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讀古人書》系列選取我國古代對歷史文化產生深遠影響的典籍,以選本的形式呈現每一種典籍所蘊含的思想智慧,由北京大學中文系資深教授親自執筆,使讀者如同親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經典讀書課,真正無障礙讀懂古人智慧。本書為《讀古人書》系列第二本,選取《孟子》一書中121個相對比較完整的段落,歸納為八個主題,采用原文+注釋+譯文+解說的形式進行解讀,通過具體生動的故事展示孟子思想的各個側面,同時還可以使讀者在輕松有趣的閱讀體驗中提高古文閱讀水平。
邵永海 ·中國哲學 ·21.8萬字
《逍遙游》和《齊物論》都是主題明確、理路一貫和結構完整的論文,主題既互相否定又互相印證,開啟了一個任精神自由馳騁的未知領域。只有把這兩篇論文聯系起來讀,才能理解莊子哲學的深刻性和獨創性。從結構上說,《逍遙游》依順序展開為“破常識”、“別小大”、“立主旨”和“辯然否”四個部分,《齊物論》依順序展開為“別天人”、“破對待”、“辯然否”和“立主旨”四個部分。《從鵬扶搖到蝶蹁躚:《逍遙游》《齊物論》通釋》一書的寫法是按原文順序逐段串講下來,針對莊子撲朔迷離的推理行文,既通過對原文字句的具體分析來說明莊子獨特的論證方式和過程,又注重從整體上揭明莊子獨出機杼的哲學思維進路。
崔宜明 ·中國哲學 ·13.8萬字
《歷史唯物主義視閾中的社會活力研究》對中國社會涌現出來的各種與社會活力相關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探討了社會活力發展的邏輯必然性,并且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及日常生活五個向度深入分析當代中國社會活力的現實境遇,探討建構社會活力的目標及路徑選擇。尤其結合中國城鎮化的現實境遇,對城市空間及其演進的動力機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討。
董慧 ·理論流派 ·23.9萬字
《中國哲學史》是馮友蘭在哲學方面的代表著作,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史領域影響都頗為深遠。全書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兩部分:上冊是子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公孫及儒家的哲學文化;下冊是經學時代主要介紹了董仲舒以降,一直到清代的哲學思想。本書是上冊。
馮友蘭 ·中國哲學 ·21.5萬字
本書精選了湯一介先生的七十余篇論文、演講及訪談錄,并將其匯編為論天地人、論儒釋道、論中西印、論真善美,論商業文明五個部分,本書集中反映了湯一介先生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對中國傳統哲學的重構及發展的哲學思考。
湯一介 ·經典著作 ·44.1萬字
本書采用諸如知識語境、道德形而上學和審美形而上學這樣比較邊緣的概念,而并未沿著通常的知識論、倫理學和美學的“方便法門”來闡釋道家的形而上學。作者依據“形而上者謂之道”的古訓把道家的“道論”,具體說就是關于“無”的核心理論,歸納為“形而上學”,進而從物理學入手探討形而上學的原因。
鄭開 ·中國哲學 ·41.8萬字
馬克思、恩格斯對人本質的理解經歷了一個復雜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博士論文》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自我意識;在《萊茵報》時期,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理性自由;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把人的精神恢復為人本身;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把人的本質規定為自由自覺的活動;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從實物出發闡述人本思想,但馬克思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人的本質的歷史起點、現實內容以及未來發展等問題。直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站在哲學革命的高度之上才真正理解人的本質。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現實的階級關系出發研究人的本質,指明了實現人的本質的現實道路。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全面剖析抽象勞動、具體勞動和剩余勞動,科學揭示了資本家與工人的本質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人本思想在當代的偉大創新,必須規范和引導市場與資本的發展,以勞動者和社會整體利益為本。
吳楠 朱虹 ·馬哲 ·21.8萬字
