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納博科夫的長篇小說《洛麗塔》出版六十年來,一直是世界各國數百萬文學愛好者的心頭好,關于它的話題也是層出不窮,常說常新。美國出版的《洛麗塔重生》是《洛麗塔》美國出版商的女兒組稿、編輯,集合了30位作家對小說的分析和閱讀記憶。該書試圖揭開《洛麗塔》的主題悖論:為何小說在道德上有爭議,卻能無休無止地激發讀者的熱情?這些作家在為納博科夫高超的藝術成就折服的同時,也試圖探究這本書與自己的關系,探究讀者心理和閱讀的秘密。
(美)珍妮·明頓·奎格利 ·文學評論 ·25.7萬字
漢語史上有兩本天書,《易經》和《紅樓夢》。重新發現“紅樓”,重新發現“中國”……《紅樓夢》的問世,既標記著對以往歷史的顛覆,又標記著一種人文精神的崛起。中國歷史文化的全息性,得以在《紅樓夢》里獲得淋漓盡致的呈現。李劼此著問世已有二十年,僅在大陸就出過好幾版,本版今擴至十六章,增訂內容是近年在美國西部伯克利大學所作的一次演講長文,即《紅樓夢》與西方文藝復興經典之間的對稱性,從而補足了此前未曾充分展開的想法。從一定意義上說,既解讀了《紅樓夢》,又解讀了中國文化及其作為參照的西方文化之背景。
李劼 ·文學評論 ·25.6萬字
關于美國現代詩歌和中國的關系,數十年來研究者不乏其人。作者另辟蹊徑,憑著對中國詩詞的深厚修養,選擇將相當部分的注意力去關注漢詩以及漢字作為事物,在美國詩學平臺上的出現和存活,并試圖提供多個通道,讓讀者可以進入并且退出這關鍵的一百年,使得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吳永安 ·文學評論 ·25.5萬字
《奧斯丁問題》以奧斯丁的六部重要作品為主線,通過思想批評與文學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多角度討論了奧斯丁的社會關懷與藝術世界。作者以英國18-19世紀之交傳統社會向工商業逐利時代轉型中個人主義的興起,以及自我與他人、群體的關系為核心問題,在深入細致的文本分析、與西方現當代奧斯丁研究和流行批評思潮的對話中,呈現了奧斯丁如何在其創造的活色生香的世俗生活和藝術世界中,傳達著社會萬象與時代精神,思考著“道德”與幸福的關系,并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群己之思”的新價值觀建構。全書呈現了一個閱歷豐厚的中國學人帶著自己長期的閱讀感受、困惑與思考,對“奧斯丁問題”做出的獨特理解與闡釋。
黃梅 ·文學評論 ·25.5萬字
筆記小說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采用隨事而記的形式敘述人事或變怪故事的篇幅短小的文言小說,是唐五代小說的基本類型之一,包括以鬼神精怪為題材的志怪小說和以人事活動為中心的軼事小說兩大類。唐五代的宗法性傳統宗教、巫術文化、佛教、道教、民間宗教等諸種宗教文化對筆記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本書在考察筆記小說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對筆記小說的概念、收錄范圍、筆記小說研究史進行了系統梳理,并運用宗教學的方法,從宗教文化、宗教敘事的角度對唐五代的筆記小說進行了全面的闡釋,揭示其創作的宗教心理機制,還原了小說宗教述寫的本質,為多角度認識和把握唐五代筆記小說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劉正平 ·文學評論 ·25.4萬字
“用事”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常見藝術手法,詩人通過引述過往之“故事”,與詩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語義類比,委婉傳達自己的心志,形成典雅、含蓄的藝術魅力。大量古代詩學著作對用事的定義、地位、規則和接受闡釋等問題作了長期探討,形成了豐富的理論資源。本書以此為基礎進行分析和闡釋,對古代詩學中語焉不詳、模糊含混的用事諸概念進行了明晰辨正,初步清理、重構出古代詩學用事觀念的體系,凸顯它在中國古典詩學和美學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進而嘗試探索中國詩學一些基本規律和重要傳統,并為理解賞析杜甫、李商隱、蘇軾和黃庭堅等古代詩歌名家的用事藝術提供理論借鑒。
