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中國長期維持著大一統體制,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獨特現象,也是中國史研究的根本問題之一。本書考察水西、烏撒兩大彝族君長國自宋代至清中葉逐漸整合進王朝大一統秩序的歷史過程,進而從中國自身的歷史經驗與話語中提煉出“異域”—“羈縻”—“新疆”—“舊疆”的分析模型,用以理解王朝中國在南方地區的展開過程,并從中發掘出非漢人群的主體性,以揭示被“王朝中心觀”的宏大敘事所遮蔽的復雜歷史面相。
溫春來 ·中國史 ·21.1萬字
本書重點圍繞1931年中國政局的演變,考察國民黨改組后,黨內高層蔣、汪、胡三派勢力在黨內斗爭中的權力消長,特別是通過蔣介石的下野與再起,探尋三人間分合的復雜過程與蔣介石最終獲得黨內“最高領袖”地位的緣由。借以解釋此前國民黨內矛盾的發展脈絡。
金以林 ·中國史 ·25.5萬字
《北大中國文化研究》是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性學科出版物,致力于探討中國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力圖促進中國文化、西方文化、馬克思主義之間的對話與融通,推動中國文化的大發展與大繁榮。本輯為第4輯,所收論文作者多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如李宗桂、豐子義、傅有德、孫熙國、李翔海、田克勒、宋志明、謝曉娟、成中英。
孫熙國 李翔海 ·中國史 ·26萬字
《杭州學刊》原名《杭州研究》,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發布、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主要探討杭州城市領域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跟蹤城市學研究的國際學術前沿,特別關注在杭州城市經濟、管理、社會、法律、文化等發展進程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亦關注杭州都市圈發展與合作。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 ·中國史 ·20.4萬字
《清史論叢》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辦,是一本面向海內外的清史研究學術論文集刊,創辦于1979年。本集刊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頗受學術界的重視,潛心研究、學風嚴謹、把握學術前沿是其重要特色。書中所收文章,既有清代考辨歷史的研究文章,也有涉及清代學術史論的研究文章;既收錄有關清代傳統文化的博學鴻詞科研究,也收錄對清代地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文章。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中國史 ·21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 ·中國史 ·21.2萬字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是由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共有民族史研究、民族關系研究、路學研究、邊疆學研究、非物質文化研究、宗教人類學研究、公共衛生與醫學人類學研究、生態與環境人類學、學術評價九個欄目,內容涉及西南古代民族人類學研究、西部民族親屬關系、滇藏怒江通道周邊歷史演變、中國邊疆縣治理、西北“花兒”非遺的傳承、納西族深化與儀式、洱海周邊農村的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
何明主編 ·中國史 ·28.3萬字
張海鵬是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中國近代史研究具有重要影響的代表性學者之一。本書是為慶賀張海鵬先生八秩初度而出版的論文專集,共收錄張海鵬先生的學生論文25篇,涉及清史、中國近代史、當代中國史、中外關系史、史學史、臺灣史等多個領域,反映了張海鵬先生宏闊的學術視野。本書還收錄了張海鵬先生的學術人生自述、訪談錄和自訂年譜簡編,均有助于了解張海鵬先生80年的生活狀況、治學精神與理想追求。
李細珠 趙慶云主編 ·中國史 ·47.6萬字
本書考察北朝至隋唐時期內侍制度的演變,凸顯了觀念與制度之間的密切關系。北魏早期無內外朝之分。隋統一南北,設內侍省,將內侍部門定位為南衙下屬機構。李唐前期,內侍制度承襲隋初的設置模式,內侍仍可擔任外廷官員。至安史軍興,宦官任外朝官之習達到最后的高峰。自唐代宗誅魚朝恩始,宦官在原則上不再任外朝官,而宦官把持的內朝機構及職能轉而擴大。唐末的動亂中,宦官突破內朝體制的參政模式。然唐隨后而亡,中古內侍參政之制便告一段落。
徐成 ·中國史 ·27.5萬字
《國學論衡》系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的學術集刊,旨在為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研究的學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通過學術研究增進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的理解和詮釋;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國學與世界文化、文明之間的對話;以理性考量塑造未來中國文化和學術思考。本刊現為采取匿名評審制度的年刊,登載國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札記、學界動態等文稿。
甘肅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會主辦 王曉興主編 ·中國史 ·21.2萬字
