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漢書食貨志》曰:“《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與“貨”,構成中國王朝時期經濟運行的主體,而“食貨”在性質上屬貢賦經濟范疇,其內涵與今人所謂“農商”之意相歧。劉志偉教授多年從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承前人研究之余緒,從貢賦經濟著眼,聚焦明清時期的賦役制度與市場活動及其運作機制,撿若干史料,積點滴心得,撰數篇小文,合編一冊,企能通過探究明清時期社會經濟之若干實態,解釋王朝貢賦體系下市場擴張之特質。
劉志偉 ·社會學 ·24.8萬字
這本書是關于城市空間的,所得出的結論,也都是通過直接觀察獲得的。1970年,威廉·H·懷特建立了一個叫做“街頭生活項目”的研究小組,觀察城市的公共空間。觀察是從紐約市的公園、游戲場地和街區里那些非正式的休閑娛樂場所開始的。觀察的時間長度是10年。究竟是什么讓城市里的公共空間生機勃勃或死氣沉沉?是什么在吸引著人們?又是什么在令人們厭惡?對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間,陽光是重要的,樹、水、可以買到小吃,能有地方坐坐,也很重要。這聽上去沒什么稀奇,而懷特用10年的觀察證明,它們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異乎尋常地重要。我們無法阻止城市的蔓延。對于生態環保主義者而言,保護鄉村和保護城市其實同樣重要。因為如果人們發現城市不宜居住,就像美國歷史上曾經發生的那樣,他們就會離開城市,搬到鄉村和郊區。正如懷特所觀察到的,城市中無所不在的小空間,會對城市生活的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城市的公共空間,是人們聚會的場所,而不是工程項目。因此,在我們設計新的小城市空間,或是改造舊的小城市空間時,必須把人和人的使用考慮進去。跟《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樣,《小城市空間的社會生活》至今仍然是許多國家城市規劃協會推薦的必讀經典。
(美)威廉·H·懷特 ·社會學 ·8.1萬字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一帶一路”戰略及寧波的發展等問題進行了研究,這些研究涉及寧波“港口經濟圈”建設、“國際港口聯盟”及“網上絲綢之路”等方面當前迫切問題,也涉及“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的文化環境、寧波市與“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或地區開展合作的現狀及前景等方面問題,同時還專門針對中東歐國家相關問題設置了一個章節。
閆國慶 徐俠民主編 ·社會學 ·46.7萬字
過度醫療、人口老齡化、新技術發展、醫療質量與安全等問題成為長期困擾衛生系統發展的頑疾。價值醫療強調以同樣或較低的成本取得醫療質量或醫療效果的最大化,旨在追求性價比的醫療服務。這一理念一經提出,就得到衛生治理者和實踐者的大力支持,至今方興未艾,并在多國得到豐富的實踐探索。我國新一輪醫改工作經過十多年的持續探索取得顯著成效,全民基本醫保制度初步建立,藥品價格改革及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正在有力推進。而以公立醫院為主體的醫療服務供給側改革成為下一輪醫改工作的重要任務。2021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未來5年公立醫院發展提出了“三轉變、三提高”的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書擬從價值醫療的概述及國際進展、價值醫療開展必要性的臨床證據、價值醫療下的醫院運營管理、價值醫療實施的公共政策保障機制、基于價值重塑醫療供給新格局和價值醫療發展的未來展望6個方面,結合當前醫療服務體系改革的新形勢,向業內同行普及價值醫療的核心理念,以及未來如何重塑基于價值的醫療服務供給新格局。
于廣軍等編著 ·社會學 ·11.5萬字
虛擬世界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網絡社區,許多學者也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這一領域。但是目前關于虛擬世界中虛體產品的采用多從消費者心理感知的視角出發,很少從社會傳染的視角研究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對于虛體產品的采用。本書首次以虛體產品為對象,基于大數據和運用社會網絡方法來分析產品擴散機制。首先在多產品的情境下(產品類型差異,產品多樣性差異,產品代際差異),從社會傳染的視角探究其他消費者的采用對消費者最終采用虛擬產品的影響,接著檢驗了不同類型(社會地位高、中、低)的消費者在虛擬世界中對于社會傳染的易感程度,實證分析了虛擬產品的產品擴散機制。
陳智勇 王殿文 ·社會學 ·10.5萬字