馬強才 ·文學評論 ·25.4萬字
樂府學是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稑犯畬W》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外相關學術動態等方面都有研究。
吳相洲 ·文學評論 ·25.3萬字
宋詞向來與唐詩相提并論,從一開始,宋詞就把注意力側重于個人的享樂私生活,突出表現抒情主體享受人生過程中的細膩感官感受、幽隱心靈體驗、曲折情感歷程,形成“言情”與“側艷”的文學特征。千百年來,無數讀者為宋詞折腰傾倒,宋詞名篇佳句,更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本書共選錄作品334首,注釋盡量精簡,解讀相對詳盡。與讀者分享閱讀宋詞的體會,就是為了引導廣大讀者更全面、更廣泛、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賞宋詞。同時,本書通俗易懂,兼顧了學術研究和普通讀者對內容的要求。
諸葛憶兵 ·文學評論 ·25.2萬字
為適應今天讀圖時代讀者的審美需要,《詞林別裁》在借鑒古今各種詞選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按詞牌選詞,以詞牌遴選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詞,每一詞調均選一首代表性的名作和該詞作者進行重點深度賞介,同時精選歷代這一詞調名作予以簡析,并附上該詞牌詞譜,以利讀者依譜創作。全書按[華音流韻][臨風賞讀][古今匯評][詞人心史][品題][詞林逸事][低吟/浩唱][倚聲依譜]及[參讀]等欄目編排。正文隨文配入與意境相配合的古代名畫、詞人畫像、手跡及各種歷史遺跡等圖片。本書將歷代名作、詞人詞史和詞學知識打并一處,將詞與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糅為一體,使之成為一部編選獨特、設計新穎、圖文并茂、可讀性與學術性并重的歷代詞選本。一書在手,讀者既可遍賞從唐到近代的歷代名作,進而循其發展、演變的歷史軌跡作全面的縱向欣賞;又可遍讀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作品,從而對詞的風貌之千殊萬別作全面的橫向欣賞,深度感受詞林的茂盛和華美。
盧家明 ·文學評論 ·25.2萬字
本書是著者近年學術研究成果的結集。全書分為三編:第一編為文學與文化批評類,是作者在全球化時代,面對中國社會、文化轉型和文壇出現的各種思潮做出的理性思考和探究;第二編為中外作家作品研究,是作者在文學課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文學問題的研究心得;第三編為書評與影視評論。全書滲透著作者對文學意蘊及文學的時代精神的探尋與追求。
張保寧 ·文學評論 ·25萬字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第3版)》分上、下兩編,上編以言、意、象、境為核心,探討中國詩歌藝術理論;下編具體淪述、分析屈原、陶淵明、謝靈運、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賀、溫庭筠、韋莊、蘇軾、周邦彥、陸游等13位詩人的藝術特色、藝術風格、藝術成就,全書將詩歌理論與詩歌史相結合,宏觀研究與微觀考察相結合,將對詩歌理論的探索與詩人之藝術的具體研究互相印證,是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的經典之作。
袁行霈 ·文學評論 ·25萬字
日裔英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的小說具有強烈的電影性和現代性,把握這兩種特性對于了解其作品的隱含意義和深層意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迄今為止,這兩方面都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書為國內外首部以“石黑一雄與電影”為主題的專著,通過深入系統地考察《遠山淡影》《被掩埋的巨人》和《別讓我走》這三部小說與電影電視相關聯的審美現代性問題,揭示出其小說的深層隱含意義,達到對作者的創作目的更好的把握,對作品的主題意義、人物形象、人物之間的關系和藝術手法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沈安妮 ·文學評論 ·24.9萬字
