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禪生活》是“世界的禪者”鈴木大拙先生所著禪學經典著作之一,從嶄新的角度闡述了禪的精髓,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禪與生活的因緣關系,明了日常生活中一舉手、一投足的真實面目。在書中,鈴木大拙先從西方的“神”及“神圣的思想”引申出禪生活的論斷,接著論述了何為證悟以及如何獲得證悟,最后借用大量公案實例分析了公案對人的證悟的重要性。生活處處皆是禪,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將生活過成一種藝術,喚醒內心的真實體驗,就會像禪者一樣超然,走向自在。
(日)鈴木大拙 ·知識讀物 ·10.7萬字
本書準確地把握了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到當代的發展演變線索和歷程,立足于揭示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概貌,對中國人在生命、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維度上的價值觀內容進行發掘,重點突出當代中國人的“生”、“和”、“禮”、“義”、“惠”、“進”、“美”的核心價值觀,展示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
宇文利 ·中國哲學 ·6.7萬字
本書是將中外經典著作《沉思錄》與《道德經》進行新鮮結合的哲學普及讀物。這兩部著作分別是西方和東方的經典哲學著作,都是關于人生、社會、自然多層面的思考。本書將采用年輕人喜歡的新鮮元素進行排版和閱讀形式設計,精選梁實秋、胡適等名家譯本及解讀,幫助當下讀者在困頓和迷茫中于哲學經典里尋得人生答案,讓這部作品既“好讀”又“好玩”,亦讓《沉思錄》與《道德經》里沉睡千年的哲思與年輕的讀者們產生一場奇妙的化學反應。
(古羅馬)瑪克斯·奧勒留 (春秋)老子 ·經典著作 ·11.7萬字
呂思勉先生稱《鹖冠子》為子部之瑰寶,但其在學術史上并沒有受到足夠重視,且飽受爭議,真偽難斷。相較于其他的研究著作而言,本書將《鹖冠子》一書的篇章分為三個部分,劃分為兩個時期進行研究:以鹖冠子思想為主的學派前期和以弟子闡釋為主的學派后期。這是前人未有的嘗試,且論據充分,相關成果已發表至相關領域權威刊物,受到學界認可。思想內容方面本書將篇章結構和學派的思想發展聯系起來,圍繞“道生法”這一核心觀念展開論述,展現不同階段的時代主題和理想社會構建。“道生法”延續“以百姓心為常心”的主張,將“為之以民”作為道法政治的關鍵。在為民、重賢、法自然的理論基礎上構建了具體的政治制度:成鳩之制、九皇之制、大同之制。《鹖冠子》融合百家,合理吸收了儒家的禮義思想,貫徹了法家的令行禁止,推崇墨家的“尚賢”思想,但均以道法為前提進行了批判性的繼承,正本清源,以求達到理想和樂的大同社會。《鹖冠子》深刻思考了“法”“民”“賢”的重要性,對于當今國家治理領域,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杜曉 ·中國哲學 ·13.5萬字
該書從較廣泛的意義上理解科技倫理,認為凡是科學技術本身或者科技研究和應用過程中引發的所有關涉道德、義務、責任、價值等方面的問題均應屬于科技倫理的范疇,在此基礎上,考察科學技術的倫理全貌,試圖建立一套并列關系的論域分類體系,試圖用科學技術本身為參照系,衡量科學技術與各種倫理問題涉及領域的關系為邏輯,嘗試對科技倫理的不同研究領域進行了劃分,共劃分為本體域、主體域、客體域、學科域、工程域和管理域六個部分。希望這種觀察能夠準確梳理、表達和評價當代科技倫理的研究成果,并呈現創新性的觀點和意義,給人以有益啟示。
陳彬 ·倫理學 ·15.7萬字
尼采與瓦格納的關系是思想史和藝術史上的重大事件。受瓦格納藝術的刺激,尼采完成了早期代表作《悲劇的誕生》,但此后與瓦格納分道揚鑣。瓦格納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一度是親密的“戰友”,后來又是尼采樹立起來的主要“對手”。從“戰友”到“對手”,瓦格納伴隨尼采思想生涯的始終。尼采對瓦格納所做的最后的清算是在1888年,是他思想生涯的最后一年,在一年內完成了《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兩本著作。字里行間充滿著尼采對瓦格納深具匠心的哲學洞察。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西方哲學 ·6.1萬字
丟開你的罪惡感!勇敢找回你自己!這本書將告訴你,在他人給你添加額外的負擔時,如何抵制壓力、避免出于過分的禮貌或責任感而受到他人無端的利用。同時,它會告訴你面對無理的或者你不喜歡的要求時,如何說不,以免你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精力和感情。通過閱讀本書的50個真實案例,你就能更加智慧地生活,掌握一些巧妙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捷徑,比如:6個以退為進的建議;12條需避免的過錯;7步思考法;7種有效地應對爭吵方法;8種虛假前提及其如何產生作用;8種保證睡眠的方法;5種避免大腦疲勞的方法;以及其他數百個為人處世之道。《找回你自己》是一本實用性操作手冊,它強有力的主題是:如何有效地應對他人自私地強加給你的壓力和制造的問題。本書初版于1937年,而后多次再版,成為現代的經典著作。已幫助成千上萬個內心充滿罪惡感或者深受朋友或者親人的好意困惑的人擺脫困境、找回自我,相信你也能從中受益!
