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史學史研究》通過刊發高質量的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論文,已經成為全國高校和科研單位從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教學、研究的重要參考資料和發表學術觀點的重要平臺。《史學理論卷》是《史學史研究》文選中有關史學理論的重要分冊,集中展現了幾十年來有關史學理論的研究論文,這些內容為史學界定量定性分析問題,提供了重要依據。其中還涉及到具體的研究方法,對于當下歷史研究工作者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理論是研究問題的重要方法,本冊正是史學史研究的規律總結和升華。
董立河主編 ·史學理論 ·38萬字
本書是作者周中堅先生多年來研究廣西歷史、西南地區發展及北部灣經濟圈等問題的成果結晶。作者以唯物史觀作為觀察歷史的出發點,尊重客觀歷史,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以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為研究問題的切入點,詳細論述了廣西的歷史及現狀,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港口建設與旅游開發,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全面而完整的廣西。本書不涉及疆域歷史沿革、邊界等問題。全書共分為廣西歷史文化、廣西沿海、廣西沿江、廣西交通、廣西生態、廣西開放等幾個部分。本書所收入的文章均曾公開發表或者在學術研討會上宣讀過,其中有多篇文章在當時曾產生較大影響和積極反饋,對經濟、文化領域的建設發展有啟發意義,如《北部灣經濟圈構想》《開發魅力獨具的西江風光走廊》《努力使廣西躋身于航運強省之林》《廣西沿海地區的共性與個性》等。其中個別構想或者建議在今日看來可能會有點時過境遷之感,但在當時皆屬創新之想,于今人亦有啟發。書稿所收入不限于學術論文,亦有作者的雜談與感想,可讀性強。
周中堅 ·史學理論 ·24.3萬字
本書凝聚了著名宋史專家李裕民先生二十幾年心血,對二千五百余宋代人物的生卒年、月、日作了細致的考證,絕大多數是他人尚未考證或所考有誤的,是宋代人物研究中的一項有意義的成果,也是富有參考價值的工具書。本書按筆畫順序編排,每條前注《宋人傳記資料索引》,該索引的冊、頁,以便對照使用。書后附人名索引、字號索引、主要參考文獻,甚便檢索。
李裕民 ·史學理論 ·56.1萬字
書稿以明清時期的士紳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士紳階層的形成、士紳社會的本質特征、士紳階層的式微等方面的梳理,指出士紳是富民階層崛起與持續發展的結果,財富占有者通過擴展知識獲取紳權,并在紳權的庇護下壟斷經濟資源,然而紳權的過度擴張而使得官紳民的社會結構失衡,加上興辦團練、廢除科舉等的沖擊,士紳社會最終走向消亡,從而通過歷史的視角,論證了士紳社會是中國古代富民社會的最高階段的觀點。
林文勛 薛政超 ·史學理論 ·11.7萬字
本書是一部有關中國自先秦至元末歷史的漫筆集,列舉了從春秋戰國到元順帝北撤約2000年歷史中的幾十個重要人物,細致入微的分析了中國歷史進程因果。以人物為中心,通過其人其事及在歷史關鍵處的作為,探究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特點,并以今天的立場加以分析。其重點則在用“大歷史觀”論述中國歷史,及表彰中國歷史有它的特色,經過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階段,前后連貫。各篇雖大致以人物傳記之體裁為主,所敘事之影響,已遠逾當時人之人身經驗。
黃仁宇 ·史學理論 ·13.4萬字
《中國歷史研究法》為梁啟超涉獵東西方史學著作,結合中國史書的過去和現狀,系統整理,專門講演,條分縷析,言簡意賅,有理論,有方法,有例證,有判斷。是中國近代史學的名著。
梁啟超 ·史學理論 ·22萬字
《唐將書帖》是萬歷援朝戰爭期間,一批明朝東征將士寫給朝鮮宣祖時期(1568—1608)著名相臣柳成龍的書信。本書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從釋讀《唐將書帖》出發,考證相關作者及關聯人物、事件等線索;中篇根據《唐將書帖》提供的線索探討明朝的戰略:從和談、練兵、糧餉及善后三個角度切入;下篇立足吳惟忠、駱尚志、張應種、吳宗道等具體人物,考察南兵北將及其變遷的軌跡,以期大致勾勒這場戰爭的輪廓并呈現明清時代多視角下動態歷史場景中的人物及命運。
