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著名歷史學家蔣廷黻寫給普通讀者的中國近代史,以極簡的文字講透了中國鴉片戰爭后近百年間歷史的演變、文明的沖撞、重大歷史事件和關鍵人物,波瀾壯闊、通透全面,卻又簡潔流暢、不偏不倚,學術價值極高。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從洋務運動到百日維新,從林則徐到李鴻章,從洪秀全到孫中山,本書將鴉片戰爭后近百年間的歷史演變和人物故事娓娓道來。書中構建的史學框架和斷代史體系,曾引領了近代史研究的風潮,為后來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稱為近代中國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蔣廷黻 ·中國史 ·15.7萬字
抗戰變局中的華東,處于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并存,汪偽政權、國民黨政權和中共抗日根據地政權并立的復雜狀態。本書利用海峽兩岸大量一手檔案,力圖從軍事史、政治史和社會經濟史各個層面,展現中共抗日力量在華東敵后的崛起、發展和堅持,以及全面抗戰前期國民黨軍游擊戰的興起和戰爭中后期的走私、疲沓與各自為政,呈現戰時華東地方社會經歷的關鍵性變動和諸多日常性面貌,考察蕓蕓眾生在嚴酷的戰火中應對苦難、努力生存的生命歷程。
吳敏超 ·中國史 ·19.5萬字
本書試圖以東觀為中心,探討東漢時期的校書修史活動與帝制國家文化建構之間的內在聯系。作為東漢國家文化事業的核心機構,東觀對后世影響較大者約有三端:一是相關校書人員參加白虎觀會議,定著《白虎通德論》,完成帝制國家官方意識形態的理論建構;二是校定經書文本,頒布天下;三是會集諸儒,群修國史。經書文本及其解讀、本朝史的撰寫,開始由個體行為上升為國家的集體行政運作。這種轉變削弱了經師和史家的個人權威,有助于建構東漢的合法“政統”。東觀實為國家處理諸多層面知識、教育和意識形態問題的整合平臺,東漢學術的嬗變與當時帝制國家文化整合的進程基本一致。
張宗品 ·中國史 ·19.3萬字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有一句名言:“古來世運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北緯婕暗?,就是“其表在政”的部分,包括近代的制度、人物與史事,它們是世運盛衰的直接表征。書中收錄的20篇文字,內容跨度百余年,從嘉道年間到1919年底,闡釋晚清君主的早朝、召見活動時君臣的互動、中樞機構的運作、皇帝如何批示文書、官場的機密通信,嘗試從制度的視角,重新解釋影響歷史走向的諸多政治事件,包括辛酉政變、皇族內閣、清帝退位、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權繼承,也勾勒了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駐美公使陳蘭彬、駐英公使汪大燮、風云人物康有為、外交總長陸徵祥在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表現,揭示這些人所熟悉的史事、人物背后一些幽微的線索,希望給讀者帶來一些新的啟發。
李文杰 ·中國史 ·12.1萬字
本書聚焦戰后香港建筑的形成、機制、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紹了戰后重建的求存拮據和1980年代的起飛輝煌,既涉及公共建筑、公共屋村建設也談到私人開發項目,同時記錄了1950年代在香港開拓的建筑師以及戰后成長起來的本土代表人物的成長歷程和作品。透過此書可了解香港現代歷史、探索香港建筑設計的演進。
薛求理 ·中國史 ·11.2萬字
課本上的歷史人物大多嚴肅正經,但其實他們都有鮮活的一面,本書旨在通過漫畫講解和史料分析將其呈現在讀者面前。全書分為名人檔案、三國風云、戰場百科和生活趣聞四大類。以漫畫的形式結合幽默的段子進行講解,同時參考了豐富的史料,既有趣味性,又有嚴謹性,為讀者展現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諸葛亮能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嗎?“桃園三結義”的故事直到元朝才出現?周瑜究竟是怎么死的?……“朕說”的全新主題力作!畫風搞笑,史料扎實,是歷史初學者和愛好者的上佳讀物!翻開本書,為你還原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
朕說 ·中國史 ·4.5萬字
