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49年10月,第四野戰軍發動衡寶戰役,劍指白崇禧“湘粵防線”核心衡陽。林彪以45萬大軍三路突進,10月8日完成戰略合圍,全殲桂系精銳第7軍等部4.7萬人,解放衡陽。此役首創“大迂回大包圍”戰術典范,粉碎國民黨軍“西南聯防”計劃,繳獲火炮402門、汽車176輛。衡陽解放使華中殘敵潰散,為兩周后解放廣州掃清障礙,毛澤東電令嘉獎:“突破一點,全局皆活”。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1.2萬字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動濟南戰役,集中14萬兵力攻城、18萬兵力打援。經八晝夜血戰,于9月24日攻克國軍10萬重兵駐守的山東省會,全殲守敵(含吳化文部2萬人起義),俘獲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此役首創解放軍“奪取堅固設防大城市”的范例,摧毀國民黨“重點防御”體系,使華北、華東解放區連成一片,拉開戰略決戰序幕。毛澤東譽其為“奪取大城市之創例”,為淮海戰役奠定基礎。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5萬字
1948年6月,華東野戰軍發動豫東戰役第一階段。粟裕指揮第3、第8縱隊強攻河南省會開封,經五晝夜血戰(6月17—22日),全殲守敵3.9萬人,俘獲省主席劉茂恩(化裝潛逃未遂)。此役首創解放軍攻克省會城市范例,但因戰略需要,6月26日主動撤離誘敵。10月24日二次解放,徹底終結國民黨中原統治核心。毛澤東賀電稱“開封攻克,中原全局皆活”,為淮海決戰打開門戶。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2.4萬字
1950年3月24日,解放軍第62軍和平進駐康定,終結國民黨對西康的統治。在劉文輝起義基礎上,未戰而克藏漢樞紐,民眾獻哈達相迎。此役使西康全境解放加速,打通進藏要道,成為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在邊疆的成功實踐。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6萬字
1948年12月1日,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國民黨杜聿明集團棄守徐州南逃。華東野戰軍趁勢進駐,兵不血刃解放這座“五省通衢”戰略樞紐。此役繳獲火炮1700余門、坦克裝甲車250輛及海量軍需,切斷國軍最大兵團陸上退路。徐州解放使華東、中原解放區連成一片,為合圍杜聿明集團于陳官莊奠定基礎,加速淮海戰役勝利進程,毛澤東譽其為“南線決戰的總鑰匙”。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3萬字
1945年9月,八路軍濱海軍區首克臨沂,建立山東解放區首府。1947年2月華野為實施“萊蕪戰役”誘敵戰略主動撤離,同年孟良崮大捷后重占。此城三度易手,終成鞏固根據地,為華東野戰軍提供兵源、物資支撐,陳毅稱其為“山東解放戰爭的心臟”。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萬字
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發動遼沈戰役關鍵一戰——錦州攻堅戰。林彪集中25萬兵力,經31小時激烈戰斗,于10月15日攻克國軍10萬重兵駐守的錦州。此役全殲守敵,俘獲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徹底封閉東北國軍陸上退路,迫使長春守軍起義投誠。錦州解放成為遼沈戰役轉折點,實現毛澤東“關門打狗”戰略,為東北全境解放奠定勝局。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4.3萬字
1949年5月,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鄧華部)發起贛江追擊戰。渡江戰役后南逃的國民黨夏威兵團棄守南昌,5月22日解放軍第43軍兵不血刃進駐這座“英雄城”。此役切斷浙贛鐵路,孤立華中白崇禧集團,保護了八一起義紀念館等革命遺跡。南昌解放使華東與華南解放區連成一片,為進軍廣東掃清障礙,標志解放戰爭向縱深推進的關鍵節點。
1947年12月,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徐向前指揮下發起運城戰役。解放軍以坑道爆破結合步炮協同戰術,經19晝夜血戰,于12月28日攻克晉南戰略要塞運城,全殲守敵1.3萬余人,繳獲火炮112門。此役首創“土工作業破碉堡群”范例,摧毀國軍黃河防線樞紐,打通晉冀魯豫與西北解放區通道,為后續臨汾、太原攻堅積累經驗,奠定解放山西的基石。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1萬字
1949年4月23日,渡江戰役東線戰場,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葉飛部)追擊潰退的國民黨軍,兵不血刃解放常州。此役截斷滬寧鐵路,與南京解放形成協同,合圍南逃之敵5萬余人。常州作為蘇南工商業重鎮和平接管,工廠、古跡完好保存,為后續上海戰役提供后勤支點,標志京滬杭戰役第二階段勝利推進。
