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一位乳腺癌患者的康復筆記,記錄了作者肖于從得知生病的不接受,到積極配合治療,到對抗抑郁、最終慢慢回歸生活的心路歷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抗癌紀實文學。對任何一個人來說,老天不會一直發好牌,也不會一直發爛牌。一手的爛牌,除了依賴膽識、氣魄以及打牌的技巧,還需要伙伴配合,打完爛牌,人生才能重新開始贏。而所有好過與難過的歷程,回頭想來,都是好時光。
肖于 ·現當代隨筆 ·9.6萬字
一個美女記者,12年去126個國家旅行,今天仍在路上,她最終更真切地懂得了“生活”。那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人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這個世界相處相愛著,他們是藏在這世界的美好,本書從作者12年經歷和聽聞中,精心挑選出20個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既有《每個人心里都有一畝田》中全然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薩烏塔受傷的斑馬》中人和動物的相互依存和生命的活力,《安赫拉的客棧》中人生無常命運難測,也《荒蕪的花園》中失去后的獲得。這是一本讓人重新發現生活的書。沒有人的生活是全然盡如人意的,也沒有羨慕他人的必要,生活細處有微光,當你在苦時能品嘗苦的味道,在幸福時能品味幸福的味道,你會發現生活怎么過都是美好。當你終于明白:生活甜不甜、苦不苦,全在于你品嘗時生起的那顆心時,你才能真正品出“生活”的真味。
洛藝嘉 ·現當代隨筆 ·12.3萬字
真正的友誼不是形影不離,而是隔得再遠,情誼卻不變。人生,有多少計較,就有多少痛苦;不要渴望所有得人都懂你,看透你的心思,生活中有很多無言以對得時刻,無論是你愛得人,還是愛你得人,我們都以自己喜歡得方式存在著。
梨花聽書 ·現當代隨筆 ·1.6萬字
《自我演戲以來》系我國著名藝術家歐陽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記錄,講述了他兒時、少時、留學、歸國、創藝、敵后宣傳抗日的經歷。歐陽予倩先生用寫自傳來消除心理上的罪惡感。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法國大思想家盧梭所寫的《懺悔錄》了。在中國過去也有類似的作品,通常稱為“自訟”“自責”“自詛”等。在他所寫的《自我演戲以來》一書里,開宗明義就說:“這篇文字是我前半生的自傳,也就是我的懺悔。空在戲劇界混了許多年,毫無貢獻,只剩下些斷紈零綺的記憶,何等慚愧!追思既往,悲從中來,極目修途,心熱如火!今后的記錄當不至這樣空虛罷!”
歐陽予倩 ·現當代隨筆 ·11.1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紅恤衫、亮麗的同桌歲月、鬼丫頭、逃學外傳、友情無界、校園逸事、十五歲驚心的輝煌、吾友加林、昔日青春、我在女生宿舍住過一夜、選舉、“法拉奇”之誤、那一季的思念等內容。
馮化平 ·現當代隨筆 ·7.8萬字
“故宮的隱秘角落”,是故宮魅力的一部分,沒有了“隱秘”,就沒有真正的故宮。祝勇用詩意的語言、散文的筆法、史學的態度,帶我們一起走進普通游客根本無法進入的未開放區域:武英殿、昭仁殿、壽安宮、文淵閣、倦勤齋等,講述了這些隱秘角落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刻畫了在紫禁城出現過又消失了的那些歷史人物及其起伏命運。
祝勇 ·現當代隨筆 ·11.8萬字
季羨林先生是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學科的開創者,也是中國東方文學、東方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創者之一。先生一生著述豐贍,學術經歷極其豐富。大半個世紀以來,他身體力行,做出楷模,被公認為中國的東方學、東方文學以及相關的其他一些研究領域中成就最大,資歷最高,影響最廣,最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學術帶頭人。先生走了,先生不會再回來。我中心悲傷。只是突然又想起先生經常提到的陶淵明的一段詩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這一段詩,先生說,他一直很喜歡。先生自己,也常常吟詠。如果是這樣,先生也許走得是安心的。
北京大學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 ·現當代隨筆 ·20萬字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名優等生,考上理想的大學。要想成為一個優等生,除了學生自己的努力和老師的培養,還與家庭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我送孩子上北大》收集了四十多位已考上北大的學生的家長們撰寫的如何培養自己孩子的家教故事,通過這些故事,這些優等生的家長們介紹了他們教育孩子的不同的理念、方法、要求、心得體會,以及從家長角度觀察總結的孩子的理想、做人、學習方法等,對其他家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秦春華 ·現當代隨筆 ·14萬字
在成都,最輕松的活兒就是把自己往報社里一塞,領著飯錢茶錢,沒日沒夜地混——所謂混,是一種很文化的說法——早年我在成都就是這樣生活的。你要想看成都人打架真是比登天還難——空口可對罵一整天,第二天再接著對罵,就是不動手。不動手是一種比喻,不是說他們都是君子,而是說,只要條件許可,或暫時尚可,他們才懶得動手。
劉燁 ·現當代隨筆 ·8萬字
