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陜西女作家其誕生、發展、成長與時代的發展有緊密的關系。不同時代的波瀾壯闊發展、影響并締造出了陜西女作家創作群體。她們有的引領文壇風騷,有的默默深耕,有的穩扎穩打,有的見解出眾。從內容上看,她們有的重視城市發展,為西安城的歷史化轉折,精雕細琢;有的關注農村,為現代化農村的變革,淺斟低唱……她們的審美特征以時代發展為節奏,大雅為正,是中國文壇中的一脈強勁音符。
白軍芳 ·文學理論 ·17.8萬字
中國近代的開端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用武力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強迫中國面對外面的世界。此后,人們開始了一步步的探索,從奕、李鴻章、曾國藩為首的洋務運動,到康有為等人提出的百日維新,最后是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本書將近百年的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娓娓道來。
蔣廷黻 ·文學理論 ·10.5萬字
吳偉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詩人、戲曲家、書畫家,他創作的一系列長篇歌行體詩歌被譽為“梅村體”,以沉雄博麗、哀感頑艷的風格奠定了其在長篇敘事詩領域的地位、吳偉業寫詩之余,兼及戲曲,創作了傳奇作品《秣陵春》和雜劇作品《通天臺》《臨春閣》,抒發了朝代更替之際的黍離之悲和內心之痛,可備一代心史。本書從吳偉業戲曲方面的交游出發,分析其戲曲作品的內容和敘事方式,在對戲曲文本進行細讀的基礎上,分析其“梅村體”詩歌創作與戲曲創作之間的關系,并對其戲曲理論進行了梳理。
楚萍 ·文學理論 ·17萬字
俄國后現代主義文學在短短30年內悄然萌生、迅速崛起和急速消疲的過程,但它填補了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文學的空白,折射出特定歷史時期人們普遍的自我想象、內在世界的焦慮和欲望,其思想意識和詩學特征也為后來的新俄羅斯文學提供了創作經驗。本書旨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理論,采用編年史手段,對不同時期的俄國后現代主義小說進行梳理和研究,發掘俄國后現代主義小說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20世紀70年代,“先鋒派”作家解構傳統,顛覆權威,在作品中抒發被壓抑的狂歡。蘇聯解體后,以馬卡寧、佩列文為代表的后現代主義作家對歷史和現實進行反思,逐步回歸現實主義傳統。此外,納博科夫的文學思想、美學傳統和創作藝術對俄國后現代主義作家產生了或顯或隱的影響,多甫拉托夫等以“碎片化”的“本真敘事”手法,展現移民生活中“荒誕的真實”和身份焦慮。
劉文霞 ·文學理論 ·18.7萬字
老舍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和語言大師,著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頗具分量、雅俗共賞的經典作品,也留下了豐富的文學理論普及讀物,如《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老牛破車》《寫與讀》等。《老舍談寫作》精選其關于寫作的論述,從寫作的基本原則、寫與讀的關系,語言的運用、描寫的技巧、結構的方法等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如何寫作”這個主題。對于初學寫作或希望在寫作方面有所進益的讀者來說,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老舍 ·文學理論 ·13.4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理論作品,是青年作家金小安對巴金《隨想錄》的解讀作品,用大眾化的語言闡釋了巴金的經典著作中包含的文學內涵和時代意義。巴金《隨想錄》共五集,即《隨想錄》《探索集》《病中集》《真話集》《無題集》。作者摘錄了巴金原文中的金句并加以解讀,揭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走近巴金、理解巴金。
金小安 ·文學理論 ·19.3萬字
