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民族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新思維:以廣西為例
會員

廣西處于祖國的南大門,地形地貌十分獨特,俗稱八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片海,陸地總面積23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5350多萬。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這里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十二個世居民族,此外,還有滿、蒙古、朝鮮、白、藏、黎等25個其他民族成分,是全國民族成分較多的省區之一,更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導論,主要談研究的對象、內容、背景及現實意義,相關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特色。第二章廣西民族文化資源概述,主要談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性質、形態、范圍及其與其他資源的關系。第三章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主要談民族文化資源配置的含義、內容和方式等。第四章民族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的關系,主要談什么是文化產業,民族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的關系以及民族文化資源對于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意義。第五章民族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主要談民族文化資源如何保護、保護的重要意義,如何開發、開發的途徑與方式,開發的基本原則等。第六章廣西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主要論述廣西地方文化資源開發的基本原則以及開發的方式方法。第七章地方政府對民族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政策扶持,主要談政府應該如何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和法律體系,引導、鼓勵民族文化資源投入市場運營,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經濟發展,保護民族文化資源的成果及經營者的積極性。

李沛新 ·民族史 ·14.9萬字

戰國秦漢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與觀念研究
會員

本書以戰國秦漢西南民族地理的格局與觀念為研究對象,旨在詳細梳理和研究族群演進格局、“華夷之辨”思想對族群空間建構影響的基礎上,揭示民族地理觀建構路徑,闡明民族地理觀與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的關聯。基于漢文史籍、漢譯彝文史籍、考古、碑刻、環境考古等資料的梳理,文獻分析、形象學、環境史、概念史等方法的使用,研究揭示:(1)戰國秦漢西南族群演進具有區域性與族群性雙重特征,且西南族群演進的“區域性多元一體”與中華民族演進的“整體性多元一體”已形成協同演進格局;(2)民族地理觀與族群空間是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的“一體兩面”,多重格局民族地理觀的建構過程同時是結構化、秩序化并表現有“差序格局”特征的族群政治地理空間建構過程;(3)民族地理觀的建構是現實的族群演進格局,經典的“五方之民”族群認知模式,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的需求共同作用的產物,反映著全國與區域間族群協同演進和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態勢。要之,本書嘗試闡明民族地理觀應是歷史民族地理重要研究內容,初步建構了戰國秦漢西南民族地理觀的研究路徑,強調了民族地理觀在大一統多民族國家空間建構中的意義。

孫俊 ·民族史 ·34.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车致| 越西县| 万安县| 墨玉县| 咸丰县| 武城县| 潍坊市| 清原| 高淳县| 乌鲁木齐市| 大方县| 清流县| 南雄市| 江都市| 大姚县| 唐山市| 靖宇县| 临沂市| 三亚市| 南充市| 三门峡市| 通江县| 乐至县| 固阳县| 富川| 五莲县| 靖安县| 景德镇市| 江阴市| 阳春市| 柘荣县| 阿克陶县| 伊宁市| 永丰县| 镇雄县| 克山县| 金沙县| 赞皇县| 德惠市|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