本書從中蘇文學關系的角度,將蘇聯作家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視為一個系統加以全面考察。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側重于譯介與闡釋研究,下篇著眼于影響與接受研究。上篇在實證的基礎上,梳理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國傳播和被闡釋的歷史脈絡,總結中國文學接受肖洛霍夫的內在規律性,以及接受者在汲取異域文學營養的過程中自身文學觀念的建構與嬗變。下篇選取周立波與丁玲等深受肖洛霍夫影響的中國作家為研究個案,通過具體的文本解讀,仔細辨析他們的創作同肖洛霍夫作品的淵源關系與創新之處。透過肖洛霍夫作品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這一現象,進而引發對文化傳播與文學接受、文化過濾與文學誤讀等問題的思考。
劉祥文 ·文學評論 ·24.8萬字
本書共收評了63篇近年來較受觀注的網絡小說,分為現實篇、歷史篇、幻想篇?,F實篇指建基于現實生活,以當今生活場景為背景的作品。這里有警察的明察秋毫、知識分子的憂國憂民、白衣天使的精誠奉獻、娛樂明星的叱咤風云、打工仔的埋頭苦干;這里有愛情的甜蜜、生活的艱辛,以及職場的爾虞我詐。歷史篇指描摹歷史、以古代或架空的朝代為背景的作品。這里有唐代的雄壯、宋代的圖強、明代的無奈、清代的崛起、民國的戰斗,以及一些少年英雄的勵志故事?;孟肫敢韵胂蠓绞浇嫯愂澜?、異生活的作品。這里有不敗的戰神、永不放棄的少年、執掌天下的大帝、偷偷發育的大師兄、喜歡飆車的打更人、讓人摸不清來路的詭秘之主……他們一個個本領高強,毀天滅地只需動一指頭。
聶慶璞 ·文學評論 ·24.8萬字
“云霞滿紙”,袁宏道在寫給董其昌的信里,這樣稱道《金瓶梅》?!督鹌棵贰穯柺浪陌儆嗄陙恚玫綗o數作家、學者的寶愛和傳抄,從李漁、曹雪芹,到胡適、張愛玲……無不從《金瓶梅》中汲取營養。《金瓶梅》不僅僅是一部閨房私情之書,更是一部深微體察人性的“罪與罰”之書:書中所有人物都沉淪于欲望的苦海,被貪欲、嗔怒、嫉妒、癡情的巨浪所拋擲。《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筆,直入人性深不可測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復雜而又毫無傷感與濫情;一個讀者必須有健壯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頭腦,才能夠真正欣賞與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為極端寫實而格外驚心動魄的暴力。
田曉菲 ·文學評論 ·24.8萬字
本書以張維屏等五十幾位近代詩人的敘事詩為代表,對近代敘事詩的創作概貌、藝術特征、發展軌跡、意義價值以及敘事意識等問題進行探索研究,力圖概括、描繪出近代敘事詩發展的總體概況及其規律特征。就內容主題而言,近代敘事詩不僅注重反映社會民生、關注重大歷史事件,呈現出與時代風云密切相關的創作特征;而且注重描繪個體生命的命運軌跡,塑造出豐富多彩的人物,呈現出生活化、平民化的創作傾向。其不僅全面反映了國內社會生活,而且也開始睜眼看世界,描繪了域外見聞。就詩體特征而言,樂府敘事詩多采用客觀化場景敘事,側重于社會問題的關注與描寫。五言敘事詩多運用主體性、個性化較強的自敘或見證式敘事,既可以描繪社會問題,又可以展示個人生活。七言歌行的表現方式介于兩者之間,表現功能側重于描繪各色人物、講述傳奇故事。而敘事組詩多采用不同時空的場景組合式敘事,其表現功能則極為廣泛,具有系列性和規模性的特點。
李亞峰 ·文學評論 ·24.8萬字
