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人天眼目》為禪宗重要典籍,宋智昭編撰。此書具體內容,為薈萃禪宗五家之宗綱要義,并引證、頌唱、釋義以揭其一真妙旨,啟人正見,引人正修,開人智慧,振佛祖權衡,開人天眼目。禪宗語錄現代人往往不得其門而入,此書作者依據其修證實踐經驗對《人天眼目》加題解、注釋、講解,使得該書成為真正適宜現代讀者的難得之作。
(宋)智昭編纂 尚之煜釋讀 ·佛教 ·11.9萬字
觀音信仰源遠流長,影響深遠。在佛教中國化過程中,中國東南沿海的浙江普陀山逐漸被認為是觀音菩薩的根本應化道場,并形成“一山特起萬山朝”之觀音道場信仰格局。本書運用歷史學、文獻學、哲學、宗教學、社會學以及田野調研的方法,將普陀山佛教放在中國佛教歷史演變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從普陀山開山開始,以觀音信仰第一圣地的形成為思考焦點,以淵源和流變為核心線索,圍繞佛教制度、地理交通、宗派高僧、宗風闡揚、山志編撰、神圣空間、朝山信仰等展開系統研究,梳理出宋、元、明、清、民國等不同朝代普陀山佛教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階層的相互關系及其基本脈絡和基本特點,深入分析了普陀山神圣空間的生成邏輯和內在理路,全景式再現了普陀山佛教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
釋會閑 景天星 ·佛教 ·30.6萬字
本書是融合禪學與心理學的經典名著,主要根據禪學大師鈴木大拙與著名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等人在1957年展開的東西方思想對話整理而成。他們在這次主題為“禪與心理分析”的國際學術會議上都發表了各自對禪宗的心得體會和東西方思想的比較。鈴木大拙對禪與心理分析展開了獨到精辟的論述,令人拍案叫絕,而弗洛姆總結了鈴木大拙闡明的禪宗要點,并通過對禪與心理分析的比較,認為兩者在拯救心靈創傷、尋求人生答案、充分把握世界、超越自我、邁向心身健康之路等方面,都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日)鈴木大拙 (美)弗洛姆 ·佛教 ·12萬字
《時空中的蓮花》(上下冊)是民初著名文學家夏丏尊根據日譯本《南傳小部經典》于1944年重譯的《佛陀本生故事集》。主要介紹佛陀的遠因緣、不遠因緣及近因緣,以及本生因緣故事。每篇均有序分(說明人或動物、樹神以及事、地)、主分(過去因緣)、結分(把本生的今昔聯結起來),并采用詩(偈語)、文結合的形式,以散文為主,中間夾雜詩句來闡述佛陀本懷。全書譯筆流暢、優美且自成一格,十分耐人尋味,允宜細細品嘗;亦可作為教育子女為人處世之寶典,幸勿錯過。
夏丏尊 ·佛教 ·27.5萬字
五臺山佛教是中國佛教文化發展的縮影。自北魏佛教傳入五臺山到現在的1600余年里,各宗高僧均把五臺山作為弘傳佛法的地方,使五臺山佛教呈現出顯密諸宗并弘、漢藏佛教共存的特征。本書作為《山西佛教史》的一卷,主要對元代以來的五臺山佛教進行補充研究,著重考察五臺山藏傳佛教發展的歷史脈絡及發展特征,闡釋其深刻的文化內涵。
趙改萍 ·佛教 ·21.3萬字
《李叔同說佛》本書主要收集了弘一法師一生開示佛徒的講稿,和其晚年整理、輯錄的處事格言。忠實地體現出弘一法師的佛學思想體系: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凈土為果。他平生重踐履,講談要言不煩,而其慈悲的心懷則處處溢于言表。本書也要言不煩,而其慈悲的心懷,則溢于言表,堪稱最能啟悟世人的大德講演錄。
李叔同 ·佛教 ·5.2萬字
民國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師和虛云法師兩位高僧的思想代表著近現代佛學界的權威思想,《淡定·從容·心安》系列將兩位大師的思想精華集結,把深奧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話,使人以讀書的方式親近高僧大德善知識,啟迪大眾思維,喚醒世人迷夢,是值得細細品味的經典之作。
弘一法師 ·佛教 ·8.1萬字
本書分十章:第一章巴利圣典的三藏;第二章巴利圣典的律藏;第三章巴利圣典中的經藏(長部、中部、增支部、相應部;小部中的諸經);第四章論藏——佛教經院哲學;第五章巴利圣典外的巴利文獻;第六章純粹梵語和混合梵語的佛教文獻;第七章大乘經典:第八章大乘論師及詩人們;第九章密教的經典與儀軌;第十章佛教文學與世界文學。
(奧)莫里斯·溫特尼茨 ·佛教 ·42.9萬字
《中國佛教史》為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近代教育家、佛教家蔣維喬在日本學者境野哲先生《支那佛教史綱》基礎上所撰寫,簡要系統,語言暢達,資料豐富,存厥存疑。對民國以后的中國佛教研究曾起過積極的作用,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
蔣維喬 ·佛教 ·19萬字
本書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內涵,對藏傳佛教影響深遠。本書通過闡釋各種法門,演繹了如何抉擇、如何獲得智慧并成為智者,其闡述的結論體現了藏族極具特色的傳統思想內容、觀點,而論述的過程則體現了藏傳佛教獨特的傳統思辨方式、方法。這些思想內容和思考方式,細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體現,對藏族人民有極深、極大的影響。
