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黏合結構是介于詞和短語之間具有過渡性質的結構,兼有詞和短語的特性,不同黏合結構因緊致程度不同而性質有別。本書注意到,黏合結構比一般的句法結構對韻律更為敏感,明確地把黏合結構和韻律語法結合起來研究。作者把韻律語法現象、語體現象置于現代漢語黏合結構的框架下討論,提出不同性質的黏合結構具有不同的韻律、語體和語義特征,認為黏合結構的生成是韻律與語義共同制約的結果,語義是更深層次的動因。
應學鳳 ·語言文字 ·14萬字
本書共收錄作者2009年到2021年所寫的文章共19篇,幾乎全部在刊物上發表過,也有一些在學術研討會上做過主題報告。該書談及的課題包括華語的國際化、語言選擇、語言規劃、語言教育和古今漢語的關系等等。可以說,大華語在全世界的推廣與發展,作者功不可沒,而本書正是他一生思想精粹的集中體現,包括他向各華語區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推行大華語的建議,他與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先生關于語言教育與語言選擇方面的設想和討論,新加坡雙語社會的發展,未來大華語應該以普通話為核心等等。
(新加坡)周清海 ·語言文字 ·17.4萬字
本書采用共時描寫與歷時研究相結合的方法,詳盡的分析了唐五代量詞的狀況。對于唐五代以前已經產生的量詞,著重說明了其在唐五代發展變化的情況;對于唐五代新產生的量詞,分析了其產生的原因和特點,描述了其在唐五代時期的存在情況。同時,在這種斷代描述的基礎上,注意通過與前代、后世文獻及現代漢語的比較,以大量實例揭示了唐五代量詞的面貌和特征,肯定了唐五代時期在漢語量詞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游黎 ·語言文字 ·8.9萬字
我們的先民,把他們看到的世界,以及他們觀念中的世界,都具象為一個個的漢字形體。因此,漢字形體中存在著十分豐富的古代歷史文化信息。通過對這些漢字形體的分析,我們不僅能夠掌握漢字構造的規律,而且仿佛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代世界的大門,可以看到那時的社會等級、行政區劃、信仰世界、生產生活、衣食住行、民俗風情……簡而言之,本書通過深入淺出的古文字構意分析和相關歷史文化介紹,為讀者展開了一部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畫卷。
張素鳳 宋春淑 娜紅 ·語言文字 ·10.3萬字
《敦煌文獻通讀字》一書,著重從通假字和同音替代字兩個方面,通過揭示通讀字和本字之間的語音關係,爲敦煌文獻的辨識和釋讀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列舉了一系列有説服力的考辨和研究證據,對於敦煌學的推進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應用的價值。本書搜集了敦煌變文、王梵志詩、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等敦煌俗文學和俗文書中的通讀字,共收1199個字頭,按現代漢語拼音音序加以編排,書後附四角號碼檢字可供查找。作者的編纂目標,是通過匯輯有關敦煌文獻通讀字的有關資料,展現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爲敦煌學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書,另一方面又是提供了可供討論研究的材料。
王繼如 吳蘊慧 ·語言文字 ·26.8萬字
《文獻語言學》為學術集刊,每年兩輯。主要欄目有:經典重刊、原創報道、學術綜述、爭鳴書評、青年論壇。本刊著重刊發原創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獻語言學理論與方法、漢字與漢字史、訓詁與詞匯史、音韻與語音史、語法與語法史、方俗語與方言史、語文與語言學史等研究領域的新近成果。也刊登學術熱點與重點的研究綜述、有重要影響的學術著作的書評、重要論題的純學術爭鳴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文獻語言學研究資料。本刊更強調扶持年輕學者。
華學誠主編 ·語言文字 ·23.4萬字
本著作由兩部分組成:驗證篇與普查試點篇。在驗證篇中,作者找了十件確屬蒙元時代的回鶻文契約文書,揭示出這樣一種文字現象,即:td、sz的交替與不交替并存,s?、qγ、ny的加點與不加點并存,并且不交替、不加點現象多于交替、加點現象。因是對既有發現和觀點的驗證,所以稱為“驗證篇”。在普查試點篇里,作者先是從十五件蒙元時代的回鶻文契約文書中,找出了條件式附加成分的規律性現象,即:全形與縮略形并存,并且全形多于縮略形。之后,就此問題對山田信夫著作中年代不清楚,或者紀年不能與公元紀年對應的文書進行了普查。普查結果證明:這批文書中的條件式附加成分現象與蒙元時代文書中的情況驚人地相似。
