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每年2輯,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民俗學等。本書已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7-2018)來源期刊。書中主要刊發海內外具有原創性的文學研究論著,旨在交流學術信息,展示學術精品,維護學術規范,推動學術健康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杜桂萍主編 ·語言文字 ·27.9萬字
本書嘗試在語法化框架下開展理論導向的漢語習得順序研究。以17個現代漢語主要兼類虛詞為對象,采取“構擬—驗證”的研究方法,嚴格按照“基于語法化順序構擬習得順序→通過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多角度考察分析得出客觀習得順序→對比驗證構擬順序和客觀習得順序之間的一致性”這一操作程序,發現兼類虛詞不同意義和用法的語法化順序與習得順序之間存在高度的一致性。這一結論驗證了兼類虛詞的語法化順序和習得順序基本一致的假設。本書在漢語虛詞二語習得順序研究方面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法視角,研究結論可以為漢語國際教育相關語法項目的教材編寫和課堂教學順序提供有益參考。
高順全 ·語言文字 ·20.8萬字
本書以北朝通語語音為研究切入點,結合從三國、西晉到北朝時期的語音變化,深入探討了南北各地方音的特點以及它們與通語的關系。作者從方言的角度解析了重紐問題、泥娘是否合一以及南北朝通語中“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的成分等問題。本書的研究成果對于認識《切韻》性質及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劉冠才 ·語言文字 ·32.2萬字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杜桂萍 ·語言文字 ·27.4萬字
本書基于句法-詞義界面,對實詞的詞義結構做了新的分析與描寫。作者認為,實詞詞義結構是一個由對象義、屬性義、特征值義等三個緊密關聯的要素組成的球形結構。這三個要素在詞義球結構中總是以或顯或隱的狀態存在著,由此可以把整個詞義球結構分為指示義和蘊涵義兩個義層。本書基于句法-詞義界面,對實詞詞義球結構的三個要素的句法信息做了新的分析和例釋。作者認為,詞的蘊涵義是影響句法的主要因素,句法組合結構的生成具有認知和詞義結構基礎,是詞義球結構在遵循融入、互補、一致等這些句法-詞義界面的基本對接原則的基礎上擴展整合的結果。詞義球結構要素的具體語義賦值可以促成詞義球結構的擴展,而從語義信息生成的角度看,詞義球結構的擴展與句法結構的生成具有內在的一致性。本書基于句法-詞義界面,嘗試建立并闡釋了新的詞義觀。作者認為,語言的基礎性核心要素是語義,語義的基礎性核心要素是詞義,詞義就成為語言的基礎性核心要素。語言結構是靠組合和聚合規則來運轉的,那么詞義結構也是依靠組合和聚合規則來運轉的。詞義球結構的三個要素之間具有組合關系,而每一個蘊涵義要素又都可以進行具體的語義賦值,這些不同的語義值之間形成聚合關系。詞義具有認知和組合特性。簡言之,以上三點可以歸結為一點:本書基于句法-詞義界面,提出并初步闡釋了詞義的球形結構理論,構建了詞義球結構模型。
邱慶山 ·語言文字 ·20.1萬字
《世界漢學》旨在給關切中華文明的歷史經驗事實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各國漢學家,提供一個自由演說的園地,祈望以漢語的方式建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統之間溝通與對話,建構國際漢學研究的學術橋梁,為實現在21世紀的共同夢想而盡綿薄之力。全書分“漢學視閾”、“漢學名家”、“經典釋讀”、“藝術史辨”、“文學對話”、“文獻鉤沉”、“漢語研究”、“學者訪談”等版塊。
耿幼壯 楊慧林 ·語言文字 ·21.3萬字
這是一本從哲學與美學的角度,對文藝學與文字學進行綜合研究的著作。中國漢字以其“由字以通其詞”的獨特智慧,將文字、圖像、語音、意義合而為一,本書通過論證漢字美學的邏輯起點、基本范疇、漢字的美學譜系和感性顯現,以漢字美學為秘鑰,開啟了中國文藝美學的眾妙之門,為我們展示了漢字的獨特美感。
駱冬青 朱崇才 董春曉 ·語言文字 ·20.3萬字
本書以俄國形式主義理論家、批評家什克洛夫斯基的藝術小說為研究對象,以其傳記文學(自傳體小說或文學回憶錄、歷史傳記小說等)為研究重點,分析和闡釋什克洛夫斯基藝術小說創作的詩學特征,并將其置于同其他傳記小說家作品的比較視野,論述他在俄國小說發展史上的貢獻、其小說創作對傳統小說詩學的繼承及其對后人的影響。研究者提出并闡明什克洛夫斯基的藝術小說,特別是其自傳體小說、“語文體小說”或“元小說”等體裁特征,揭示其文學創作對同時代人乃至后人的影響。
