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歐美近現代史學科2016—2017年在國內完成的成果匯集。本書為系列文集的第2輯,共收入12篇文章,基本上是已發表過的。這些文章的研究范圍相當廣泛,或屬于國內前沿問題,或是涉及國計民生的熱門課題,或在傳統研究領域內有所突破。這些成果,既是對過去研究的一種思考與總結,也有利于推動本領域和相關領域的繼續研究。
金海 黃艷紅主編 ·世界史 ·17.5萬字
了解戰爭,最終是為了抵制戰爭!本書所講的全是得益于戰爭而發家致富的事例,從遙遠的公元前1世紀的愷撒,到至今仍為巨富的摩根、羅斯柴爾德等家族,其中包含了最初的軍人(拿破侖)、為政府和軍人服務的金融家(雅克·科爾)、專門從事軍火生產的巨頭(克虜伯)、政府的代理人(摩根)、革命或戰爭時代的投機分子(伯納德·巴魯克),這也是本書前五章的主要內容。
(德)理查德·萊文索恩 ·普及讀物 ·13.1萬字
《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萃編》2011至2014年由清華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總27卷31冊960萬字。《萃編》匯集了正史中原有的藝文經籍志及后世的考證、注釋、補遺之作凡84部,對每種書都精選底本,加以標點校勘,可謂史志目錄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匯輯和整理。《二十五史藝文經籍志考補續刊》是《萃編》的內容補充和自然延伸;市場需求及產品定位:《續刊》是一套收書全面、校勘精良的高質量史志目錄叢書,是史學、目錄學、文獻學、圖書史、學術史、文化史、科技史等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必備之書,市場需求量龐大。
王承略 劉心明 ·中國史 ·11.2萬字
《清王朝的最后十年:拉里貝的實景記錄》是作者拉里貝在法國公使館內負責安全保衛工作期間拍攝的攝影集,拍攝地主要在北京及周邊地區,這些照片記錄了1900年到1910年之間清末中國的各種人物、家具、服飾、戲劇、建筑、街道、佛像石刻等。透過這些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百年前真實存在過的中國。這些照片不僅是19世紀末中國的面貌,也是更長的時間跨度內、甚至在某些方面數千年都鮮有改變的中國的側寫。
(法)菲爾曼·拉里貝 ·中國史 ·1.2萬字
本書主要記述了1844年以前的20年間中國南部的社會生活情景。亨特是鴉片戰爭前廣州僅有的幾個懂中文的外國僑民之一,在中國生活長達40年的時間,經歷了中西關系深刻的變化,對中國社會生活的情形有一定的了解。書中描述外商在廣州口岸活動的情形,對當時廣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并觸及到廣州下層社會的眾生相。具有關于早期中西關系和中西貿易的史料價值。其中不少資料被中外研究者一再引用。
(美)威廉·亨特 ·中國史 ·17.3萬字
《走進古代文明》帶領讀者踏上一場穿越時空的精彩之旅。從先秦時期的輝煌到美索不達米亞的神秘、古巴比倫的壯麗、古印度的深邃以及古希臘的璀璨,本書生動展現了不同古代文明的獨特魅力。通過對這些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宗教等多方面的深入探討,揭示了古代文明的起源、發展與影響,為讀者呈現出一幅豐富多彩的古代文明畫卷,讓我們深刻領略人類智慧的偉大與歷史的厚重。
王漢陽編著 ·世界史 ·2.9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古希臘戲劇的萌芽、歐里庇得斯與《美狄亞》、亞里斯多德的悲劇理論、米南德的喜劇、古羅馬戲劇、古印度的梵劇、梵劇的成熟、迦梨陀娑和《沙恭達羅》等。
李劍橋 竭寶峰編著 ·普及讀物 ·8.7萬字
這是一本普及人類文明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稅收歷史的圖書。從蘇美爾城邦時代到今時今日,從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到黃河流域。7000年來,向民眾征稅一直是全世界各個王朝和國家維持生存最重要的方式。大部分戰爭爆發、權力更替都因稅收而起;每一次科學進步、制度革新又影響著稅收的制定。人類文明就在兩者的斗智斗勇之中發展和推進。在本書中,作者從全新的視角,跨越千年的時空,從人類文明萌芽到現代社會成形,用風趣的語言講述了關于稅收的起源、發展和現狀;用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對世界各國的稅收發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折射出人類進步的艱辛和文明發展的偉大,是一部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優秀讀物。
(英)多米尼克·弗里斯比 ·世界史 ·18.2萬字
密克羅尼西亞是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意為“小島群島”,包括帕勞、基里巴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和瑙魯等國家,居民以密克羅尼西亞人為主。這里擁有色彩斑斕的海水、美麗的沙灘、浪漫的海底珊瑚礁景觀以及充滿原始風情的部落與村莊。本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密克羅尼西亞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資源。
劉建峰 王桂玉編著 ·世界史 ·10.7萬字
