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東夏史》一書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近期的研究成果和考古資料,通過嚴謹的分析論證闡述了金末元初東北地區東夏政權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民族等方面的內容。對東夏政權產生背景、發展過程、社會形態、文化傳承、時代影響等問題進行了解讀。對東夏政權建立的時間、存亡的時期、使用的年號、與蒙古及周邊政權的關系等有爭議的問題進行了考異,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從多層面對東夏政權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
蔣戎 蔣秀松 ·民族史 ·23.3萬字
南詔是唐朝時期云南彝族先民建立的一個地方封建政權,存在250年。南詔在唐朝廷扶持下壯大,與大唐帝國休戚與共,同興共衰,與唐朝、吐蕃存在三角政治關系。疆域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黔西、川南部分地區以及緬甸北半部分、越南、老撾的部分土地。作者跳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局限,以全面收集、力求完備,并經過細致解剖分析的、真實可信的各類歷史資料為基礎,綜合利用民族學、宗教學、考古學及傳世文物等方面資料,以全新的思維角度來詮釋和重構南詔國的歷史,以圖再現和恢復被重重迷霧緊裹著的、并被人們一再誤解的南詔歷史原貌,期望讀者通過對本著作的閱讀,能夠品味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梁曉強 ·民族史 ·55.4萬字
本書集中收錄作者研究中古時代與內亞各人群有緊密關聯的各種名號的文章。通過分析這些內亞名號的結構、功能、語源、應用及流變,整理傳統文獻中某些難以理解的漢字音譯語詞,使它們發揮揭示歷史復雜面向的作用。
羅新 ·民族史 ·27.5萬字
西歐民族歷史寫作最早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歐洲就有歷史家講述各民族的故事,并且清晰表達了民族政治和文化統一性的概念。到文藝復興時期,各國人文主義歷史家接受了民族國家這一主題。本書系統闡述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民族歷史寫作發展的全過程,并就各地區和國家對民族歷史寫作的貢獻,以及各自民族史學的發展路徑進行比較研究。我們認為,這不僅使我們能夠深入了解西歐史學邁向近代的過程,同時也使我們能探究近代早期“民族”這個新因素對歷史學術的影響,揭示政治與學術之間的互動關系。
徐波 ·民族史 ·20.5萬字
11世紀中葉,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開始勃興,1115年建立金國,僅用十余年時間先后滅遼亡宋,成為強大的北方王朝。金國都城在東北的近四十年間,是東北地區空前發展時期。中央集權國家完成了由女真舊制向中原式三省六部制的變革,地方基本完成了羈糜制向行政統轄制度的轉型,形成了以府州縣與猛安謀克制度并行的雙重統治體系。耕地面積、農業與手工業技術達到了歷史最好水平,儒家文化廣泛傳播,國家層面以中原文化為主體,基層社會呈現出多族文化交融的特點,東北與中原在各個方面的“一體”關系日益緊密。
程妮娜等 ·民族史 ·36萬字
本書是石碩教授牽頭的課題組集體經過數年調查研究完成的。上編石器時代主要從西藏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出發,論證西藏古文明中的中原文化因素。下編則從吐蕃時期以藏、漢文字記載為依據,明顯看出中原文化因素對西藏地區日益加深的影響。本書有理有據,實事求是,材料豐富,論證充分,值得一讀。
石碩 鄒立波 黃博等 ·民族史 ·19.2萬字
公元375──568年,被稱為歐洲歷史上的民族大遷徙時代。在此期間,眾多以日耳曼人(German)為主的蠻族部落入侵羅馬帝國(RomanEmpire),并將其摧毀。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先后建立起了數十個日耳曼人的“民族國家”,給歐洲未來的政治版圖打下了基礎。這段歷史上承羅馬帝國,下啟中世紀,因而具有極其獨特的重要性。但由于文化落后,各日耳曼民族很少寫作歷史文獻。更令人遺憾的是,由于當時民族、宗教、社會矛盾尖銳,政局混亂,戰爭頻仍,又導致了羅馬方面大量珍貴史料的流失。在幸存下來的原始史料中,也多數存在章節嚴重殘缺不全的問題。而少數相對完整地保留下來的史料,或是時間跨度不足,或是記載內容過于簡單片面,都無法讓對這段歷史感興趣的后人滿意。
(拜占庭)約達尼斯 ·民族史 ·12.4萬字
德昂族作為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其文化傳承與社會歷史變遷一直都是學界關注的焦點。本書通過對德昂族的整體性介紹,為讀者呈現了云南德昂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婚姻家庭、教育發展、社會經濟發展以及文化傳承等的全貌;并通過分析關于德昂族精準扶貧的第一手資料,試圖概括當前德昂族的貧困現狀、梳理針對德昂族現有的精準扶貧政策,找到當前德昂族脫貧的難點與癥結,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完善德昂族扶貧研究。
