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集中關注以下三個問題,即如何理解當前的東亞安全秩序及其未來發展方向?地區安全秩序如何影響東亞國家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選擇?東亞安全秩序的發展變化已經或將要為中國周邊戰略帶來哪些機會與挑戰?對上述問題的深入思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東亞安全秩序變遷對中國崛起進程和周邊戰略成敗得失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優化緩解中國崛起困境的戰略思路。
孫學峰 劉若楠 ·世界史 ·17萬字
拉薩具有1300多年建城歷史,在市區或市郊有許多古地名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這些地名也可以看出拉薩城市的變遷。書中每一個地名之由來、位置、含義、藏文寫法及詞義、漢語拼寫等,作者都一一作了考證,查閱了大量的檔案資料。作者走訪了不少專家、老僧人和民間人士,請他們講述當地風俗、地名由來等。另外,作者還查找文獻記錄和老照片,將原來地方的風貌展現給讀者,利用走訪之機,將地方現狀拍攝了照片,使本書圖文并茂,更具可讀性。
達瓦 ·世界史 ·13.1萬字
《簡明日本史》分為上下兩卷,共二十四篇。《簡明日本書》第一篇至第六篇詳細介紹了日本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民族的由來以及社會之演變等內容。第七篇至第二十四篇分述日本從幕府統治時期到明治維新之后,在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等各個方面的發展情況。此外,《簡明日本史》還羅列了一系列參考書目,以供讀者進行研究參考之用。
陳恭祿 ·世界史 ·15.6萬字
這是一套有趣的世界歷史百科全書。按照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逐一講述。通過人物、事件、案例展現了世界歷史進程變遷,編織出清晰的世界歷史脈絡。宛如一部濃縮版的紀錄片。
張建華主編 ·世界史 ·1.9萬字
阿拉伯傳統文化是否等同于伊斯蘭傳統文化?相信這個問題困擾了很多人。本書在闡釋二者關系的基礎上,以清晰的論述和簡練的語言,就阿拉伯固有文化在阿拉伯文化傳統中的地位、中世紀的阿拉伯文化成就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歷史、“豪俠”“寬容”“樂觀”“務實”“調和”各特質與阿拉伯固有文化的關系等問題展開討論,對于了解阿拉伯文化有一定的助益。
肖凌 ·世界史 ·8.9萬字
馬里共和國位于西非尼日爾河中上游、撒哈拉沙漠西南緣,是一個內陸國家。馬里歷史悠久,是非洲大陸的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該國的各個民族在歷史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以多貢文化最負盛名。馬里近代曾遭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統治,1960年獨立。馬里與中國有著傳統友好關系,是中國援助非洲的重點國家之一,中國則是馬里主要的貿易伙伴。本書對馬里共和國的國土、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外交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張忠祥 石海龍編著 ·世界史 ·17萬字
為了幫助小朋友在較短時間內了解世界歷史的進程,豐富知識儲備,鴻恩精心編撰了這部《世界上下五千年》。全書選取五千年歷史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這些經典故事娓娓道來。同時,書中還精心選配了數百幅內容涵蓋面廣、表現形式豐富的圖片,包括出土文物、歷史遺跡、戰爭示意圖、名人畫像等,與文字內容互為補充與詮釋,使小朋友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實立體的歷史博物館,精美的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文圖對應,將世界歷史的豐富與精彩更直觀、更真實、更立體地呈現在小朋友面前,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從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增加并拓展人生閱歷。
鴻恩 ·世界史 ·11.4萬字
中國和日本在一戰中博弈,其結果為日后歷史走向埋下伏筆;印度和越南通過一戰認識到自身的民族命運,戰后謀求獨立;朝鮮希冀通過戰后西方國家的幫助而獨立,最終失望地走上自主的進程。各具特點的五國在一戰中紛紛打開視野,在戰中或戰后迎來民族覺醒。我希望這本小書把一戰更充分地帶入亞洲歷史,同時也把亞洲人帶入一戰國際史。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讓亞洲人民更好地了解他們共同的歷史,為健康、和平的未來之旅奠定基礎——這個未來只能是共有的,而不是各自獨有的。
徐國琦 ·世界史 ·19.7萬字
記錄英語民族歷史的輝煌之作,歷史愛好者人手一部的經典讀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丘吉爾全景式的史學名著。《英語民族史》是一部以英國歷史為中心,從英語民族的起源、發展一直記述到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逝世為止,既概述了英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宗教、社會等發展情況;也完整介紹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英語國家的誕生過程以及與英國的關系的書籍。本書作者溫斯頓·丘吉爾,是世界著名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為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詩般的筆觸,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全景式的歷史畫卷。
(英)溫斯頓·丘吉爾 ·世界史 ·19.4萬字
