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肯尼迪總統和美國都被卷入了越南的叢林。登月的成功剛沖淡了國民頭頂的愁云,肯尼迪遇刺身亡又再次震撼了這個國家。嬉皮士的風潮和毒品的泛濫改變了一代人的思想。馬丁?路德?金的遇刺則徹底激起了種族的沖突。中美建交讓尼克松成為了跨時代的人物,而“水門事件”則又讓他聲名狼藉。制度依然在進步,生活依然在提高,但曾經的光榮與夢想最終變成了平靜生活中的回憶。
(美)威廉·曼徹斯特 ·世界史 ·39.5萬字
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在無垠的宇宙空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卻是孕育人類的搖籃。當人類的始祖始用雙手制造簡陋的石器,便與猿相揖別,人類的歷史也徐徐拉了帷幕。地球,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在無垠的宇宙空間不過是滄海一粟,卻是孕育人類的搖籃。當人類的始祖始用雙手制造簡陋的石器,便與猿相揖別,人類的歷史也徐徐拉了帷幕。
郭方 ·世界史 ·13.9萬字
在過去十多年中,資本主義全球化伴隨著對文明身份的重新強調,再一次把經久不衰的文明和歷史議題凸顯出來。《世界秩序與文明等級》一書尋根溯源,對這些議題做了研究。它揭示出,歐美國家宰治的世界秩序在過去五百年之間是怎樣形成的,“西方”文明又如何將其治組織和知識形態上升為普世的標準。這些標準所設置的時空等級將非洲以及大洋洲(還有其他土著人)等無國家的社會置于“化外”,將亞洲社會定義為“半文明”,而歐洲和北美的資本主義社會則處于文明。正如本書的主編在序言中所指出,這一套文明標準到了20世紀演變為世界各地人群的自我認識。而今歐美國家的霸權開始遭遇挑戰,其文明霸權的地位也重新受到質疑,隨之而來的則是人們對未來世界秩序的呼喚。
劉禾主編 ·世界史 ·28.8萬字
這是一部與書寫相關的工藝史,重點介紹了羅馬字母書寫的發展過程,內容圍繞書寫和印刷字體,以及紙質和數字文件這兩個大的方面展開,另外還考察了文本材料和文本表現方式。書寫不單是語言的記錄,它是一種關于形式和內容的生態,在文明發展和傳承、個人自我表達和修養,以及人與世界的交流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今天,新的書寫工具和文字載體不斷涌現,文字書寫正處于重要的轉折點。在西方歷史中,這種轉折只出現過兩次。一次發生在古代晚期,犢皮紙書取代了古本手卷;另一次發生在15世紀晚期,古騰堡印刷術改變了歐洲圖書制作技術。因此,我們有必要探討書寫的前世今生,以自由塑造人與書寫的關系,推動技術和社會的發展。書中,作者梳理了書寫史上變化和發展的每一步,以及由此產生的影響,包括:字母表的發明;羅馬晚期紙莎草紙卷改為手抄本;中世紀讀書和書寫的傳統;各種書體的演變與發展;古騰堡印刷術的發展;印刷工業化;現代主義如何影響書寫;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與文本數字化;等等。
(英)埃萬·克萊頓 ·世界史 ·24.3萬字
郭方 ·世界史 ·13.6萬字
《英國史II:不列顛的戰爭1603—1776》是一部英國戰爭的歷史,在這一卷中,西蒙·沙瑪喚起戰爭、饑荒、瘟疫的恐怖,火焰燃燒的城市,破碎家庭的悲情,父親和兒子被迫選擇對立。但他也抓住了宮殿和議會的親密關系和利潤和快樂的誘惑。在矛盾與沖突中,展示出英國貴族的眾生相。這些沖突在愛爾蘭和蘇格蘭之間,在國會與王室之間展開。打破“聯合王國”的錯覺,成千上萬的為此丟掉了生命。比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大的人口比例。當宗教激情讓位給可以產生利潤的消費熱情,它有可能成將英國變成一個致力于成為“成功的企業”而凝聚在一起的不列顛集合體。在幾代人的經營下,英國擴展極快,他在為成為世界史上罕有強大的帝國積蓄能量。
(英)西蒙·沙瑪 ·世界史 ·37.1萬字
諾曼征服可能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和文化事件之一。隨著諾曼人進駐英格蘭,英格蘭這一古老而又新生的國度便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無論是語言、建筑、軍事還是法律,英格蘭境內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諾曼人是如何改變這一切的?這一改變又為什么如此之徹底?馬克·莫里斯以極其細致的筆觸梳理了諾曼征服前后的歷史事件,勾勒出了一幅有關諾曼征服的全新圖景。在比較了各種證據之后,他運用生動而流暢的語言告訴讀者,英格蘭是如何融入歐洲文化傳統之中,而這一點又是怎樣影響到了英格蘭的歷史進程的。
