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萬秋陽 孫緒芹 ·中國史 ·29.6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了《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報道和評論。作為民國時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報刊之一,《申報》對李頓調查團的派遣、在中國兩國的調查活動、報告書的出臺,以及中日之間的外交斗爭和國聯討論中日沖突的歷次會議情形等,有大量的報道和評論,是了解和研究李頓調查團的重要參考資料。
宋書強 殷昭魯 趙飛飛 ·中國史 ·28.1萬字
本冊文獻集編纂收錄的資料可以分為臺灣“國史館”“外交部”全宗的五個部分及一個附錄。臺灣“國史館”“外交部”全宗五個部分包括:1、“外交部與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等接洽中日糾紛之文電”;2、“東省事變之解決方針及措置”(第一、二、三、四、五卷);3、“國聯調查團報告”;4、“東省事變(二)”;5、“各國對東省事變之態度及輿論(第四、七卷)”。附錄是《國際聯盟大會報告書草案——沈陽事變案附件二》。
陳海懿 常國棟 張任 ·中國史 ·30.6萬字
《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文化史,敘述了婚姻、族制、政體、財產、貨幣、教育、衣食等關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圍廣博,取精用宏,多獨到之見,值得當今學人借鑒;下編為政治史,敘述了中國民族的由來、中國史的年代、古代社會的綜述等關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簡明精當,脈絡流貫,議論風發,對一般讀者熟悉中國歷史大有裨益。
呂思勉 ·中國史 ·37.2萬字
梁啟超在中國近代史上的特殊地位在于,他既是重要歷史事件的參與者,又是記述者和闡釋者:無論是清末新政、民初憲政等政治大事,還是晚清學術傳承等文化思想進程。本書從梁啟超三種關鍵的清學史著述(即《清代學術概論》《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以及《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的第八章《近世之學術》)入手,還原梁氏前后敘述的不同語境,澄清其在晚清"今文學"運動中的角色,將梁氏及譚嗣同、夏曾佑等人的"今文學"言論加以歷史的解析,呈現出一個逐漸生成和變化著的過程。
張勇 ·中國史 ·20.9萬字
物質文化(Materialculture)研究是當代西方人文學術研究中的一個新興研究領域,它一改人文學術研究重視精神與觀念的傳統,把研究對象聚焦于所有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所創造的物質產品之上,認為這些物質產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與價值,在建構日常生活方式和影響社會的歷史變遷方面產生主導性作用。本書比較全面地反映出了當前國內物質文化研究的基本狀態,是迄今為止國內物質文化前沿性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
徐敏 汪民安 ·中國史 ·20萬字
本書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實訓教材,主要圍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主要內容,在講授從鴉片戰爭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的歷史,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規律進行總結的同時,通過加強實訓和拓展環節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實際,著力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總體上看,本書特別適合各級各類普通高等院校作為全校政治理論課的通選教材。
鄒慶華 ·中國史 ·28.1萬字
《晚唐鐘聲:中國文學的原型批評(修訂本)》是運用原型批評方法闡述中國文化與文學象征意蘊的學術專著。原型是一部凝縮和積淀了的人類歷史和文化歷史,原型批評是一種“精神的考古”。歷史雖然消逝得無影無蹤,但人類認識世界和感覺世界的特殊符號——象征,卻用最簡潔的形式貯存著人類驚心動魄的歷史。原型批評因此被稱為真正有國際意義的文學批評。從原型批評出發,作者認為中國文學潛藏著豐富而生動的原始意象。《易》之“象”。與《詩》之“興”是中國哲學和藝術對原型的古老詮釋,以興象為代表的原型系統普遍存在于古典文化中。
傅道彬 ·中國史 ·21.5萬字
《二十世紀世界史》為北京大學公選課教材,提綱挈領地介紹了20世紀世界主要地區和國家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內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中東問題、美蘇冷戰與緩和、歐洲統一進程、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東亞的崛起等等。
王紅生 ·中國史 ·21.8萬字
《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內容簡介:五四還動是近代中國最具持久影響力、且富有爭議的歷史事件。為紀念這一具有劃時代歷史意義的偉大事件,2009年5月北京大學以“五四的歷史與歷史中的五四”為主題,召開了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中外學者圍繞五四運動與中國現代思想、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文化、五四運動與中國社會發展、五四時期的人物與思想、五四時期的政治與學術、追憶“五四”和反思“五四”等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反映了新世紀學術界對這一歷史事件研究的新進展,本論文集即是這一學術成果的匯集。
牛大勇 歐陽哲生 ·中國史 ·41.7萬字
