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一本專講文化的通俗史書,分門別類講述18種文化現象。比如,婚姻是從零禁例開始,其后逐漸增加禁例,縮小通婚范圍而演變成今日的一夫一妻制;關于族制,古代因為勞力重于資本,丁多即可致富,而今日卻在某些情況下成為窮困的原因;官僚階級,總是以自利為先,國事為后,若不防勢必導致泛濫不可收拾。文化本是人類控制環境的工具,環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異。而反過來,文化不同又使得環境不同,身處不同文化環境中的人自然就養成不同的性情。
呂思勉 ·中國史 ·24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粵桂黔滇四省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粵桂黔滇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1-4,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粵桂黔滇抗戰,指抗日戰爭時期內,在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個省(區)內所進行的各項戰役。從一九三八年十月,日本侵略軍在廣東大亞灣登陸起,至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止,抗戰八年中,在這四個省(區)作戰時間長達七年。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9.7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淞滬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淞滬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2-1,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聚集大量兵力,向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廣大官兵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斃傷日軍四萬多人,堅守上海達三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勝、吞并中國的迷夢。本書分五個章節,再現了淞滬會戰的慘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4.9萬字
《唐史并不如煙》以輕松風趣的筆法講述唐朝歷史,本書為第三部,主要講述武則天時期的歷史風云。從宮中一名卑微的才人,到感業寺中的青燈黃卷,再到君臨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則天用自己的智慧和手腕,譜寫了一個女人的史詩,開創了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業績:她是雄才大略的君王,在位期間大興科舉,重挫門閥,掃滅邊患,儼然有“貞觀遺風”;她是讓人不寒而栗的權謀高手,重用酷吏,株連無辜,連親生骨肉都不放過,玩弄朝政于股掌之間;她又是擁有少女情懷的武媚娘,對手一句“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反襯了她的美麗,就足以讓她心中一喜……千年歲月彈指過,如今只剩下了乾陵前的無字碑沉默佇立,功過是非,任人評說。全書運筆自然,風格明快,語言風趣精煉,情節張弛有度,修訂后更顯大氣雋永,展現出了極高超的史料駕馭功底。
曲昌春 ·中國史 ·20.1萬字
《唐史并不如煙》以輕松風趣的筆法講述唐朝歷史,本書為第一部。令人向往的大唐盛世,卻是從貌似窩囊的李淵開始的,在他的前面,是千古暴君的典范——隋煬帝楊廣;在他的后面,是千古治世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夾在“遺臭萬年”與“萬古流芳”之間,李淵注定是落寞的。然而就是他,大隋獨孤皇后的青澀外甥,被表哥楊廣蔑稱為老太太的人,成為大隋王朝的掘墓人。在隋末的亂世中,李淵不是起事最早的,也不是實力最強的,卻是勝利笑到最后的。他以強悍低調的猛人風范,撕開了大隋朝政的傷口,帶領李氏男兒晉陽起兵,進剿山西,鏖戰洛陽,決戰虎牢……打遍天下無敵手,終于奠定了三百年大唐江山的宏偉藍圖。
曲昌春 ·中國史 ·24.5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武漢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武漢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12-0,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在上海淪陷、南京棄守之后,武漢實際上是當時全國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中國人民要保衛武漢,堅持抗戰,日本侵略者要奪取武漢,結束戰爭,這就構成了當時中日雙方在戰略上的一場決戰。本書作為親歷記錄,再現了武漢會戰戰事的英勇與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3.2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遠征印緬抗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遠征印緬抗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6-3,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八年抗戰中,中國遠征軍以充沛的愛國主義熱情,為正義而戰,始終保持著旺盛士氣和堅強斗志。他們常常處于泥濘崎嶇的境地,強攻工事堅固的敵陣,數以萬計的中華兒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為中華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并在國際上博得了崇高的榮譽。本書作為親歷記錄,再現了遠征印緬戰事的英勇與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30.7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徐州會戰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徐州會戰》,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704-5,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侵華日軍企圖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線,使南北日軍聯成一氣,窺視中原。于是繼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和華北地區幾個戰役之后,在蘇北、魯南、皖北、豫東廣大地區,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民族自衛戰——徐州會戰。本書作為親歷記錄,再現了徐州會戰的壯烈。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5.4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七七事變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七七事變》,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8-7,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盧溝橋反侵略的槍聲,吹響了中華民族抗日的戰斗號角,由此展開了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本書包括了七七事變和駐平部隊的抵抗、平津路抗戰、平綏路抗戰、平漢路抗戰、津浦路抗戰等重要抗戰情況。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2.9萬字