(英)馬克·莫里斯 ·世界史 ·32萬字
本書依據1921年出版的中國首部關于文藝復興的經典著作《歐洲文藝復興史》選編而成,是蔣百里1918—1920年同梁啟超游歐之后的思想產物,融歷史、文化和藝術于一體,思想深刻,富有啟發性。歐游之后的蔣百里,看到的是“萬卉齊開,佳谷生矣”的盛景,認定中國必得走上“人之發見”與“世界之發見”的那條文藝復興之路,因為此路實為人類精神界之春雷,實為吾民族夢寐以求之曙光。書中提出的“人之發見,世界之發見”兩點,正是“民主、科學”的生動注腳,符合時代精神。
蔣百里 ·世界史 ·5.2萬字
西西里王國建立之后一度是地中海區域的強國,深刻影響了意大利的政局,甚至派兵去海外征戰。王國內則在寬容的氛圍下一片繁榮。但是諾曼人的王朝前后僅延續了約60年,最后在悲慘的境況中宣告滅亡。本書講述了諾曼王朝從建立到滅亡的歷史,生動地描述了它與德意志、教宗國、拜占庭、十字軍等勢力的互動過程,展現了一個繁榮的中世紀王國如何在內憂外患之中逐漸走向滅亡。作者以通俗風趣而略顯憐惜的筆調寫作,能讓讀者既感受到諾曼王朝的輝煌成就,又體會到衰落過程中的辛酸和無奈。
(英)約翰·朱利葉斯.諾威奇 ·世界史 ·26.8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蒙昧時代、沙漠里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最早的國家、四大哈里發時期、伍麥葉王朝、阿巴斯王朝、“先知”穆罕默德、圣城麥加、先知之城——麥地那、劃時代的經典——《古蘭經》、穆斯林的行為準則——《圣訓》、伊斯蘭教的五大信仰與五功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9.6萬字
“全球化”不是一個新概念。自從大約7萬年前現代人從非洲開始擴散以來,一類一直在全球化。到現在,我們已經經歷了七個全球化時代。全球化的歷史是一部混合著人類輝煌成就、殘酷行為和自我傷害的歷史,也是一部在危機中取得進步的恢弘而復雜的歷史。本書對全球化的七個時代進行了全面闡釋,探討了地理、技術和制度在全球化的產生和演變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同時揭示了長期以來全球相互聯系的經驗以及全球化對于塑造我們人類及生活所產生的影響。此外,作者也提出了在21世紀如何運用全球化思潮在可持續發展、社會民主、補貼和公共領域、聯合國改革等方面進行革新與發展。縱觀歷史,理解全球化帶來的威脅如疾病、征服、戰爭、金融危機等也非常重要。我們需要面對它們,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來控制全球關聯的負面影響,而不是切斷全球化帶來的益處。這就要求有一種新的全球合作的形式,這也是本書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美)杰弗里·薩克斯 ·世界史 ·12.3萬字
歷史是承載民族文化密碼的不朽碑文。也正是歷史才能夠塑造獨特的民族性和民族特點,比如思維方式、世界觀、價值觀、語言及文化傳統等。沒有歷史就沒有未來,發展前行首先取決于對民族史的深刻了解,而對友好國家的歷史認知則能夠拉近民心,鞏固國家間的關系。正如哈薩克斯坦總統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所說:“欲縱觀當下且極目未來,必要回首審視過去。”本書引用最具說服力的史料和公認的通理,從不同角度剖析史實,展現了哈薩克斯坦古往今來的歷史精華。本書將有助于中國專家和讀者更好地了解哈薩克斯坦,并以不同于以往的固有觀念和看法的新視角去眺和感悟哈薩克斯坦的歷史。
(哈)坎·格奧爾吉·瓦西利耶維奇 ·世界史 ·26.2萬字
有人說,公元400—1000年仿佛野蠻的黑暗之海,古代世界的種種成就是海那邊的一束微光,而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的隕落是一次根本性的失敗。然而,是時候重新審視被誤解和迷思掩蔽的中世紀早期了。公元400年時,羅馬帝國統治著歐洲西部、南部,以及地中海地區,在北方完全沒有對手。當時誰也不曾想到,不到一百年,這樣的景況就在西方終結了。5世紀,西羅馬帝國解體,但羅馬的模式與精神仍繼起的王國中運轉。7世紀,東羅馬面對阿拉伯人的征服行動,勉力維持,走上了比西方更軍事化的軌道。8—9世紀,查理曼及其繼承者讓道德進入了政治。10世紀,西方的加洛林世界走向終結,東方的哈里發國崩潰,拜占庭帝國開啟為期一個世紀的軍事輝煌。與此同時在北方,興起了丹麥人、波蘭人、波希米亞人、羅斯人的政權。從愛爾蘭到君士坦丁堡,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在全然不同的社群里,哥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阿拉伯人、薩克森人、維京人回應著羅馬帝國的遺產。這變遷、動蕩的六個世紀,塑造出了與古典時期完全不同的歐洲。
