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種,近200萬字,除了散文,他的詩歌、文藝批評和學術論著等均有傳世名篇。書中精選了他的散文、詩歌、教育雜文、文學批評等各類型的經典篇章,從朱自清風格迥異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體會他的匆匆流年,清淺人生。
朱自清 ·文集 ·14.7萬字
進入社會工作至今的十年間,胡安焉走南闖北,輾轉于廣東、廣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過快遞員、夜班揀貨工人、便利店店員、保安、自行車店銷售、服裝店銷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將日常的點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誠的自述,記錄了一個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勞、私心、溫情、正氣。在物流公司夜間揀貨的一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記:“這份工作還會令人脾氣變壞,因為長期熬夜以及過度勞累,人的情緒控制力會明顯下降……我已經感到腦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應變得遲鈍,記憶力開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遞的兩年,他“把自己看作一個時薪30元的送貨機器,達不到額定產出值就惱羞成怒、氣急敗壞”……但他最終認識到,懷著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些在事后追憶中寫成的工作經歷,滲透著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態度與反思,旨在表達個人在有限的選擇和局促的現實中,對生活意義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許多平凡雋永的時刻,要比現實困擾的方方面面對人生更具有決定意義。
胡安焉 ·紀實文學 ·12.7萬字
本書是對塔木德的選編,選編內容為對人生有幫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不錯的人生指南。
賀雄飛 ·紀實文學 ·6.6萬字
《自在從容》梁實秋老先生用質樸幽默的筆觸,描繪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尋常事物。在細微處見生活,于世相中品人生。直指本心的文字,淡然處之的一生,寫給每一個在人生旅途中跋涉的你。在梁實秋老先生的筆下,三餐、天氣、音樂、家居、街道、時間、年齡、生死等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都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和細膩的情感。或恬靜,或深刻,或幽默,或飽含哲理。
梁實秋 ·文集 ·14.3萬字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二十四載的短暫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詭譎,又有愛情的凄美、命運的無常。住進布達拉宮,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的一生是個難以捉摸的謎,也是一個永恒不朽的傳奇。讓我們走進神秘的西藏,去尋覓最深情、最真實的藏地詩佛——倉央嘉措。
李明境 ·現當代隨筆 ·9.3萬字
它們也許并沒有深奧的含義,但卻是歷經世事無數后的甘之如飴,既關乎歷史的震鑠,也訴說生活的溫情。當季節的變遷與長夜的苦感消散后,鼻息間只留有一抹明快利落的香氣,此中有甜意,寄與惜時人。
季羨林 史鐵生 汪曾祺等 ·名家作品 ·8.4萬字
其作品自成一格,天真雋永,自在風流,文風樸實自然,如行云流水,深得自然之意趣;創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給讀者帶來精神世界的清寧之美。《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通過精選汪曾祺的多篇經典散文,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汪曾祺 ·文集 ·13.2萬字
本書將對劉震云的小說創作進行綜合性、階段總結性研究。作者放棄通常的“新寫實”、“新歷史”的階段分期,以“對鄉土故鄉的審視及對精神故鄉的尋覓”為核心,以文本細讀的方式,論析作家從1980年代至新世紀小說創作的發展流變過程。本書運用的主要理論和研究方法包括:文學地理學,創作心理學,文本細讀法,社會-歷史批評,闡釋學批評,存在主義批評,形式主義批評等。
陳自然 ·現當代隨筆 ·16.5萬字
作者以非同一般的奮斗經歷,詳細描述了她對不公正命運的不屈抗爭,最后夢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貧窮,自幼喪父,小小年紀便退學上山砸石頭,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重負,用血汗掙來微薄收入養活全家,供妹妹讀書。就這樣艱苦的環境里,她依然對生活懷著無限的憧憬與希冀,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艱難的生活作著頑強不屈的抗爭。19歲那年,作者身負因母親生病借下巨債,到上海打工,先后做過餐館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時裝公司技術員,廣告公司業務員……吃盡千辛萬苦,但作者懷著一股“一定要出人頭地”的信念頑強拼搏,終于再海納百川的大上海樹起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趙美萍 ·紀實文學 ·14萬字