此書也許是第一部緬甸學者對當地華人寺廟與民間信仰研究的最新成果。全書擬分三篇。上篇追溯中國民間信仰傳播歷史、途徑、分布情況和奉祀的神祈及類型。作者以圖片介紹緬甸幾個重大城市(如仰光、曼德勒、丹老及其他市鎮)的華人寺廟覽勝(亮點有1965年被收歸國有的兩座廟:①曼德勒觀音古廟,目前經緬甸政府教育部允許廣東公司領頭正在修復。②政府歸還板庭梧市主祀王爺神明的護福宮,福建族群已重建該廟);中篇主要是寺廟社會活動及功能研究,華人寺廟對緬甸社會尤其是當地華人社會的影響;下篇主要是作者近幾年對緬甸華人民間信仰的研究成果(如泉州馬甲與仰光岱枝兩地以“興福尊王”王公信仰結緣,緬甸吳氏后裔反哺祖籍馬甲鎮的文章)。
(緬)杜溫 ·中國史 ·14.5萬字
本書以曾退出歷史舞臺、沉寂長達八十年又再次興起的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為研究對象,以資源動員理論為研究視角,探討經典誦讀興起的社會動員機制。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興起的物質資源是如何被動員的?成員資源是如何被動員的?話語資源又是如何被動員的?本書作者通過近一年的田野調查,借助資源動員理論的三個研究維度,逐一揭示出社會精英人士積極動員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活動的三類主要資源的過程和機制,并進一步揭示出這一文化現象興起的社會轉型、中華民族復興、深厚傳統文化底蘊等深層次的背景因素。
石大建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是對北宋從宋真宗到宋仁宗時期的歷史進行的一次梳理。作者融合對比了正史和古代筆記的內容,詳細解讀了宋代從創業到守業的歷史。用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推理,厘清了多年來人們對宋代的一些看法和成見,令人耳目一新。文本通俗易懂,同時兼具了可讀性和學術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大眾史學著作。
王佳 ·中國史 ·17.6萬字
本書作者按時間順序,通過生動的故事和詳實的史實,選取了朱元璋、張居正、魏忠賢等11個歷史人物,以及靖難之役、鄭和下西洋、土木堡之變等9個歷史事件,通過敘述從明太祖朱元璋建國至明朝滅亡期間的關鍵人物和關鍵事件來理清明史。
劉鋼 ·中國史 ·17.7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9.4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1萬字
《中國文化史六講》是呂先生在常州中學授課時的講稿,六講之中,包括婚姻族制、戶籍階級、財產制度、農工商業、衣食居處、交通通信等,涵蓋甚廣;在每一講中,又能貫穿古今;加之寫作對象本為中學生,故而言簡意賅,意涵深遠?!吨袊嗡枷胧肥v》是呂先生在上海光華大學的講稿,依據當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事實,對中國的政治思想分時段進行論述,自上古而至近代,時間跨度廣而論證極見精妙。
呂思勉 ·中國史 ·9.8萬字
本書主要討論中國古代社會家庭(族)內部的財產關系。全書共三章,第一章“同居共財制度”,討論了同居(家庭)規模、同居共財的性質、同居(家庭)成員的財產權利等。第二章“析產與繼承”,主要討論同居共財關系終止時家產的分割問題。第三章“女兒的財產權問題”,專門討論同居(家庭)團體中女性的財產權利。古代社會家庭(族)內部的財產關系,雖是學界久為關注的問題,研究成果豐厚,但本書關于同居(家庭)規模、析產與繼承的概念界定與區別、“女合得男之半”分產法的性質和來源等方面的論述,頗有新意,或許還有出版價值。
魏道明 ·中國史 ·13.6萬字
成華有敘述不盡的歷史故事。成華有百看不厭的人文風景。成華的歷史是悠久的巴蜀歷史的一部分;成華土地上生長的文明是燦爛的巴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把這耀眼的歷史文化集中而清晰地展現給人們,同時也為后世保留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富,中共成華區委和成華區人民政府立足全區資源稟賦和現實基礎,將組織編寫并出版“成都·成華歷史人文叢書”納入“文化品牌塑造”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由成華區委宣傳部、成華區文聯、成華區文旅體局、成華區地志辦等單位牽頭策劃,并組織一批學者、作家共同完成這套叢書,包括綜合卷與街道卷兩大部分,共計二十冊。其中綜合卷六冊,街道卷十四冊。綜合卷從宏觀的視野述說沙河的過往,清理歷史的遺跡,講述客家的故事,描寫熊貓的經歷,抒寫詩文的成華,回眸東郊工業文明的輝煌成就。街道卷則更多從細微處入手,集中挖掘與整理蘊藏在社區、在民間的歷史文化片斷。“成都·成華歷史人文叢書”是成華人對成華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一次深邃的打量,更是成華人獻給自身腳下這片土地的一份深情與厚愛!