(清)麥彭仁波切 ·佛教 ·11.4萬字
漢譯四部《阿含經》:《雜阿含經》、《中阿含經》、《長阿含經》與《增一阿含經》,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當年夏安居時結集出來的,忠實地匯集了佛陀自成佛以來至般涅槃前所宣講的教法,由此說明了《阿含經》的原始性、根本性與權威性。在漢傳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經》就代表著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時期所公認的“根本佛法”。為便于廣大信徒與學者更好地了解、學修原始佛教,本書校注者以高麗藏為底本,盡量保持原本整體風貌,將四部阿含經文轉為簡體字,加上現代標點及分段。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參考《南傳大藏經》、《磧砂藏》、《大正新修大藏經》、《正倉院圣語藏本》等不同藏經,糾正原經文部分錯漏之處,就經中出現的地名、人名、法相名詞、艱澀文句及其它譯本的不同翻譯作出注釋,方便讀者更為精準地把握根本教義與修行原理。本書有較高的學術、實用、版本和收藏價值,是廣大佛教信徒與佛學研究者難得的學習、研究參考書。
恒強校注 ·佛教 ·26.8萬字
本書為“第四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佛學論壇——菩提心思想與實踐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就菩提心的概念、內涵、歷史演變、修習實踐及現代價值等議題展開系統的研討,精選會議論文20篇而成。
夏壩·降央克珠 魏德東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辦 ·佛教 ·16.1萬字
《人間與實踐》提出人間佛教的藍圖、思想和建設,并分別談論了佛教現代化、現代佛教的四化與建設、今日佛教的希望、佛教的未來觀、佛教寺院經濟來源等問題。星云大師,1927年農歷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蘇江都,為臨濟正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云大師 ·佛教 ·12.3萬字
恒強校注 ·佛教 ·29.3萬字
本書是中國臺灣星云大師撰寫的100篇祈愿文并配以100副民家畫作,包括對父母、老人、國家、工作以及社會各類普通民眾的祈愿,充滿了佛家慈悲為懷的情懷,讀來能凈化身心,增長智慧,并有著良好的道德教化的功用。
星云大師 ·佛教 ·5.7萬字
中國的古建筑遺跡,主要分為漢式建筑、藏式建筑、伊斯蘭建筑和基督教建筑四大系列,其中以漢式和藏式古建筑更加重要。宿白1959年、1988年兩度入藏考察,在繼承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等前輩開創的營造學社調查研究漢式古建筑方式的基礎上,觀察西藏不同時期佛寺建筑形態和發展進程,在藏式古建筑研究領域具有開創之功,建立了邏輯明晰、立論堅實、獨辟蹊徑的科學系統。書后所附近七十幅圖版是記錄西藏寺院歷史面貌的珍貴資料,已成為重建和修復這些古建筑的重要依據。除藏地佛寺建筑,書中也涉及甘肅、青海、內蒙古明末以前的藏傳佛教遺跡,也有專章討論元大都(今北京)、杭州兩地的藏傳佛教寺院。全書以巨量的建筑實物證據,展現出西藏歷史文化與祖國內地聯系越來越緊密的發展軌跡。
宿白 ·佛教 ·31.2萬字
恒強校注 ·佛教 ·33.3萬字
梁躊繼校注 ·佛教 ·31.5萬字
本書通過對《梵網經》和《菩薩戒義疏》成書因緣、內容源流、作用價值、相互關系的詳細考證、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論證了兩部經典在中國佛教戒律史上的獨特地位、重要作用和廣泛影響,提出了具有系統性的新觀點和新結論。本書從通覽中國佛教戒律發展總趨勢的視角,做出了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經歷兩次重大變革的論斷,由此探索了佛教戒律中國化在特定歷史階段的具體進程、特定方式和運行機制。本書從順應重視佛教戒律的社會主流思潮出發,指出了兩部經典在當代佛教契理契機發展過程中所能提供的參考、借鑒和啟示。
夏德美 ·佛教 ·20.1萬字
在這個人心浮動的年代,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自身心靈的困境,并開始踏上探索自我的旅程。然而,面對各種各樣釋放壓抑、探索靈魂的方法,許多人也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慧燈·問道》節目因此而誕生。節目圍繞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及社會熱點等展開,在“問”中追尋“道”,在“道”中化解種種煩惱。第一季主要輯錄大家通常都會遇到的典型性問題。無論您是初學小白還是資深老參,或者僅僅是好奇地看看,都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本書即根據《慧燈·問道》錄音稿整理而成,希望在不經意間能為您打開智慧之門。
《慧燈·問道》編輯部 ·佛教 ·12.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