劉戈 ·語言文字 ·9.4萬字
本書在構式語法理論框架內,遵循Boas的詞匯—構式法研究路徑,設計了基于使用的英語位置格構式習得模型,并在教學實踐中檢驗其有效性。該習得模型包括五個環節,即語料呈現,位置格構式意義習得,位置格動詞意義習得,構式意義與動詞意義整合,語式產出。本研究進行了三次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測試。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本書得出以下主要結論:中國受試的英語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并不高,特別是位置格動詞習得情況很不理想。接受了習得模型培訓的實驗組受試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顯著高于未接受培訓的控制組受試,并逐步接近英語本族語者的認知水平。在延時一個月的位置格構式認知水平測試中,實驗組的成績還是顯著優于對照組,習得模型的長時有效性得到了證明。
符存 ·語言文字 ·10.8萬字
強調是漢語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中使用頻率均較高的一個概念。然而,學界對此概念卻一直未給予明晰地界定,使用比較隨意;另外,學界對強調現象的關注點大都在具體、零散的句法結構上,很少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更少從認知方面對其進行解釋。本書在心理學不隨意注意理論的啟發下,嘗試給予強調相對清晰的界定和判別標準。全書以強調為綱展開各章節,圍繞對強調結構的認知解釋、近義強調結構的強調級次等核心內容進行研究。
汲傳波 ·語言文字 ·15.4萬字
本書以專題形式探討唐代公文文書的詞彙現象和詞語釋義問題。詞彙現象部分主要探討構詞問題,包括典故構詞、對仗成詞、依託典制的派生構詞等。詞語釋義部分則主要以義類的聚合爲參照,對職官詞語、法律詞語、財政詞語、思赦類詞語、評點詞語等進行分類釋義。本書的研究對唐五代語言研究、史學研究、辭書編纂等都有參考價值。
張福通 ·語言文字 ·16.6萬字
“書香校園”線上閱讀平臺是廣東新華發行集團“悅叮網”與廣東省教育廳合作的中小學生閱讀平臺,以“悅叮網”為網站主體推廣的閱讀活動。2017—2018學年經過組委會的組織安排,全省各地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活,并且完成了讀后感的獎項評比工作。由讀書系列活動領導小組根據參賽的讀后感進行評審,將最終評選出的“優秀讀后感”中的一等獎二等獎作品匯集成此文集。
彭紅光 蔣鳴濤 ·語言文字 ·20.9萬字
錫伯文學是中華文學的組成部分,其思想內容帶有深沉的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長詩塑造了不少薩滿形象(伊散珠薩滿、三位薩滿、薩滿神),其中伊散珠瑪瑪是想象中的錫伯族薩滿教的祖師,是最高神。在《薩滿歌》里,多處寫到伊散珠薩滿。“喜利媽媽”早先也許是錫伯先祖部落里充滿英雄業績的女酋長、女英雄,她很早就是民間崇拜的祖先神了。本書是錫伯族伊散珠瑪瑪和喜仁瑪瑪兩位英雄長詩的語言對照版,另外還包括一部錫伯族遷徙之歌。
賀元秀編著 ·語言文字 ·4.2萬字
《世界漢學》旨在給關切中華文明的歷史經驗事實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各國漢學家,提供一個自由演說的園地,祈望以漢語的方式建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統之間溝通與對話,建構國際漢學研究的學術橋梁,為實現在21世紀的共同夢想而盡綿薄之力。全書分“漢學義理”“漢學史論”“漢學新論”“漢學名家”“漢學視域”“經籍釋讀”等版塊。
耿幼壯 楊慧林 ·語言文字 ·18.2萬字
《正音咀華》是清代莎彝尊為廣東人學習官話而編寫的一部作品,全書共四卷,包括語音、詞匯、會話等諸多內容,對研究北京話和粵語方言的歷史演變都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正音咀華》雖然很早就為學者提及,但因館藏較少,普通學者很難接觸,故長期以來并未得到深入研究。本書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咸豐癸丑本(麈談軒刻本)為底本進行整理,參校宣統庚戌本,以點校、注釋,并附影印的形式出版。相信本書出版會對早期北京話研究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持。
(清)莎彝尊 ·語言文字 ·4.7萬字