(英)克里斯·威克姆 ·世界史 ·51.6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古希臘戲劇的萌芽、歐里庇得斯與《美狄亞》、亞里斯多德的悲劇理論、米南德的喜劇、古羅馬戲劇、古印度的梵劇、梵劇的成熟、迦梨陀娑和《沙恭達羅》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3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考古大發現、世界上最早的花園文化、太陽神廟、龐貝古城、恐龍化石、始祖鳥化石、漢謨拉比法典、吐坦哈蒙陵墓、巖洞藝術、數理化工大發現、歌德巴赫猜想、勾股定理、0的發現、黃金分割、浮力定律、單擺等時性、自由落體定律等。
聞明 彭萍萍主編 ·世界史 ·6.7萬字
拜占庭帝國又稱東羅馬帝國,是一個曾經繁榮昌盛、如今滅亡已久的國家。它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占據水陸交通的要津,也因此成為商業貿易的中心,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財富。但是較少被人注意的是,拜占庭帝國還是文化傳播的中心,古希臘和基督教的文化從拜占庭向外傳播,深深影響了西歐、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并由此塑造了世界。作者以文化傳播者的個人活動為線索,講述了拜占庭的文化遺產如何向外傳播,以及接受者對這些遺產又有什么樣的態度。作者將文化傳播的過程放在歷史大背景之下討論,為讀者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
(英)科林·韋爾斯 ·世界史 ·16.9萬字
里斯本,這座擁有2000年歷史的葡萄牙首都,有過輝煌,也有過黑暗。1755年的地震及其所引發的海嘯、火災,給這座“被困在西班牙與大西洋之間”的古城負上了沉重的傷痕。里斯本的故事是一個從災難的灰燼中涅槃的故事。旅居里斯本逾30年的英國記者巴里·哈頓,以其對這座城市深切的愛、詩意而親切的文風,帶領讀者漫步里斯本的街角巷弄,探尋歷史遺跡留給當代的線索信息,一睹葡萄牙帝國的今昔往事。
(英)巴里·哈頓 ·世界史 ·16.7萬字
從1853年美國“黑船”叩響緊閉的,到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日本用60年時間從一個落后國家躋身世界強國之列,成就了近代世界史上大國崛起的一個獨特模式,也成為許多追趕型國家羨慕和模仿的對象。此書通過描寫這個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生動記錄了60年間日本奮起追趕、建設現代國家的艱難歷程,也分析了日本后來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內在原因。對于追求“大國崛起”的國家而言,日本所走過的道路至今仍然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馬國川 ·世界史 ·20.3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花園天皇讓位至后光嚴天皇即位南朝與北朝對峙復雜的歷史過程。日本為何會出現兩支皇統輪流執政的局面?兩支皇統又怎樣演變成四支皇統并最終造成南朝與北朝各自為政的事實的?權傾天下的北條家族是如何走向滅亡的?北條家族的滅亡與南北朝分立存在怎樣的關系?倒幕大將足利尊氏為何與南朝天皇反目?南北朝分立為何會使日本六十六國陷入戰火?南北兩朝為何必然走向統一?本書將一一解答。
(日)久米邦武 ·世界史 ·42.4萬字
本書旨在通過對一個個具體事例的分析,為理解國家興衰提供一種視角。本書既關注西方國家的發展,包括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也關注古代中國朝代的興替,包括蜀漢、曹魏、唐朝、宋朝等。全書分“他山之石”“歷史之鏡”“無定之規”三個部分。“他山之石”探討了古羅馬帝國的衰落、荷蘭的大國崛起與衰落、能源革命發生在英國的原因、德國的異軍突起、坂本龍馬的縱橫之策等內容。“歷史之境”探討了蜀漢的政制缺陷與滅亡、唐玄宗改革、中國歷史上的累退稅制等內容。“無定之規”探討了中國的“土地”上沒有生長出工業革命的原因、交叉認同是改革成功的關鍵等內容。
畢競悅 ·世界史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