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由《江左經略中原》《桓溫伐燕》《桓溫滅蜀》《桓溫廢立》《苻氏據長安》《苻秦滅涼》《苻秦滅燕》七篇組成。《江左經略中原》《桓溫伐燕》《桓溫滅蜀》《桓溫廢立》,敘述了東晉謀劃出兵北伐、收復中原和桓溫平定巴蜀、圖謀帝位的歷史過程;《苻氏據長安》《苻秦滅涼》《苻秦滅燕》,記錄了前秦王朝的興起與苻堅取得前秦政權后滅掉前涼、前燕政權的經過。
袁樞 ·中國史 ·23萬字
由《偽楚之亂》《盧循之亂》《譙縱之亂》《呂光據姑臧》《乞伏據金城》《禿發據廣武》《蒙遜據張掖》《秦滅后涼》八篇組成。《偽楚之亂》《盧循之亂》《譙縱之亂》,敘述了東晉末年圍繞著爭奪東晉皇權而引發的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和東南沿海地區民眾起義、西南地區以譙縱為首的地方勢力叛亂以及平定的整個過程。《呂光據姑臧》《乞伏據金城》《禿發據廣武》《蒙遜據張掖》《秦滅后涼》,記錄了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呂光建立后涼政權、鮮卑乞伏氏建立西秦政權、鮮卑禿發氏經略河西地區并最終建立南涼政權、匈奴族首領沮渠蒙遜篡立北涼政權、后秦滅亡后涼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6.2萬字
由《慕容叛秦復燕》《丁零叛燕》《拓跋興魏》《魏伐后燕》四篇組成,記敘了東晉時期北方各政權的興起與更替的歷史過程——前秦與東晉淝水之戰后進入衰敗期,部將紛紛反叛,建立了后秦、西秦、后燕、西燕。各政權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內部爭權奪利紛爭不斷,走向衰亡。拓跋氏利用這一混亂局勢,幾經沉浮,終于崛起,并開始討伐后燕,最終滅了后燕。
袁樞 ·中國史 ·24.8萬字
由《馮跋滅后燕》《蒙遜滅西涼》《乞伏滅南涼》《蒙遜伐西秦》《劉裕滅南燕》《劉裕滅后秦》《赫連據朔方》《魏滅北燕》《魏滅夏》《魏滅北涼》《魏平仇池》十一篇組成,敘述了十六國時期北方各政權的內政、相互攻伐、興亡的歷史過程——馮跋兄弟乘后燕內亂滅亡后燕、建立北燕;北涼沮渠蒙遜攻滅西涼政權;南涼被西秦所滅;西秦與北涼連年戰爭,最后被北涼盟國赫連夏所滅;東晉劉裕攻滅南燕、后秦;匈奴赫連勃勃乘劉裕滅后秦之機占領長安,建立赫連夏國;逐漸強大起來的北魏先后滅掉北燕、赫連夏、北涼、仇池。
袁樞 ·中國史 ·26.1萬字
由《劉裕篡晉》《元魏寇宋》《徐傅廢立》《彭城王專政》《宋文圖恢復》《宗愛逆節》《太子劭殺逆》《南郡王之叛》《竟陵王之叛》九篇組成。通過劉裕篡晉、徐傅廢立、彭城王專政、太子劭殺逆、南郡王之叛、竟陵王之叛等歷史事件,記敘了劉裕篡晉建宋和南朝宋朝堂和宮廷內部激烈的權利斗爭以及諸王叛亂的歷史過程。通過元魏寇宋、宋文圖恢復、宗愛逆節等歷史事件,敘述了北魏與南朝宋之間的戰爭、北魏內部的宦官弄權和皇位更替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7.9萬字
由《廢帝之亂》《宋明帝北伐》《蕭道成篡宋》《魏遷洛陽》《蕭鸞篡弒》五篇組成。通過廢帝之亂、宋明帝北伐等歷史事件,記敘了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繼位后的種種昏庸殘暴行徑和被廢殺的歷史過程,劉彧和劉子勛爭奪皇位的戰爭,宋明帝劉彧繼位初期因平定國內叛亂引起南北戰爭的歷史過程。通過蕭道成篡宋、蕭鸞篡弒等歷史事件,敘述了宋大將蕭道成廢宋建齊,南朝蕭齊宗室蕭鸞篡奪皇位的整個歷史過程。通過魏遷洛陽事件,記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以及施行漢化改革的歷史史實。
