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主要是圍繞德國文學思潮中的相關主題展開的系列論述,具體論題主要包括:“接受美學”的創立與文學研究范圍的擴大;“美學解放”與現實主義定義的更新;古典文學理論的堅守與新型審美意識的覺醒;藝術思維的革故與文學實踐的創新;德國文學研究與翻譯問題等。作者回到德國文學發展演進的歷史語境中,通過對相關作家、藝術家及其作品的解讀深化對相關文學思潮、藝術潮流的分析,有助于讀者對相關文學和藝術思潮發展脈絡及其在文學和藝術創作中表現的把握。
張黎 ·文學理論 ·30.1萬字
本書為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文學概論》2018年版,包括了初步而又完整的文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分為文學觀念論、文學作品存在方式論、文學創作論、文學接受論、文學源流論五個部分,這些理論和知識從不同方面揭示了文學創作和文學發生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內在規律。本次修訂,為適應當前學生自學考試的新需要,對基本概念、定義、論述語句等作必要的局部調整及完善,更換了部分文學作品及文學現象實例,調整了各章的本章小結、本章概念與問題。
王一川 ·文學理論 ·42.2萬字
本書以《諸子學略說》和《諸子略說》為主,匯集太炎先生論諸子之大部分文字,精心編輯點校而成。太炎先生治學,貫通經、史、子、集,其于先秦之儒、道、墨、法等家學說尤有深入研究,其論諸子之是非得失,每有獨到之見解,而又能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本書為太炎先生治諸子學之畢生心血,實為先秦諸子思想入門之最佳讀物。
章太炎 ·文學理論 ·8.3萬字
《西方敘事學:經典與后經典》深入淺出地系統評介敘事學的有關理論和研究方法,評介敘事學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全面、清楚地了解敘事學的目的、性質、特點、作用以及學科定位,較為準確地把握有關概念和方法,注重介紹切實可行的敘事學研究方法,以及與敘事學方法構成互補關系的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同時將對中國敘事作品的分析和對西方敘事作品的分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對中外敘事作品的結構技巧均能有較好的了解。
申丹 ·文學理論 ·21.4萬字
《遇飲紅樓醉經年(紅樓詩詞的繾綣深情)》簡介:紅樓韻味,如同酒香,歷經兩百多年的光陰,兩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陳年佳釀,歷經時間的發酵和滌蕩,愈發醞得鮮亮醇美、既濃且清,引人遇飲難忘、回味悠長。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將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筆的墨硯里。嘔心瀝血,慘淡經營,方才釀出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釀美酒,以饗后人蕓生各各悲喜。
玉彤 ·文學理論 ·12.4萬字
《影響的剖析》是哈羅德·布魯姆對自己詩學精髓的一次完整說明,一種深層意義上的心靈自傳。他帶領我們穿過了那些由多年來不斷啟示和激發他的作家和批評家交織而成的迷宮小徑,提出了對有西方正典作品相伴之人生的持久思考:為什么我對影響問題如此癡迷地關注?我的閱讀體驗是如何塑造我的思想的?為什么有些詩讓我有感,有些卻不能?文學生活的目的是什么?通過對莎士比亞、惠特曼、愛默生、葉芝等布魯姆鐘愛的文學大家們的剖析,本書向我們揭示了:什么是偉大的文學作品?它是如何變得如此偉大,又為何如此重要?
(美)哈羅德·布魯姆 ·文學理論 ·34.8萬字
本書對格林童話在德國的誕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國的特殊讀者群--譯者的不同接受與傳播歷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創建的“童話范式”,并深挖兒童文學背后更深層的秘密,拓展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的學術空間,促進兒童文學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構兒童文學理論風景,提升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的地位。
陸霞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曹文軒研究資料》是《中國新時期作家研究資料匯編》系列叢書中的一本,圖書主編為中國最權威文學機構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著名文學評論家吳義勤,從1976年至今對作家的文學批評與研究成果中,遴選出能夠代表各個階段研究水準的論文近四十篇,從不同角度解讀曹文軒及其文學創作活動。
吳義勤 ·文學理論 ·27.4萬字
桐城派是清代作家最多、地域分布范圍最廣、綿延時間最長的散文流派,因其主要作家皆系桐城人,故稱桐城派。該書以編年的形式,將自順治十年(1635)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間的桐城派及其分支陽湖派、湘鄉派的人物、作品、行跡等內容加以纂輯排比,完整地呈現了改派發生、發展和衰亡的歷史。
俞樟華 胡吉省 ·文學理論 ·89.2萬字
肯·福萊特這樣的暢銷書作家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掌握了寫出極具吸引力的世界級暢銷小說的訣竅。阿爾伯特·扎克曼是位傳奇文學經紀人,與許多暢銷書作家合作過,包括肯·福萊特、邁克爾·劉易斯(《大空頭》)和斯蒂芬·霍金。扎克曼是教授作家進入暢銷書榜所需技巧的大師。在這部已授權七種語言的暢銷寫作指南中,扎克曼為你解密不為人知的寫出暢銷長篇小說的竅門,讓你知道你也可能寫出銷量百萬的小說。閱讀此書,你將學會如何構建、使用提綱,如何選擇、塑造人物,如何控制視角并利用視角引起讀者的共鳴,如何將人物關系交織在一起,大場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構建場景,如何編織情節線以營造最大程度的沖突,如何把握情節的節奏,何為故事點以及如何創造故事點。這些知識點都是在對經典作品的分析中提出,比如《飄》《教父》和《荊棘鳥》等。如果你夢想寫出一部暢銷小說,這本書對你來說將是無價之寶。讀一讀本書,好好學習,說不定你的名字有一天也能出現在暢銷書榜上。誰知道呢?