本書是一部理論意味濃厚的方言學著作。作者以湘贛關系為主線,以音節結構為切入點,從共時、歷時兩個角度探討了鄂東南方言與湘、贛方言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作者試圖通過中古韻尾差異在通語、贛語、湘語及鄂東南方言中的不同表現來討論贛語韻母音系的實質,在類型學視野下分析鄂東南方言的內部分歧及其與湘、贛方言的關系;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嘗試將漢語方言分為音節穩固型和音節節約型兩組,并從類型標準、分化節點、時間深度三方面著重對后者進行了分析。
李佳 ·語言文字 ·7.4萬字
本書精選華語研究文章43篇,涉及華語研究的方方面面,文章源自海內外的學術刊物、報紙、論文集等,是呼吁研究領域不可多的參考資料。本書既可以作為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的參考資料,又可以配套本館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系列教材中的《華文教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概論》使用。
郭熙 ·語言文字 ·32.4萬字
本書第一章為國內外科技翻譯發展史的歷史回顧,對國內外科技翻譯發展(人工翻譯與機器翻譯)進行描述;第二章為國內科技翻譯研究現狀,從傳統文獻統計檢索、可視化研究、歷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及當代科技翻譯家四個層面對目前我國科技翻譯學科發展現狀進行描寫。第三章為科技翻譯研究在整體譯學體系中的定位,其次范疇研究具體涵蓋哪些概念、內容和方向,科技翻譯研究的轉向、分層與途徑。第四章重點闡述科技文體的范疇與分類,涉及語義、專業、文化、思維、美學五個翻譯層次;對翻譯的不同單元——術語、特殊結構(省略、倒裝、分隔)、句子、語篇進行描述,強調理解科技語言特征及英漢語言文體差異的重要性,以實現原文信息的傳遞,力求譯文客觀準確。第五章探討科技翻譯的工具,包括科技信息的檢索、電子工具在科技翻譯中的應用,如何利用平行文本獲得專業知識和表達方法、如何用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解決科技信息檢索。
單宇 范武邱 ·語言文字 ·11.6萬字
本書的研究嘗試基于科學理論的基本原則,從整體概括性、邏輯一致性、簡單性和預測性的角度著眼,研究《史記》中的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的語篇功能。《史記》中的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不僅具有多種語篇銜接功能,而且在敘述者的語篇建構和接受者的語篇識解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本書解析了其在具體語境中體現出的語篇銜接功能,探討了這些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的語篇模式建構功能,并從數理分析的角度闡釋了由這些指稱事件時間連接成分引導的語篇結構關系,包括順承串聯關系、并列并聯關系和補充關系等。除此之外,本書從接受者的角度論證了接受者的語義識解和語篇識解過程。
吳術燕 ·語言文字 ·14.7萬字
《韓國人學漢語常見語法錯誤釋疑》立足于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開發的“韓國學生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對韓國學生學習漢語語法出現的錯誤分別從詞語、句法成分、句子和篇章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對典型錯誤進行了描寫和分析,著重挖掘出現錯誤的原因。
楊德峰 姚駿 ·語言文字 ·13.1萬字
本書的研究對象為一種重要但長期被修辭學、語用學等學科忽視的修辭現象——急收話語(即因各種原因把傳遞負面或難堪等信息的話收住,讓聽話人自己去推理的話語現象)。研究視角為語用學與修辭學的界面研究——語用修辭學。就研究對象而言,本書首次較為全面、深刻地描述和闡釋了急收話語這一辭格。就理論建構而言,首次明確了語用修辭學的學科定位、研究對象、目標、方法、分析框架等,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與同類圖書相比,本書視角新穎、方法可靠、論證嚴密。研究結果在理論上完善了語用修辭學,拓展了語用修與修辭學的研究范圍。實踐上對于日常交際、語言教學、尤其是對外漢語教學有所啟示。讀者對象為對語用學、修辭學感興趣的本科生、研究生、專業教師、研究人員等。
蔣慶勝 ·語言文字 ·14.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