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孫堅創業開始,為讀者講述東吳政權從孫氏崛起,到爭霸天下,再到建立帝業,最后走向滅亡的百年歷程。東吳立國50余載,在三國中國祚最長。從東吳的歷史出發,就能基本了解三國歷史的脈絡。本書力圖為讀者呈現一個真實而全面的東吳,不僅從宏觀角度展開東吳百年興亡的歷史畫卷,還從微觀視角刻畫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東吳人物——英勇善戰的孫堅、謀略過人的孫策、復雜多面的孫權、頂級戰略家魯肅、文武雙全的周瑜、足智多謀的陸遜……正是他們筑起了這個極具開拓精神的政權。
握中懸璧 ·中國史 ·34.5萬字
臺灣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海峽兩岸迄今尚處于分離狀態,這是中華民族的不幸。每一個中國人無不殷切盼望早日結束這種令人痛心的局面。臺灣走到今天,是命運使然,還是政客的謀劃?本書將讓你看到臺灣的真正歷史。書中完整、系統地介紹了臺灣地區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演變過程:既詳細描寫了荷蘭、西班牙的早期殖民統治,又對英、美、日、俄、德的侵臺計劃進行了周到的論述;既以大量篇幅介紹了臺灣地區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又對農工發展、稅收、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做了系統的描述;另外,在民族融合和兩岸統一等方面也有涉及。全書配有珍貴圖片數百張,以圖片佐證歷史,使讀者能想象歷史的情境。此外,本書在全方位深入客觀還原臺灣地區的歷史真相的同時,又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提供了不容置疑的有力證據,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讀的《臺灣史》。
戚嘉林 ·中國史 ·35.3萬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著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從北京猿人一直寫到北伐戰爭,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文史常識、典章制度等,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吳晗主編 ·中國史 ·32.8萬字
本書由原始社會一直寫到鴉片戰爭,著重敘述了中國歷代政治、軍事成敗的根源,社會的經濟發展及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文化與藝術生活。本書寫法上夾敘夾議,文字簡潔生動,深入淺出,幾經修訂再版,累計印數達數百萬冊。本書開創我國新的通史的著述范式,是一部地位崇高又及其重要的中國通史著作,很值得一讀。
范文瀾 ·中國史 ·31.9萬字
本書作為一部全景式、多側面反映定陵發掘過程的考古紀實文學,不僅披露了定陵地下玄宮洞開的詳細經過、帝后棺槨及陪葬珍寶的真實情況,同時還追述了定陵鮮為人知的建造始末和與之相關的朝野上下、君臣后妃之間的無情爭斗,揭示了大明帝國日暮途窮以及沉淪的必然趨勢。作者岳南、楊仕擅長以文學的筆法描述考古發掘過程,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為一爐,既不同于枯燥的考古發掘報告,也有別于傳統的紀實文學,被譽為“舉證文學人”。本書以嚴謹的態度和富有條理的寫作手法,將考古發掘過程與史海鉤沉盡遣筆端,為讀者重現了古代文明,使考古過程成為了大眾閱讀的對象。
岳南 ·中國史 ·30.7萬字
《中國歷史通論》是王家范先生的經典之作,以他執教“中國通史”課程的講義為基礎寫就,討論范圍覆蓋直到今天為止的全部中國歷史,既勾勒輪廓、闡釋整體,也包含對百年來“傳統”向“現代”轉型的“中國情結”的特殊關注。王家范從通貫和整體詮釋的角度,對歷史中的重大問題做出個性化解讀,進而揭示中國歷史變遷的內在脈絡,呈現自己所理解的“中國通史”。全書分前編、后編、續編三部分。前編圍繞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特征和演進脈絡,進行縱橫交錯的專題探討;后編意在回顧和反思“通史”撰寫的百年經歷;續編收入初版后十年所寫相關文章,如《閱讀歷史:前現代、現代與后現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等。
王家范 ·中國史 ·48.5萬字
《中華遠古史》從中國歷史的序幕開篇,一直寫到西周末,詳盡論述了中國遠古歷史從史前文明經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社會演變、發展的過程,尤其對夏、商、周三代的族源、地望、世系、宗法制度、繼承制度、政權形式、社會經濟及社會性質等問題的論述見解獨到。迄今仍是此一領域的經典之作。
王玉哲 ·中國史 ·41.7萬字
不殺人就會被殺,不稱帝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武則天第4部:放手一搏,只手遮天!《卑鄙的圣人:曹操》作者王曉磊窮盡武則天現存史料的力作!武則天從皇后到女皇的蛻變,從這里開始!如果命運不肯創造一個了不得的武則天,了不得的武則天會創造屬于自己的命運。武則天的每一次危機,都是她成為女皇的基石。武則天82年的人生,每一天都走在生死邊緣,而她贏得了每一次決斗。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王曉磊 ·中國史 ·25.3萬字