為真實地了解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社會化現狀,探尋其影響因素,在實踐領域中探索促進其學習社會化發展的路徑。本書以西北某貧困縣的千余名農村留守兒童為對象,通過對相關文獻和研究做出整理和歸納,形成問卷調查,深入實地收集數據。然后通過SPSS和AMOS軟件對數據分析及模型驗證,根據結果得出調查結果并提出針對性發展策略。在現有環境下,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與社會保障,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社會化的任務刻不容緩。學習社會化在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成長發展過程中的基礎性決定了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在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中,學校、家庭、社會和大眾媒體等的功能十分重要,需要切實創造一個有利于其健康成長的氛圍,引導他們順利完學習成社會化,進而促個體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趙可云 ·社會學 ·23.3萬字
本書運用600份新移民的問卷調查數據,重點對城市白領新移民的社會流動、社會融合、社會信任、社會交往及主觀生活質量的現狀和影響因素進行了量化分析,不僅與西方的“同化論”“族群文化論”“族群聚居區社會經濟論”“社會資本論”等經典移民理論進行對話,還與國內學者的“二元社區”“虛擬社區”等范式進行比較,探索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超大城市白領新移民社會流動和社會融合的獨特模式。
張文宏 雷開春 ·社會學 ·11.2萬字
本書通過構建系統性指標體系,從總體性、增長性、均衡性三個方面反映中國職工的總體狀況,在學術界首次推出了年度的“中國職工狀況指數”,填補了該研究領域的空白,在職工狀況的量化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為中國勞動關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多元化的視角。同時,通過職工就業、收入分配、養老保險、家庭消費、職業安全、職業衛生、集體勞動爭議等專題研究,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中國職工的基本現狀,以及當前中國職工狀況研究的最新成果。
燕曉飛 ·社會學 ·20萬字
無論是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理論和實踐出發,還是從國際社會發展的理念變革和趨勢來看,社會發展已成為當今的一個重大主題,人們越來越通過檢討以往發展主義和依附論的成見,本書是對2014年度的總結。
李漢林主編 ·社會學 ·16.9萬字
本著作試圖以區域研究為視角,在基于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中的社會治理為內容,將創新研究劃分為6個子系統,分別是:(1)舟山群島新區養老服務社會化研究;(2)舟山群島新區社會救助社會化管理創新研究;(3)舟山群島新區社會組織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研究;(4)舟山群島新區社會工作發展創新研究;(5)舟山群島新區城鄉社區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研究;(6)舟山群島新區海洋經濟與社會管理立法研究。著作對上述6個子系統中的關鍵性問題著重從政策和實施層面進行研究,從而為舟山群島新區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參考。
全永波 陳莉莉 高猛 姚會彥 ·社會學 ·17.3萬字
根據深度訪談內容和現有研究成果,本書構建的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健康需要、經濟保障需要、活動需要、照護需要、信息安全需要,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五類需要對老年人美好生活主觀評價的影響,從分析結果看,構建的五類美好生活需要均具有顯著性,采用標準回歸系數法確定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層次。從標準回歸系數結果看,各層次的相對重要性與本文的預期一致,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層次依次為健康需要、經濟保障需要、活動需要、照護需要、信息安全需要。
劉金華 ·社會學 ·15.2萬字
本書是一部從城市形成和發展與人類生活互動視角切入的另類的文化史著作。作者打破傳統史學研究框架,獨辟蹊徑,聚焦于人類身體和城市這兩大要素,考察了人類文明演進,確立了復原人類文明史的架構。在桑內特的架構中,人類自希臘以來的城市發展史被濃縮概括為三種身體形象,分別以身體的不同器官來命名,相應再現了三個重要時段的身體體驗與城市形象的相互關系。第一種類型命名為“聲音與眼睛的力量”,第二種類型稱作“心臟的運動”,第三種類型稱為“動脈與靜脈”。通過這三種類型的描述,桑內特試圖告訴我們,文化在創建和利用城市空間方面曾經起到過重要的影響,但現在的城市理念卻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們心靈的麻木。人類只有重新回歸身體,回歸感覺,才能真正恢復被現代城市文明所排擠掉的人的身體和文化,這是本書寫作的目的,也是本書所得出的結論。本書出于對現代文明的憂思,從另類視角闡述了歷史和現代發展,涵蓋歷史學和社會學,視野開闊,觀點新穎,頗具參考和借鑒價值。