被譽為“英國文壇三劍客”的馬丁?艾米斯、伊恩?麥克尤恩和朱利安?巴恩斯因為都具有深刻的都市文化背景,并且將目光集中在當代倫敦,因此他們的作品從多重側面深刻展現了當代西方都市文化的內在矛盾及其困境,指出了工具理性泛濫所造成了西方都市文化中的精神災難。本研究對三位作家的文本進行了細致闡釋,從當代西方文化中的倫理衰微、當代西方文化中的價值困境、當代西方文化中的情感生態三個方面系統而全面地探討了當代西方都市文化的多重困境,梳理了西方社會表面繁華背后的價值體系與思維邏輯,揭示了華美表象背后的思想真實和精神真實。該成果建構了西方文化傳播與認知的多維途徑,同時對我國如何建構健康的價值取向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劉春芳 ·文學評論 ·24.7萬字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詩論家之一,他以思想家、哲學家的思想和情志研究《詩經》,別開生面,獨抒胸懷,是《詩經》研究史上的一座高峰。對王夫之《詩經》學的研究,不僅可以呈現社會鼎革時期經典被詮釋的情形,而且可以展示學術與政治、社會、民生的復雜關系,彰顯其重要的學術思想和時代意義。本書選擇處于特殊歷史時期的王夫之及其《詩經》學為研究對象,力圖在系統梳理相關學術脈絡的基礎上,揭示王夫之《詩經》學產生的特定原因及學術傳承,一方面嘗試打破傳統的詩學、美學研究思路,立足《詩經》文本,重視文獻依據;另一方面努力將文獻、文學、文化、美學、哲學等多方面內容融為一體,分別從文化背景、詩學宗旨、基本方法、詩學觀念、美學思想及生命情懷等六個層面,較為系統地予以研究,立體地呈現王夫之《詩經》學的全貌。
納秀艷 ·文學評論 ·24.5萬字
《小說使用說明》是法國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亨利·戈達爾撰寫的一部20世紀法國小說發展史,初版于2006年。法國小說在20世紀經歷了非常特殊的變化過程。在此之前,小說往往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敘事,按照因果律安排情節,并努力營造文學摹仿現實的錯覺,這些原則尤其構成了19世紀最重要的歐洲小說的基礎。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一些小說家——例如伍爾夫和喬伊斯——開始對這種小說創作傳統提出挑戰。在法國,這一挑戰與20世紀每一代中的好幾位小說家相關。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就會發現,通過探索摹仿小說的對立面,這些小說家也構建了一種真正的發展潮流。這一潮流具備自身的發展邏輯、發展過程和發展進度,其中20世紀20年代和50年代是它的兩個發展加速期。處于這一潮流中的作品盡管特點各異,但也表現出某個重要的共性。亨利·戈達爾的《小說使用說明》即關注了這樣一種革新性的批判潮流。本書共十四章,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了通過種種形式創新來“反摹仿”的法國小說家及其代表作,清晰地呈現出二十世紀前七十五年中,法國小說所走過的一條反傳統路徑,并分析了這條路徑各個發展階段的特點。通過這一分析,亨利·戈達爾揭示了小說創作的多種可能。
(法)亨利·戈達爾 ·文學評論 ·24.5萬字
本書為連續出版物,每年兩期。2017年已經出版第一期。本次發稿為2018年春季卷,總第二期。伴隨全球化的進程,文化中心日漸被消解與袪魅,失去中心的文化呈現出多樣化、平面化與碎片化的特征,虛無主義的焦慮與文化的繁盛如影隨形。文化產業化使文化的物化成為現實,但一切的合理性都有其局限,庸俗化與娛樂至死變身GDP數字成為文化發展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占有還是生存?文化救贖演繹成了西西弗的神話。文化自信離不了文化自省,文化創新脫不開文化救贖,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理性反思。《京師文化評論》正是作為文化反思與探索的一種努力,應運而生?!毒熚幕u論》由北京師范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設編委會和編輯部。沈湘平任主編,由執行主編主持日常編務。《京師文化評論》將設名家專論、歷史鉤沉、學術前沿、新銳觀察、影視書評幾個基本板塊?!毒熚幕u論》將以半年刊的形式出版,小16開本。
沈湘平 ·文學評論 ·24.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