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在高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中,文化與社會變遷使人們的心理狀態發生很大改變。本書文化混搭心理研究專題將探究在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語境中,人們特有的心理及行為機制。書中收錄的八篇論文多采用實證研究范式,內容涵蓋較為豐富的研究領域,包括人們在不同文化混搭情境中地位感知對創造力的影響、文化價值觀與族群關系認知、文化適應過程、文化排斥反應、政治參與效能感、文化規范與權威認同等主題。
吳瑩 楊宜音 趙志裕 ·社會學 ·13萬字
縣域醫共體建設是現階段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路徑和關鍵舉措。本書基于社會網絡理論,立足社會學和復雜網絡的視角,從醫共體參與主體的網絡位置、醫共體的內部結構、醫共體的整體特征三個方面構建醫共體網絡參與主體間關系影響分級診療體系的分析框架。本書結合筆者的田野調查,總結全國多家城市醫共體建設經驗,分析了縣域醫共體建設對分級診療體系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醫共體建設以提升基層診療服務能力為抓手,促進資源在醫共體社會網絡內合理分配,通過構建“約束—引導—激勵”機制,加強牽頭醫院資源集中度,引導社會網絡主體合理配置資源且提供診療服務,以質優價廉可及的診療服務吸引患者分級利用醫療機構的診療服務,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目標。最后就加強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分級診療體系提出政策建議。
李樂樂 ·社會學 ·17.6萬字
本書系統介紹了社會統計學的基礎知識,在扼要地介紹了概率、抽樣、正態分布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單變量的統計描述和統計推論,其中包括統計推論中的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二變量的統計分析中的列聯表和回歸、相關分析。本書的特點是,在講解方面吸收了國際教育產品程序式方式,在各章內容介紹之后,將內容化整為零,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將知識點環環扣接,逐步深入,使初學入門者可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輕松掌握統計的思想。每章之后有四方面的輔導:要點輔導、解題輔導、要點思考和習題。為了便于初學者自學,習題部分在書后附有詳盡的答案。本書適合作為社會學專業40學時的本科及大專用教材,本書內容的講解多取材于社會生活,淺顯易懂,沒有專業知識障礙,同時也可作為文科相關專業,以及同等學力讀者的學習和參考書。
盧淑華 ·社會學 ·14.4萬字
本書通過介紹廣西土地整治概況和發展歷程,闡述了廣西各階段土地整治實施戰略、實施進展情況、采用的整治方法和保障措施,介紹廣西特色的土地整治新模式和土地整治的相關成果本書立足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資源環境現狀,堅持以數據和事實為基礎,從社會科學研究的視角,強調和突出理論性、實證性、實踐性和前瞻性,,對廣西土地整治的未來形勢進行分析和展望。本書由廣西自然資源生態修復中心、廣西財經學院有關專家、學者和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文斌主編 ·社會學 ·14.7萬字
為何希望作為經濟和社會幸福的衡量指標如此重要?經濟學家卡羅爾·格雷厄姆調查了秘魯和美國密蘇里州兩個地區的年輕人,得出了一致性的結論:對未來抱有希望的人更有可能擁有更好的未來。擁有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的韌性以及對未來的積極意愿,這些因素都代表著人們抱有更高的希望水平。而更高的希望水平與更高的受教育意愿、更好的職業選擇等正向結果相關聯,最終指向更好的未來。作者在書中探討了哪些因素會導致年輕人擁有更高的希望水平,以及如何幫助年輕人重拾希望。
(美)卡羅爾·格雷厄姆? ·社會學 ·8.3萬字
在全球性的工業化浪潮,以及中國的城市化過程中,鄉村的生活越來越陷入巨大的困境,要么逐漸衰落,要么成為旅游景點,要么被巨大的城市同化為郊區,中國鄉村的未來是什么,鄉村生活形式的自我價值還能否延續?鄉村最近成為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知識界的一個熱點。該書作者以一個媒體人的執著,6年來以甘肅一個鄉村為個案,通過采訪和觀察,詳細記錄了這個鄉村前后幾十年所發生的政治、經濟和觀念的變化。作者用最樸實的文字書寫鄉親的生活,用最真摯的情感關照鄉村的未來。沒有停留于哀挽村莊死亡的"鄉愁",而是將村莊的現實困境和"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之夢并列起來,深入思考了各類困擾農村發展的現實問題,以及突圍的方向。該書的一些片段發表之后,得到了一些著名文化學者的贊譽,如王小強、梁鴻、曹天予、賀雪峰、嚴海蓉、田力為等等。
閻海軍 ·社會學 ·14.1萬字