“都城風物”選取中國古代著名都城長安、洛陽、開封、杭州相關的名著四種:包括駱天驤《類編長安志》,記錄從西周、漢唐到宋元的長安古跡,以及相關史事;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記述北魏時代洛陽城市建制和佛寺建筑,以及相關政治、文化、風俗、人物、藝文、中外交往等;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述北宋開封的皇城建筑、城內各坊、民眾的飲食起居、歲時節令,囊括汴京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詳述朝廷典禮﹑山川風俗﹑市肆經紀﹑四時節物﹑教坊樂部等情況。
駱天驤 ·地方史志 ·4.3萬字
《資治通鑒》從戰國寫到五代十國,生動展現了16個朝代1362年歷史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歷史先輩們都遇到過、處理過,有經驗教訓。作者華杉用“通篇大白話”翻譯整部《資治通鑒》,并盡量保留原文的韻味,讓人像讀小說一樣拿起來就放不下。同時,結合歷代名家觀點和本人管理經驗,講透《資治通鑒》中對21世紀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華杉 ·普及讀物 ·16萬字
本書是杰出歐洲中世紀史專家帕特里克·格里的論文選編,所收論文涵蓋了他近半個世紀學術生涯的主要方面,涉及族群意識、社會變遷、文化結構、歷史記憶、民族主義和基因技術的歷史學應用等多個重要領域。本書旨在向中國讀者介紹格里的研究,不僅看他面對遙遠的過去時如何提出問題、組織材料并給出解釋,更重要的,看他如何理解過去與現在、歷史與未來的關系,如何回應當下社會的歷史焦慮,以及如何踐行歷史學家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道義責任。
(美)帕特里克·格里 ·隨筆 ·19.4萬字
作品以西非國家塞內加爾為個案,結合考古實踐與民族史研究,探討非洲文化景觀問題。作者認為文化景觀是文化生產的結果,聚居群落通過日常活動、信仰和價值觀,將物理空間轉化為有意義的所在。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了塞內岡比亞巨石圈墓地考古情況及數據。第二部分介紹了巨石圈的西側和東側邊緣地帶的文化景觀:薩盧姆三角洲貝冢,巴薩里和貝迪克文化景觀。三個景觀案例歷經公元前二千紀中期至今的時間段,對巨石圈墓地的分析完全是考古學范疇的;對薩盧姆三角洲的分析也具有很強的考古學意義,但同時包含著民族史的探討;而巴薩里和貝迪克地區的案例研究則體現了當地部落人群英勇抵抗外來入侵的過程對文化景觀形成的作用。
(法)高暢 ·文物考古 ·9.5萬字
《SourcesontheHistoryoftheHephthalites》是一本全英文論著。它匯集了關于嚈噠的九種語言(漢文、希臘-拉丁文、亞美尼亞文、敘利亞文、阿拉伯文、波斯文、梵文、藏文)70種史料,是國內外學者首次對嚈噠史料所進行的最為全面系統的整理和研究。
余太山 ·史料典籍 ·15.6萬字
《元代——武功第一》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史 ·3萬字
《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內容簡介:大航海時代又叫地理大發現時代(15世紀中后期至17世紀末葉),其間,歐洲人突破地中海的地域限制,借助遠洋探險與擴張,開辟了許多重要的航路和通道,與包括非洲、亞洲、美洲、大洋洲在內的外部世界建立起直接的交往關系,由此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歐洲以外的財富和經驗,推動了國內的資本原始過程,現代化由此起步。同時,人類的交往關系與活動范圍的得到了拓展,人類文明發展的全球化過程加快了步伐,真正意義上世界歷史由此開始。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時代里涌現出了一批像哥倫布、達伽馬、迪亞士、卡布拉克、庫克這樣富有傳奇色彩的水手,他們不畏艱險、勇于超越自我、探尋未知世界,充分彰顯了人類勇于進取的精神品質,《世界盡頭的發現: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水手》記錄的就是他們的傳奇經歷。
姜守明 ·歷史地理 ·14萬字
河潤華章人物風流:渭南市博物館,本書以文物古跡為基礎,介紹了渭南從史前、夏商周、秦漢到近代時期的發展變化,及不同時期對國家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講述了眾多盛世英杰、賢相良才、文化大家等渭南著名人物的典型故事及事件,讓文物“活”起來,采用圖說文述的方式,展示了渭南的深厚歷史及豐富的文化內涵。
陜西省文物局 ·文物考古 ·9.5萬字
《5分鐘爆笑詩詞》第二輯,以生動的歷史故事、活潑幽默的筆觸,漫畫和文字結合的形式來講述蘇軾、王維、李清照的一生,在故事情境中解讀他們重要的詩歌創作。創新萌力全開漫畫+創意微信群聊,爆笑逗趣,老少咸宜!
歷史的囚徒 ·普及讀物 ·14.8萬字
《聽歷史講中醫》主要是從史籍中醫藥文獻的整理入手,從醫事制度、醫學教育、著名醫家、中醫文獻四個方面展現古代中醫藥的面貌及中醫學的歷史傳承與發展,而未涉及史學方法與中醫學研究的相關問題,這一點在本書的第一章中有所論述。此外,本書不涉及中醫藥的診斷治療,旨在幫助人們了解中醫學在古代的地位及其發展,從而更好地弘揚中醫藥文化。從寫作角度與內容出發,我們希望借此書以饗愿意或者想要了解中醫學的讀者。
熊益亮 林楠編著 ·專業史 ·16.4萬字
權力游戲與財政法則,制度與制衡,頂層設計和陋規背后透出的赤裸人性,真實而殘酷。中國歷代腐敗的根源都是絕對的權力控制,不解決權力結構的基盤,就不可能解決腐敗問題。皇權的統治史與官吏的腐敗史向來都無法分割。作者聚焦漢唐宋元明清,橫縱對比,探討中國古代社會的皇權統治與官吏生態,為讀者清晰呈現一個多角度的中國史脈絡。
張宏杰 ·中國史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