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研究清朝、晚晴、民國以及偽滿洲國歷史的必讀書目,包括《遠去的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我的前半生(灰皮本)》是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的“反省式”自傳。《遠去的紫禁城》講述的人物故事真實而不失生動,這源于作者用電影編劇的思路去講述故事,同時堅持“不生產故事,只做歷史的搬運工”,在經過大量考證的情況下講述歷史,只講故事,不設觀點,讓觀眾自行判斷。
愛新覺羅·溥儀 ·普及讀物 ·52.2萬字
宋代至清代都城形制正處于中國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變化期、轉型期和定型期。本書主要根據考古調查發掘資料,介紹和論述了北宋東京開封府、南宋行在臨安府城、遼上京、金上京、金中都、元上都、元大都、明南京城和明北京城等正式都城的規劃理念和形制布局,同時對遼中京、遼南京、遼東京、遼西京、元中都和明中都等城的形制布局也做了詳略不等的介紹。本書認為,各個都城均是其規劃理念的物化形態,因此,本書較完整地呈現了各個都城形制布局的具體架構,使之成為對各個都城進行全面、深入、內涵式研究的平臺,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形制布局特點和布局藝術,分析各個都城形制布局間的承襲演變關系,總結該時期都城形制布局的共性,探討該時期都城形制布局的發展、變化規律。
孟凡人 ·中國史 ·76.8萬字
《近代史研究》創刊于改革開放初的1979年,是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專業學術期刊,在業內享有良高聲譽,在各種期刊評價體系中均名列前茅。這個刊物的歷史,見證了中國當代學術的恢復和發展,也折射了一個時代的進步與成就。在其40年的發展歷程中,《近代史研究》一貫嚴肅認真,精益求精,是當代中國歷史學發展的一個縮影,并見證了數代學者的成長。作為一份重要的學術期刊,《近代史研究》以其對理論和方法論的重視和專業研究的精深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面貌、走向、風格都有一定影響。《近代史研究》40年文存五卷本,精選自期刊成立初1979年到2018年40年間共100余篇優秀論文,這些論文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近代歷史研究的學術發展,展現了我國近代史學人為中國近代史研究做出的貢獻。
《近代史研究》編輯部編 ·中國史 ·62.9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清朝建立到滅亡近300年的歷史,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思想、宗教等各個領域的歷史大事和興亡嬗變,生動描寫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故事。
李翠香 ·普及讀物 ·68萬字
《中國近代史》開篇從地理、自然環境出發,先概述了我國及周邊各民族人民的生存情況和生活特征,又從物產、思想、文學、科學、美術等方面對近代之前的中國歷史進行了梳理。《中國近代史》一書記述的歷史從鴉片戰爭開始,涵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民國以來狀況等幾大主題,為中國近代史架構了基本的敘述輪廓。書中史料豐富,作者描寫生動,給人以讀章回小說的閱讀酣暢之感。
陳恭祿 ·中國史 ·60.5萬字
在人類法治文明史上,歐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成就這一領先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較早建立并保持了優良先進的司法文明。本書按照歷史發展的脈絡,系統地介紹了歐洲法治的源頭、中世紀法治的建立、走向現代社會中的司法與法治的發展,以及在近年歐洲一體化進程中在司法方面的成功探索。作者以司法為視角,對歐洲法治文明先進性的根源做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侯建新主編 ·世界史 ·53.2萬字
