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位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全書包含兩部分,記錄了居里夫人和皮埃爾·居里兩位偉大的科學家并肩戰斗的一生,第一部分是居里夫人的自傳,她通過直白、坦誠的語言,真實記錄了自己——一個普通女孩,通過刻苦努力、頑強奮斗走上科學之路的傳奇一生。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親自撰寫的丈夫皮埃爾·居里的傳記。通過居里夫人的記述、兩人的書信和日記、他人的評價等多個角度展現了皮埃爾·居里的高尚人格魅力。
瑪麗·居里 ·自傳 ·28.8萬字
本書記錄了莫里康內與青年作曲家德羅薩于2013—2016年間的對話,呈現了大師畢生音樂理念,也是一次深刻的自傳式生平回顧。從在羅馬的音樂學院接受正統教育到在德國受到先鋒音樂洗禮,從立志于投身絕對音樂到為電影服務,“雙重音樂人格”的莫里康內,在與萊昂內、托爾納托雷、塔倫蒂諾等導演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中,不斷探索音樂在能量、空間、時間方面的表達價值。一直以來,莫里康內力求重新創造電影的聲音,這一次,我們將聽到他為自己發聲。
(意)埃尼奧·莫里康內口述 亞歷山德羅·德羅薩著 ·自傳 ·28.6萬字
本書是一部個人傳記,講述了一位貧窮的農村知識青年從大山里走出來,從窮鄉僻壤走向繁華都市,從一個農民兒子成長為實業家的人生歷程。全書以時間為主線,串起作者“少年尋夢”“高考造夢”“事業追夢”“右江奔夢”“從頭圓夢”的人生經歷,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幾十年來社會變革前進的種種細節。主人公的成長道路和奮斗歷程充滿艱難險阻,但也閃現著追求夢想、樂觀向上的輝光。
覃世松 ·自傳 ·28.6萬字
與麥克尤恩、朱利·巴恩斯齊名的英國當代文壇代表作家馬丁·艾米斯代表作,回憶錄及自傳,坦誠直露,揭秘英國文學世家種種秘辛,勾連出英倫文化、社會的面貌和變遷。書中涉及了童年、友情、愛情、親情、死亡、病痛等主題,在這些回憶中,自我被消融、肢解、闡釋、組裝。不斷增補的腳注,更為過去的經歷添加新的層面,像是洋蔥,層層疊疊地往外延展。該作品出版當年在《時代》周刊評出的非虛構類小說中位列第四,受到評論界的好評。這是一本大作家的坦誠之作,更是和我們一樣需要經歷人間種種的凡人自述
(英)馬丁·艾米斯 ·自傳 ·28.1萬字
《昨日的世界》是奧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創作的自傳體文學作品,寫于1939年至1941年間,是茨威格在臨終前被迫流亡的日子里完成的。在茨威格離世以后,于1942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版。在這部作品里,茨威格把個人命運與時代融為一體,通過自己所經歷的人與事,展示了他生活過的城市和國家的文化生活風貌,記錄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動蕩的歐洲社會,描述了他與一些世界聞名的詩人、作家、雕塑家、音樂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鮮為人知的生活軼事,同時穿插了作者各種細膩的心跡。茨威格從出生的城市維也納和自己的猶太家庭寫起,一直寫到1939年9月已滿60歲的時候,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他認為,這是“我們這些六十歲人的時代徹底結束”。
(奧)茨威格 ·自傳 ·27.5萬字
本書以口述自傳的形式,簡明而生動地敘述了著名文史學家馮其庸先生九十多年來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和他所開辟的學術道路。馮先生出身貧寒,努力攻讀,畢業于著名的無錫國專,后投筆從戎。1949年以后,歷經風云變幻,仍一意向學,不僅主持校訂《紅樓夢》而成一代紅學大家,創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提出“大國學”新概念,更十赴新疆,三上帕米爾高原,又穿越米蘭、羅布泊、樓蘭、龍城、白龍堆、三隴沙入玉門關,查實了玄奘自于闐回歸長安的最后路段。
馮其庸口述 宋本蓉記錄整理 ·自傳 ·27.3萬字