本書系安徽省作家蘇北的一部散文精選集,收錄其近年來所創作的散文代表作《莎士比亞,我們隔壁的老頭》《賈寶玉的任性》《呼吸的墨跡》等共70余篇。作品題材廣泛,描摹鄉土、暢敘友情、品味人生,文字淡雅,意境高遠,深得汪曾祺散文真傳,有一種恬淡率真的風格,獨具魅力。
蘇北 ·現當代隨筆 ·18.7萬字
本書作者從軍四十年,從戰士一直干到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對于軍人這份職業的內涵認識很深,對于戰友這兩個字有著無以倫比的敬意。本書概略了從軍生涯中的戰友情,擷取了從戰士到將軍的軍人生涯中印象深刻的70余件事,分為8個部分,以隨筆的方式,分別記敘了自己在連隊,浙江省軍區,南疆戰場,江西省軍區,退休生活等多個時間段與各個階層的戰友交往的生動故事,文筆優美,飽含深情,記錄了生死之交的戰友情,可以令讀者感受到黨和人民軍隊的偉大,感受到共和國軍人之間深厚的戰友情誼,感受到軍隊對于祖國、對于社會的甘于奉獻精神。
陶正明 ·現當代隨筆 ·17.9萬字
徐悲鴻達到了藝術的至高境界,卻并不是一個圣人。他有他的博大的精神世界,也有我行我素的獨特個性。他的隨筆作品,流露出的正是他喜怒哀樂的性情,還有他那立體的人格魅力。
徐悲鴻 ·現當代隨筆 ·12.5萬字
這是一本散文隨筆集,全書分為七輯:第一輯“心靈履痕”,第二輯“阡陌紅塵”,第三輯“真情相依”,第四輯“生命感悟”,第五輯“書香繞梁”,第六輯“愛傾人間”,第七輯“原鄉情濃”。書中收錄了作者日常隨筆一百余篇,雖然記錄的都是平常的讀書、工作、生活,但平淡中蘊含真純。書中文字情感真摯,或回憶過去,或關注生活,或思索人生,充滿了正能量和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張欣瑞 ·現當代隨筆 ·14.5萬字
本書收錄了呂麥女士精心創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猶如心靈雞湯,滋養讀者的身心,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
呂麥 ·現當代隨筆 ·3萬字
民國文化可謂承上啟下,既延續了前清的儒學,又開啟了新文化的序幕。在不過三十多年的民國時期里,名家輩出,諸如梁啟超、王國維、蔡元培、胡適、林語堂、魯迅、徐志摩等,他們用自己的思想和身體力行極大地豐富了這個時代。因此,我們再度研究民國文化,并予以取長補短,對今人而言還是很有裨益的。
王國維等 ·現當代隨筆 ·18.7萬字
本集共收入閑情隨筆散文80多篇,大多在各級報刊發表過。共分為七個部分:品慢、品味、品靜、品讀、品野,品閑、品享。品味是高度、是格調,但更是一種態度,一種活法,在喧囂騷動的快節奏時代,如何慢慢地生活靜靜地品味,不僅僅是小資情調,已是大眾所追求的生活方式。該書全面地展示了作者生活的品味及其理想生活中的品味,以及對品味多方位的探求。品味不是抽象的,說到底,其實就是一種活法。而活法,每時每刻,舉手投足,點點滴滴無不顯示出品味的高低、品味的雅趣,不同的品味組成豐富多彩、琴鳴書香的生活品味,及其豐富充實的精神世界。可以說,這是一本內容豐潤、情趣高雅的現代休閑品味書,適合大眾閱讀。
靜子 ·現當代隨筆 ·19.1萬字
本書探討的是改革開放后,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傳媒環境日趨多元化的情形下的中國當代文學生態。不同于此前的“十七年文學”和文革文學濃烈的政治色彩,四十年來中國當代文學受到從西方涌入的各種文化思潮的沖擊,其自身已步入一個“多元雜語時代”,又在資本的運作和以出版、廣播、電視、電影為主導的大眾傳媒的引領下,蔓延至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這個過程中,文學本身的走向亦發生了變化,與傳統文學發展路數分道揚鑣。這種變化導致了“文學”的重新定義及文學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建,作者試圖勾勒的便是這一轉型時期的文學發展圖景。
楊早 ·現當代隨筆 ·17萬字
本書是一部生活感悟類散文,這是一部在細節中透露真情的書,猶如一曲天籟,蕩滌心靈的污垢,引起一片深遠的回音。全書分六輯:生命的留聲機、人生的菩提、母親是守護屋角的檐、把愛串成一片星河、人生若只如孩童、夢想不會老。從人生體驗到人生感悟,從摯愛親情到人間大愛,從孩童之心到夢想之心,作者把人生人情人性的體悟用文字呈現出來,文字優美,情感真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對人生的熱愛,讀來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能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受到生活中平凡瑣事的樂趣和溫情,怡情悅性,情真意切。
羅偉 ·現當代隨筆 ·16.2萬字
《孩子,我完全相信》是知名教育博主王悅微《我們的天真填滿整個宇宙》一書的全新再版。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帶孩子們一起為小鳥舉辦葬禮,感受生命的可貴;她默默關照離異家庭的小孩,公平地愛著每一個孩子;面對犯錯的孩子,她在循循善誘的同時,不忘呵護稚嫩的心靈;面對焦慮的家長,她送上自己真誠的理解和建議……時下,國內教育問題頻發。希望這個世界上的所有大人,都能像王悅微老師一樣,認真地傾聽孩子,溫柔地對待孩子。這樣,當孩子長大以后,才能成為更好的大人。
王悅微 ·現當代隨筆 ·11.7萬字
直指現實,嬉笑怒罵,陳丹青首部言論集。書是陳丹青近年來接受采訪或與人對談所整理出的文字,精心挑選后結而成集,書名“談話的泥沼”似乎暗喻了交流的不可能,書中的部分篇章也刻意保留了這種媒體狂歡與個人表達之間的談話困境,這種陷入“泥沼”的狀況本身值得深思,另一方面,書中的大部分篇章則反映了在去除媒體預設立場之后,交流的可能與必要,比如陳丹青與王安憶的對談,兩人的思想和學識互相激發與闡釋,讀來很有收獲,這是一本有內容的對話錄,同時也是對對話本身的思考。
陳丹青 ·現當代隨筆 ·1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