《歐洲史》是英國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的代表作。它為歐洲歷史設計出一種時間和空間的坐標系統,呈現出難得一見的整體史印象。它將傳統敘述方式與特寫結合,容納了經常被嚴肅歷史學家忽略的各種奇特事物和思想,成為近年來深具價值和說服力的歐洲通史作品。始于文藝復興,止于“一戰”。文藝復興粉碎了中世紀文明的精神力量,啟動了歐洲向現代蛻變的過程。宗教改革之后,理性與信仰之間的協調并未出現,政治上進入開明專制時代。但開明專制結果被證明是一場令人沮喪的失敗。作為開明專制君主的代表,法王路易十四創立的“舊制度”以革命而告終,這場革命使得整整一代人陷入混亂、戰爭和令人不安的革新運動之中。隨著革命的平息,現代化開始發揮作用,歐洲進入高歌猛進的19世紀,蒸汽機車、煤氣廠和發電機廣泛普及。到了20世紀,身處迅速變化的世界,人們開始意識到自身的脆弱,渴望回歸虔誠與修行,基督教文化有復蘇之勢,傳教士與工程師一道踏遍世界的各個角落……
(英)諾曼·戴維斯 ·世界史 ·82.8萬字
唐朝是中華民族發展目前一個重要時代。開國不久,聲威遠播,社會繁華富庶,皇帝被尊為天可汗。本書概述了將近三個世紀內,大唐帝國由盛到衰的過程,重點交代了三個歷史教訓:一是女禍,即宮闈淫亂;二是閹禍,即宦官擅政,挾制天子;三是藩鎮禍,即軍閥混戰,割據一方,終于篡奪中央政權。書中對李氏父子削平群雄、玄武門之變、武則天稱帝、安史之亂等重大事件,都有較詳盡的敘述。
蔡東藩 ·中國史 ·62.7萬字
本書采用編年體裁,記述了自1928年至1930年中華民國歷史時期的重要史事,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本書所記內容,不僅包括政治、軍事、外交,還涉及經濟、文化,甚至天災地變;不僅包括統治階級及其政權的活動,還涉及人民的革命斗爭和自發反抗;世界大事,與我國相關者也適當列條,內容充實,包容量大,為民國史研究提供了一部可供查考的參考資料。
李新總主編 韓信夫 姜克夫主編 ·中國史 ·59.9萬字
商周兩朝屬于上古時代,文獻史料相對較少。對商周時代的歷史認識,需要考古學的發掘和研究來完善。著名考古學家王恩田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國古代考古學,對商周時代的社會文化、經濟生活、政治等一系列問題,運用考古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了探討,提出許多觀點,并對學術界的一些認識提出了商榷。同時,作者并不局限于商周考古,對承續商周時代的秦漢時代的考古學問題也進行了探討,體現了作者的恢宏視野和邃密的深度。
王恩田 ·史學理論 ·50.7萬字
作者將歷史上有影響力的重大事件、歷史人物,以串珠子的方法,重新組織語言,以現代視角講述故事,再加上個人的評注。該書秉承中國傳統史家治史精神,以“獨辟歷史的蹊徑,還原歷史的真相,探微歷史的原力,把握歷史的脈博”為終極目標,以現代軍人的視角,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加以論述。作者在編著過程中,注重通過大量的史料挖掘還原歷史的真相,大力贊美和倡導中華民族的正直、勇敢、血性、尚武的精神,傳遞正能量。
徐兵博 ·史學理論 ·70.1萬字
本書包括世界歷史精粹、古代世界、中古世界、近代世界、現代世界和當代世界共六部分,涵蓋了人類發展歷史中的政治、文化、科技、經濟等各方面知識,以問答的方式引領讀者了解世界歷史,拓展視野。
文征明 ·普及讀物 ·61萬字
“希臘化”這個術語通常被用來描述這樣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希臘語是通用語言。希臘人成群結隊地向南方、東方遷徙建立新的殖民地,或者參加雇傭軍以尋求財富,確信自己作為新統治階級的成員。當地人民和文化在卷入這場逐漸滲透的希臘化時,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不和與沖突。作者廣泛使用一手材料,研究了從亞歷山大之死到希臘化世界并入羅馬帝國期間的政治事件。他也研究了這個世界中不同的社會制度和風土習俗,文學、科學、技術的重要發展以及新宗教運動的建立。本書分為希臘化時期的史料、對亞歷山大的繼承、君主制與君主制觀念、希臘化王國的形成、托勒密埃及、敘利亞與東方、馬其頓和希臘等十二章。前面幾章集中關注希臘化世界的某些特定的地區和方面以及人們在這一世界中的生活。后面的第十章至第十二章主要轉向事實敘述。