姜科 ·民族史 ·19.5萬字
本書將思想性、民族性、科學性、時代性貫穿其中,盡可能做到既具權威性、知識性,又具趣味性、可讀性;遵循叢書從“社會發展史”到“文化生態學”的編寫理念,以新的視角有效發掘珞巴族文化的深層題材,以此提煉豐厚的民族文化資源,進一步增強珞巴族文化發展的自信心與創造力。
格桑 王薔 ·民族史 ·18萬字
藏羌彝走廊是我國黃河、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的核心區域、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難點區域、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區域,在地緣政治、生態安全、國防安全、國際影響、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本刊立足于藏羌彝走廊建設,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各領域對該區域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為維護人類生態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提供智力支持。
楊環 陳井安 ·民族史 ·18.6萬字
《上下五千年》是作者為高級中學的學生所作的歷史教科書。《上下五千年》采用白話形式,敘述亦力求其具體,少作概括之辭,是當年使用面較廣,發行量最大的一部高中歷史教科書。《上下五千年》涉及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專門知識,都是一般工具書里不易查到的,全書用簡捷流暢的文字敘述從遠古到20世紀30年代中國的歷史大勢、制度沿革、文化發展,終篇則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依歸。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一部中國歷史的大百科全書,貫通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至民國等各個時代,涵蓋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社會、民族、宗教等各個領域。
呂思勉 ·民族史 ·22.2萬字
本書是“圖說廣東民族宗教”叢書中的一本,回族是廣東五大世居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分布最廣的一個民族。廣東回族來源主要有3個層次:—是唐宋期間入粵貿易的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和大食番客的后裔;二是明清時期由各地而來的駐防軍士、商人和宗教職業者;三是民國至建國初入居的各界回族人士。其人文習俗、藝術文化都有著獨特的一面。“圖說廣東民族宗教”叢書將以圖錄形式全面表現廣東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風俗、景觀,以及宗教歷史、文化、人物、建筑等。叢書分十冊,分別是廣東瑤族、廣東壯族、廣東回族、廣東滿族、廣東畬族、廣東佛教、廣東道教、廣東伊斯蘭教、廣東基督宗教、廣東民間信仰。叢書力求以圖存史,集錄廣東民族宗教方面之珍貴圖片,或有史料價值,或有現實意義,或反映事件,或表現人物。各圖配以專家撰寫的圖片說明,以使讀者獲得廣東民族宗教的全息圖像。全書約200頁。
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 ·民族史 ·6.4萬字
《西北民族論叢》以“西北民族”為研究重點,主要方向為西北民族史與民族關系史、西北民族與鄰國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區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等。從學科來講,西北民族研究不僅涉及歷史學中的民族史、中外關系史、歷史地理、歷史文獻學、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學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學、社會學、地理學、法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大學科,反映了海內外相關領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周偉洲主編 ·民族史 ·32.9萬字