精神分析大師的珍貴思想旅程,一部深具思想史意義的獨特自傳。1957年春天,榮格已經81歲了。他接受了邀請來講述自己的一生。在此期間,他照舊不斷地與同事兼朋友阿妮拉·賈菲交流,并委托她把這些談話記錄成文本。他不停地修改本書,直到1961年6月6日去世前不久。榮格說:“我的一生是一段無意識充分發揮的故事……”這些記錄他珍貴思想旅程的誠摯文字,描寫了他終生無止盡的困惑、疑慮與沮喪,呈現出一部深具思想史意義的獨特自傳。“生命就像以根莖來延續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見、深藏于根莖的;露出地面的那部分生命只能延續一個夏季,隨后便走向凋謝。然而,我從未失去的是埋藏于內心深處的無意識,它持續地在永恒的流動中生存;我的夢境、各種幻覺猶如火紅的巖漿,使得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賦予了形狀。”
(瑞士)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自傳 ·27.1萬字
本書分為《一個女人的自傳》和《雜記趙家》兩部。《一個女人的自傳》是楊步偉前半生的回憶錄,記錄了她出生、求學、擔任校長、日本留學、自我退婚、回國設立女子醫院、結識趙元任等事件,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新時代的新女性在激蕩變革的年代,勇于追求自由、知識、事業的經歷。《雜記趙家》記錄了楊步偉嫁給趙元任,回歸家庭后的故事。這一對夫婦均是名門望族出身,后又留學苦讀,回國后觸到的也是當時學術界的大佬們,他們看到的和記錄下的,就是一份20世紀學術界的群星譜。
楊步偉 ·自傳 ·27萬字
本書為甘地的自傳,甘地是圣雄,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創造者和實踐者,他的思想在其活著時推動印度從英帝國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在其死后影響到了很多用和平手段追求正義的人們。愛因斯坦評價說“極少有人相信,這樣的一個血肉之軀曾經在地球上匆匆走過”。
(印)莫·卡·甘地 ·自傳 ·26.7萬字
《榮格自傳》是分析心理學大師榮格83歲時寫的自傳,包含了他青少年時代的經歷、成年后的見聞、自身所經歷的夢境和幻覺、與弗洛伊德的相識相知及分道揚鑣、對死后生活的見解等。在書中,榮格打開自己的心靈,根據內心體驗來了解自己,探索精神世界的奧秘。本書濃縮了榮格一生的思想精髓,是具有思想史意義的獨特傳記。
(瑞士)榮格 ·自傳 ·26.5萬字
《合掌人生》是星云大師授權的親筆自傳。引領讀者進入星云大師人生的各個隊段,戰亂逃難、親人離散、生死邊緣、出家苦行、初到臺灣、弘法全球。百般心路歷程,展現的是大師積極的人生觀,以及解決種種困難的智慧。星云大師通過回憶自己的一生,告訴大家:人的一生,只有兩個重大問題,一是“生”,一是“死”。死的時候固然要死得無牽無掛,死得自在安然;生的時候,更要無憂無慮,平安快樂。
星云大師 ·自傳 ·25.8萬字
海貍的誕生,西蒙娜·德·波伏瓦青春回憶錄。法國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除了以理論巨著《第二性》享譽國際之外,還著有四卷回憶錄。這些回憶錄卷軼浩繁,足以讓她問鼎法國偉大回憶錄作家的寶座。《一個規矩女孩的回憶》是其中第一部,于1958年出版于法國,記錄了波伏瓦童年時代與少女時代的生活,從她出生開始,到1928年完成高等教育為止,時間跨度為二十年。1908年,波伏瓦出生于法國巴黎一個富裕保守的中產階級家庭里,度過了幸福平靜的童年。早慧的她酷愛閱讀,很早就對自己的性別和身份的獨特性有了意識。與莎莎的友誼是波伏瓦少年時代的重大事件,她們成為彼此探索世界和人生的關鍵人物。隨著家道中落,波伏瓦必須工作賺錢,她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教師資格考試,獲得了通向獨立的寶貴鑰匙,從此一邊教書一邊繼續大學學業。正當波伏瓦獲得自由,走向廣闊世界時,好友莎莎卻溘然病逝,波伏瓦的青春也隨之終結。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自傳 ·25.3萬字
《榮格自傳:夢、記憶和思考》是分析心理大師榮格于83歲高齡之時回顧自己一生的作品,包含了榮格從青少年時代的經歷到成年后的所見所聞;從作為醫生所治療過的癥狀到作為思考者所經歷的夢境和幻覺;從與弗洛伊德相識相知到分道揚鑣;從現世中的種種人事到對死后生活的見解等。《榮格自傳:夢、記憶和思考》雖為自傳,實際卻是榮格畢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書中,榮格打開自己的心靈,以平實的語言跟人們一起探討他豐富的人生和浩瀚的精神世界。
(瑞士)榮格 ·自傳 ·25萬字