趙曉彬等 ·語言文字 ·28.2萬字
符號學是研究符號及其意指活動規律的科學。本書分為五個部分:符號學概論、符號學理論闡釋、語言符號學研究、符號學應用研究、符號學評介,對符號學研究進行了系統介紹。全書追蹤世界符號學的發展步伐,匯集了作者相關領域學術論文三十余篇,涉及符號學歷史、符號學各學派典型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論闡釋總結、個人在語言符號學方向上的探索、關于以翻譯符號學為代表的符號學當代應用方面的思考、關于其他當代學人符號學研究成果的評介幾個方面,比較清晰地呈現了作者學術生涯各階段深耕符號學領域的成績,展示了作者在國內符號學界的學術影響力。本書既是作者個人的成果總結,也有利于讀者回顧20世紀世界各符號學大國的發展脈絡,展望21世紀的未來走向,對我國相關領域學者繼續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符號學學派,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王銘玉 ·語言文字 ·35.5萬字
《勵耘語言學刊》原名《勵耘學刊》(語言卷),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語言學類重要學術集刊。2005年創辦,每年2輯。本集刊主要刊載漢語言文字學方面的精品成果,稿件具有前沿性和學術價值,或屬原創性理論,或為原始性資料,或者具有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刊已被遴選納入CSSCI集刊收錄名單。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語言文字 ·24.7萬字
多鄰國英語測試(DuolingoEnglishTest)是一項面向當今國際學生和機構的現代英語水平評估測試。無須預約或前往考試中心,可隨時隨地通過電腦和網絡攝像頭在家進行測試。最近幾年,多鄰國英語測試得到越來越多知名大學的認可,成為除托福和雅思之外的語言考試的新選擇。而目前尚未出現針對該考試的輔導書。本書針對該考試的特點,分別對13種考試題型做了細致的分析和解讀,每一部分都設置了足量的練習供讀者朋友練習。同時,考慮到多鄰國考試對中國學生*大的挑戰在于口語,本書對此做了有針對性的講解和練習。充分利用本書,有助于在多鄰國考試中取得高分。
劉文勇編著 ·語言文字 ·23.9萬字
《云南近代方志詞匯研究》以云南近代方志材料作為第一手資料,并輔以實際調查結果,對其中的物產資源類詞、基礎產業類詞、民俗文化類詞及少數民族詞匯做了較為細致的搜集、整理與研究。書稿運用傳統訓詁學與音韻學的研究方法,借助現代語言文字學理論,對云南近代方志方言詞語的歷史來源、語音演變、歷史層次劃分及云南方言與云南文化的關系做了深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書稿注重探尋詞匯歷史演變規律,并注意與大型工具書或辭書進行比勘對照,因而對云南地方文獻、工具書或辭書編撰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念穎 ·語言文字 ·21.6萬字
《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2018)》是盤點介紹2017年我國語言文字政策研究發展狀況的中國“語言生活藍皮書”,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編、上海市教科院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編纂,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在連續發布3年之后,進行了全面改版:由文獻摘編式嬗變為述評與摘編相結合;對年度學情全景掃描之時,突出熱點,梳理發展脈絡,綜述帶有評價。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組編 ·語言文字 ·28.5萬字