楊海英 ·史學理論 ·44.4萬字
金朝封爵制度既有對唐宋制度的繼承,也有對遼朝爵制的部分因襲,同時有所發展和創新。書稿詳細梳理金代封爵制度的確立和發展的過程,厘清制度的源流及演變,細致考察了金代漢制封爵的等級,準確劃分國號王爵類型,深入考察國號王爵和郡王封爵演變的過程,對金代五等爵的爵稱爵序與封號作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礎上,挖掘剖析封爵制度操作的具體環節與運行過程,分析其運行模式及相關管理措施,闡明封爵制度與其他政治制度的關系,解讀其在官僚政治和政權建設中的地位作用,并分析其在社會秩序運轉過程中的利弊得失。
孫紅梅 ·史學理論 ·21.9萬字
本書英文版初版于1974年,是黃仁宇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黃仁宇先生以《明實錄》、《明人奏疏筆記》、《明代地方志》等史料為基礎,充分吸收了中國大陸、臺灣以及歐美、日本的研究成果,對十六世紀中國明代的財政與稅收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
黃仁宇 ·史學理論 ·22.7萬字
本書聚焦近現代日本知識分子對同時代中國問題的觀察與研究,梳理、剖析那些身為他者的觀察者是如何認識、分析、評價中國的歷史變革的。本書選取中江兆民、有賀長雄、內藤湖南、中江丑吉、橘樸、竹內好、溝口雄三等人,圍繞政治真理與優良政體、文明的傳承與民族國家建構、傳統社會的轉型與傳統思想的近代轉換、革命與現代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等理論課題,批判性地分析典型人物的思想,考察他們的中國研究。本書有助于完善關于近現代日本知識分子的中國研究這一學術領域的知識體系,也有助于日本學界反思其近現代中國研究中的偏見與不足。
何鵬舉 ·史學理論 ·18萬字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性學科出版物。本卷是總第20卷,設立“紀念白壽彝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學研究”“外國史學研究”“歷史文獻學”“人物志”“當代史學評論”“會議綜述”等欄目,刊發22篇文章。
楊共樂主編 ·史學理論 ·25.6萬字
韓大偉教授的學術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前主要從事匈奴研究,2000年以后則主要從事中國經學研究,其經學研究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從文獻學的角度來討論經學,重點關注經學的傳承。韓教授希望通過撰寫《中國經學史》系列,總結自己約二十年的經學研究,并填補西方學界尚無中國經學通史的空白。《中國經學史?周代卷》中涉及以西方經學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國經學文本,這樣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史實的基礎上,探討周代經學的學術機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經學史研究著作。
(美)韓大偉 ·史學理論 ·18.3萬字
本書系《文史知識》編委文叢中的一部,作者系《文史知識》雜志編委、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專家董曉萍。該書是作者對于民俗學研究歷史與前輩學者經歷的回憶與反思。本書第一部分涉及民俗學與民間文藝學學科在我國的確立、發展過程,許多大專家大學者如鐘敬文、啟功、黃藥眠等人在這一領域的付出與探索,以及國內外學者的溝通與交流等。第二部分則基于作者本人的實際經歷,用諸多事例解讀了民俗學中的許多概念與方法,十分貼近生活。通過本書,可以對民俗學與民間文藝學的研究內容、專家學者、歷史演變、發展方向等有所了解和認識。
董曉萍 ·史學理論 ·15.5萬字
本書為作者近年最新論述的結集,主要論域為西方思想與歷史哲學。收入論文30篇,分為四輯:一,“一個世界公民的歷史哲學”,康德歷史思想之專題;二,“歷史理性的重建”,歷史哲學之探討;三、“本土和域外”,中西文化之會通;四,“寫在歷史的邊緣”,中國現代思想史的雪泥鴻爪。
