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談美》是朱光潛深入探討美學與人生的經典之作。《談美》順著美從哪里來、美是什么、美的特點等問題,層層展開,提出了“人生的藝術化”這一美學研究理想目標。朱光潛先生以一種對老朋友的語氣,從哲學、心理學和藝術的角度出發,闡釋了他對藝術與人生關系的深刻理解,將復雜的學術問題寫得生動易懂,構建出完整的美學圖景。幫助讀者從“淺薄”回歸“本質”,從“炫耀性審美”中抽離,倡導美學的“向內的覺醒”。
朱光潛 ·美學 ·6.9萬字
《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中華當代學術著作輯要)》借鑒現象學與解釋學的方法,來討論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古代天道觀的關系,并通過這種討論去揭示一條領會問題的古老而又新鮮的思路。全書主體包括三個部分:海德格爾思想、印度與中國古代思想、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觀的比較。作者不僅使中國近代以來的比較研究獲得了新的深化,而且似乎為中西思想融通找到了一個重要的切入點。這種中西思想對話迫使我們放棄一切概念型的和現成式的比較研究,而尋求一種更根本的、具有語境和史境構成力的探討方式;而這恰恰與海德格爾及中國天道觀的基本思想相通,也是任何關于問題的對話之所以能有意義的關鍵所在。該書可謂中西思想文化比較研究的典范。
張祥龍 ·中國哲學 ·32.4萬字
《藝術哲學》是法國知名文藝理論家、歷史學家丹納的扛鼎之作,也是寫給大眾的藝術入門書。該書橫跨藝術、地理、歷史、哲學等領域,為讀者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美學盛宴。作者從種族、環境、時代三個角度出發,以淵博的學識、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解構雕塑、繪畫、建筑、音樂、文學五大藝術門類,并對藝術的發展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他強調藝術創作并非孤立的精神產物,而是深植于特定歷史語境中的文化現象。本書結構清晰,內容深入淺出,實例豐富且論證充滿生機,賦予了內容思辨深度與深層的審美意蘊。而傅雷的譯本更是讓這部作品在中國廣受歡迎。
(法)丹納 ·西方哲學 ·27.4萬字
本書通解《老子》八十一章的全部內容,是為當代人量身定制的老子思想入門讀本。全書通過比對權威版本,復原最接近老子思想本義的《老子》原文,從先秦典籍的原始風貌中參悟真正的老子思想;全面吸收古今中外大家的研究成果闡釋經典,將孔孟老莊和叔本華、黑格爾等西方哲人對照解讀,融會東方智慧和西方思維,揭示古文背后的深刻道理和豐富內涵,理解偉大思想家在面臨相同問題之時不謀而合的應對邏輯,尤其是老子思想穿越時空、普遍適用的偉大特性。本書重視將古典文本納入現代人的認知框架和人生困境,為讀者提供解決現代生活焦慮、迷茫、內耗和痛苦的啟示,以擺脫情緒困擾。
李永晶 ·中國哲學 ·38萬字
美國禪學大師阿倫·瓦茲,以西方思維重述東方古老智慧,歷久彌新的經典巨作!解讀現代人焦慮的根本原因!焦慮是當今時代的一大特征。人們隨波逐流,追求各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卻忘記了自己的本心。《不安的智慧》是美國禪學大師阿倫·瓦茲寫給焦慮的人們的一份心靈指南。在本書中,瓦茲從禪宗的智慧出發,闡明了焦慮和不安的本質,直指人心的內核。瓦茲告訴我們,這一切的根源在于分裂的心智,而要擺脫焦慮,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只有活在當下,才能充分地體驗生活。本書既是焦慮的人們的心靈自助書,又是一本洞悉社交恐懼、精神內耗、“喪”文化等時代弊病的診斷書。
(美)阿倫·瓦茲 ·經典著作 ·6.2萬字
作者以思想與文化上的夷夏之辯、夷夏之防和良性的夷夏之交為背景和基本結構,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闡述。第一部分從討論全球化中的華夏文化所面臨的危機,辨析全球化的文化本性,以及中國自家文化在這個大格局中的不利地位,反駁那種混淆中國一時的經濟國力狀況與自己文化狀況的看法。第二部分闡發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就從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談起,標明一個讓人驚異、醒覺、感慨和嘆為觀止的“辜鴻銘現象”。第三部分是對中華古典經學的新解,也就是通過現象學、結構主義等能良性對待中國古學的方法論視野,讓古代文本說出不同于西方傳統哲學框架解釋的、既鮮活又質樸原發的意思。第四部分討論中國古代哲理作為一個整體的特質,以及它的教化含義。第五部分涉及西方哲學、宗教的總體特點、當代變遷及海德格爾思想與老子、孔子學說的關系,其中含有新材料的發現和新鮮理解的形成。本書記錄了作者對面臨嚴峻挑戰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審視與思索,見解深刻,發人深省。
