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沒有全面介紹漢唐間史學發展的狀況,而是主要討論了幾個與史學發展有密切關系的問題,如史學與經學、史學與文學、史學與地域以及社會思潮諸方面的關系等等。近年來,作者認識到,對史學史的研究也不能忽視史學內部的發展邏輯,這次再版,作者為此增補了兩篇相關領域的文章。此外,本書還特別強調了文化史與王朝政治史在時間進程中的不一致,如政治上結束戰國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結束戰國卻是在漢代。南北朝時期的南北學術文化差異也是一直存在到唐初。
胡寶國 ·史學理論 ·16.3萬字
本書是柳田國男晚年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本書中,柳田提出了一個假說:日本人的祖先是從沖繩出發,乘著“黑潮”(日本暖流)沿島北上,擴散到日本列島各處的。開始是偶然的漂流,之后發展成為計劃性的人口移動,為了尋找更佳的生活空間,攜帶著稻種,沿著一條由“海島”構成的“海上之路”一路北上,最終來到日本列島,成為了最初的日本人。
(日)柳田國男 ·民族史 ·16.1萬字
本書以短小精悍的筆法,從大氣磅礴、縱橫捭闔的歷史角度,深刻地記錄了日本自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起到20世紀60年代的100年間日本所經歷的波折起伏。作者吉田茂的政治領袖的視角,闡述了日本百年來所發生的,從明治維新的崛起到戰敗后的低谷,再到借助戰后良好的發展機會重新站起來的歷史。本書同時收錄了百年間,外國人眼中的日本,以及作者在日本戰后的報紙雜志上發表的關于經濟的論文和時事評論。總體而言,由字里行間更多流露出的并非是文學上的趣味,而是政治家所獨有的理性、堅忍、實干和勇氣。
吉田茂 ·世界史 ·9.8萬字
本書是一部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連起來的中國藝術史,或者說,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本身就構成了一部宏大、浩瀚、可視的中國藝術史。故宮博物院總共收藏著超過186萬件(套)的文物。從時間上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上迄新石器時代,跨越了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中國古代王朝,又歷經了20世紀的歷史風云,一路抵達今天。無論從橫向上,還是縱向上,故宮文物都建構起中華文明的宏大體系,成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從未斷流的物質證據。《故宮藝術史》計劃寫作十卷,第一卷《初民之美》關于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祝勇 ·普及讀物 ·14.2萬字
一部專注于中國古代帝王治國之道的歷史作品,主要圍繞秦始皇嬴政的生平展開。書中從他在趙國出生的特殊背景開始,詳盡描繪了他如何在動蕩的環境中逐步成長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書中不僅著重描寫了秦始皇的治國之道,還深入分析了他的統治理念、對待臣民的態度以及他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除了秦始皇,書中還探討了其他幾位在中國歷史上同樣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帝王,如漢文帝、唐太宗李世民、隋文帝楊堅等。這些帝王各自的治國策略和政治智慧,展現了中國古代帝王在面對不同歷史背景和挑戰時所采取的應對之道。整部作品通過這些帝王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展現了中國古代帝王們在治國理政、平定叛亂、維護國家統一等方面的智慧和手段。書中沒有單純停留在史實的敘述上,而是深入剖析了這些帝王治國策略背后的動機、考量和影響,讓讀者能夠更為全面地理解這些歷史人物的偉大之處以及他們的局限性。
劉慕言 ·普及讀物 ·8.1萬字
本書稿是日本東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史杰鵬為所開《史記》網課撰寫的講稿的結集。分為“刺客”“游俠”“戰爭”“謀略”“女性”等專題。多從文字、音韻、訓詁的角度切入,對先秦、秦漢的社會情狀、經濟生活、政治制度、學術思想等方面進行剖析。把《史記》這部史學名著放在它所產生的歷史情境中加以觀照。對一些歷史愛好者感興趣而存在爭議的話題,如“李廣和衛青、霍去病孰強孰弱”“羹頡侯的封號是否含有貶義”等,進行專門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觀點。語言生動,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
史杰鵬 ·中國史 ·11.5萬字