何兆武 ·史學理論 ·24萬字
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最北段的自然河流,歷史上曾經是重要漕運河道。本書對漕運時期北運河的治理和變遷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討了金元明清四朝為保證漕運而采取的治理手段,梳理了北運河的河道變遷過程,重點復原了金元時期北運河的河道位置,系統地分析了明清時期北運河的治理手段和河道變遷規律。最后,從宏觀角度分析了北運河河道治理的空間特點和歷朝河道治理的時代性以及演變過程,闡明了河道治理和變遷與運河漕運之間的關系。
陳喜波 ·史學理論 ·21.6萬字
《資治通鑒》“網羅宏富,體大思精”,毛澤東生前讀了十七遍,贊嘆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張國剛教授反復研讀《資治通鑒》,深得其精髓,對書中重要人物的命運沉浮、重大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解讀,深入挖掘其中有關修身養性、治國理政、為人處世、選人用人、家風家教等方面的歷史智慧和現代啟示,而成《資治通鑒啟示錄》。《資治通鑒啟示錄》,不僅系統呈現秦漢、隋唐兩段大一統的輝煌,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三段分裂混亂的曲折,而且深刻剖析改革中的剛性與柔性、人生職場上的進與退、軍事斗爭中的奇與正、權力平衡中的輕與重、駕馭部屬時的寬與嚴、政治生涯中的方與圓……是人生成長各個階段的必讀書。全書分“周紀”“秦紀”“漢紀”“魏紀?晉紀”“宋紀?齊紀?梁紀?陳紀”“隋紀”“唐紀”“后梁紀?后唐紀?后晉紀?后漢紀?后周紀”八個部分,每部分下分若干章節。作者還將文中有關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等的啟發性語句提煉出來,共計122條,并以灰色底框的形式置于頁面右側,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資治通鑒》的現代價值。
張國剛 ·史學理論 ·32.3萬字
《杭州宋代食料史》是作者繼《中國食料史》之后的第一個個案研究。宋代是杭州食料史上的一個關鍵節點,如果說此前的杭州食料還泯然于江南傳統的“飯稻羹魚”,與周邊地區沒有什么太大區別,那么此后的杭州食料就帶著自己的濃郁色彩粉墨登場,而且被一直延續下來。可以說“杭邦食料”的格局就典定于宋代,現代所謂的“杭邦菜”就建立在這種“杭邦食料”的基礎上。書中介紹了多種食料,內容豐富。
俞為潔 ·史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選取作者多年來在期刊、雜志、叢書上發表的專題論文數十篇,分為政治與外交篇、經濟與社會篇、勞資關系篇、帝國與聯邦篇四個部分,介紹了作者對英國政黨政治發展脈絡、英國王權興衰、英國霸權崛起過程、工業化、城市環境、福利國家、勞資關系演變、北愛爾蘭問題以及加納、馬爾代夫現代化等一系列問題的看法。
劉金源 ·史學理論 ·24萬字
本書是克羅齊歷史學理論的代表作,根據2007年克羅齊著作國家版修訂(或譯出)。上編探討歷史學的理論,首先嚴格區分歷史和編年史,進而劃清真歷史和形形色色偽歷史(語文性歷史、詩性歷史、演說性歷史、實用性歷史、傾向性歷史)的界限,并提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論斷。下編回顧歷史學的歷史,從希臘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浪漫主義、實證主義史學,直至19世紀“新史學”。此外,還收錄涉及書中理論要點的札記和評論23則。該書思想深邃、語言生動、影響深遠,是兼具理論性和可讀性的西方經典。
(意)克羅齊 ·史學理論 ·18.8萬字
這是一部有關《資治通鑒》版本知識的簡明讀本。全書以清嘉慶胡克家仿刻的胡注《通鑒》入手,細致探討了胡三省《通鑒注》出版以來有關《資治通鑒》的版本源流問題。全書最大的貢獻在于,作者充分利用自己的版本學知識和歷史學方法,將胡注《通鑒》撰述及出版的相關歷史背景與中國古代圖書的版本學基本問題,通過具體的事例進行了系統闡述。同時,讓廣大讀者在了解《通鑒》版本的基礎上,對其史料價值有了更為深入的認識,這是本書在版本學、歷史文獻學方面的重要貢獻。
辛德勇 ·史學理論 ·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