(美)阿爾伯特·扎克曼 ·文學理論 ·15.2萬字
《文學理論》出版于20世紀40年代末,作者韋勒克和沃倫不僅厘清了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更提出了文學的“外部研究”與“內部研究”的分野,把文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的研究歸于“外部研究”,把對文學自身因素的研究歸于“內部研究”,超越了傳統文論從外部切入文學的理論思路,把研究的重心置于文學本身,不僅描述了分析個別藝術品的方法,而且探討了文學類型、文學評價和文學史等問題,這對之后全球數十年間的文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文學理論》自出版以來,一直作為最經典的文學理論教材受到各國批評家、作家、教授及廣大學生的歡迎。在國內,它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薦中文專業大學生必讀的100本著作之一,被許多高校指定為中文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必讀參考書。
(美)勒內·韋勒克 奧斯汀·沃倫 ·文學理論 ·30.5萬字
小說創作的技能是可以訓練并拓展的,這種拓展旨在激活作者的寫作潛能,培育和提升其敘述故事的沖動、感覺和能力。正如意大利文藝批評家克羅齊所言,每個人都是一個潛在的藝術家。本書引入了美國創意寫作研究界的相關成果,力圖從敘事創意設計的意義上探尋各種可操作、可模仿的小說寫作技巧,研究小說寫作教與學的原理和方法。書中包含作者執教小說寫作工坊課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源自中外經典文學作品的生動案例。全書共分六章,內容包括:小說的敘述方式、從故事大綱到情節清單、小說人物的結構關系、在書面故事中構造場景、小說中的“看”與“被看”、敘述聲音的修辭策略
陳鳴 ·文學理論 ·21.7萬字
《今日批評百家:我的批評觀》匯集了1998年至2015年《南方文壇》“今日批評家”欄目四代彼時的青年批評家,如南帆、孟繁華、陳曉明、戴錦華,如李敬澤、吳義勤、施戰軍、張新穎、郜元寶、邵燕君、毛尖、楊慶祥等96名,有重要影響力;再現了17年來文藝批評的爭鳴與共鳴,試圖還原歷史,更在于描述和激勵當下。
張燕玲 張萍主編 ·文學理論 ·15.6萬字
蔡元培先生為促進中國現代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嘔心瀝血,開展進行了大量的工作,并留下了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本書擷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蔡元培為自己的著譯和同時代出版物所寫的序跋、書評等文章。
蔡元培 ·文學理論 ·10萬字
那些肩負著教化異教徒使命的傳教士們,隨身攜帶著筆記本和詞典,承擔起“白種人的使命”。東方的亞洲人也派遣使者來到西方學習,這些人不僅對政治、宗教以及文學頗有研究,而且他們還精通我們的語言,能夠幫助我們了解他們國家的人民。
(美)約翰·阿爾伯特·梅西 ·文學理論 ·28.7萬字
學習世界文學,就必須研究世界著名文學大師、著名文學作品和文學發展歷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學概貌。本套書系內容全面具體,具有很強的資料性和系統性,是廣大讀者學習了解世界文學的良好讀物。
馮平 劉東岳 牛江濤主編 ·文學理論 ·156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理論作品,是青年作家金小安對巴金《隨想錄》的解讀作品,用大眾化的語言闡釋了巴金的經典著作中包含的文學內涵和時代意義。巴金《隨想錄》共五集,即《隨想錄》《探索集》《病中集》《真話集》《無題集》。作者摘錄了巴金原文中的金句并加以解讀,揭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走近巴金、理解巴金。
金小安 ·文學理論 ·19.3萬字
《日本文學思潮史》對日本上古諸種文化混沌狀態、原初文學意識的自力生成、寫實的“真實”、浪漫的“物哀”、象征的“空寂”和“閑寂”等觀念做了梳理和介紹,對日本近現代的寫實主義、浪漫主義、自然主義、唯美主義、現代主義,以及具有日本特色的戰后派文學思潮、無賴派文學思潮等主義形態的文學思潮的發展過程進行了系統論述。《日本文學思潮史》深入分析了各種文學思潮的發生、發展、鼎盛、衰落的內在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因素。同時探討了日本文學思潮從觀念形態到主義形態的演變中的對應性與連續性,以凸現其民族的特色。
葉渭渠 ·文學理論 ·36.3萬字
作為一個崇尚理性的作家,安·蘭德在本書中做出的首要貢獻在于,她將寫作徹底去神秘化。她堅信,寫作是一種可以習得的技能,只要掌握科學的方法,用理性的原則進行引導,任何人都可以學會。本書由安·蘭德為朋友們開設的10堂“小說寫作課”講義匯編而成。首先,安·蘭德探討了小說寫作中潛意識與靈感關系,她指出,靈感并非刻意尋求而得,而是在潛意識中不斷積累素材與打磨的自然結果。之后,安·蘭德以清晰的脈絡逐步深入分析了小說寫作的四大關鍵要素:主題、情節、人物塑造與風格,她從自身創作經驗出發,同時也細致入微地對比分析了多位創作者的作品段落,給讀者提出了獨到、實用的寫作建議。
(美)安·蘭德 ·文學理論 ·11.5萬字
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學史。鮑鵬山認為,文學是人類精神的避難所。本書通過對中國文學史上自《詩經》下至《紅樓夢》三千年中國文學名家、名作的新異解讀和詩意感懷,試圖深入中華民族的內在心靈與思想,展示這個民族三千年的理智與情感。在書中我們看到,感情熱烈而思想敏銳的鮑鵬山,以其極富個性的文字帶領讀者,去尋找那些在文學中避難的心靈,去無限接近古人的真實情懷,去感受古代文學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鮑鵬山 ·文學理論 ·29.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