袁樞 ·中國史 ·26.7萬字
由《元魏寇齊》《蕭衍篡齊》《南北交兵》《魏伐柔然》四篇組成。通過元魏寇齊、南北交兵等歷史事件,記敘了南朝與北魏的兩次戰爭——齊明帝至齊殤帝年間,以南齊雍州為中心的南北朝交界地區所發生的北魏與南齊之間的戰爭,南朝齊、梁嬗代之際,南梁與北魏之間的戰爭。通過蕭衍篡齊事件,敘述南朝齊梁嬗代的歷史背景及過程。通過魏伐柔然事件,記錄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與柔然部落的軍事互動,以及北魏和柔然的興衰歷程。
袁樞 ·中國史 ·24.3萬字
由《肇忠用事》《邢巒寇巴西》《梁魏爭淮堰》《元乂幽后》《元顥入洛》《元魏之亂》六篇組成。通過肇忠用事、元乂幽后、元顥入洛、元魏之亂等歷史事件,再現了北魏中后期政治腐敗、日趨沒落的歷史面貌——北魏宣武帝、孝明帝元詡兩朝,以高肇、于忠為代表的外戚、勛貴專權用事;宣武帝、孝明帝交替之際的宮廷政變;孝莊帝時,以北魏宗室元顥為首的政治動亂;孝明帝至孝武帝時,中樞政局的動蕩及變亂過程。通過邢巒寇巴西、梁魏爭淮堰等事件,敘述了北魏名將邢巒率軍南征、攻打南梁之梁、秦、益等州的故事,以及南梁與北魏為了爭奪壽陽,圍繞淮河堰的爭斗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5.2萬字
由《梁氏亂亡》《西魏取蜀》《蕭勃據嶺南》《王琳奔齊》《齊顯祖狂暴》《安成王篡立》《周陳之叛》《宇文護逆節》《周伐齊》《吐谷渾盛衰》十篇組成。《梁氏亂亡》《蕭勃據嶺南》《王琳奔齊》《安成王篡立》《周陳之叛》,記述南朝梁亡陳立的歷史過程和陳朝內部的權力爭斗——梁朝大將陳霸先趁梁朝統治分崩離析之際奪取政權建立陳朝,陳朝派軍討伐割據嶺南的蕭勃、占據湘郢等地的王琳、擁兵自重的江南豪酋,以及安成王陳頊逐漸掌握國家大權后奪取帝位的經過。《西魏取蜀》《宇文護逆節》《周伐齊》《齊顯祖狂暴》,記敘北周、北齊內部的權力爭斗和殘暴統治——北周權臣宇文護大權獨攬、討伐北齊、操縱廢立,終被剪除;北齊皇帝荒淫暴虐、宮廷內斗激烈。《吐谷渾盛衰》敘述了吐谷渾西遷后逐漸壯大,臻于強盛,后又走向衰落,最終在七世紀初被隋朝所滅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7.7萬字
由《魏分東西》《高氏篡東魏》《宇文篡西魏》《侯景之亂》四篇組成。《魏分東西》敘述了元魏政權因高氏和宇文氏集團的對立而分裂為東、西魏,以及東西兩魏之間的政治及軍事斗爭。《高氏篡東魏》《宇文篡西魏》分別敘述了東魏丞相高澄、高洋兄弟謀篡并取代東魏、建立北齊的歷史背景及過程,西魏權臣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的過程。《侯景之亂》敘述了東魏大將軍侯景叛魏降梁,繼而亂梁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7.4萬字
