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原州區第五中學是成立于1969年1月,2002年8月整體搬遷至固原市試驗區的一所完全中學。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現已發展為有220名教師4000多名學生,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有辦學特色的完全中學。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和諧校園,自治區級師德建設先進單位,自治區校本培訓先進集體,全區德育示范校,全區綠化先進單位……
高麗君著 康玉璽主編 ·紀實文學 ·17.4萬字
這是一個真實發生的事件,普利策新聞獎得主邁克爾·維特茲深度報道的一個奇跡。馬特·米勒,一位年僅22歲的大學生。在弗吉尼亞藍脊公路進行自行車訓練時意外與一輛保時捷迎面相撞,面部骨骼幾乎全碎,造成很嚴重的顱腦損傷,命懸一線。但車禍本身并不是故事的結尾,而是故事的開始。《回歸之路》講述了這個年輕人重新奪回原來的生活的故事。作者在這本書里與讀者分享了馬特奇跡般的生還經歷,心驚肉跳的康復經過,以及他取得的難以置信的驚人成就。
邁克爾·維特茲 ·紀實文學 ·14.9萬字
《不一樣的日本人》記錄了20世紀50年代至今,許多日本反戰和平人士保護中國死難者遺骨,數十年挖掘中國“慰安婦”、勞工集中營受害者等歷史證人,搶救歷史,并無私幫助中國受害者起訴日本政府,與日本右翼勢力斗爭的鮮為人知的真實感人故事。
莊慶鴻 ·紀實文學 ·12.4萬字
1941年初,日本政府勸喩僑居香港的日人盡快返國,預示了日軍短期內會對香港發動進攻。到了12月6日,最后一批約10多名日僑乘船前往日軍占領的廣州。兩天后,由酒井隆中將指揮的第38師團屬下的三個聯隊,越過邊界,分別從打鼓嶺、羅湖及新田進攻香港。雖然這場戰役只維持了十八天,卻改變了香港的歷史,拆散了不少美好的家庭,不少人更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本書作者認為史學的真實性與文學的可讀性互為表里,是文史類著作賴以普及和持續的活力。因此,本書采用了歷史紀實的表述形式,以史學的翔實檔案以及文獻為依據,借助文學對于歷史場景與具體細節的想象與描述,力求如實而生動地展現出這場影響香港歷史發展的十八天戰事。
莫世祥 ·紀實文學 ·15萬字
本書由香港從事新聞及媒體工作的資深媒體人王蘇(筆名:蘇蘇)于媒體“蘇蘇名人訪談”專欄中,與20位香港政治、經濟、商界、文化、藝術等各領域的社會名人進行紀實訪問。作者在采訪中見證和記錄這些香港名人如何助推中國經濟崛起的精神與人生,并將這批名人領袖的功勞業績故事、刻苦打拚的堅毅精神,以扎實且用心的文字編寫結集出來。此外,作者將多位名人的訪談對話化成文字,歸納出他們人生的思想精華,與廣大的讀者了解他們的待人接物和成功秘訣;同時在文稿中呈現出被訪名人的立體且多面向的個人特質,從而折射出香港社會發展,時代變化。
王蘇 ·紀實文學 ·13.5萬字
本書為中國電影集團今年6月15日上映的《建黨偉業》史詩電影的文學版。本書從1911年辛亥革命開始說起,一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講述了在這10年之間風雨如晦的中國大地上,所點燃起的星星之火終能燎原的革命往事:辛亥革命失敗,軍閥混戰,五四運動后知識精英崛起,以及隨之而來的“建黨偉業”,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披肝瀝膽,志在千秋,在風雨飄搖之際為國家赴湯蹈火。
高瑞灃編著 ·紀實文學 ·17.7萬字
本書作家張抗抗的紀實文學作品自選集。如果把性情比成一條河流的話,“性情”卻不一定總是河面上的驚濤駭浪,或許它更多的是水流在寬闊的河床上滲透,溫馴卻擁有綿密無間的滲透感;如果把“性情”比成燈光閃爍的話,“性情”不一定總是明亮,或許它更多的是“光的缺失”,因為當眼睛觸到晦暗的瞬間,光亮后面“虛空的寬廣”才會逐漸彰顯;當男歡女愛、聲色犬馬落下幕布之時,人性的深度就——呈示并開啟了……
張抗抗 ·紀實文學 ·13萬字
作者以滿腔熱情,歌頌了他接觸到的一大批散射著光彩的人和事。這本洋洋24萬字的真實、深刻而又生動、形象的報告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劉春海,是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脫穎而出的眾多優秀村干部里的杰出代表!
