,作者對全書進行了整體修訂,并補全了原“第十三講”中未完成部分,使講稿擁有了更完整的面貌。
鄧曉芒 ·理論流派 ·43.7萬字
本書是作者有關儒家倫理與美德倫理的研究,也可以說是以追尋美德為中心的中國倫理研究。全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關注公德與私德問題,是美德研究在一個特定領域的討論,通過梳理近代以來公德—私德的起伏變化,揭示出中國當代道德困境的根源和出路。下篇主要關注美德倫理,從孔子、孟子、戰國早期一直到馮友蘭、馮契,作者檢視了儒家倫理與美德倫理的關系,辨析了兩者之間的異同。全書的核心關切是把握美德倫理研究中的中國問題,證明儒家倫理的現代意義,尋找中國道德思想的出路。
陳來 ·中國哲學 ·26.2萬字
本書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工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的事物;“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愿意看的東西。在走向世界的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良好的國學素養。請翻開本書,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長廊,領悟國學的精髓,感受國學的智慧,把握傳統文化的脈搏,豐富自身的內涵,成為文化達人。
斗南 ·東方哲學 ·4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