《玫瑰戰爭、亨利七世與都鐸王朝的興起》以都鐸王朝開國君主亨利七世(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坎坷、傳奇的一生為主線,詳細描述了亨利七世顛沛流離的早年生活、驚心動魄的玫瑰戰爭、亨利七世鞏固王權、平定叛亂的政治手腕、英格蘭王國出兵布列塔尼公國始末、英格蘭王國與法蘭西王國交惡始末、亨利七世在改善與愛爾蘭和蘇格蘭關系時韜略、亨利七世統治下英格蘭國內的經濟繁榮、亨利七世合縱連橫的外交政策等。
(英)詹姆斯·蓋爾納德 ·世界史 ·12萬字
本書是研究甘地非暴力抵抗運動起源和誕生的不可或缺的經典文獻,詳細記述了甘地在南非二十一年時間里為印度僑民爭取政治權利而不懈斗爭的艱苦歷程,展現了甘地非暴力抵抗學說的形成和甘地非暴力抵抗運動的誕生及其實踐,為他日后在印度國內進行大規模的非暴力抵抗運動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印)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世界史 ·18.2萬字
古埃及的金字塔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神秘的美索不達米亞楔形文字有著怎樣的意義?法國為什么向美國贈送自由女神像?……這些我們都該知道點。
汪淼 ·世界史 ·13.9萬字
科威特國是一個富裕的阿拉伯小國。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享有“阿拉伯半島東北窗口”和“海灣明珠”的美稱。本書概述了科威特的主要情況:地理資源、歷史沿革、政治體制、經濟發展、外交政策、人口民族、語言風俗、宗教信仰、社會文化、科學教育、醫療衛生、體育旅游。重點介紹了科威特與中國的關系,包括政治、經貿、文化交往,尤其關注寧夏回族自治區與科威特友好往來的現狀與發展。
王伏平 ·世界史 ·6.9萬字
紐倫堡是16世紀德國最大的城市之一和帝國議會的所在地,這個城市當時的宗教改革吸引了德國各個階層的注意力。這一改革提供了最為有益的例證,說明德國社會生活形式與路德新教之間的互動。這一改革實際上是一種新舊體制的轉換,它將中世紀的教會、慈善、隱修和圣禮婚姻加以甄別,把它們改造成為具有近代特色的社會救濟、政府管理宗教事務和世俗婚姻制度。這樣一來,紐倫堡改革就突顯了市民階級的意志并且展現了由民眾推動德國社會變遷的圖景。全書展示了各種原始資料,有許多是第一次被譯為中文并加以分析,由此說明近代的制度和社會生活是如何起源并遍播德國的。作者還突破了從宏觀角度研究宗教改革的傳統,僅專注于一個城市的分析,為未來的德國宗教、社會研究確立了新模式。
周施廷 ·世界史 ·19.8萬字
從英殖民時期開始,福建人在馬來半島的海峽殖民地構成占人數大多數的華人方言社群,對19世紀以來馬來亞地區產生比較大的影響。但是在屬于馬來聯邦的吉隆坡地區,則福建人在多數地區并未占到多數地位。不過在吉隆坡等大城市,福建社群由于善于經商,往往在華人社會具有比較大的話語權。本書即以吉隆坡占人數第三位的福建社群及其社群組織雪蘭莪福建會館為研究對象,通過會議紀要、義山收據等內容,展示了1957年馬來亞獨立前馬來亞地區大城市內方言社群的存在狀態,對推動當今馬來西亞華人研究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宋燕鵬 ·世界史 ·12.5萬字
本書以上古時期中國和希臘為中心,討論了兩大族群在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所經歷的認同變遷問題。作者認為華夏國家和希臘人的族群認同變遷是在與外部族群的互動中完成的,發生在這一時期的族際大互動——華夷之間的沖突與融合、希臘與波斯之間的戰爭與對峙——促成了族群認同的文化轉向。族際大互動之前,華夏國家和希臘人的族群認同主要以血緣為標準,而族際大互動之后,“禮”、“義”、“民主”、“自由”等文化標準成為族群邊界的新的界標,形成了文化認同的傳統,同時也產生了對他者的文化偏見意識。
魏孝稷 ·世界史 ·15.8萬字
作者通過多年親身經歷和與日本人、日本社會的廣泛接觸,利用大量豐富的資料和數據,從語言、文學、藝術、動漫、飲食、設計等方面介紹了日本縮小型文化的表現、種類及成因等,并配有大量現場拍攝的插圖。全書約25萬字,從以下5個方面闡述了日本縮小型文化的特色,關注“小日本”——以小見長;微縮文化大國——以小做大;微縮文化的表現——擅小而為之;微縮文化的分類——變與不變;微縮文化的成因——一方水土。
祝大鳴 ·世界史 ·14.6萬字
所謂黑暗時代,是從羅馬帝國崩潰到新的封建歐洲出現之間的過渡時期,始于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終于1066年諾曼征服。這個名字飽含人們對那段歷史的認知,傳統觀點認為,這一時期是暴力、殘忍、倒退的“黑暗的中世紀”,文明的光芒似乎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這樣就難以解釋文藝復興的興起,畢竟若無地基,萬丈高樓因何而立?而且,黑暗時代也是對歷史的狹隘解讀,因為歷史是多元的、連續的。本書致力于打破誤解,還原真相,讓讀者了解一個真正的“黑暗時代”!全書共分六章,包括羅馬帝國的衰落和滅亡、蠻族王國的發展、卷入歐洲事務的不列顛群島、歐洲的宗教、來自北歐的海上突襲者和黑暗時代結束時出現的歐洲諸王國等。
(英)馬丁·J.多爾蒂 ·世界史 ·9.8萬字
《蘇格蘭史》作者伯恩哈德·邁爾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深刻地再現了蘇格蘭從石器時代到當今的發展歷史。這段歷史涵蓋多個方面,包括政治、經濟、社會、語言、文學、宗教,以及法律、日常生活和人的思想精神。此外,書中還記述了歐洲大陸對蘇格蘭的影響,以及蘇格蘭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傳播。
(德)伯恩哈德·邁爾 ·世界史 ·5.7萬字
《變革與習俗:我們時代面臨的挑戰》》是湯因比一部極富使命感的著作,寫于20世紀60年代。針對當時世界存在的問題,如軍備競賽造成的人類毀滅威脅、全球人口激增、宗教紛爭以及過度開發造成的環境破壞等,湯因比從人類的習慣是否能改變入手,通過以往歷史的分析和研究,他指出,與天性不同,人類的習慣在面臨無法逃避的選擇時是可以改變的。本書的分析雖然面對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世界,但所提到的問題今天大多仍然存在甚至更緊迫。
(英)阿諾德·湯因比 ·世界史 ·1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