(美)理查德·桑內特 ·社會學 ·24.6萬字
本輯的主題是“創新與文化”,包括“文化與創新”、“創業與創新”和“創新及影響因素”三個欄目,旨在揭示文化環境及相關因素與創新創業之間的關系,希望能較為全面地展示文化與創新之間多重而復雜的關系,為深入理解創新為何可能以及在特定文化環境中在何種程度上得以實現提供線索。
楊宜音主編 應小萍本輯特約主編 ·社會學 ·17.2萬字
《社會工作實務基礎——專業服務技巧的綜合與運用》自2008年出版以來,已成為社會工作專業師生、實務工作者重要的學習參考書。本書是作者在2008年版本的基礎上的修訂版,增加了10年來作者對中國社會工作實踐領域的思考。新修訂的內容不僅使全書更具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完善了概念、理論體系,更新了推薦閱讀書目,使得本書的內容更加完整、與時俱進。
童敏 ·社會學 ·21萬字
流動兒童數量龐大,他們社會融合狀況不僅影響個體的健康成長,而且影響社會和諧、國家未來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本書采用質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互補充的方法,從城市適應、文化適應、學校適應和主觀幸福感四個方面全面揭示流動兒童社會融合的現狀及成因,并從社會認同的視角,探討流動兒童社會認同對社會融合的直接影響,同時探討流動兒童社會認同作為中介變量,對社會融合的間接影響。在此基礎上,探索促進流動兒童社會融合的干預策略。
王中會 ·社會學 ·17.5萬字
本書以北京市一個社區網為個案,從社會學層面對我國互聯網時空重組的雙重效應、虛擬社區的自組織行為、多元社區的實踐與多元想象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理論思考。作者引經據典,對國內外的“社區生產、研究現狀、社區問題的爭論”進行了全面的考察、比較、分析,并清晰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對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都具啟發意義。
鄭中玉 ·社會學 ·18.6萬字
基于陜西城鎮化發展的現狀及特征,針對新常態下的新問題,在系統總結評介城鎮化相關理論,合理借鑒國內外城鎮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融合管理學、地理學、社會學、統計學、城鄉規劃學等多學科前沿思潮和理論,構建城鎮化發展速度及質量研判體系、陜西城鎮化發展模式及機制,制訂系統化的陜西城鎮化發展政策,建立處于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背景下的中國城鎮化研究框架。本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全面性和實用性,對推進陜西城鎮化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段祿峰 ·社會學 ·29.9萬字
本書從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視角切入,研究新型研發機構的發軔,分析了發展新型研發機構的實際需求和現實土壤,提出了新型研發機構的基本內涵、核心特征及分類,剖析了我國新型研發機構的演變歷程、發展現狀、政策環境及創新路徑,深入研究了國內外新型科研機構及典型案例的具體實踐,并以之江實驗室為案例分析其創新發展路徑及機理。在此基礎上,本書從結構-功能視角出發,構建了新型研發機構績效生態位的分類評價框架及指標體系,并對新型研發機構的發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朱世強 孫韶陽 金銘 ·社會學 ·14.2萬字
本書使用實證數據,在描述中國家庭財產水平、分布和結構的基礎上,結合相關理論,進一步探究了家庭財產積累背后的影響因素。,通過將財產和收入并列對比分析,深入剖析財產不同于收入的獨特影響機制,并實證分析了二者存在差異的原因;同時,引入代際視角和時間視角,動態地分析了代際影響的隊列差異和時代差異,進一步加深對財產影響機制的認知。
靳永愛 ·社會學 ·11.2萬字
本書以專利合作為城市創新合作的主要載體,系統研究中心城市專利創新和產出績效,厘清中心城市專利合作的主要動力和創新主體,明確中心城市專利創新的輻射方向和輻射距離,全面分析中心城市產學研創新合作網絡,對中心城市新興技術領域的專利合作進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搭建“跨區域中心城市創新合作平臺”和增加“新興技術知識儲備”等觀點,并對人才競爭、教育變革、制度創新和創新文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
楊鵬 張鵬飛 文建新 ·社會學 ·9.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