(英)F.W.沃爾班克等 ·世界史 ·56.3萬字
要了解中國,就需要了解中國周邊的文化和歷史。歷史作家郭建龍實地考察之作“亞洲三部曲”!一場印度5000年文明歷史的狂野之旅!一場神秘多彩的東南亞文明歷史之旅!一段跨越八百年的蒙元帝國之旅!《印度:漂浮的次大陸》:55天、70個城市、上百處文化遺址、20000多公里……帶你零距離體驗印度次大陸的遙遠歷史與現實!《三千佛塔煙云下》:越南、束埔寨、泰國、緬甸、老撾東南亞五國文化紀行!4個多月、5個國家、70多個城市文化遺址……越南與占婆王國的分合;柬埔寨吳哥王朝的燦爛;泰國素可泰王朝的昌盛;緬甸蒲甘王朝、貢榜王朝的榮光;老撾瀾滄王國的艱難前行;中南半島的苦難輝煌一一展現。在多方考察,無數次的奔波、交流和資料查閱后,郭建龍梳理了這個區域的歷史、發展邏輯以及歷史上與中國既陌生又不得不保持接觸的特殊關系。《穿越蒙古國》:一人一單車、26個晝夜、2000多公里,從成吉思汗的家鄉到蒙古人最后攻克的土地!這是一程用雙腳丈量的艱辛騎行,也是“歷史文化行者”郭建龍的蒙古國文明歷史之旅——這里是比絲綢之路更廣闊的歐亞大通道,這里有歷史上令人驚嘆的游牧民族,他們暴風般地征服重塑了整個世界,也在廣袤的帝國疆域內創造了繁榮與和平。
郭建龍 ·世界史 ·54.7萬字
本書講述了德意志第三帝國從19世紀晚期的起源到20世紀中期災難性毀滅的歷史。作者以時間為軸線,詳實闡述了希特勒的崛起、納粹黨的興起及其奪權路徑,以及希特勒如何一步步將德國引向戰爭直至最終毀滅的過程。在歷史性講述的基礎上,作者不僅討論了納粹主義的神奇魔力、納粹德國體制的實際運作方式,而且在結論部分提出了與大屠殺相關的諸多難題和德國人的認罪困境,由此提升了本書的歷史高度,將讀者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有關人類問題的思考。
(美)克勞斯·P.費舍爾 ·世界史 ·52.6萬字
本書概觀性地介紹了中國古代石刻的類型及其演變、古代石刻的存留及發現情況、歷代石刻的研究情況以及石刻銘文的常見體例,總結歸納了石刻銘文應當如何釋讀、石刻及其拓本如何辨偽鑒定等,是一部全面系統了解中國古代石刻的基礎著作。本書1997年曾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此次為增訂本,增加內容逾倍,增加圖版200多幅,隨文插入,使本書更具可讀性和直觀性。
趙超 ·文物考古 ·50.5萬字
1934年完成的《你一定愛讀的中國近代史》是陳恭祿著作中影響優選的一部專著,曾被選為代表民國時代優選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全書共19篇,約60萬字,敘述起自晚清鴉片戰爭,迄于20世紀30年代初。跨越時間長,涵蓋內容豐富,論斷公允。其所論及領域極廣,地理、民族、政治、經濟、交通等。本書一書是陳恭祿著作中影響最大的,時至今日,仍被公認為代表民國時代最高學術水準的中國近代史著作,是代表該時期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獨立立場和觀點的著作。本書19章,近70萬字,以敘述為主,分析輔之。本書根據近代以來發生的大事,分為鴉片戰爭、太平天國、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民國以來狀況等幾大主題,為中國近代史架構了基本的敘述輪廓。尤為令人稱道的是陳恭祿嘗試以一種公正的態度對待歷史,他認為“本書論斷,著者非詆毀時人,或為之辯護,不過以公平之態度,說明其立場”,比如在討論中外沖突及中外關系等問題時,“對于侵略之罪惡,決不為之稍諱”,但更要以事實為根據,不能一味詆毀。由于本書持論公允,資料翔實,詳略得當,成為當時中國近代史最完善的教材。
陳恭祿 ·中國史 ·5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