《契丹史》是一部視角獨特,全面、綜合地論述契丹民族崛起、成長、壯大、衰亡的史學專著。本書共分為七卷:通史、典志、傳記、考異、圖表、大事編年、主要文獻書目。本書在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了歷史文獻以及近年考古發掘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了作者已經發表過的研究成果,是作者多年來教學與科研成果的匯總與總結。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契丹王朝是以北方少數民族契丹族為主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權,本書正是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點出發,從中探尋契丹王朝發展的歷史規律及其特點,以期反映這一歷史時期多元一體的時代特色。
武玉環 ·民族史 ·39.6萬字
《契丹資料輯錄》主要輯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約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錄時間,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見于《三國史記》記載的378年(東晉太元三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八年),下訖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開平元年)耶律阿保機取代遙輦氏稱汗建國。
肖愛民編 ·民族史 ·35.7萬字
民族地區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治理理論和實踐經驗急需系統化研究。本書分為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理論和實踐經驗總結兩個部分。當前中國的社會治理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成果,西方社會治理理論也具有特定的價值和適用性。民族地區社會治理要立足于民族社會價值多元的實際,將法治作為民族地區社會治理的前提;同時要把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基本法律與當地的習慣法、村規民約綜合運用。此外,要做好民族地區社會風險的識別和治理,保持民族地區的長治久安,就要構建一套適合民族地區穩定發展的社會風險識別機制和治理機制。
吳開松 ·民族史 ·26.3萬字
本書通過深描布岱族群重建族群交流傳統方式的現象,聚焦于探索這一族群在儀式與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出來的族群交流的詩性智慧,旨在尋找在現代性語境中族群交流的可能性。案例觀察的重點在于闡釋橋儀式、儂峝儀式與歌坡活動等三種儀式的族群交流行為。在作者看來,布岱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建族群交流的形式與內容,取決于他們如何面對現代性而尋覓自己的詩性智慧。當神性與詩性匯聚成為一股敬畏交流、渴望交流的原動力之時,充滿敬畏的神性祈福與深切慰藉的詩性表達就構成了族群交流的想象與重建的基礎。
何清新 ·民族史 ·13.9萬字
羅敏軍《遠渡加勒比》所撰內容,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那是中國最悲慘的年月。1840年“南京條約”后的時代,清政府在外國列強壓力下,被迫開放海禁。1845年左右起,先是閩省的廈門港、粵省的廣州、汕頭港開始了向美洲出口苦力的“貿易”;1852年后,香港、澳門的洋行也參與了“苦力貿易”,把華工運往南洋和南美。華工主要來自閩、粵兩省的民人。羅敏軍的祖父羅定朝,就是1906—1910年間,成為赴美洲華工潮的一員。
羅敏軍 ·民族史 ·9.2萬字
瑞士民族在國家生存、建立到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多樣性,而同時在整個歐洲大陸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瑞士民族矛盾則常常與國外矛盾、宗教矛盾等糾結在一起。瑞士在歐洲處于王朝統治時期時,就有一批渴求自由與平等原則的不同族裔的人奠定了一種共識基礎,形成了其國家的聯合體雛形。本書重點探討了瑞士通過制定中立政策,經過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的洗禮,成立了共和國,使其建立起一個具有現代性的“多民族的非民族國家”。
馬丁 ·民族史 ·31.7萬字
近代中國飽受帝國主義侵凌。幾個世紀以來,無數志士仁人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嘔心瀝血,頑強拼搏,甚至獻出生命。歷史所以呈現出這樣的面貌,是因為我們的民族經歷了一次從輝煌到沉淪的痛苦轉折。對于這一段歷史,我們既不應該忘記,也不應該用輕薄的態度加以對待。本書收錄了作者古稀之年對中國百年來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和反思文章,其中既有對民族苦難的悲憤痛惜,又有對民族振興的強烈渴望,是讓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的佳作。
李文海 ·民族史 ·2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