《三國》是吉川英治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文化與日本氣質交融的極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國》影響的歷史學家、政治家、企業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不勝枚舉,他們把《三國》奉為歷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戰寶典和勵志奇書,從中學習歷史文化、成功之道、處事方法、領導理論等。《三國》系列共五部,這是第四部,內容包括全十卷中的望蜀之卷和圖南之卷。望蜀之卷:周瑜三奪荊州失敗,抑郁而終。張松奉命出使結交曹操,卻不被禮遇,轉而交好劉備,并獻上西川地圖。以此為基點,劉備率領龐統、黃忠、魏延等人,一同入川。圖南之卷:先有張飛智取瓦口關,令曹軍損失慘重;后有黃忠、趙云勇奪營寨和糧草,大破曹軍主力。背水一戰成功逼退曹操后,劉備自封“漢中王”,蜀漢政權達到鼎盛。
(日)吉川英治 ·中國史 ·25.5萬字
《三國》是吉川英治的巔峰之作,也是中國文化與日本氣質交融的極致作品。在日本,受《三國》影響的歷史學家、政治家、企業家、文學家和藝術家不勝枚舉,他們把《三國》奉為歷史巨著、政略大全、商戰寶典和勵志奇書,從中學習歷史文化、成功之道、處事方法、領導理論等。《三國》系列共五部,這是最后一部,內容包括全十卷中的出師之卷和五丈原之卷。出師之卷:劉備在成都稱帝后,出兵討伐東吳,戰敗,退回白帝城。后病逝,太子劉禪繼位。諸葛亮上《出師表》,勸諫幼主盡心治國,并表達自己出兵北伐的決心。五丈原之卷:諸葛亮為完成稱霸中原、漢室統一的大業,六出祁山討伐魏國,均以失敗告終。后病重,用祈禳之法延長壽命失敗,病逝于五丈原。至此,一代英才如巨星般隕落。
(日)吉川英治 ·中國史 ·29.8萬字
作者是當代最負盛名的宋遼金史學家,他的學問并非只限于狹義的史學領域,而是把文史哲打通,對宋遼金史的各個方面都有貢獻。《鄧廣銘治史叢稿》的篇目由作者親自選定,依照文章的內容,大體上以制度史、政治史、理學、詞學、史料、人物等為序,把作者有關宋遼金史的一些有獨到見解和最見具體考索功力的文章,經細心修訂后呈現。其中既有如《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與當時積弱積貧和農業生產的關系》的長篇論文,也有如《<宋史職官志考正>自序與凡例》和《宋代文化的高度發展與宋王朝的文化政策——<北宋文化史述論稿>序引》等序例文字。
鄧廣銘 ·中國史 ·45.2萬字
《道術與天下》收入劉東先生論學近作,分為當代研究、傳統研究、比較研究、漢學研究、教育研究五輯,以其一貫的敏銳和深邃切人多個研究領域的重要問題。所收諸文,為初次結集,有論文,有訪談,文風不拘一格,顯示其活潑的思想和圓融的心智。
劉東 ·中國史 ·30.9萬字
俄羅斯漢學歷史悠久,積淀深厚。本書擷取俄羅斯著名漢學家齊赫文斯基院士一生著述中最有代表性、最精華的部分結集成書,希望使中國讀者,特別是相關專業人士對其學術成就、治學態度及學派風格有一個既宏觀又具體的了解。本書整理譯介齊赫文斯基研究中國近現代史不同階段的奠基作,將其研究方法、翔實史料和闡釋的觀點對俄羅斯漢學研究產生的影響,對我國近代史的研究產生的影響展現了出來。本書是“俄羅斯漢學文庫”叢書中的一冊,本套叢書已出版《國土藏俄羅斯漢學著作目錄》。
(俄)齊赫文斯基 ·中國史 ·23.2萬字
甲午慘敗,洋務派李鴻章失勢,變法派康有為上位,然而變法圖強最終以宮廷政變收場,學習西方的初衷不知不覺淪為了野心家的工具——?改革是共識,是晚清最大的利益蛋糕,更是派別政治的決斗場,無論是慈禧太后、保皇黨、滿清權貴,還是親西方勢力、義和團,所有人都被裹挾其中,輪番登場。最后八國聯軍借護衛使館之名兵臨北京城下,動蕩混亂的大清朝局終于重新洗牌,有人出局有人上位。
黃治軍 ·中國史 ·24.3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秦滅六國到三國歸晉近500年的中國古代歷史風云,以歷史發展過程以主線,以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重點,用35個章節將秦漢三國歷史娓娓道來。這本書中既有王朝的興衰更迭,又有人物的枯榮沉浮,更有作者的所思所想,意在使看上去冰冷的歷史充滿溫度,讓讀者借此深入500年歷史的場景,看清歷史發展的脈絡,探究個人和時代的關系,從而獲得啟迪和思索。
趙海峰 ·中國史 ·24.6萬字
兩晉是中國古代歷史的鐵血時代,也是充溢著傳奇的一個時代。迷亂狂歡的跌宕起伏間,除了西晉王朝有過短暫的統一外,其余時間,華夏大地陷入四分五裂、刀光劍影中,王朝更迭頻繁,令人眼花繚亂。時勢造英雄,一個個豪杰粉墨登場,展現著他們的豪邁和悲情,促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亂世出大師,一位位名士瀟灑生活,書寫著他們的風流與有趣,迎來了一個思想極為解放,個性尤其張揚的文化高峰。
趙海峰 ·中國史 ·27.3萬字
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歷史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相對于南朝,北朝的歷史因紛亂復雜而使讀者望而卻步。但正是在這個歷史階段,北方大地實現了各民族的空前大融合,由此匯聚起的巨大力量,最終推動隋朝實現了大一統,并為大唐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本書以北朝時期八位代表性人物為主角,輔之以近千名配角人物,用一條清晰的脈絡串起北朝將近兩百年的歷史,最終由這些主角配角們共同構成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北朝畫卷。作者延續了“歷史的沸點”系列圖書的風格,以鮮活易懂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情節,獨辟蹊徑的分析,全景式地展現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歷史場景,帶著讀者走進那段鐵血迷亂的歷史深處。
趙海峰 ·中國史 ·28.8萬字
本書講述的是從1368年明朝中期抗倭斗爭,至1683年清廷收復臺灣這300余年間,在大航海時代到來的背景下,倭寇、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侵略勢力走馬燈似的妄圖染指臺灣,中華民族的愛國者們,在臺灣島上為抗擊外來侵略做出了不懈的奮斗和巨大的犧牲,一次次成功地抗擊了侵略者,保衛了美麗而又富饒的寶島臺灣。大航海時代的炎黃子孫,在這個偉大的時代里,用自己的汗水與智慧,留下了屬于中國的宏偉篇章。
張嵚 ·中國史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