李暢興 ·紀實文學 ·16.2萬字
本書表達了一個女兒對自己父親的懷念和愛。圣誕節前夕父親的突然離世帶給女兒無盡的遺憾和懷念,第一章里回憶了女兒接到父親病重的通知到回國處理完后事的過程。第二章是女兒對父親生前生活的回憶以及兩人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雖然談不上多姿多彩,但平淡中盡顯深沉的父愛。最后一章是女兒印象中父親的一些生活習慣以及愛的表達,那些無需言語表達的小默契和這些默契背后濃濃的親情。
馬小面 ·紀實文學 ·3.3萬字
本書是蔣夢麟對1842年至1941年間的中國歷史的自述。他通過個人的人生經歷,道出了當時外來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堪稱“一個人身上的中國近代史”。
蔣夢麟 ·紀實文學 ·15.4萬字
叔本華是德國哲學家,他創立了意志哲學,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并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他認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運作的力量,世界的本源是意志,世界只是意志的表象。物理學家埃爾溫·薛定諤說過,叔本華是西方最偉大的學者。本書搞匯集了叔本華有關科學的文章,集中展現了叔本華對大自然和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和分析,以此證明意志哲學具有科學性,是解釋世界的真理。這些文章選自叔本華的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2卷和《附錄和補遺》第2卷,部分篇目是初次翻譯。
(德)叔本華 ·紀實文學 ·14.2萬字
中國首登珠峰60周年巨獻,2020珠峰測量特派記者以日記的形式講述珠峰高程測量全歷程。作者在隨隊采訪的過程中,還原了少為人知的測繪登山隊員工作與生活狀態,用詩意的筆調向讀者介紹了珠峰的危險、神秘與純潔,將七十多個日夜的苦與樂,艱難與收獲,前行與回首濃縮于這部《珠穆朗瑪日記》。
王少勇 ·紀實文學 ·9.4萬字
長篇報告文學《大國治村》為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作品緊緊圍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聚焦“三治融合”的創新路徑,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浙江省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努力和成功經驗。《大國治村》從“浙”里出發,展望全國,兼具文學性、思想性和社會意義。《大國治村》以敏銳的觸覺、探索的勇氣為銳意改革的農村基層干部塑像,為構建具有創新思維和針對性的鄉村治理中國模式提供可借鑒和推廣的樣本,為基層農村補短板、促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活教材。
李英 ·紀實文學 ·19.8萬字
他從急診科干起,轉眼已在基層行醫30余年。在那間診室里,迎來送往,有溫情暖意,更有預料不到的刀光劍影。
上岸的潛水艇 ·紀實文學 ·4.6萬字
這是一個打動了800萬讀者的真實故事。30歲出頭的雜貨鋪老板,得了一種無法治愈的眼底黃斑病變。在徹底失明之前,他決定自我放逐:去野獸出沒的原始森林野營、去事故頻發的318川藏線騎行,去深山蓋個小木屋釀酒……他似乎已經放棄自己的人生,以此對抗命運的荒誕與虛無。但也正是在流浪的途中,他逐漸摸索到一種全新的生存可能。
紀永生 ·紀實文學 ·11.4萬字
三澗溪村屬于山東章丘管轄,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已經脫貧致富,集體經濟厚實。然而,到九十年代,該村卻陷入混亂,6年換了6任村支書,村集體欠債80萬元,成了一個爛攤子。2004年,鄉村女教師高淑貞臨危受命,15年如一日,強化班子建設,整治村容村貌,敢于擔當亮劍,妥善化解矛盾,善做群眾工作,吃透“一號文件”,敏銳把握時機,順勢而為發展,終于將三澗溪帶成一個先進村。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該村時,給予高度肯定。2019年底,三澗溪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村支書高淑貞被評為“最美奮斗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游行活動中,登上“從嚴治黨”彩車。該書緊扣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成風化人、由亂到治”主題,以高淑貞為主線,通過一個個具體事例,講述其事發、沖突、解決全過程,試圖揭示當代農村的治理進程和發展規律,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提供范本。
徐錦庚 ·紀實文學 ·13.9萬字
本書起源于作者詹姆斯·道斯對二戰老兵“中國歸還者”的訪談。這些人年輕時曾犯下最殘暴的罪行,卻將自己的后半生奉獻給了反戰主義的布道。作者以小說家的筆法演繹抽繹他們的戰時回憶,串起了本書各主題之間的脈絡,并匯集哲學、文學、宗教和社會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關于“惡”的思考,藉以還原“邪惡”的真相、成因、背景,及其內隱的意涵。作者也借此探討了再現創傷所引發的一系列難題和悖論,以及我們應當如何應對邪惡和殘暴等人性的晦暗面,而在這一過程中,“同理心”又能發揮多大效用。此一困難的人性鉆探,將在閱畢本書后得到解答。
(美)詹姆斯·道斯 ·紀實文學 ·15.1萬字
本書為紀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戰不僅撼動世界,更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本書精選十余位作家關于“八一五”的記載文字,令人重新感受“八一五”事變之于時代及其個人的意義,再次見證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記憶。
葉君主編 ·紀實文學 ·5.4萬字
本書為紀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戰不僅撼動世界,更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本書精選幾十位名人關于“九一八”的記載文字,令人重新感受“九一八”事變之于時代及其個人的意義,再次見證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記憶。
葉君主編 ·紀實文學 ·7.6萬字
本書為紀念201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出版。十四年抗戰不僅撼動世界,更影響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本書精選十余位作家關于“七七”的記載文字,令人重新感受“七七”事變之于時代及其個人的意義,再次見證那段感人肺腑的民族記憶。
葉君主編 ·紀實文學 ·8.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