丘吉爾,是一個叼著雪茄、眼神倔強、性格堅毅、人生內涵極為豐富的傳奇人物,他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帶領英國獲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成就了人類歷史上不可忽視的傳奇。這樣一個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在小的時候差不多是一個問題少年;作為騎兵軍官,他也并不完全稱職,因為他在自己崗位上待的時間,遠沒有他以記者身份待的時間長;在英布戰爭期間被俘虜,因為成功越獄,而在國內一舉成名。對政治癡迷而且天生有政治天才的丘吉爾,抓住機會,轉身投入政治,開始了他61年的政治生涯,用他自己的話說:“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英)溫斯頓·丘吉爾 ·自傳 ·24.9萬字
他是國民黨陳誠將軍的長孫。畢業于普林斯頓和哈佛MBA,曾為麥肯錫資深顧問。為了尋找生命的答案,他曾經出家為僧三年,在禪宗、漢傳佛法、藏傳佛法中找尋修心的方法;又到西藏、青海、云南、印度、尼泊爾,追隨近百位高僧活佛學習。他以非凡的勇氣和坦誠寫下這本《念完哈佛念阿彌陀佛》,是希望“讓認真尋找心性的朋友們,不必走彎路。在這本不一樣的自傳里,陳宇廷講述了自己傳奇的半生經歷:在臺灣的少年時光,在美國求學的生活,在投資銀行和麥肯錫工作的歲月,出家求法的經歷,和格萊美音樂家央金拉姆的傳奇婚姻。
陳宇廷 ·自傳 ·24.2萬字
這是一部以作者為生活原型的自傳體長篇小說。石癡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身負重傷,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他沒有消沉,而是勇敢地迎接命運的挑戰,回到村里鍛煉生活自理能力。犧牲多年的“烈士”突然回村,且面目丑陋,村民大駭,演出了一場“打鬼”鬧劇。從小和石癡訂了親的方巧蘭,新婚之夜發現了石癡隱秘處的傷情,嚇得赤身裸體跑出洞房一去不返。療養院護士李艾榮沖破世俗的束縛,勇敢地與石癡結合,甘愿終世照顧他。后來,石癡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他克服殘軀帶來的種種不便,頂著各種流言蜚語的中傷,帶領群眾改變了家鄉貧困面貌,并幾經磨難,寫出了幾十萬字的自傳體小說《極限人生》。
朱彥夫 ·自傳 ·23.9萬字
《愿為敦煌燃此生:常書鴻自傳》講述了“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結緣敦煌、保護敦煌的傳奇經歷。他以親切質樸的筆觸,極具深情地回憶了一生的坎坷經歷,包括巴黎留學十年邂逅敦煌的心路歷程、回國七年才得以奔赴敦煌的波折無奈、五十年里舍身保護敦煌的急切呼吁與艱苦奮斗。各章中間嵌入常書鴻各時期的創作與感想,使人能細致了解他當時的思想與心境。文前彩頁全部系常書鴻不同時期創作的與敦煌有關的畫作,使人可以直觀感受敦煌四時之美。文中彩頁全部系常書鴻女兒常沙娜臨摹的不同時期的敦煌壁畫,使人直觀感受不同時期敦煌壁畫之特點,領略其豐姿。“敦煌藝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舍命也得保護它。不管有多少困難都必須克服。”對于敦煌藝術的使命感,使常書鴻度過了所有的艱難困苦,終其一生,堅守初心。這本自傳不僅是常書鴻一生奮斗的記錄,更是一本中國近代歷史變遷的見證,還是敦煌文化的普及讀本,面對困難人生不妥協的勵志模本。
常書鴻 ·自傳 ·23.8萬字
《榮格自傳:回憶·夢·思考》是分析心理大師榮格于83歲高齡之時回顧自己一生的作品,雖為自傳,實際卻是榮格畢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在書中,榮格打開自己的心靈,以平實的語言跟人們一起探討他豐富的人生和浩瀚的精神世界。閱讀本書,不僅能全面地重新認識榮格,還能一窺心理學發展中重要的歷史分歧、走向,以及玄學、倫理學和哲學的諸多重大命題。
(瑞士)榮格 ·自傳 ·23.2萬字
《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為克利亞瑜伽大師尤迦南達修習克利亞瑜伽的經過及其對瑜伽思想的感悟,首次于1946年出版。在本書當中,作者以幽默輕松的筆調,一連串生動有趣真實的生活故事,講述了自己從出生到前往西方國家傳播克利亞瑜伽的經歷,寫出了文學史上罕見的一位開悟圣人生平的體驗及內在的感情世界。
(印)帕拉宏撒·尤迦南達 ·自傳 ·23.1萬字
《回家之旅》為世界級瑜伽大師茹阿達納特·斯瓦米的自傳。作者在《回家之旅》回憶了自己從年輕的探尋者轉變為知名靈性指導者的整個過程。
(美)茹阿達納特·斯瓦米 ·自傳 ·2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