詞之文體形式于兩宋時代登臨審美顛峰,而詞話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理論探究之果實,也從萌芽至發展、豐富至成熟,留下完整的歷史圖譜。該著從美學視角對兩宋詞話進行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辯證研究,運用現代文藝學理論對兩宋詞話的代表性文本予以描述和詮釋,并綜合西方美學的相關觀點進行比較與印證,進而給予價值評價并作出相應的理論歸納,著力立足于辯證理性和歷史理性相統一的立場提出美學新見,由此使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具體的方法論得以統一。
顏翔林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較為系統地梳理了北美敵托邦文學的發展軌跡,力圖多向度地展現北美敵托邦文學中的環境想象及書寫策略,使讀者對北美敵托邦文學的經典作品及其環境敘事有一定了解。書中探討了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經典之作《使女的故事》《羚羊與秧雞》《無水洪災》所蘊含的生態思想,從青少年視角分析了《饑餓游戲》《丑人》等作品中的環境敘事,揭示了技術統治下自然、人性的美好價值。
譚言紅 ·文學理論 ·18萬字
李國文先生評《紅樓夢》隨筆集,本書集淵博學識與深遂思考于一體,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以獨特的視角為中國紅學界提供了新鮮的眼光。
李國文 ·文學理論 ·18.6萬字
本書以2001一2005年為界,對這一時期法國的中國文學譯介與研究情況做了細致的整理,全景式地展示了法國的中國文學研究樣貌。具體包括這一時期出版的中國文學作品譯本目錄,以及中國文學研究的專著目錄、博士學位論文目錄、期刊論文目錄,同時精選翻譯了數篇期刊論文,對重要的專著和博士學位論文還進行了摘要編譯。此外,本書收集了這一時期法國召開的中國文學研討會的簡要資料,整理了從事或涉及中國文學研究的機構信息以及期刊目錄,還附有法國漢學家的譯名、原名對照表。
高建為主編 ·文學理論 ·9.5萬字
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在朝鮮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意義,它是韓國和中國文學史上一筆珍貴的遺產。本書按“離鄉和思鄉、扎根和融合、對峙和斗爭、妥協和逃避”四類主題對偽滿時期“滿洲”朝鮮人文學進行分類研究,并深入剖析各部分的文學主題、結構模式和藝術手法,力圖推進這一時期文學的主題研究向縱深方向發展。
夏艷 ·文學理論 ·16.4萬字
綜觀近現代域外游記的研究現狀可以看出,與域外游記寫作的繁榮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其研究的嚴重滯后。域外游記研究一直處于邊緣不被重視的狀態。關于游記研究的方法和話語,還沒有形成一套為大家所接受的基本范式。大部分的研究者,或以歷史脈絡系統建構,或把域外游記作為文獻資料或作家散文創作的一部分來看待,對于域外游記還缺乏深層的介入研究。本書以近現代域外游記為考察中心,選取域外行旅體驗作為研究視角,深入游記內部,考察域外行旅體驗與中國近現代文學的轉型與發生以及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密切關聯,探討域外行旅體驗如何影響了中國近現代文學風貌的變化、核心命題的生成、社會集體想象等重要文學、文化現象,破解域外游記所蘊涵的豐富文學、文化信息。
蘇明 ·文學理論 ·13.7萬字
生態文明在21世紀成為時代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書從生態批評視角出發對新時期以來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的漢語小說和漢譯小說進行整體性觀照,探討自然、文化、精神等層面的生態危機表征,在溯源的基礎上呈現作家實現危機救贖的努力,反思其生態書寫中面臨的困境,并在當代文學視野下考察內蒙古少數民族作家生態書寫的獨有氣質品格與價值意義。
郭秀琴 ·文學理論 ·15.9萬字
本書在解讀古代希臘“政治諧劇”詩人阿里斯托芬時,試圖超越古典學者們慣常的“微觀歷史決定論”的解讀方式——以每部諧劇上演前后的歷史狀況為理解阿里斯托芬每部諧劇時的決定性的導引性線索。認為阿里斯托芬與蘇格拉底的分裂是智慧與哲學的分裂。就像墨子在中國先秦思想家群像中是一個異類那樣,阿里斯托芬在希臘古典時期思想家群像中也是一個異類。“百家爭鳴”的本質在于文化大轉型,在于對話者之間的思想關系。本書立足相關古希臘文本,主要從“思想史”視角討論了阿里斯托芬對于教育、戰爭與和平、泛希臘主義、神義論等論題的回應,并初步討論了阿里斯托芬劇作中體現出的“命名學”的基本情況。