本書以1927—1937年間中國歷史上重大事件為線索,敘述近代社會在這段錯綜復雜的特殊時期,南京國民政府在完成名義上的統一中國后,從實施訓政、實行憲政到強化軍事、國防、教育、經濟基礎的種種努力和嘗試,中共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實行農村武裝割據、創立蘇維埃共和國、發展壯大紅軍的艱難歷程。書稿以翔實可信的史料反映這一時期中國歷史舞臺上兩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蘇維埃政府)、兩個黨(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曲折交涉,再現了自“九一八”事變后兩黨政策的轉變、中共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國共合作的實現這一清晰的歷史脈絡。
楊奎松 ·中國史 ·44.1萬字
本書內容所敘述的是中國初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時期,也是中國社會的積極力量對中國社會面臨的急遽變化作出初步反應的時期。同時本書還敘述了這時期中國人民反抗西方列強侵略的斗爭,以及還反映中國有識之士對這時期中國社會衰弱原因的認識和他們為國家強大而付出的努力。
姜濤 卞修躍 ·中國史 ·46.6萬字
本卷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以日本戰敗投降為終點,敘述全面抗戰階段我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思想文化領域中的一系列事件。打敗日寇為本卷突出的主題。圍繞這個中心,以正面戰場作戰為主,以敵后游擊作戰及外交努力為輔,構成本卷內容的主線。
王建朗 曾景忠 ·中國史 ·46.2萬字
本卷內容時間自1912-1923年,敘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建立這一時期的基本社會狀況。這時期的主要事件有北洋軍閥統治、袁世凱稱帝以及護法戰爭,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兩次直奉戰爭以及這期間北京政局的動蕩等,在此廣闊的背景下,作者敘述了民初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描述民初經濟的黃金時期極其起伏的復雜情況,說明中國傳統經濟在向現代經濟轉型過程中仍然步履艱難。
汪朝光 ·中國史 ·42.6萬字
本卷論述的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并開展國民革命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國共兩黨的力量對比以及各自所發揮的歷史作用使得這段時間的中國社會充滿復雜的矛盾和斗爭。本卷以國民黨改組、國共合作、聯合進行北伐戰爭,國共合作推進國民革命為主線敘述這一時期的歷史,客觀地陳述了國共合作對當時社會所起的推動作用,以及國共之間的矛盾和紛爭,直到破裂的過程。對那個時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作了客觀準確的評述,吸收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對這些重要大事件發生的背景、過程、結果以及歷史影響作了細致的介紹。
王奇生 ·中國史 ·39.6萬字
本書在甲午戰爭后的中國危急局勢的背景下,以戊戌維新至辛丑條約的簽訂為本卷內容敘述的主線,描述了1895—1900年中國近代社會各階層對中國面臨亡國滅種危機思考和變法圖強以及反抗外國列強瓜分中國的歷史過程,展現了中國朝野各階層人士呼吁變法圖強,試圖以自強對抗列強侵略和掠奪的艱難斗爭。作者以豐富的資料敘述了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帝國主義列強在甲午戰爭后對中國的掠奪,清政府維新運動的全貌、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蓄意擴大戰爭以及東南互保等,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以及社會生活諸方面的狀況。
張海鵬 李細珠 ·中國史 ·46.7萬字
本書為《中國近代通史》全書的總論。作者在本卷中對中國近代史的整個進程作了精當的概括,闡明了本書寫作的宗旨,梳理了中國近代史的線索,闡述了對中國近代史的時段劃分、重大事件等問題的學術見解,并對中國近代史學界20多年來研究成果進行了評述。
張海鵬 ·中國史 ·39萬字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周策縱先生的代表作。全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集中細致地描述了五四運動的成因、社會支持力量和發展經過,厘清了由學生發動的“五四”事件如何一步步擴展為一場全國性的政治愛國運動;下編剖析了五四運動對政治、社會、文學和思想領域的影響,全面而系統地論述了新文化運動、文學革命以及當時的各種社會政治思潮。作者引用的資料翔實,論證客觀,對新式知識分子的社會功能和歷史命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書呈現了一幅完整的“五四”歷史圖景。
(美)周策縱 ·中國史 ·30.4萬字
全書內容起自三家分晉,終于秦始皇統一六國,在尊重史實的前提下,以生動有趣的語言,描寫了戰國時期七個諸侯國起伏跌宕的命運,再現時代背景下吳起、商鞅、孟子、張儀等曠世之才的耀眼人生,帶你領略一段驚心動魄的華夏歷史。
朱良 ·中國史 ·20.3萬字
本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詼諧、通俗的語言,描述了春秋近三百年間的歷史演變。五霸的起落興衰,諸侯小國的艱難求存,大背景下的百態人生,躍然紙上,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春秋畫卷。
朱良 ·中國史 ·31.8萬字
《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編主講文化現象,下編則按照歷史順序加以串聯,在理亂興亡的同時將歷史知識更系統地進行梳理。《中國通史》從面世至今,不斷再版,足以說明人們對呂先生寫著的通史的認可。對于這樣一部經典之作,長處本無需贅述,可在此仍要強調一下本書的特點:我國歷史上優秀的史學典籍本是不少,無奈筆墨宏大過于高深,將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級讀者擋在了門外,而呂先生這本書簡明扼要,行文淺顯,相對簡單了不少。《中國》通史出版77年來,成為暢銷不斷的經典著作。
呂思勉 ·中國史 ·36.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