本書是該系列的第三部,書中從司馬相如出道混世寫起,到霍光鏟除“奸黨”掌權止。劉徹登基以后,雄心勃勃,一掃之前漢朝積弱挨打局面,處心積慮地培育出漢朝一代鐵軍,對抗匈奴。衛青和霍去病橫空出世,掃蕩大漠,傲視群雄,威震天下。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后宮巫蠱風波再起,衛子夫失寵,太子劉據地位岌岌可危,一場流血的權位爭斗,不可避免的再次上演。
月望東山 ·中國史 ·22.6萬字
“無川不成軍”,抗戰期間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居全國之首,傷亡占全國抗戰軍隊總數的五分之一!在七七事變后的八年拯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戰爭中,300余萬川軍將士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戰爭的第一線。他們在劉湘、鄧錫侯、李家鈺、楊森、王陵基、唐式遵、王纘緒等將領率領下,憑著簡陋的裝備、貧瘠的補給,奮勇抗戰,為國戰喋血。他們參加了淞滬抗戰、南京保衛戰、娘子關戰役、滕縣保衛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棗宜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衡陽保衛戰等正面抗日戰場幾乎所有的大會戰,真正地把“一寸河山一寸血”演繹到了極致。本書以豐富的歷史資料,激昂而真實客觀地再現了川軍在正面抗日戰場上的悲壯征程。不僅有全局性的視野,也有基層官兵、外國記者等的微觀視角,對川軍的戰力、戰法、高中層將領與基層士兵、與蔣介石嫡系及共產黨武裝的關系、正面抗日戰場的真實情況都有著細節豐富的刻畫和解讀。句句是抗戰意志的堅定,字字是為國舍身的決然。
關河五十州 ·中國史 ·41.5萬字
本書是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系列“秦漢帝國”一卷。本卷由日本學界該研究領域內的專家鶴間和幸撰寫,作者通過文獻辨析和實地勘察重新構建了秦漢四百年的興衰史,分析了小秦、小漢通過與其他地域集團的沖突發展、壯大,兼并其他各國,最終開創秦漢帝國的歷史過程。本書特別側重了東亞之中的中國、日本的視角。秦漢時期的日本列島社會與中國相比的話是相當落后的,這是當時的事實。但是,即便如此,作者認為以中國為中心、從中華的角度視邊境為夷狄的觀點是不可取的。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本書的記述不是以華夷思想為中心的,而是注意到地域多樣性、并且嘗試從世界古代史的角度來認識中國歷史的。
(日)鶴間和幸 ·中國史 ·24.7萬字
南北朝時期,群雄割據、時局混亂,游牧草原的拓跋鮮卑一族乘勢而起、統一中原,建立起一個以中原禮樂治邦的神奇王朝。《神奇的北魏》以魏晉南北朝為歷史背景,以史料為基礎,人物為主線,生動描述了鮮卑族拓跋氏邊地南遷、內附中原、建立北魏、與南朝劃江而治、稱雄東亞及至最后融合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濃墨重彩地記錄了道武帝拓跋珪建國稱帝、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馮太后臨朝稱制推行改革、孝文帝元宏漢化改革、宣武帝元恪鐘離之戰、六鎮兵變、爾朱榮崛起、北魏分裂、高歡和宇文泰分庭抗禮等歷史事件。本書對戰爭謀略、官場政治、宮廷權術均有涉及,是一部寫給大眾的北魏斷代史通俗讀本。
張小泱 ·中國史 ·24.8萬字
本書是一部講述大漢與匈奴征戰百年的紀實之作。兩千多年前,當冒頓單于統一了自猿人時代就一直動亂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國的時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戰亂與分裂。隨著西漢帝王的東征西討,至漢武帝時期,漢朝的疆域空前擴大,一個對匈奴進行呈C型包圍的戰略浮出水面。經歷了數不清的波折與勝利后,漢朝慢慢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在昭帝的修養之后,宣帝一次空前的騎兵突襲行動,導致了匈奴大規模的饑荒,匈奴徹底淪為弱國。匈奴四分五裂,內斗不斷。最后,南匈奴呼韓邪單于親自前往長安覲見宣帝,俯首稱臣。
冬郎 ·中國史 ·21.9萬字
《近代中國八十年》是陳旭麓教授主編的一部近代史讀物。該書簡明扼要,深入淺出,描繪了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這80年的歷史。本書以清晰的論證和豐富的史實,較為系統地敘述了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并突出了先進的中國人民為了挽救祖國而進行的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爭。近代中國激蕩于前所未有的時代巨變中,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異常復雜尖銳,表現為頻繁的政治斗爭和武裝斗爭。中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推動著社會前進,這是主線。另外,還有學習外國,學習西方,表現為尋求新的科學知識,探索新的理論,變革社會等等。