由《周滅齊》《楊堅篡周》《始興王謀逆》《隋滅陳》《隋易太子》五篇組成。《周滅齊》記敘北周武帝宇文邕兩次率軍討伐北齊,最終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的歷史過程。《楊堅篡周》《隋滅陳》《隋易太子》敘述外戚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隨后進兵江南、統一全國的歷史過程,以及隋朝廢太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的宮廷內斗經過。《始興王謀逆》敘述了南朝陳始興王陳叔陵謀殺太子陳叔寶,企圖奪取帝位,最終失敗被殺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5.1萬字
由《太宗平內難》《太宗易太子》《太宗平突厥》《唐平鐵勒》《唐平西突厥》《太宗討龜茲》《太宗平高昌》《太宗平吐谷渾》八篇組成。《太宗平內難》《太宗易太子》,敘述了唐朝初年秦王李世民與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之間爭奪皇位的斗爭,及其繼位后廢掉太子李承乾、選立晉王李治(即唐高宗)為太子的歷史過程。《太宗平突厥》《唐平鐵勒》《唐平西突厥》《太宗討龜茲》《太宗平高昌》《太宗平吐谷渾》,敘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北方突厥族、鐵勒部、西突厥的侵擾,平定吐谷渾,攻滅西域反唐政權龜茲、高昌的歷史過程。唐太宗對來自北方和西北方的威脅,不僅采用武力征討策略,還采取民族和解的政策,使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國家的版圖進一步擴大。
袁樞 ·中國史 ·26.9萬字
由《貞觀君臣論治》《唐平遼東》《吐蕃請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五篇組成。《貞觀君臣論治》記述唐太宗李世民和臣下議論治理國家、賞罰、用人、納諫等方面的言論,從中可見唐太宗李世民的為君之道、施政方針和他經國理民的思想。《唐平遼東》《吐蕃請和》《突厥叛唐》《唐平奚契》記錄了唐初安邊的經過——唐太宗和唐高宗平定高麗、新羅和百濟的過程;唐與吐蕃時戰時和的歷史過程;唐高宗以后突厥反叛唐朝,最后被唐所滅的戰爭過程;唐貞觀以后,唐與東北境內的游牧民族奚、契丹友好交往與戰爭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34.2萬字
由《劉展之叛》《李輔國用事》《仆固懷恩之叛》《元載專權》《吐蕃入寇》《兩稅之弊》《裴延齡奸蠹》《吐蕃叛盟》八篇組成,記敘唐肅宗、代宗、德宗三朝的內政和邊患。通過劉展之叛、仆固懷恩之叛等歷史事件,敘述了唐肅宗時軍將劉展發動叛亂、唐代宗時西北軍將仆固懷恩被朝廷逼反,兩次叛亂最終被朝廷平定的歷史過程;通過李輔國用事、元載專權、裴延齡奸蠹等歷史事件,講述了唐肅宗朝的大宦官李輔國與張皇后聯手干預朝政、唐代宗朝的權相元載弄權、唐德宗寵信的奸臣裴延齡陷害政敵的故事;通過記述兩稅法改革和兩稅法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弊端,反映了唐朝前后期賦稅制度的演變過程。通過敘述吐蕃入寇和吐蕃叛盟等歷史事件,記錄“安史之亂”后唐朝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唐與吐蕃之間時戰時和,最終雙方訂立盟約,維持相對和平的局面。
袁樞 ·中國史 ·29.1萬字