本書收錄了吳曉波近年散文作品59篇,不同于商業作品的理性客觀,散文中有他為人父的舐犢情深,有與故人相交的依稀往事,有身為知識分子的冷眼世情,有浸淫商業世界幾十載的犀利勾畫。時光有味,歲月留聲,每一篇都是最誠摯的表達。
吳曉波 ·現當代隨筆 ·13萬字
本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大約在明代的隆慶至萬歷年間成書,全書共一百回,約九十多萬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個,被清初著名理論家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也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在歷朝歷代,多次遭受毀禁,命運多舛,而對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眾說紛紜。
冷妍編著 ·文學理論 ·2.1萬字
《中華經典誦讀: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此書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清)周希陶 ·古代隨筆 ·3.1萬字
廣東,一直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十八大以來,廣東公安在很好之時,以很好之志、很好之魄,用很好之將,行很好之舉,為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做出了很好貢獻。《啄木鳥》歷時三年精心策劃的長篇報告文學《颶風行動》,聚焦了廣東公安打擊毒品犯罪的精彩系列戰役。以“雷霆掃毒”行動為起點,廣東警方在圍剿博社村等一場場戰斗中,用忠誠洗亮了南國的萬里晴空。
丁一鶴 ·紀實文學 ·17.7萬字
《人生的智慧》一書取自叔本華的封筆之作《附錄與補遺》,并獨立成書。本書以簡潔優雅、充滿哲思的文筆,探討了生活的本質以及人生應遵循的原則,并教導人們如何在生活中獲得幸福。叔本華在書中深入闡述了自己對人生諸問題的思考,并旁征博引近百位人物的相關思想和作品。叔本華認為,人類的幸福主要取決于人自身的內在因素,主要包括正直的品格、良好的智力和健康的體魄。這些深刻的哲理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對于當代人的現實生活仍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德)亞瑟·叔本華 ·名家作品 ·14.9萬字
最甜美是愛情,最苦澀也是愛情。56個溫暖別致的愛情故事,獻給愛情路上迷茫又執著的你!《我依然愛你,我只是不喜歡你了》是豆瓣超人氣作者小巖井首部暖心力作。
小巖井 ·現當代隨筆 ·13.8萬字
本書收錄了徐志摩生前發表的《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摩 ·名家作品 ·8.6萬字
一本女性修心啟示錄。娓娓道來林徽因、陸小曼、張愛玲、蘇青、宋美齡、阮玲玉、胡蝶、許廣平等女神們的傳奇一生。在世人眼里,她們無不優秀絕倫、芳香襲人,然而誰又知道,風光背后卻是異樣的艱辛和苦澀。世間本無傳奇,所有的幸福都拖著黑色的尾巴,愿我們讀懂別人的故事,過好自己的人生。靈魂有香氣,是對別人心存善意,也不委屈自己。當感受不到同等友好,有能力轉身離去。靈魂有香氣,是珍愛自己,懂得讓自己高興。即便選錯了職業、愛人,也能即時糾錯。靈魂有香氣,是進退自如,得體有度。不擰巴不緊繃,與生活握手言和。靈魂有香氣,是投資自己。眼界寬廣,才能包容別人與自己成長的不同。……愿不完美的我們,都是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李筱懿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的散文集代表作之一,處處透露著作者濃郁的鄉土情結。1934年,沈從文回鄉探母,目睹沿途風土人情,見證昔日如詩如畫的美麗家園呈現凋零、衰敗,陡生悲涼,遂將一路所遇的風景、人物和發生的事傾訴于筆端,寫成《湘行散記》。作者用自然質樸的文筆,將湘西歷史沉淀下來的古樸氣息,湘西人的單純和厚實,以及自己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浸溢在字里行間,譜寫成一首哀婉凄美的田園牧歌,讀來令人久久回味。
沈從文 ·文集 ·13.4萬字
本書收錄了蕭紅最重要的長篇代表作《呼蘭河傳》及兩部短篇《后花園》《小城三月》。呼蘭河畔有蕭紅兒時最純真的快樂和最宏大蒼涼的人生感悟。多年的漂泊之后,她在人生的末端回顧童年,寫下《呼蘭河傳》這樣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或許有一點沉悶,但蕭紅用繪畫式的語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滿童趣的影像。短篇小說《后花園》在蕭紅所有作品中堪稱精美。伴隨著花園里花草的熱鬧,不經意地講起寂寞的磨倌馮二成子,以及他灰暗沉悶的生活。蕭紅在淡淡的敘述中融入了她深沉的歷史悲劇感。
蕭紅 ·名家作品 ·12.3萬字
愛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動了美國民族精神的確立和發展。而這本《愛默生隨筆集》就是他散文隨筆代表作的精選譯本。他的作品也讓我們了解到,在我們所熟知的物欲橫流、光怪陸離、追求金錢與時尚的美國,還有著自然、沉靜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國文化都面臨著全球化的考驗和挑戰。愛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給我們一些重要的啟示和答案。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重溫他的思想,意義就在于此。
(美)愛默生 ·外國隨筆 ·10.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