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陜西脫貧攻堅理論與實踐研究報告》為2019年度陜西省黨校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以“‘陜西高質量發展’與‘陜西脫貧攻堅’”為研究主題所設立的專項研究課題。該研究報告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省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立足陜西脫貧攻堅和“三個經濟”與高質量發展所做出的一批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研究成果,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該書的出版對陜西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蔡釗利主編 ·社會學 ·23.9萬字
《國外社會科學》創刊于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那時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還比較封閉,國內多數學者的外文水平較低,獲得國外信息的渠道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國外社會科學》的主旨就是介紹國外哲學社會科學最新的學術理論、學術議題、學科進展、研究方法和發展趨勢等。反映的信息非常強調一個“新”字,即新理論、新思潮、新流派、新方法、新成果等。這適應了當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之急需,受到學界極大的歡迎,甚至一時“洛陽紙貴”。創刊40年來,可以說《國外社會科學》不忘本來、借鑒外來、面向未來,在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方面取得了學界公認的驕人成績,也積累了一些基本的辦刊經驗。
高媛主編 ·社科總論 ·36.7萬字
該書考察了出土古文字資料和傳抄古文字資料,將其中古文形體與其釋文存在差異的現象進行了梳理,按照上古音系統(三十韻部)排列,每部下以聲首統納相關字形,一一解釋每組異體的形、音,考釋古文,論證釋文與古文形體之間的關系。該書考釋出了一批疑難古文形體。
李春桃 ·語言文字 ·32.9萬字
本書由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彥擔任主編,以近年來北京大學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典型危機事件及處理機制為研究對象,利用相應的學科理論,深入分析各類危機事件出現的原因、過程以及應對措施,認真總結了各級學生管理干部在應對和處理危機事件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和有效方法,同時深入反思在應對何處理危機事件過程中的失誤、教訓。通過正、反面的總結和分析,總結出一套符合實際要求和行之有效的學生危機管理應對機制。既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實際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同時可以為新時期的高校學生危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指導。
張彥 ·教育 ·35.5萬字
《視聽節目形態解析》以當前國內外主要流行的視聽節目形態為對象,全面解析不同的視聽節目的特點、內涵、組成元素、構成方式和運作機制,所涉及的節目形態主要有廣播節目、視頻新聞節目、專欄性視頻新聞節目、視頻談話節目、演講類視頻節目、視頻綜藝娛樂節目、真人秀節目、視頻活動類節目、欄目劇與網絡劇節目和視頻社教類節目十類。《視聽節目形態解析》結合大量案例進行多方位解析,把抽象的理論知識通俗化、實戰化,適用于迫切需要了解節目形態構成和運作的高校教師、學生,也適合想在視聽節目的策劃創新方面有所行動的實踐操作者閱讀。《視聽節目形態解析》可作為新聞傳播學相關專業高等院校本科生、高職高專學生的教材。
熊忠輝主編 ·新聞傳播 ·32萬字
作者通過自己30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將教學的境界理解為學術、體悟、學科三個方面,教學的學術境界、教學的體悟境界、教學的學科境界構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三重境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術境界表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首要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建設中,教學研究與理論研究是使大學生能夠“回味無窮”的關鍵,也是使教師能夠“一身二任”(“教書匠”和“研究者”)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體悟境界表明,對教學本身的研究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步驟。它所涉及的教學對象、教學規律、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教師素質等多個層面的研究,是使教學散發出“魅力”的關鍵,是使教師能夠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學精神所在的根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學科境界表明,教學是由學科支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建設,對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的提高起著重要的學理支撐作用。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結合,是使教學具有“后勁”的關鍵,是使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歷程中具有“專業歸屬”的根本。
張雷聲 ·教育 ·31.3萬字
《西南邊疆民族研究》是由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本輯共有邊疆學研究、民族史研究、宗教文化研究、民族關系研究、民族社會研究、旅游人類學研究、民族理論研究、研究評述八個欄目,內容涉滇南游記中的瘴癘研究、清代中越邊疆的“禁防”與“通市”、中緬邊境的哈尼人橡膠種植研究、傣族“梅”的研究、花腰傣村寨儀式研究、湘西土家族“偷梁”習俗研究、滇西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研究、歷史人類學“他者”的思考等多個領域。
何明主編 ·民族學 ·31.1萬字
本書作者長期關注國外高等教育發展的情況,這部作品聚焦于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高等教育,通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可以看出金磚四國作為世界新興經濟體,在提升本國高等教育靠前競爭力水平方面面臨著相似的機遇與挑戰。內容重點探討了金磚四國高等教育靠前競爭力提升的生長環境和發展條件,分析了金磚四國高等教育靠前競爭力提升的政策與實施路徑,研究了金磚四國高等教育靠前競爭力提升政策的實施效果,總結了金磚四國在提升高等教育靠前競爭力方面的經驗與不足,對中國提升高等教育靠前競爭力、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具有鏡鑒與參考價值。
唐曉玲 ·教育 ·24.5萬字
本書從四個部分,系統呈現20世紀中國鄉村社會發展狀況。第一部分,探討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歷程、理論與路徑問題。第二部分,關注近代鄉村社會階層結構蛻變和權勢力量演變,深度解析地主、富農、雇工及其社會分層特征,紳權變動和“無土不豪,無紳不劣”的由來。第三部分,分析近代鄉村歷史演變及其背后城鄉二元化根源。第四部分,對20世紀中國鄉村建設思想和實踐的演進歷程作了系統梳理,提出了獨特的學理性詮釋框架,建構了創新性的話語體系。
王先明 ·社會學 ·45.5萬字