這是一部資料翔實卻又趣味十足的香港戰前陸上交通史。本書作者細心發掘舊檔案,輔以百余幀舊相片,拼出關于香港戰前陸上交通的完整圖景,不僅道出今天香港交通秩序井然、一切「有規有矩」之由來,亦折射出香港在近代中國所處地位之變遷,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馬冠堯 ·中國史 ·13.3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舊石器時代舞蹈、新石器時代舞蹈、古埃及舞蹈歷程、古埃及舞蹈形態、古埃及舞蹈文化、古希臘舞蹈藝術、古羅馬舞蹈藝術、古印度舞蹈文化等。
李劍橋 竭寶峰編著 ·普及讀物 ·6萬字
三國雖然歸晉,但大一統的西晉只維持了短短五十年。其后八王之亂,不得已衣冠南渡,始有東晉,并發展為后來的南朝,即宋、齊、梁、陳。這四個朝代加上東晉,以及先前的東吳,在歷史上統稱為“六朝”。而北朝基本是鮮卑人的天下,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以及代北周而起的隋。北周滅掉北齊后,其主昏庸,隋文帝楊堅趁勢而起,加上南朝陳最后一位明君陳頊病亡,長達百年的南北分裂終于結束,隋唐盛世因此得以開啟。本書講述的便是南北朝這個動亂而又生機勃勃的時代。
黃哲 ·中國史 ·13.8萬字
作者從藏品中精選約二百張珍藏圖片,并配上詳盡說明,與讀者重溫十八世紀末至一九八〇年代期間港島歷史的吉光片羽,透過圖像一同見證中西區的商業發展、灣仔區的市井日常、銅鑼灣的百貨娛樂、東區的太古王國,以及南區的漁港風光,體會百多年來這座城市怎么一步一步由西區走到東區,于時代的湮沒變遷中繁華照舊。
許日彤 ·中國史 ·2.5萬字
《藏著:一個西班牙人的33年內戰人生》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一個男子為了躲避死刑,躲藏在自己的家中整整三十年。主人公曼努埃爾?科特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者和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省米哈斯村的村長,在佛朗哥勢力1939年奪權后成為通緝對象。為了活下去,科特斯躲藏在家中直至1969年大赦頒布。本書的敘述基于羅納德?弗雷澤大量的深度訪談及口述史資料,它記述了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磨難,也描繪出西班牙至暗時刻。
(英)羅納德·弗雷澤 ·口述史 ·15.8萬字
《食在宋朝》是“尋味歷史”系列中的一本,主要選取宋朝最具代表性的關于美食的詩詞歌賦、散文、小說、文人筆記等,如《東京夢華錄》《山家清供》《武林舊事》《都城紀勝》《夢粱錄》,等等。從宮廷的奢華盛宴、文人雅士的大千世界,到百姓日常的風味人間,本書旨在通過古人的筆觸還原宋朝飲食生活的真實圖景,帶領讀者在古人的字里行間中品味宋朝美食,在歷史變遷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孫鳴晨編著 ·普及讀物 ·10.4萬字
公元前431年,希臘世界內部的兩大陣營爆發了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在這場影響深遠的戰爭里,各類城邦與各色人等輪番登場,在各種極端環境中做出自己的抉擇。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寫就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成了西方歷史學的經典巨作。修昔底德認為,日益強大的雅典引起了斯巴達的恐懼,而斯巴達必須回應這種威脅。這種守成大國與新興大國之間必有一戰的邏輯,就是后世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本書是張新剛教授對《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一書的解讀。張教授選取書中最為重要的事件,按時間歷程,梳理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前因后果和內在邏輯,并借此探討了公民品性、城邦政體、權力與正義等關乎古希臘人思想精神的重要議題,揭示了修昔底德對“人的境況”深入而復雜的思考。
張新剛 ·史學理論 ·18.2萬字
久負盛名的蒙古帝國史學家、內陸歐亞歷史文化專家;綜匯六種語言史料,以珍珠為窗,聯動歐亞世界的陸海貿易;追溯南北跨生態互動,重審蒙古政治文化的長時段影響。1221年,在今天的土庫曼斯坦,一個被蒙古士兵俘獲的女人,聲稱為保護自己的珍珠而將它們吞下。她立即被處決,為了找到幾顆珍珠,成吉思汗命令士兵們對死在戰場上的人開膛破肚。具有審美、經濟、宗教和政治價值的珍珠,是古代世界的至上珍寶。而蒙古這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內陸帝國,是其無可匹敵的收集者、支持者、傳輸者。將影響力擴展到海洋領域,對于游牧民族來說是怎樣的新起點和新挑戰?