張祥龍 ·中國哲學 ·25.3萬字
本書研究的重點為洪范的治理哲學和規范政治活動的“忠”的美德?!渡袝ず榉丁肥俏髦苤卫碚軐W的總綱。本書一者重新考證了《洪范》篇的作者及其著作時代,二者全面論述了政治哲學思想,三者重點討論了五行疇和皇極疇的政治內涵,四者梳理了漢代和宋代的洪范學。“忠”是古今中外政治倫理的重要觀念。本書一者梳理了春秋時期的“忠”觀念,二者梳理了戰國時期儒家的“忠”觀念,三者梳理了先秦諸子的“忠”觀念,四者從發展的角度梳理了先秦的“忠”觀念,并討論了“忠信”“忠恕”和“忠孝”三對概念的關系。
丁四新 ·理論流派 ·27萬字
《沉思錄》是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的一部哲學思考札記,全書以格言體寫就,分為12卷,內容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系,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主體時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表達了作者不僅要人們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更要付諸行動的觀點。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西方哲學 ·8萬字
《生命與自由:法國存在哲學引論》是一部介紹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讀物。書中首先上溯到帕斯卡爾,然后探討薩特存在主義的自由哲學,最后講到馬塞爾的思想。這一思路反映出作者思想和精神的某種趨向,即先是離開薩特的無神論存在主義,然后走向有神論的存在主義,之后又離開現代存在主義,走向法國近代早期的更為原本的存在與生命哲學的思想。這一探索,清晰而細膩,為讀者呈現出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獨特風貌,發人深省。
何懷宏 ·知識讀物 ·16.4萬字
最早研究日本審美意識的著作之一,日本美學家大西克禮的經典傳世之作!《幽玄與物哀》是大西克禮的經典美學著作,他站在日本傳統美學的角度,對“幽玄”和“物哀”展開理論研究和試論,嘗試打破西方美學的框架,融入日本特有的美學概念。“幽玄”是一種難以用文字說明的微妙意趣,“物哀”常用來表達日本國民美學意識和內涵,通過解讀幽玄與物哀,我們方能抵達日本乃至東方美學的幽靜深處。
(日)大西克禮 ·美學 ·8.6萬字
這本風靡全球60余年的一代經典《禪之道》帶你探索禪的世界,體會禪的“無為”“自足”對焦慮不安的現代生活的啟示意義——自我和世界、現在與未來的對立消失,束縛得以解脫,開放身心,活在當下?!抖U之道》初版于1957年,是西方哲學家阿倫·瓦茲眾多著作中影響深遠的經典長銷之作,其觀點透徹,條理清晰,適宜普通讀者入門閱讀。書中既有對于禪思想的全面闡述,也有將禪應用于生活和藝術領域的實踐指導。全書圍繞“禪”這一主題,上承“背景和歷史”,下啟“原理和實踐”。上篇追溯禪與道家、佛教的淵源,深入闡述與禪的誕生密切關聯的《易經》、老子、莊子、列子、印度教和大乘佛教的主要思想,并細致梳理禪宗的歷史傳承。下篇重點闡述禪精神中核心的兩個概念“空”和“妙”,以及“靜坐無為”的禪修方式,并以“坐禪”和“公案”為例展開深入探討;最后討論禪在生活、藝術中的表達與應用,如禪與詩藝、茶道、園藝、書法、劍術等之間的關聯。
(美)阿倫·瓦茲 ·經典著作 ·13.2萬字
《宋明哲學的本質》是岡田武彥畢生研究宋明哲學的總結性著作。儒學經戰國到宋初約一千五百年的發展,終于誕生了新儒學,即宋明理學。從宋學的唯理思想,到明學的唯心思想,再到復古學的唯氣思想,宋明理學六百多年的展開,不僅是一場儒學變革,更是一場深刻的時代精神變革。岡田武彥指出,宋明時代精神從唐代的外觀、包容、感性一轉而變為內觀、知思、抒情,在哲學、詩歌、書法、繪畫、陶瓷等領域呈現出內觀、格物、簡素、古拙、藏五種特征。特別是揭曉事物根本存在和價值意義的理學,打破了漢唐經學的桎梏,超克了佛、老的虛弊,奠定了宋明時代精神文化發展的基礎。本書融合哲學史、思想史、文化史、社會史,為理解宋明理學的時代背景及其精神本質,開辟了廣闊的視野。
(日)岡田武彥 ·理論流派 ·20.7萬字
《道德箴言錄》是法國著名思想家、格言體道德作家德·拉羅什福科的主要代表作。書中對人們的行為品質進行了深刻地分析和描述,揭示了人們在浮華的外表下,實際上在做什么、想什么,是一部道德心理學著作。書稿自17世紀問世以來,對司湯達、馬克思、哈代、尼采、紀德、愛因斯坦、魯迅等諸多后世哲學家及作家影響甚深,被認為是哲學史上兼具文學性和哲理性的經典著作之一。