(美)大衛·西伯里(David Seabury) ·倫理學 ·13.7萬字
本書通過對辯證法和諧訴求的歷史考察和現實研究,重新審視了哲學史發展過程中辯證法理論在運思方式上所發生的不同轉向,揭示了辯證法理論的實踐根基和與時俱進的品格,從學理上說明了和諧社會構建的必然性。并在全面分析現時代凸顯辯證法和諧訴求的理論資源與現實要素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理論與和諧社會思想的內在關聯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對辯證法的和諧境界試探進行了框架建構和多維闡釋。
呂翠微 ·馬哲 ·16.6萬字
全書共十一章,第一章《孟子傳略》對孟子的生平事跡進行了詳細介紹;第二章考證了《孟子》的內七篇和外篇;第三章講了孟子所處的時代背景;第四章講了孟子之中心學說——人性論;第五章講了政治哲學;第六章講了人生哲學;第七章講了經濟哲學;第八章講了重農主義;第九章講了教育哲學;第十章講了尚論古人;第十一章講了諸家學說之批評。全書系統清晰,深入淺出,而且甚是難得的是,自覺運用西方學術研究方法,對孟子學說進行重新解構,可謂杰作。
郎擎霄 ·東方哲學 ·7.8萬字
《黑格爾論自我意識》依據作者羅伯特·皮平在2009年阿姆斯特丹大學舉辦的斯賓諾莎講座擴充整理而成。在《精神現象學》第四章里,黑格爾提出一個重要論斷:“自我意識就是欲望本身”,而且這一欲望只有在另一個自我意識中才能獲得“滿足”。本書對此提出了頗具開創性的解釋,一邊追溯其康德哲學的根源,一邊顯示它們對當代思想的持續意義。本書表明,黑格爾認為,康德關于意識的自覺性質的論述,必須被理解為實踐哲學中的一種主張,我們因此需要從全然不同的觀念去看待人的感覺、看待我們認識世界的條件,以及主觀性和規范性的社會性質。皮平證明,《精神現象學》第四章應被視為后來大陸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和種種批判理論傳統的基礎。他還將自己對黑格爾哲學的解釋,與哲學家約翰·麥克道爾及羅伯特·布蘭頓對這一章的影響深遠的解釋進行了對比。
(美)羅伯特·皮平 ·理論流派 ·5.6萬字
讀史釋易,向來是一個講易的傳統命題。作者一方面由易觀史,梳理《周易》經傳中的歷史故事與社會史資料,分析《周易》哲學對中國史學的影響;一方面由史觀易,梳理史書中的易學資料與易學家,并舉例探討了歷代史學大家的史學與易學思想。易學與史學,自古至今聯系密切:在古代突出表現為“以史治易”,古人常常用歷史故事來注解《周易》;在近現代則突出表現為“以易治史”,一批學者受新史學影響,鼓吹“六經皆史”。讀者通過本書,當可大體了解易學與史學的深厚淵源。
杜慶余 ·中國哲學 ·6.5萬字
《利他主義的可能性》捍衛了這樣一個主張:只有客觀理由是可以接受的,而主觀理由只有當它們能夠從客觀理由中推衍出來時才是正當的。作者認為,這種論證實際上確立了一個不同的結論:存在著與所有主觀理由相對應的客觀理由。這本身并不意味著所有理由都是客觀的。依然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產生其他主觀理由的原初的主觀理由保有某些獨立的效力,而且并不完全從屬于前者。正如對于思想有理性的要求,對于行動同樣有理性的要求,而利他主義就是其中一種要求。本書捍衛了一種倫理學觀念,以及一種相應的人性觀念,根據這種觀念,某些重要的道德原則陳述了從利他主義的一個基本要求推衍出來的對于欲望和行動的理性條件。利他主義本身依賴于承認他人的實在性,依賴于把自己當作只是許多人當中的一個人的相應能力。
(美)托馬斯·內格爾 ·西方哲學 ·9.5萬字
本書是在作者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潤色而成的,是一部研究英國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學術思想的專著,本書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從較為新穎的角度出發,對維特根斯坦哲學給出系統的闡釋,從而為理解維特根斯坦哲學提供一個新的角度;二是以維特根斯坦哲學為基礎,考察他對“事實與價值”這一問題的認識,從而有助于澄清概念,深化人們對此問題的理解。
李文倩 ·西方哲學 ·12萬字
法蘭西學院院士、深受福柯贊賞的法國暢銷書作家皮埃爾·阿多代表作,以古代哲學的智慧引領新的生活方式。本書是法國當代哲學家皮埃爾·阿多和芝加哥大學教授戴維森以及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副教授卡爾利埃的對話錄。阿多是一個優秀的哲學家,也是一個能夠把奧勒留、普羅提諾、斯多葛派說清楚的傳遞者。他以淵博的學識指出,在古代,哲學并不是體系的建構,而是對生活的選擇,是旨在建立一種智慧效果的親身體驗,簡言之,是走向智慧之路的實踐。在《哲學的生活方式》這部訪談錄中,我們會發現皮埃爾·阿多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他的詼諧而又遠離“訓言”式的判斷,不但對學者、思想家極富教益,也會深深啟迪現實中的普通人。在他時而諷刺、時而如格言般的判斷里,展現的是一個隱秘、靦腆、樸素的人。跟隨皮埃爾·阿多,讀者將領會如何閱讀和詮釋古代的智慧,為什么古希臘、羅馬的哲學(尤其是馬克·奧勒留的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做哲學,即學習面向死亡”,要學會“活在此刻,猶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樣”。不再注意未來,而是觀察自身,不把世界視為我們行動的簡單框架,而是在自身中看它,為自己看它。這是既具存在價值也具倫理價值的立場。