漢語“動趨式”的語義結構是相當精細、復雜而且多變,也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難題之一。所謂的趨向動詞在補語位置上,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語義從具體的位移,一步一步虛化,有的甚至于變得非常抽象。這本《漢語驅動式的認知研究》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動趨式”這一句法結構入手,緊緊抓住語義分析,尋找形式驗證,試圖建立一個認知模式來進行解釋,并且進行了語義雙向選擇分析,從而將動趨式這一句法構式置于致使語義范疇的連續統中,運用基于圖式的范疇化、隱喻、轉喻、主觀化和語義泛化、虛化等理論方法,對動趨式的認知語義類別、動詞小類、語義演變、語義對稱與不對稱、動趨式的共性與個性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進一步的解釋。本書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動趨式”這一句法結構入手,緊緊抓住語義分析,尋找形式驗證,試圖建立一個認知模式來進行解釋,并且進行了語義雙向選擇分析,從而將動趨式這一句法構式置于致使語義范疇的連續統中,運用基于圖式的范疇化、隱喻、轉喻、主觀化和語義泛化、虛化等理論方法,對動趨式的認知語義類別、動詞小類、語義演變、語義對稱與不對稱、動趨式的共性與個性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進一步的解釋。
周紅 ·語言文字 ·41.7萬字
在學術靈感寫作狀態下研究寫作過程,通過觀察寫作過程總結學術靈感寫作規律,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構建學術靈感寫作路徑,基于路徑建立學術靈感寫作機制,順應機制融入學術靈感寫作狀態,在靈感狀態下印證寫作規律,往往需要無意識狀態與有意識狀態的耦合。
田富強 ·語言文字 ·32萬字
本書基于當代描寫語法學、三個平面語法學、漢語配價語法等語法理論,采用語義與形式、靜態與動態、描寫與解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動詞進行了斷代研究。無論從語法理論、分析方法上,還是從材料選取、描寫分類、論證解釋上,本書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創新價值,在古漢語詞匯研究,特別是基于配價理論對動詞描寫分類的系統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上具有較高的創新意義,不僅對動詞演化規律的歷時化研究奠定了基礎,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而且對古漢語教學和漢語詞典編纂等應用領域也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張玉金 ·語言文字 ·39.6萬字
本書為參加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考生專項復習詞匯、語法與完形填空而編寫,專項專練,精編習題并精選各校真題。
博士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命題研究組 ·語言文字 ·37.9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石刻的文獻價值及其文學價值,研究石刻在文學發展歷史上的貢獻,對石刻的發生、發展、繁榮,石刻的功用及其文獻與文學價值,石刻的文體特性、石刻的文學傳播方式與貢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開拓了文獻研究和文學研究的新領域,為古代文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學史料,豐富了古代文學的研究內容,拓展了文學研究的新思路與研究空間。將石刻的田野考察與傳統文獻相結合研究文學的發展,打開了石刻研究的新視野。
杜海軍 ·語言文字 ·24.2萬字
本書是有關中古時期漢語史以及文獻研究的論文集。漢語史方面,涉及漢語詞匯、音韻、語法等。文獻方面,涉及中古文獻的校勘、避諱研究等。收錄文章約三十篇,總字數近三十萬。本集所收錄的論文,除一兩篇外,均已在有關刊物上發表;多數為漢語史與古典文獻學相結合的研究成果,對于漢語研究以及中古典籍整理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季忠平 ·語言文字 ·26.8萬字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跨文化交際類課程(跨文化交際、跨文化閱讀)的基礎教材,也可作為精讀、泛讀、翻譯和文化等類課程的輔助教材,幫助俄語專業沉重理解與外國文化打交道時容易產生的困難與障礙。尤其是對翻譯專業課程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在牢固掌握專業言語技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使其學會用言語技能和跨文化交際技能兩條腿走路,提高其作為面向國際化的專業復合型人才的素養和實踐能力。
張冬梅 ·語言文字 ·37.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