陳旭麓 ·中國史 ·34萬字
本書是《劍橋中國史》系列叢書第14卷的中譯本,描述了1949—1965年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努力解決中國當代問題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所遇到的問題。本書共兩編,第一編記錄了新政權將蘇聯模式運用于中國嘗試,第二編論述了為尋求本國發展模式而做的努力。兩編都分析了該時期政治、經濟、教育、黨與知識分子、外交等方面的關鍵問題和發展狀況,以及所有這些方面的相互關系、相互作用和“文化大革命”發生的作用。
(美)R.麥克法夸爾 費正清編 謝亮生校訂 ·中國史 ·42.5萬字
本書以三國時蜀漢政權的興衰脈絡為主線,以流暢的筆觸激活那段歷史。在一個生動的歷史流程里,凸顯出那些人與事的意義,在一部斷代史的著述里照應“通古今之變”的史學追求。本書兼具學術性與可讀性,圍繞天命、合法性與政治興亡這一主題做了通透的論述,對一些爭議性的問題——諸如衣帶詔的真偽、《隆中對》的得失、襄陽之戰的明暗折沖、夷陵之戰的敗因、永安托孤的迷思、孫劉聯盟的政治問題、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檢討等——也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修訂版除了在行文上更形精煉,對李嚴案、姜維復國之謀等細節也作了補充性的分析。
饒勝文 ·中國史 ·27.1萬字
公元960年,趙匡胤踐祚登基,大宋帝國肇造。大軍入城之際,東京汴梁“市不易肆”,針對刁民趁亂打劫則“索得數輩斬于市,被掠者官償其貲”。對于私有財產的尊重和保護預表了一代圣君將要開啟傳統中國最絢爛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趙匡胤的“帝王時間”,歷史迎來了百姓富足、兵強馬壯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間,他篤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終懷揣未竟之志于斧聲燭影中神秘而逝。大宋立國之初,趙匡胤在懷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際,先后征潞州、平揚州,采納宰相趙普錦繡良策“侵削藩鎮”,收兵權定禍亂,以至升平之世……
金綱 ·中國史 ·24.3萬字
吳晗于1963年至1965年間組織了一批專家學者,如知名歷史學家汪篯、白壽彝、鄧廣銘、鄭天挺、翁獨健、胡厚宣、陰法魯、何茲全、戴逸等,他們一起整理、編寫了這部《中國歷史常識》,“大家編小書”是保證本書高質量的重要前提。作為一本歷史普及讀物,本書形式活潑,各個題目之間既獨立又相互關聯,內容簡短精悍,給讀者以必要的歷史常識;取材廣泛,介紹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概況、著名人物及歷史掌故,不同于教科書和辭書;有趣好讀,內容中穿插故事情節,生動呈現有溫度、有態度的中國歷史。全書上溯至周口店發現的“北京人”,下止于中華民國創立初期,時空跨越50萬年,幾乎囊括了中國歷史上所有的重要事件和文史常識、典章制度,是學習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經典讀物。
吳晗主編 ·中國史 ·37.9萬字
本書聚焦的是蜀漢建興十二年(234)之后的三國。從這一年開始,三國褪去了英雄的光芒,呈現出歷史真正的底色。魏、蜀、吳三國經歷開國一代的篳路藍縷后,開始面臨著各自的困境:立國的正統性、權力代際的過渡、君主與權臣的齟齬、軍事戰略的轉變、功勛子弟的崛起、邊境民族矛盾的激化等。將它們放在三個政權彼此之間的沖突、聯盟、制衡的復雜關系中,則又呈現出特別的意義。從234年至蜀漢滅亡的263年,是蜀漢整整三十年的“后諸葛亮時代”。蜀漢政權作為三國之中最弱小的國家,依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皇權與相權的博弈,“新人”與“舊人”的爭衡,北伐與自保的論戰,以及吳蜀之間微妙的聯盟關系,共同構成了觀察三國的絕佳視角。蔣琬、費祎、姜維、王平、諸葛瞻、羅憲、陳壽……乃至于后主劉禪,他們在這個時期才真正登場,蜀漢政權在跌宕起伏之中仍然不乏耐人尋味的故事
成長 ·中國史 ·26.1萬字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撰寫的《民國史人物傳》,與《中華民國史》配套,更名為《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本書選取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結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編撰各傳。該部以人為目,廣泛搜集傳主生平資料,傳主事跡以客觀敘述為主,力求史實準確,評斷公允,文字精練,真實可信,足以傳諸后世。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4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