這是一本全景式揭示鄉村振興方法論的案例書。通過為鄉村“找魂”的項目案例,真實還原了大量決策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和分歧,以“概念”“產業”“文化”等三個維度,為當下鄉村的全面振興工作提供了可對標、可復制、可研究的實操性樣板。書中收錄了十五個不同類型的鄉村打造案例,極具可讀性、趣味性和真實性,呈現出很多精準絕妙的戰略定位、超前的鄉村產業謀劃和創新的鄉村建設機制,字里行間也折射出鄉立方團隊深厚的鄉村情懷、深刻的鄉村認知,以及前瞻性的鄉村創意和長期堅守的共富初心。本書可作為縣域黨政干部和鄉村振興從業者的實操性讀本。
鄉立方智庫主編 ·社會學 ·19.8萬字
亞歷克斯·扎沃洛科夫博士是世界衰老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但本書實質上卻是一本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有著深刻洞見的社會科學專著。書中所探討的視角涉及人體衰老的機理、政府感興趣的養老金制度改革、社會經濟學家感興趣的老齡化人口增多等諸多問題。難得的是,以上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或機構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圍繞“人類即將活得更久”這一角度找到自己未來可以重新思考問題的新方向。
(加)亞歷克斯·扎沃洛科夫 ·社會學 ·16.3萬字
在智人出現后的大約30萬年中,大部分時間里,我們至少與其他四個人屬物種共享這個星球。這些人屬物種都聰明、強壯、有創造力。但是,在大約5萬年前,智人在認知上產生了飛躍,使我們比其他物種更具優勢,成為現在唯一繼續存在的人屬物種。那時候發生了什么自從查爾斯·達爾文提出“適者生存”以來,適應的概念就一直被與強壯、聰明和攻擊性混為一談。事實上,我們在演化上真正的優勢是一種非同一般的友善,一種與他人協調和溝通的高超能力。正是它,使得人類歷史上所有的文化和技術奇跡成為可能。本書作者從認知演化視角出發,研究了人類長期以來的好伙伴狗及其近親狐貍,以及人類自身的演化近親倭黑猩猩,最終著眼于人類本身,發展出了“自我馴化假說”,揭示了使智人得以蓬勃發展的神秘認知飛躍。但是,這種友善也是有代價的。我們對“自己人”多么友善,對“外人”就多么殘忍。具有威脅性的外人被視為非人,被降級為亞人類。人群之間的沖突和對立由此產生,并且難以調和。促使我們成為地球上最寬容物種的機制,也同時使得我們變得殘忍。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看待文化和認知演化的新方式,并且傳達了明確的啟示:為了生存和繁榮,我們需要擴大“朋友圈”,把被視作外人的“他們”變成屬于自己人的“我們”。
(美)布賴恩·黑爾等 ·社會學 ·12.6萬字
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中,中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自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后,中國掀起了“全民講碳”的熱潮,然而落實到行動,尤其是落實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政府和民間都還需要在提升民眾意識方面開展更多扎實的工作。其中,講好低碳人物故事,就將對提升公眾意識、帶動公眾行動、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發揮重要作用。本書通過10個低碳先鋒人物故事,講述他們低碳生活的理念和行動,以理性的方式來傳達一種大眾可及的生活方式。用故事打動人,用故事感染人,用故事影響人,用故事帶動人,并以此帶動社區和社會的關注和參與。
歐陽海燕等 ·社會學 ·12萬字
每個人都需要穿制服,但每個人又似乎必須否認這一點——人們內心深處,總會存在沖突:一是追求獨一無二身份的強烈沖動;二是與之相反的一種沖動,即加入大眾行列,以免遭到他人的譏諷乃至羞辱。制服告訴我們要服從誰,害怕誰,除掉誰;制服也告訴我們要與誰說話,對誰視而不見;制服讓我們知道應該向誰問路,找誰結賬,甚至應請誰來做客。身著制服究竟意味著什么?不同的制服在傳遞什么樣的信息?在這本書中,保羅·福塞爾以詼諧語調與敏銳洞察力,描述了各種制服的歷史和文化意義。無論軍人、護士、快遞員或普通公司職員的制服,還是黃銅紐扣、藍色牛仔褲、徽章、羽飾,無一不體現著人們所代表的階層、性別和對歸屬感的渴望。“當有了強制的規定式樣且隱含群體價值時,服飾就會散發出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美)保羅·福塞爾 ·社會學 ·12.3萬字
本書按照自組織理論的架構,呈現了上海嘉定區諸多社區的社區營造案例,展現了在不同條件下社區自組織的成長過程。各個社區的自組織中的能人、小團體結構、認同、規范(正式規則、非正式規范)、治理機制等要素在自組織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推動或限制了自組織的成長,使社區組織呈現了不同的方向。這些不同樣態的自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和社區營造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嘉定特色的“協商式社區治理”模式,為全國其他地區的社區營造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曾凡木 賴敬予 ·社會學 ·14.7萬字