本卷收錄了《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之外,馮友蘭在1949年前發表于報刊雜志上與哲學相關的單篇論文、短文或講演稿。馮友蘭1949年前寫作的單篇文章,在《三松堂全集》(第三版)中,分別收錄于第三卷《中國哲學史補》、第六卷《南渡集》、第七卷(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第十五卷《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第十六卷《三松堂譯著》這五卷內。其中,《中國哲學史補》和《南渡集》系馮友蘭本人編定,前者收錄與《中國哲學史》相關的哲學論文,后者則上編收哲學論文,下編收雜文。其余三卷俱為新編:未收錄于前兩卷的雜文和譯作分別編入《三松堂詩文書信集》和《三松堂譯著》,而未收錄于前兩卷的與哲學相關的單篇文章,則組成本卷——《中國哲學史補二集》。
馮友蘭 ·中國哲學 ·19.1萬字
王學不是“陽儒陰釋”,而是儒學的一種新形態;它與佛教禪宗相似或相同是因為兩者都把“道”內在化了。同時,它也不是“儒體佛用”,確切地說,它是“儒因佛緣”,即它是在“成為圣人”這一儒學的動因中生發出來的,佛教因素在其形成過程中只是起了助緣的作用;經過改造的佛教因素成為王學的有機成分,但不是核心要素。
熊貴平 ·理論流派 ·27.9萬字
《莊子》、郭象《莊子注》、成玄英《莊子疏》,被學界視為莊學史中的三大里程碑。本書超越個案研究、考據學研究等方法,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采用比較的方法對三者作了研究。本書用具體的史料清晰揭示了三者產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在《莊》學史中的歷史坐標,并從學術思潮的邏輯演進及道體論的視角厘清了三者之間相異的思維理路,再現了由不同的時代感受和文化心態所導致的三者由正而反、由反而合的義理推進過程。
李延倉 ·中國哲學 ·22.9萬字
本書主要收集了作者關于實踐美學和新實踐美學與不同觀點的學派和美學家的爭論,從中可以清楚明白地知道,新實踐美學是在與否定和反對實踐美學的美學派別和美學家的爭論中崛起的。新實踐美學堅持實踐美學的實踐論觀點理論,與時俱進,對實踐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把實踐界定為包括物質生產、精神生產和話語生產的社會實踐整體,在此基礎上對于實踐美學的基本問題進行了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的闡述,使得實踐美學跨上了新臺階,為中國當代美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張玉能 ·美學 ·11.5萬字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擺渡人曹衛東學術散文自選集。追溯法蘭克福學派的沿革史,繪就德國現代社會批判理論的思維圖景。《赫爾墨斯的口誤(增訂)》是作者的學術譯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學批判、話語政治、文藝理論等,收錄了霍克海默、哈貝馬斯、伽達默爾、克呂格、巴爾塔薩、羅曼·茵伽登、顧彬等著名學者的經典文章。譯文難度較大,可見譯者譯筆矯健,這些文章也為學術界提供了頗具學術價值的成果。
(德)伽達默爾等 ·理論流派 ·24.7萬字
本書收錄了伯林在分析哲學領域所寫的多篇文章,他對哲學學科的總體思考,以及后期關于科學歷史學、政治理論和多元主義的數篇文章。伯林在出版《卡爾·馬克思》之后就放下了分析哲學,轉向觀念史領域,但我們還是能夠從本書收錄的文章中辨識出他學術生涯的一貫精神,無論是對價值多元論或者科學歷史學的探討,都展現出伯林作為20世紀著名自有知識分子的連續性。依據普林斯頓2013年修訂版,新增名家前言,首刊伯林未出版文字本書依據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升級整理,為伯林著作的最新定本,不僅注明早期版本中出處不明的引用,收錄著名哲學家、倫理學家阿拉斯戴爾·麥金泰爾的長篇前言,還增補了伯林此前從未出版的關于邏輯實證主義、歷史哲學、多元主義的八篇文章,乃是當前伯林著作的權威版本概念與范疇,是哲學幫助我們理解世界和自己的尺度。《概念與范疇》收錄了伯林早期的哲學論述和后期數篇關于科學歷史學、政治理論和多元主義的文章。伯林總是說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就拋棄了純粹的哲學研究,轉向觀念史領域,但我們還是能夠從本書收錄的前后期文章中辨識出他學術生涯關鍵的連續性,這正是伯林之所以是伯林的緣由。
(英)以賽亞·伯林 ·邏輯學 ·21萬字
這是一本全面、系統地介紹主體間性超越論美學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專著,同時也是一本探索美學基本理論與前沿課題的學術著作。主體間性超越論美學在學術界有著廣泛的影響,這本書是作者對主體間性超越論美學研究成果的一個概括和總結。它立足超越范疇的拓展與全新理解,提出自己的全新的美學構想,緊跟時代,開拓創新,注重視野的開闊,注重思想的深度和原創性,同時又注重材料的豐富和趣味性,追求文字的清晰、簡潔。本書不僅適合作為大學生和文化界、藝術界、教育界朋友們的讀物,同時也適合作為各行各業對美學有興趣的朋友們的讀物。
楊春時 ·美學 ·10.4萬字