(法)拉羅什???/a> ·西方哲學 ·3.9萬字
《菜根譚》是明代思想家洪應明所著的一本生活哲學書。全書以“世態無常,唯修心可立命”為核心,將深奧的三教義理轉化為通俗的生活指南,以簡潔、精煉的語言呈現,寓意深刻而實用,堪稱一部行世必備的智慧寶典。洪應明通過書中的“菜根”象征著生活中的堅韌與清貧,“菜根譚”則象征著歸于自然、寧靜的心境。書中的智慧教導我們如何保持一顆平和的心,如何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中尋得內心的寧靜;如何在順境中不驕傲,在逆境中不氣餒。其思想跨越400年仍被奉為“治愈焦慮時代的清醒劑”,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的永恒燈塔。
洪應明 ·中國哲學 ·2.5萬字
中國藝術重視生命境界的創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變化表相中表現不變的精神,時間性超越便是藝術家最為重視的途徑之一?!八臅r之外”四字,可以說是中國藝術的靈魂,也是造成中西藝術內在差異的本質方面。中國藝術在時間超越中體現出獨特的歷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朱良志教授這本新著主要是從時間和歷史入手,來討論中國藝術的發展和核心觀念的形成。朱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無香》,主要討論“天趣”問題;《南畫十六觀》,以“真性”為線索,追蹤文人畫的發展;《一花一世界》,圍繞“量”對傳統藝術觀念展開思考;《四時之外》,則是傳統藝術中“時間”問題的探討。這些都是他在《中國美學十五講》中提出的基本問題,這幾本書的討論進一步將其細化。這幾個問題又有內在聯系,從不同的角度呈現了他所關注的“生命超越美學”的內涵。
朱良志 ·美學 ·34萬字
魯迅思想是一個復雜、多向度的整體,它包括哲學、美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百年來的魯迅研究史,主要是在思想史和心靈史這兩大方向展開,再延及對論著、作品的解讀,本書則側重于從哲學的角度來研究魯迅的思想觀念。作者并非去論證魯迅是位哲學家,而是從哲學的視角去審視他,企望能“探其本源,明其族類”,追溯魯迅思想與外部世界哲學思潮之關聯。如與嚴復的哲學、社會學譯著(赫胥黎的《天演論》、約翰·穆勒的《群己權界論》)、與盧梭哲學、與尼采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等的關聯等,追索其內在血脈之貫通,融合新知之悟覺;力求闡明魯迅哲學思想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的價值與意義,及其相應的歷史地位。
俞兆平 ·中國哲學 ·33.1萬字
在本書中,羅賓·阿特菲爾德追溯了環境倫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起源,考察了如何捍衛生物的獨立價值,以及根據后代的需求和利益做出決策的必要性。在探索倫理決策和判斷的不同方法時,他強調了使生產和消費過程可持續、控制人口規模以及保護物種、亞種及其棲息地政策的重要性。通過對當前氣候變化的威脅以及氣候工程建議的分析,他強調指出環境的最終責任在于我們所有人,在倫理和可持續性上管控我們的環境,需要國家、公司和個人的一致行動。
(英)羅賓·阿特菲爾德 ·倫理學 ·7萬字
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它將宇宙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生命超越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美學具有突出的重視生命體驗和超越的特點。中國美學不以認識外在美的知識為重心,而強調返歸內心,由對知識的蕩滌,進而體驗萬物,通于天地,融自我和萬物為一體,從而獲得靈魂的適意。中國美學是一種生命安頓之學。
朱良志 ·美學 ·26萬字
本書通過對辯證法實質的重新定義,極為徹底地闡釋了對立面統一辯證法的根與源,就在于客觀外在存在自身的內在本質結構中,從而深入一層論述了對立面統一辯證法作為科學思想方法論、辯證邏輯規律、科學世界觀的客觀依據。
黃永奎 ·西方哲學 ·59.7萬字
羅素說,此書的目的是將一些關于幸福狀態的論述匯集在一起,這些論述源于常識,而非任何深奧的哲學或博學。這本書抱持這樣一種信念,即許多不幸福的人可以通過正確的努力變得幸福。
(英)伯特蘭·羅素 ·西方哲學 ·5.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