本書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賦予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任務與職責,為了加強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推進安全教育課程化、體系化建設,結合本省省情,選擇涉及大學生安全的24個專題,分為16章,圍繞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采用“內容提要、警鐘格言、案例回放、點睛提示、安全知識、法律鏈接、與您共勉、思考思考”的編寫體例,精選大學生身邊發生的典型案例,介紹防范與避害的知識、方法和技巧,闡述相關的法律法規。
貴州省教育廳 ·教育 ·21.1萬字
本集刊為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刊物,作者為研究中國古典文獻學、古代歷史、古代哲學的教師、博士研究生等相關研究人員,主要內容包括版本、目錄、校勘、訓詁、古代史、中國哲學等。此第十七期內容涉及對于“河出圖洛出書”中洛到底所指為何的辨析,“衽”在中國古代服制中的確切意義,春秋時期名、字、氏族、謚之間的聯系,朝鮮朝如何學習規范化漢語,黃侃序《聯綿字典》背后的真相,《宣和博古圖》的作者究竟為誰,《全宋詩》輯佚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清代內府本《古文淵鑒》中的套印技術等方面。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 ·圖書檔案 ·35.2萬字
我國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大城市數量正在不斷增加,各種城市病也越發凸顯,如何治理城市病是擺在城市管理者和城市發展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課題。本書對主要城市病的來源、治理方法和思路進行了梳理,對北京市通州區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部分工作進行了介紹。全書分為三部分: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必要性、城市副中心建設的理念和路徑、北京市通州區促進城市副中心建設和發展的實踐。
趙立祥 張奉君主編 ·社會學 ·26.7萬字
杜威是20世紀以來對中國教育影響極大的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學家。“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杜威曾訪華講學兩年又三個月,對中國的思想界和教育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本書主要回顧百年來,杜威教育思想特別是中國杜威教育學派對中國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影響,揭示杜威以及中國杜威教育學派在中國現代教育發展中的意義。杜威教育思想在中國百年傳播的曲折歷程,對今后中國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論的發展,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書也是外國人了解中國近百年教育的一個重要窗口。
張斌賢 劉云杉 ·教育 ·33.3萬字
本書是張文宏主持的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特大城市‘城市病’的預防和治理”的最終結項成果。本書從社會系統和社會整合論的視角出發,對性別、教育、社會障礙、消費等層面的社會不平等現象,人口老齡化與養老問題、社會區隔、社會歧視、精神健康、社會信任、社會沖突、社會安全等影響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些社會問題的成因和機制進行了學理和實證分析,為深入了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程中的特大城市社會問題提供了基礎數據。
張文宏等 ·社科總論 ·26.6萬字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共存互弈的當下,跨文化能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在文化多元、思想多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保持跨文化學習態度,方能做到文明互鑒,“美美與共”。本書以跨文化學習理論為綱,以人際距離理論為目,結合主觀理論研究方法,對留學生在本文化和異文化環境中對人際距離的體驗、適應與學習進行跨文化、跨學科的研究,挖掘留學生跨文化學習過程中人際交往的積極與消極體驗的深層原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對于我國的跨文化教育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綦甲福 ·教育 ·25.7萬字
當下,我國老齡化趨勢不斷加劇,老年人口不斷增多,老年教育規模也在不斷拓展。如何發展高質量的老年教育是該領域學者們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書通過老年教育實踐與理論問題研究,堅持推進老年教育的學科建設,論述老年教育有哪些價值、有哪些功能,以及怎樣有效發揮老年教育的功能。全書包括老年教育學概述、老年教育發展歷史、老年教育的價值功能、老年教育教學、老年教育課程、老年學員、老年教育師資、老年教育管理以及老年教育研究等11章內容。
孫立新等 ·教育 ·29萬字
本卷旨在展示《江海學刊》近二十年有關國內外史學研究的專題文章,從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世界史、史學理論幾個維度,就歷史與記憶、中外史學比較、史學理論批判等層面,系統呈現了走向世界的中國史學。
韓璞庚主編 潘清編輯 ·社科總論 ·29.2萬字
本書深入探討了我國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的相關概念,梳理了我國養老機構的發展歷程,剖析了我國養老機構以及公辦養老機構的發展現狀,并圍繞公辦養老機構轉制這一主題,深入分析了目前國家及各地在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轉制過程中的政策現狀、實踐案例、主要經驗以及存在的問題,就進一步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轉制進程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的研究與實踐提供借鑒。
王莉莉 ·社會學 ·30.3萬字
學生公寓是學生在校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是維護高校穩定的重要力量。隨著后勤社會化改革向縱深發展,以及學生個性化特征的不斷凸顯,對如何發揮黨建在“三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針對目前學生公寓管理服務工作所面臨的特點和難點,要與時俱進,充分了解新時代學生個性化特征,將后期黨建工作與實際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與服務,才能真正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本書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圍繞人才培養這個中心,對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做了理論上的闡釋和時間上的創新。
張新柱 王銳 ·教育 ·20.1萬字
人才隊伍的培養,仰賴的是一個能夠培養各專業領域、各層次人才的教育體系。如果說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系統教育培養的是科學家、工程師這些具有堅實基礎科學訓練和創新能力的高端學術型人才,那么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的高級技工,則需要通過專科教育和實踐操作訓練來培養。本書通過跟蹤一個“試點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的全程,在大量的深入訪談和田野觀察的基礎上,展示了改制背景下大學場域中人才培養豐富、復雜而沖突的場景,呈現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同理性妥協調和的邏輯。
王秀麗 ·教育 ·26.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