(法)皮埃爾·阿多 ·知識讀物 ·16.1萬字
《正氣浩然:孟子讀本》是錢遜先生研究《孟子》的學術普及讀本。全書按照《孟子》的順序進行講解,包括經文原文、注釋、大意和解讀。另有概論針對《孟子》的基本思想和研讀方法進行提綱挈領的論述,方便讀者掌握《孟子》的思想要點。本書譯注詳實簡明,講解深入淺出,適合大眾讀者和中小學語文教師。
錢遜 ·中國哲學 ·17.9萬字
人應該從事什么事業,才能過好這一生?有人說應當追求智慧;也有人主張追求名利。誰提倡的生活更值得過?又應當以誰為師?要講清楚其中的道理,恐非易事。蘇格拉底與智術師的思想糾葛,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思想史公案,蘇格拉底本人就曾被誤認為是敗壞青年的智術師而被判刑。混淆二者給熱愛智慧的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擾——他們不知道誰提倡的生活才是真正值得過的生活。因此,重讀柏拉圖,對于分辨哲人與智術師極為必要。柏拉圖的《希琵阿斯》圍繞哲人蘇格拉底與智術師希琵阿斯之間的兩場對話,不僅正面回答了上述問題,更邀請我們深入思考:什么是“美的事業”;“美的事業”是否允許人說謊話。
(古希臘)柏拉圖 ·知識讀物 ·9.4萬字
首部系統闡述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論的專著,討論了哲學的性質、哲學史的范圍、哲學基本問題與基本派別、哲學思想的理論分析方法、哲學遺產的批判繼承、整理史料的方法等各方面,其中關于整理史料方面論述尤為詳細,并附有張先生關于中國哲學史學習研究方法的若干文章。書中提出了一些基本而可行的研究方法,對今日進行中國哲學史的學習研究仍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內容原為張岱年先生1979年為北大哲學系研究生講授的“中國哲學史方法論”課程講義,而后擴充整理成書,1983年由中華書局出版,此后多次再版。此次出版,以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集》所收為工作本,并以中華書局本對校,訂正歷次排印中出現的文字標點訛誤,核對引文,統一體例。新編人名、書篇名索引,以供讀者查找之便。
張岱年 ·中國哲學 ·11.3萬字
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它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這本書是斯多葛學派的一個里程碑。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知識讀物 ·16.6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皇帝奧勒留的一部個人哲學思考錄。全書分12卷,是作者于鞍馬勞頓間寫下的與自己心靈的對話錄。書中,作者考察了自然與社會、宇宙與人生、理性與欲望、自我與他人等種種關系,剖析了他本人獨特的內心世界,以及自身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思考了諸如道德、宗教、人生倫理、自然哲學等問題。提出要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并且付諸行動等觀點。全書每一頁都充滿智慧。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經典著作 ·6.8萬字
《幸福之路》是英國哲學家羅素的經典名著。在這本書中,羅素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論述了自己對何為幸福、如何獲取快樂的觀點。羅素認為,現代人之所以不幸福,往往是由錯誤的世界觀、倫理觀或是生活習慣所導致的,不幸福的人并非更理性;幸福并非天賜,而是需要我們努力追求的。他還從夫妻關系、親子關系、職業生涯、個人愛好等方面談論了關于幸福的見解,談論了嫉妒、自戀、無聊、孤獨等心理因素對快樂的影響。作者將這本書獻給普羅大眾,“書里沒有深奧的哲學,也沒有難解的學問”,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獲取快樂的處方。
(英)伯特蘭·羅素 ·知識讀物 ·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