本書探討了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真正機制,在日本引發全民討論熱潮。本書的作者是兒童精神科醫生,由于工作原因接觸過不少未成年犯罪的孩子。通過和這些孩子深入交流,他猝然得知這些孩子驚人的共通點——不會均分蛋糕、不會臨摹簡單圖形、不會加減乘除、看不懂漢字。原來,他們缺乏基本的“認知功能”,亟須介入支持或接受特殊教育。現在大家普遍接受的“智力障礙”指的是智商低于70分的人群,這個定義其實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如今,智商介于70~84之間屬于“邊緣智力”。如果按照這一標準,“邊緣智力”及以下的群體占到人口總數約16%。“邊緣智力”在未成年犯罪的孩子中的比例顯著高于在大眾中的比例。這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不斷通過“問題行為”發出“求助信號”。然而,我們看見了嗎?又或者當作一回事了嗎?大至教育制度、司法體系,小至你我每個人……整個社會氛圍與做法,全然將這群孩子隔絕在外。少年管教所里犯罪少年的真實境遇,反映出社會的失敗和我們的冷漠。在成長各階段連連被忽視的孩子們,長大后迅即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一群人。本書系統介紹了作者多年總結的經過驗證的簡單方法(每天5分鐘,就能完成不會傷害孩子心靈的“認知功能強化訓練”),可以切實幫助“邊緣智力”的孩子學會反省,減少未成年犯罪的概率,對社會關切的焦點問題極具現實意義。
(日)宮口幸治 ·社會學 ·5.7萬字
本書以政治和教育之間的關系為切入點,以民國初年共和思潮與共和建制影響下地方師范教育的勃興為研究對象,聚1912—1927年安徽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以下簡稱“安徽二師”或“二師”)的發展,由此分析民國初年共和政治與師范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
吳浩 ·社會學 ·11.9萬字
在本書中,編者們給予殘疾人支持性輔導人員一個全新的定義:殘疾人支持性就業輔導(或輔助)人員是指通過對殘疾人提供持續性的指導、訓練、協助,幫助其在融合的環境中實現競爭性就業和職業發展,使其達成身心調整、自我成長、社會化融合,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成為在專業服務機構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
劉洋 許家成 ·社會學 ·9.2萬字
《社區O2O生活服務類電商如何玩》是一本基于社區O2O落地營銷的實戰寶典。全書共分10章:“社區O2O:融在消費者生活里”“平臺的布局:創造正向循環”“抓住用戶:社區O2O助推力”“生活服務:打造社區特色平臺”“社區零售:線上線下的連鎖系統”“社區生鮮:優化線下經營模式是關鍵”“家政服務:以人為本的專業服務”“社區租賃:O2O重構出租體系”“物流派送:O2O解決最后一公里”“創業者需看清:價值與困境共存”。《社區O2O生活服務類電商如何玩》結構清晰、語言簡練,適合于社區O2O運營與推廣的企業或個人閱讀,也可以作為社區O2O公司的培訓教材。
譚賢 ·社會學 ·12.3萬字
本書通過淺顯的文字以及精美的圖片,給小朋友們介紹了陸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交通設施以及交通規則。
青少科普編委會 ·社會學 ·16萬字
本書主要收錄了杭州師范大學社會工作專業2015年教學過程中的部分案例,分為個案工作和小組工作兩部分。在每個案例后面都有指導教師進行的精煉點評。本書是師生們在社會工作理論的指導下,運用其特有的方法助人自助的案例精選,寓理論、方法于實務之中,能給研究和學習社會工作的師生及相關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秦均平 ·社會學 ·6.4萬字
本書是北方民族大學馮雪紅教授歷時三年對三江源藏族生態移民的田野調查之作。作者以青海瑪查理村、果洛新村、和日村三個藏族生態移民新村為田野點,透過對三個村落各自獨立的田野報告的呈現,審視和了解三江源藏族生態移民的整體概貌。
馮雪紅 ·社會學 ·17.9萬字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從鄉土中國向城鎮中國、從農業社會向工商社會的轉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這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動力之源。隨著中國由計劃經濟模式轉向市場經濟模式,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出現,帶來了商品的極大豐富。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加入了世界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成為開放社會和信息社會。本書的敘述有兩個角度:一是從宏觀角度分析了四十年來中國幾個重要方面的社會變遷;二是從熱門事件入手,反映四十年來中國的社會生活變遷。全書試圖展示一幅中國四十年來的社會變遷全景圖并分析發生變遷的原因,并對未來進行了展望。
畢競悅 ·社會學 ·18.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