(美)托馬斯·愛爾森 ·世界史 ·14.3萬字
《文明的故事》是一部通俗的世界文明史書,本書論述了從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類的起源直到現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橫跨五大洲的世界歷史。它沒有嚴肅史著的學究氣,而且比那一時代的許多著作都要早地擺脫了民族主義乃至歐洲中心論的褊狹。書中關注人類文化的遺產,包括思想、文化、宗教等遺產,而這是人類文明歷程中真正具有價值的東西。
(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世界史 ·18萬字
好望角系列,獨特的和平視角,以“和平”為紅線串起了這部戰爭史,一部對解決當今種種沖突有著重要意義的警世書。為什么拒絕大戰但并無和平?到底是誰在利用不確定性,給歐洲帶來了一系列密集到可怕的毀滅性災難?三十年戰爭,歐洲是如何發生了永遠而徹底的改變?文明又是如何渡盡劫波,在一片荒蕪中幸存下來的?約翰內斯·布克哈特從全新的視角,聚焦三十年戰爭期間一次次的和平嘗試和一次次無限接近和平的時刻,以“和平”為紅線串起了這部戰爭史。作者深入而透徹地剖析了一場本可避免的沖突背后的種種博弈,直指政治活動家們真正的利益所在。此外,作者重申三十年戰爭并非宗教戰爭,而是一場“建構國家之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僅展現了當時人們的戰爭經歷,并且追問文明是如何渡盡劫波,在一片荒蕪中幸存下來的。本書也高度贊揚了當時成功概率很高的和平倡議,它們對解決當今的種種沖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德)約翰內斯·布克哈特 ·世界史 ·14.5萬字
遼、金、西夏時期,華夏大地從分裂走向統一。本書講述契丹、女真、黨項等民族的日常生活,結合歷史文獻、文物遺存和考古成果,生動再現這一時期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習俗、禮儀和文化;以小見大,展現社會變遷與民族融合的大趨勢。
宋德金 ·中國史 ·7.7萬字
作為連接歐亞大陸東西兩端的重要區域,中亞在古代、近代和當代呈現出不同的文明生態與地緣政治意義。作為與之存在密切歷史與地緣關聯的中國,如何在歷史的連續性維度中構筑起我們對于中亞認知的整體性,將直接關系到中國西北方向域外認知框架的豐富與完整。基于對中亞地緣重要性和中國對外認知整體性的考量,本書從整體和分區的角度,對中國近代的中亞認知流變進行了分析與梳理,力圖在我們既有的西域認知和當代中亞區域認知之間,補充近代中亞認知的缺漏環節,從而構筑一幅歷史連續性的中亞認知圖景,并通過認知中亞更好地理解作為“共同體”的中國。
袁劍 ·歷史地理 ·13.4萬字
如果有一天,您一睜眼發現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不要驚慌,來,拿起《唐朝穿越指南》:先過了語言關,學幾句中古漢語、唐朝國罵;再混進官府食堂開開小灶,品茶喝酒。記住,像穿越小說中那樣大大咧咧走在街上,隨手拿出紋銀幾兩是會悲劇的,戶口本、暫住證一個也不能少。可隨旅行團游覽長安城熱門的五大景點,順便逛逛青樓,看看馬球,帶上豹子去戶外狩獵。更可入鄉隨俗,像個唐朝人一樣過端午、春節、七夕情人節。運氣好的話,還能受邀去別人家里做個客,唱K、跳舞,樂不思蜀,后買套占地十畝限價房。如果您是女士,這本指南能使您掌握長安潮時尚衣飾。萬一落地生根,嫁給唐朝人,也能了解婚禮細節,及婚后幸福生活秘籍。如果您有心混入政界,無論您想做文官,做武將,還是想穿越成外國來的留學生,攻略都已為您備好。穿越無限好,樂活在唐朝。
森林鹿 ·普及讀物 ·17.3萬字
《墨爾本回憶錄》一文,便能幫助您從它起初的樣子,一點點更好地認識這座城。比起晦澀抽象的史料,作為這段歷史見證人和參與者的羅夫·博爾德伍德,對于這段歷史有更多的發言權。他生于英國倫敦,后于1840年全家移居澳大利亞,并在墨爾本定居。他曾當過牧羊場主,后任采金場的監察官,期間一直堅持從事寫作。與其說他見證了墨爾本的發展改變,不如說墨爾本寄托了他的年少輕狂的青春歲月,也因此他憑借自己的人生經歷生動詳盡地講述了那個時期墨爾本的故事。
(英)羅夫·博爾德伍德 ·地方史志 ·10.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