溫月 ·中國史 ·11萬字
《馬勇說民國》是著名近代史學者馬勇的作品,書中收入馬勇先生幾十年研究成果,時間上橫跨“辛亥革命”到“抗戰勝利”,有見地有深度。全書章節共分四部分:輯一國故,以研究的歷史事實為主,收錄包括《民國政治的起跑線到底在哪兒》《“五四”前的傳言與危機》等;輯二聽聞,以歷史謎團的重新考證為主,收錄包括《誰讓康有為逃出了北京》《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眼里的辛亥革命》等;輯三姑言,以人物評傳為主,收錄包括《梁啟超:非典型的流亡者》《也無風雨也無晴——梁漱溟的兩次婚姻》等;輯四說法,以歷史評述、政論為主,收錄包括《洪憲皇帝的得與失》《“二十一條”到底該不該簽》等。
馬勇 ·中國史 ·17.8萬字
言語傳播在清末的勃興究竟具有怎樣的媒介文化意義?透露了什么社會訊息?這些一直是傳播史學界極少觸碰的領域。本書聚焦清末的宣講與演說活動,以清末社會變局為背景,探究言語傳播興盛之原因和這種媒介現象本身所蘊含的時代特征。在系統梳理清代宣講與演說傳播的內容、面貌、特點與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透過這兩種言語傳播形式在清末劇烈變革的表象,揭示這一時期社會結構及人際交往關系之變,進而探索傳播媒介進化與社會結構、社會關系重構之間的互動機理。
程麗紅 ·中國史 ·17.7萬字
民國詞學大師龍榆生授課所撰教材,宏觀詞史,詞學規律,欣賞鑒別等。
龍榆生 ·中國史 ·7.1萬字
“朕說”全新作品,有趣的漫畫解讀,全新的切入角度,一邊哈哈笑,一邊有學到,讓歷史學習從此沒有難度。你以為的古代女子默默無聞,實際上的古代女子讓人驚嘆不已!歷史上的妲己竟然被人誤解了三千多年;才女謝道韞竟然是追星一族;李清照竟然獨愛飲酒醉;課本中的花木蘭,歷史上真的存在嗎……用幽默的語言,嚴謹認真的態度,多彩的漫畫形式,講述歷史上25位古代女性背后的故事,讓你輕輕松松了解中國歷史。
朕說 ·中國史 ·4.7萬字
本書緊扣“商道”“商幫”“商品”,利用道路、客棧、祠堂、鍋莊、會館等陜川藏貿易遺跡,聽取政府、學界、民眾三層主體對陜川藏貿易的不同認識,并結合文獻,考證了陜川藏商道上的茶葉、食鹽、布匹、藥材、煙酒、皮貨、木材、典當行業的商貿實際狀況,揭示明清陜商及其西南貿易的深刻意涵與影響,闡釋其對當代西南、西北經濟聯合發展的重大啟示與經驗借鑒,賦予當代陜商新的發展思路,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實施及陜西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劉立云 ·中國史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