本書是史學泰斗呂思勉所著《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再版,全書分緒論、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代史、結論六篇,書中呂思勉先生用簡潔流暢的文字對上古至近代中國的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等做了全面、簡明的敘述。文字平實易懂,條理清晰,見解新穎獨到。本書是首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也是一部能讓人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劃時代巨作,被海內外讀者譽為“一本書讓你讀懂五千年中國史”。
呂思勉 ·中國史 ·23.1萬字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智慧,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晶,也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之一。本書依據歷史文獻,循著從先秦以迄清末的時序,輯錄六百多個古人用智事例,將其編成故事,以供讀者閱讀了解。所涉及的人物,既有政治家軍事家,亦有中下層平民百姓,從治國之道到治家之道,包羅萬象,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閱讀本書,不但可以啟迪心智,而且是一種快樂的享受。
夏咸主編 ·中國史 ·49.9萬字
傳統中國研究集刊主要收錄國內外中國史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專題論文、書評、序跋等。本刊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纂,是一本有較高學術質量的不定期學術集刊,在學術界獲得良好的口碑。本輯收錄近期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中國傳統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論文,見解深刻,頗有新意。
上海社會科學院《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編輯委員會 ·中國史 ·24.8萬字
讀史,能使人沉靜,明事理,啟智慧。中國歷史淵源流產,浩如煙海,即便任取一端,窮畢生之力,也不過是管中窺豹。雖然意外我們通過教科書學習過不少歷史知識,但那也只是中國歷史的冰山一角,還有太多的歷史不曾入教科書的“法眼”,或是因為視角不同,或是因為對歷史進程影響不大。但是這些歷史同樣是一種記憶,它讓歷史更豐滿,更有血肉感。這里,我們將這些課本之外的歷史搜集起來,集中展示,各個歷史年代的人物、事件、文化等不一而足,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將最完整、最真實的歷史展現在讀者面前。
李雯 ·中國史 ·25.1萬字
本書為孟森先生20世紀上半葉在北京大學授課的講義。全書以時間為線索,運用大量史料,對清朝的重要史實和制度演變進行了全面考察,對歷任統治者統治期間內部和內外部的各種利益爭斗予以了特別關注,對朝代興衰的原因也予以了深入剖析。全書敘事流暢,剪裁得當,分析透徹,至今依然是了解清史的重要參考書。
孟森 ·中國史 ·31.9萬字
本書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之一。是研究隋唐五代史的最基本參考書之一,已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本書分前后兩部分。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后半部為社會經濟文化史,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
呂思勉 ·中國史 ·49.7萬字
《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斷代史中的第一部。寫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期,初版于1941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現代研究先秦時期歷史的經典之作?!断惹厥贰贩智昂髢刹糠?,前半部為政治史,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貫通精當、一氣呵成,將中國先秦時期歷史發展的脈絡清晰地展現給讀者;后半部為文化史,采用分門別類的辦法敘述,通過敘述先秦時期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文化學術的歷史發展狀況,以探求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及對現實的裨益,考證翔實、論見獨到。"
呂思勉 ·中國史 ·37.5萬字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是《中央日報》關于李頓調查團報告書公布后世界輿論的反應情況及中國、日本、國聯圍繞該報告書外交折沖的新聞報道,時間起始于1932年10月李頓調查團報告書之公布,止于1933年3月日本宣布退出國聯。
屈勝飛 張雅婷 馬瑞 ·中國史 ·48.2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益世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益世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張雅婷 陳夢玲 ·中國史 ·46萬字
本冊文件集編纂收錄的資料均來自于日內瓦的“國聯和聯合國檔案館”(LeagueofNationsandUnitedNationsArchives),譯文內容主要來自“S”系列中的S36、S38、S39以及S40四個卷宗,收錄了遼寧、黑龍江、吉林等關外各地機關團體及群眾個人的呈文。
郭昭昭 孫洪軍 唐楊 ·中國史 ·32.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