在本書中,羅賓·阿特菲爾德追溯了環境倫理學作為一門學科的起源,考察了如何捍衛生物的獨立價值,以及根據后代的需求和利益做出決策的必要性。在探索倫理決策和判斷的不同方法時,他強調了使生產和消費過程可持續、控制人口規模以及保護物種、亞種及其棲息地政策的重要性。通過對當前氣候變化的威脅以及氣候工程建議的分析,他強調指出環境的最終責任在于我們所有人,在倫理和可持續性上管控我們的環境,需要國家、公司和個人的一致行動。
(英)羅賓·阿特菲爾德 ·倫理學 ·7萬字
《哲學科學全書綱要(1817年版、1827年版、1830年版)(套裝共3冊)》包括了:《哲學科學全書綱要(1817年版)》、《哲學科學全書綱要(1827年版)》和《哲學科學全書綱要(1830年版)》。《哲學科學全書綱要(1817年版、1827年版、1830年版)(套裝共3冊)》是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多年講授哲學課自用的教科書,是黑格爾生前親自定稿和出版的四種著作之一,是他自己惟一出過三次的著作,以綱要形式全面闡發了黑格爾的哲學體系。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之一。它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認為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而“理念”的發展經歷了邏輯、自然、精神這樣三個階段,因此他的哲學在此就是對這三個發展階段的描述。黑格爾的這一著作“統觀哲學全范圍”,包括三個部分:1)邏輯,2)自然哲學,3)精神哲學。這一著作創立了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一個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并極大地發展了辯證法。
喬治·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爾 ·西方哲學 ·73.9萬字
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它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這本書是斯多葛學派的一個里程碑。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 ·知識讀物 ·16.6萬字
《實踐哲學文集》為編譯者所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萊布尼茨文集》的翻譯與研究”的一項重要階段性成果,列為《萊布尼茨文集》第7卷。在西方哲學史上,畢達哥拉斯雖然如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所說,“第一個”講“道德”和“實踐哲學”,但由于他把“道德”或“實踐哲學”“還原為數”,從而并未真正建立起“道德理論”或“實踐哲學”。亞里士多德雖然建立起了以“倫理學”和“政治學”為基本內容的“實踐科學”或“實踐哲學”,但他卻從“人是理性的動物”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理論哲學”高于“實踐哲學”的理論公式。在西方實踐哲學史上,萊布尼茨的一項重要功績即在于他首次向亞里士多德的這一理論公式發出挑戰,不僅提出了“實踐哲學高于和重于理論哲學”、理論哲學只不過是實踐哲學的“引論”的原理,而且還從“理性”“自發性”和“偶然性”三要素及其關系的角度對他的實踐哲學的核心概念——“自由”做出了相當細致和深入的闡述,對他的實踐哲學的三個主要分支學科——“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法哲學”做出了高屋建瓴的說明。萊布尼茨的實踐哲學思想是西方實踐哲學史上的一塊重要高地。
(德)萊布尼茨 ·理論流派 ·47.4萬字
琉善是古羅馬時代的哲學家,在他的名下流傳下來的著作有八十四篇。本書選擇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四篇。前五篇是政治哲學論文,寫作于165至170年;后九篇是無神論文章,寫作于165至169年,其中《亞歷山大—假預言者》是180年以后不久寫作的。篇目次序按照法國人克盧瓦塞(Croiset)的《琉善的生平與著作》一書考證的寫作年代編排。
(古羅馬)琉善 ·經典著作 ·13.6萬字
本書屬于讓人從書中走出來時會脫胎換骨的那一種。皮埃爾·阿多的所有作品皆屬于這種類型,無論書里談論的是馬克·奧勒留或普羅提諾、斯多葛派或神秘主義,總是帶著永遠清澈的博學。這些著作表明,對古代人而言,哲學不是體系的建構,而是生活的選擇,是在探尋智慧道路上的一種修煉。在這部對話錄里,我們將發現一個令人欽佩的博學的學者,他的作品滋養了眾多思想家,在他時而諷刺、時而如格言般的判斷里我們將發現一個隱秘、靦腆、樸素的人。跟隨皮埃爾·阿多,我們將領會到如何閱讀和詮釋古代的智慧,為什么古希臘羅馬的哲學(尤其是馬克·奧勒留的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生活。“做哲學,即學習面向死亡”,要學會“活在此刻,猶如最后一次也是初次看到世界一樣”。
(法)皮埃爾·阿多 ·西方哲學 ·15.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