由《藩鎮連兵》一篇組成,敘述了從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至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共四十個年頭藩鎮割據、連年戰亂的歷史事實。“安史之亂”平定之后,歸降朝廷的安、史舊將仍然擁有重兵、盤踞藩鎮,許多平定亂有功的將領,也被授予節度使,居功自傲、驕橫跋扈。方鎮與方鎮之間、朝廷與方鎮之間、方鎮內部主帥與部將之間,連兵不已,戰亂連年,時局、政權一直處于持續的動蕩混亂之中。朝廷一直處于弱勢被動地位,德宗兩次出逃,歷盡艱險,心力交瘁,只得一味采取姑息優容的態度。
袁樞 ·中國史 ·33.3萬字
由《南詔歸附》《宦官弒逆》《朋黨之禍》《武宗平澤潞》《裘甫寇浙東》五篇組成,主要記述唐中晚期的政治事件。《南詔歸附》記載了在唐朝支持下建立的南詔國,一度叛離唐朝歸順吐蕃,又叛離吐蕃歸附唐朝的經過。《宦官弒逆》《朋黨之禍》敘述了唐中期以后宦官專權亂國、亂政、亂軍、亂民,朝官和宦官的生死較量,統治集團內部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和以牛僧孺、李宗閔為首的“牛黨”之間的斗爭。《武宗平澤潞》記述武宗平定劉稹澤潞之叛的經過,《裘甫寇浙東》記述浙東裘甫起義和宣宗鎮壓農民起義的經過。
袁樞 ·中國史 ·25.7萬字
由《伾文用事》《憲宗平蜀》《憲宗平吳》《魏博歸朝》《憲宗討成德》《憲宗平淮蔡》《憲宗討淄青》《河朔再叛》八篇組成,主要敘述順宗、憲宗兩朝事。順宗朝,重用王叔文、王伾革新朝政,但遭遇代表既得利益集團的政治勢力反對、反抗、反撲,最后失敗。憲宗朝抑制藩鎮跋扈,平定西川節度副使劉闢、鎮海節度使李锜叛亂,征討成德節度使王承宗,平定淮西吳少誠、平定淄青李師道,使魏博節度使田弘正歸朝,朝綱復興,史稱“元和中興”。
袁樞 ·中國史 ·30.3萬字
由《龐勛之亂》《回鶻叛服》《吐蕃衰亂》《蠻導南詔入寇》《李克用歸》五篇組成,主要記敘唐朝末年的內憂外患。《龐勛之亂》敘述了唐末以龐勛為首的桂林嘩變戍卒,打回老家徐州,建立政權,最后被鎮壓的歷史過程。《回鶻叛服》敘述了回鶻與唐朝時服時叛、時密時疏,最后歸附唐朝的關系。《吐蕃衰亂》敘述了9世紀以后吐蕃開始由盛轉衰的經過,贊普荒淫殘暴,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日趨激化,王室內部爭權奪利,終致吐蕃帝國崩潰。《蠻導南詔入寇》記述安南經略使引南詔兵入侵西南,唐朝與南詔經年戰爭,終以和親結束了長達十五年的征戰。《李克用歸》記錄唐朝末年沙陀李克用軍叛亂,唐朝與李克用妥協,李克用率兵討伐黃巢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2.3萬字
由《諸鎮相攻》《朱溫取淄青》《朱溫篡唐》《郢王篡弒》《李氏據鳳翔》五篇組成,詳細記載了唐末藩鎮混戰和朱溫篡唐建后梁的歷史。《朱溫取淄青》《朱溫篡唐》記述朱溫在唐末藩鎮混戰的過程中,成為勢力最為強大的藩鎮之一,并利用宦官與朝官的爭斗,逼迫唐哀帝讓位,進而篡奪唐朝政權、建立后梁的歷史。《郢王篡弒》記載了后梁郢王朱友珪弒殺后梁太祖朱溫,篡奪帝位,后被均王朱友貞平定的歷史。《李氏據鳳翔》詳細記載了唐僖宗光啟年間至后晉高祖石敬瑭天福年間,李茂貞父子占據鳳翔約四十余年的歷史。
袁樞 ·中國史 ·27.5萬字
由《錢氏據吳越》《王氏據閩中》《劉氏據廣州》《高氏據荊南》《徐氏篡吳》五篇組成,詳細記述五代十國之吳越、閩、南漢、荊南、南唐的歷史,即唐末五代錢镠祖孫三世五王擁據吳越七十六年、王氏家族占據閩中地區并建立閩國、劉氏家族占據廣州并建立南漢政權、高氏占據荊南、從徐溫開始醞釀到徐知誥篡吳建立南唐的的歷史過程。
袁樞 ·中國史 ·25.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