陳國強 ·文學理論 ·12.3萬字
“中西文學文本理論范疇比較研究”,屬于比較文學中的“理論比較”,文學理論中的“比較研究”。以“細讀”為特點的文本分析包括語詞分析、結構分析、語境分析三大步,本書從中西文學文本理論中提煉出涉及這三個方面的八組具有可比性的相關范疇,即:“細讀”與“熟讀”,“至言”、“不落言筌”與“朦朧”、“張力”、“悖論”、“反諷”、“本真的語言”,“隱喻”與“比興”,“構架——肌質”與“形跡——神理”,“犯中求避”與“敘述頻率”,“互文性”與“文文相生”,“意圖謬見”與“以意逆志”,“風格”與“氣”、“體”等,對之進行比較研究。本書試圖以中西文學理論共同關注的問題為紐結點,以范疇為切入點,以解決我國文學理論界當下的實際問題為著眼點,關注中西文學理論對于共同的理論問題的不同表述,同中辨異,異中求同,在異同互見中加深對兩者的理解和認識。
李衛華 ·文學理論 ·19.3萬字
值此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黃金時機,我們渴望為晉東南文學研究增添新氣象。晉東南地區的文學創作如同新時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樣迅猛,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涌現出了報告文學家趙瑜先生、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葛水平女士等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他們用自己的才華書寫著晉東南地區的風土人情、自己童年青年的記憶和對當下生活的體驗,而且在當地始終有一批在本地享有盛名的作家,諸如郭俊民、劉潞生、索鵬祥、聶爾、宋福聚等人,他們也在用自己的筆觸撫觸著晉東南大地,用自己的情感體貼著晉東南的百姓生活,用自己的精力記錄并創造著晉東南地區的鄉土文化。這些作家們所從事的正是當下文學研究界所承認并研究的“底層寫作”。“底層寫作”一直是中國當代作家們傾心表達的熱點領域,而且“底層寫作”的研究也仍然處于熱潮之中,其爭鳴之勢尚未見有任何消隱的跡象。我們的這本書就是從“底層寫作”的視野出發,探究這些作家們的創作維度——他們關注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底層和底層什么樣的生活?
趙棟棟等 ·文學理論 ·11.4萬字
索爾·貝婁是美國著名猶太作家,曾獲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本書立足文化視角,從貝婁與猶太傳統、貝婁與美國文化和貝婁與歐洲影響三方面探討貝婁創作的文化淵源。認為貝婁雖然反對“猶太作家”的標簽,其創作卻與猶太文化存在密切關聯。與此同時,貝婁創作還反映了美國社會現實和價值觀念,受到歐洲文化的輻射和影響。
汪漢利 ·文學理論 ·17.1萬字
本書運用牧歌視角全面研究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詩歌,主要從傳統性、鄉土性、現實性和大眾性四個方面探索弗羅斯特詩歌與牧歌的聯系,分析其對新英格蘭地域的抒寫和美國社會現實問題的揭示,以及其藝術特色對大眾讀者的影響。弗羅斯特是一位現代牧歌詩人,其詩作具有繼往開來、推陳出新的意義。
汪翠萍 ·文學理論 ·19.3萬字
本書是一部中外文學與文化研究論文集。其主要部分是以不同視角和方法(包括敘事學、文化批評等)對多種西方小說,特別是英國當代著名作家戴維·洛奇長篇小說所做的分析和闡釋;此外,還有作者對戴維·洛奇所做的兩次學術訪談(論及他本人的理論和創作、英國小說發展、兩種文化、后現代主義等話題),對巴赫金對話理論的個人解讀,對中西方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所做的探討,以及對跨文化的文學與文化傳播理論與實踐的思考。
羅貽榮 ·文學理論 ·14.6萬字
本書作為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界關于城市生態批評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從興起背景、理論源起、核心概念、研究路徑和文本實踐五個角度切入,由點及面地梳理了城市生態批評的生成語境與研究立場,并結合城市生態批評的研究特點與前沿問題,對城市生態批評的理論建抅與文本訴求進行了系統的探討。
馬特 ·文學理論 ·19.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