本書分三篇主體內容收錄當代女性犯罪案例,包括孟小蘭案等事件。案例涵蓋情感糾紛、物欲膨脹、心理扭曲等犯罪誘因,揭示住房條件、家庭暴力及金錢誘惑等社會問題的影響,通過犯罪方式與心路歷程的剖析展現女性沉淪軌跡。
海劍 ·紀實文學 ·24.7萬字
1949年8月,國民黨湖南省主席程潛、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率部7.7萬人起義,8月5日解放軍和平進駐長沙。此舉避免千年古城戰火,保全岳麓書院、天心閣等文化遺產,并促使湖南全境加速解放。長沙起義粉碎白崇禧“湘贛防線”,使華中殘敵南逃兩廣,為衡寶戰役殲滅桂系主力奠定基礎,毛澤東譽其“對西南解放產生示范效應”,成為解放戰爭戰略追擊階段的關鍵轉折。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0.8萬字
1948年11月1日,東北野戰軍發動解放沈陽總攻。在錦州、長春相繼失守后,沈陽13萬守軍士氣崩潰。解放軍僅遇微弱抵抗,于11月2日全面接管城市,俘獲周福成等將領,殲敵13萬余人。此役終結國民黨在東北統治,繳獲巨量軍事物資,成為解放戰爭首場區域性決戰的完勝收官。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2.8萬字
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戰軍第35軍經渡江戰役突破長江防線后,兵不血刃解放南京。國民黨守軍棄城潰逃,解放軍午夜占領總統府,降下青天白日旗,終結國民黨22年統治。千年古都完整接管,中山陵、明故宮等古跡毫發無損。此役標志國民政府統治中心崩塌,毛澤東賦詩“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宣告中國歷史開啟新紀元。
1949年6月2日,山東軍區部隊經長期圍困后進駐青島。此前美軍艦艇與國民黨守軍(劉安祺部)已相繼撤離,解放軍兵不血刃接管城市,完整接收200余家工廠及港口設施。此役終結列強在青島的殖民痕跡(德、日、美先后駐軍),保全紡織、機械等核心產業,使山東全境解放告終,并為華東海軍建設提供戰略支點。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1.3萬字
1949年12月,第二野戰軍主力和賀龍第18兵團發起成都戰役。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三路大軍合圍胡宗南集團30萬人。經龍泉山激戰粉碎突圍,12月27日全殲守敵,俘獲5名兵團司令,胡宗南乘機逃亡。此役殲滅大陸最后一支國軍主力,繳獲坦克裝甲車200余輛、飛機11架,終結國民黨盤踞西南的統治。成都解放標志中國大陸戰事基本結束,毛澤東稱“大陸最后一戰完勝收官”。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0.9萬字
1947年11月,晉察冀野戰軍在聶榮臻指揮下發動石家莊戰役。解放軍集中3個縱隊,首創“坑道爆破與步炮協同”戰術,經六晝夜攻堅,于11月12日攻克華北戰略樞紐石家莊,全殲守敵2.4萬余人。此役是解放軍首次奪取國軍重兵設防的大城市,粉碎國民黨分割華北解放區的企圖,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朱德贊譽其為“奪取大城市之范例”,為后續城市攻堅戰積累寶貴經驗。
1949年10月,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發動廣東戰役。在衡寶戰役擊潰白崇禧集團后,四野疾進粵北,于10月7日攻占粵漢鐵路樞紐韶關,國軍棄城南逃。此役兵不血刃保全城市,繳獲火車機車32臺、軍械倉庫17座,切斷廣州守軍陸上退路。韶關解放使粵北門戶洞開,四野主力沿鐵路直撲廣州(10月14日解放),加速華南國民黨政權崩潰,為后續廣西戰役殲滅白崇禧殘部奠定基礎。
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以90萬兵力兵臨北平城下,國民黨守將傅作義部25萬人陷入絕境。為保護這座千年文化古都免遭戰火,中共中央力主和平解放。在軍事威懾、北平地下黨策反及民主人士推動下,傅作義最終接受和平條件,于1月21日簽署《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十日后(1月31日),解放軍舉行入城式進駐北平,兵不血刃實現解放。此舉使故宮、頤和園等珍貴遺產完好留存,標志著平津戰役勝利落幕,也為全國和平解放樹立典范。
1949年5月,第三野戰軍發動上海戰役。陳毅、粟裕指揮30萬大軍采取“瓷器店里打老鼠”戰術:市區作戰禁用重炮,以巷戰逐街爭奪。經15晝夜血戰(5月12—27日),殲滅守敵15.3萬人,保全外灘、電廠等核心設施。5月27日宣告解放,市民清晨開窗見解放軍露宿街頭。此役創“軍政全勝”范例——城市零破壞、水電未斷、金融系統完整接收,標志中國最大經濟中心回歸人民,樹起共產黨接管大城市的標桿。
林可行 ·紀實文學 ·2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